《江南的冬景》的语言艺术探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南的冬景》的语言艺术探析

ID:1048892

大小:109 B

页数:8页

时间:2022-03-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南的冬景》的语言艺术探析  [摘要]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中通过写意的手法、工笔的技法、变化的节奏和洗练的文字来表情达意,其语言富有无穷魅力。探析《江南的冬景》的语言艺术,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写意工笔节奏洗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苏教版语文教材有这样一段话:“文字不是绘画,如何构图敷彩?文字不是音乐,如何摹声拟音?但是,文字恰恰能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是怎样的一种神奇!”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有这样的魅力!如果我们跟着郁达夫的脚步,走进《江南的冬景》,用心触摸那些灵动的文字,就会发现达夫“诗从肺腑出”,其语言艺术就有那样的神奇。  一、写意的手法,凸显景物神韵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笔者认为郁达夫把这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应用在文字上,随性潇洒,笔下江南的冬景,神韵飞扬。  “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  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江南这幅风景画的轮廓:冬至已至,树叶仍存,冬风微寒,不乏生气。如绘画中的写意,一下子就把江南冬天那明朗的情调展现在读者面前。8   冬天的大街,看似没有生气,可在他写来,神韵顿出。一句“到得灰云扫进,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简单几笔,就把江南的大街描摹得那样俏皮可爱。  也许在我们看来,黑女不美,再涂上白粉,岂不大煞风景?可是当我们再看看下文:“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可见这幅风景画的底色是明朗的,画中的景物是富有生气的,那么早晨的街道,“岂不也可爱得很么”?这种情感和他笔下的景物很好地融为了一体,“黑女脸上的脂粉”不仅用了比喻的修辞,更用了写意的技法,再以调侃的语气,生动形象地凸显出江南的神韵:温暖,有生气,还有一份的俏皮的美。  试想,温和的天气,明朗的冬阳,落叶的大街,再加上一层薄薄的晨霜,那晨霜虽有,却是淡淡的一层,想遮住街面,却又露出点点黑色,甚至还有片片的落叶,虽说是冬天,却比任何地方都多了些温和的气息,更妙的是这里还多了一份俏皮的美丽。那么“黑女脸上的脂粉”,也许就是这幅风景画那亮丽的底色吧?  正如写意画派那样,作画不拘常规,肆意涂画,从而彰显个性。郁达夫不是画家,写意的功夫确也是随意潇洒,神韵飞扬……薄薄的晨霜与微敷的脂粉,黑女的脸与微微露出地面的大街,这两组形神兼似的意象组合,完美而又俏皮地凸显了江南的神韵,这种语言的艺术岂一个“妙”字了得!  二、工笔的技法,描摹如画江南  工笔,指国画中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8 郁达夫把这种细致写实的技法同样用得出神入化。  “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让我们先看动词的运用:“洒”、“加”、“添”、“画”、“点”……如工笔细描,在读者看来,哪里是在写文章,分明在作画。  再看名词的选择:如果说“粉”、“白雨”、、“灯光”、“月晕”这些景物铺排成画面中必要的“背景”,那么“乌篷小船”、“茅屋”、“窗”……则是画面中最美的景致。  接着我们来看数量词:“一层”、“一只”、“一味”、“一圈”……数词几乎全部选择了“一”,少了不行,多了不美,那么就只有“一”了,在作者看来,数词的选用,也就需要那么一点点,就够了,就足以形容出那种朦胧的美丽;也许,个别量词的运用,可能让我们有些费解,比如明明是“一点”红黄,达夫为何写成了“一味”红黄,按理说,一味是用来形容中药的,这是不是用词的失误甚至是败笔?细细品味,你会发现,用在这里,其实是词语的借用,或者说是散文大家常用的通感手法。正如我们生病时所服的中药一样,只能用一点,一点可以恰到好处地治病,多了也许就会致命,达夫用红黄这种色彩来描绘江南,同时用“一味”来表示修饰和限制,表现了他对语言文字的追求,数量词的选择不能多也不能少,描写景物不能浅也不宜深,“一味”看似“无味”,实则有味,甚至意味深长……8   我们知道,郁达夫在这段时间里,移居杭州,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他力图模仿陶渊明,努力寻找自己的桃花源。而如诗如画的江南恰恰给了达夫暂时的精神慰藉,在他眼中,江南的冬景就是一副唯美的画面!  文从心生。作者虽然隐藏在文字的背后,却能通过文字来表现出一种心灵上的追求。正因为如此,文中有画。作者以工笔的技法精心描绘出一幅《微雨寒村图》,其实也在构建心灵世界中的栖息地。也许在那一刻,隐居江南的达夫灵魂暂时停下了漂泊,在精心描绘的一片桃花源中渐渐地沉醉了……  三、变化的节奏,演奏天籁之音  节奏是指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在这篇散文中,郁达夫熟练运用了语言,其语言富有节奏感,时而激昂,时而舒缓,富有变化,耐人寻味。静下心来,品读《江南的冬景》,仿佛在谛听天籁……  有时候感觉这篇散文是大调,给人一种宽广明亮的感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是雪月梅这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8   不必说由日暮到夜晚,再由深夜到第二天早晨时间上的变化像极了一首曲子的旋律,也不必说由开始下雪到微雪,再由风雪到第二天深雪好似大调中的一组乐音变化,单就那飘雪的主旋律就足以成为这支旋律中的C调大音阶!  不仅如此,这曲大调中还有三个激情的演奏者:雪、月、梅;更少不了一个伴舞者:酒姑娘;再加上犬吠和喜欢弄雪的村童配上的和音,真是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不过,默读这段文字,有时候感觉这段文字又好像是小调,一种淡淡的感伤总是挥之不去: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不难看出,整段话都采用虚写的手法,几乎全部用诗句来描写出“欲雪”、“微雪”、“风雪”、“深雪”的过程.可以想象得出,在温暖的冬宵,有飞舞的雪花,有朦胧的月光,还有弄雪的寒梅,再加上酒这一助兴的佳品,江南的农村除了有阳春白雪的美丽,还有浓浓的生活情趣。然而,细细品咂,就又会发现一丝端倪:良辰、美景、佳酿只能让他“微醺”,并没有让他开怀畅饮,一句“能饮一杯无”,道出了心迹,那是一种缺少知己的无奈,时局动荡的沧桑,甚至是灵魂无处归依的苍凉……  这支小调,以忧伤为主音,再配上舒缓的和弦,让我们沉浸其中,随着达夫的情感或喜或悲。  在郁达夫用文字编织的意境中,我们时而随着大调的明亮而舒展心灵,时而随小调的暗淡而黯然神伤,变化的节奏如同音乐的旋律,美丽的文字像跳动的音符,编织成一曲自然而又巧妙的天籁之音。就这样,我们追随达夫的脚步进行着一次心灵的漫步――8 境由景生,情随心动。在富有变化的节奏中,我们一会儿赏雪,一会儿饮酒,不像读一篇散文,倒像赴一场交响乐的盛宴。  四、洗练的文字,倾诉丰富情感  情景交融,是散文大家追求的一种境界。可是,能不留痕迹地描写眼前的景物,又让笔下的景物折射出自己的心情,就需要高超的语言艺术了。  “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我们是否看到了结尾句“去湖上散散步罢”。是“罢”,而绝不是“吧”!现在的我们读起来,总觉得虽是一字之差,情景却迥然不同!罢”和“吧”两个字,可能民国时期语言运用习惯的问题,两个字是相通的。可是,笔者固执地认为,作为语言大师,作者一定要用洗练的文字,才能准确表达心情。因此,我们还需要对“罢”继续品咂:如果真如我们所想他高兴地忘了所以,应该是“吧”,用在祈使句末,使语气变得较为舒缓。然而,他偏偏用了“罢”,在这里,实际上是“罢了”的意思,用在陈述句的末尾,有“仅此而已”的意思。可见,达夫话中有话,精准地传递出此时此刻的情思:高兴之余,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无奈,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淡淡的悲凉。  其实,洗练的文字除了个别字词的选择和锤炼之外,还体现在句式的选择上。我们仍然以上述这句话为例。表面上看,他应该先“搁下纸笔”,再“拿起手杖”,然而达夫偏偏写成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8 ,顺序的倒置,看似简单,实际上意味深长。无声地倾诉了他的丰富情感:此时此刻,他是高兴地忘了先搁下纸笔,就高兴地拿起手杖要出去,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同样一句话,因为语序的不同,表情达意的效果迥然不同。  人类的情感原本就是复杂变化的,文人的情感更是细腻而又多变的。一经身边环境的触动就会拨动敏感的心弦。因此,我们再回看文章,就会发现有很多这样洗练的文字:  在郊野中,他寻到了江南景物的“生气”――“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然而,他同时又感到了“岁时的肃杀”。他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微雨寒村图”,好像真的“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那一刻,他好像真的陶醉于江南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了,然而,一个“连”暗示给读者他得到的也恐怕是暂时的欢愉吧?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作者为何不接着用工笔描写那“江南雪”的飘舞和轻盈?他偏偏避实就虚,借用诗句的意境来开拓散文的意境,从文字的角度来说,这是语言的艺术。然而“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情不自禁地触动了我们敏感的心弦:这是“怎样的江南”?难道真的是文章开头所谓的“明朗”?!面对眼前的美景,想进又没进去,想走又没走开!这又是“怎样的达夫”?字里行间,虽没有痛快淋漓的“感伤”,却有发自心底深处的凄凉,甚至有一个正直文人内心的挣扎:作者心情其实一直“颇不宁静”,渴望构建一个纯净的精神家园,努力地去感受人生的安宁。就这样,他只有移情于景,通过洗练的文字来表达心境。将自己当时的心情渗透在游赏中,不着痕迹地牵动你我的心与他共同悲欢。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斟酌这些洗练的文字,我们也许“在一片几不成墨的背景中”,和达夫一起在江南冬景中散步,这既是一段发现美感悟美的旅程,又是一次“心灵的行走”。真的是“8 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品咂这些情景交融的文字时,感受到了江南如诗如画的意境,更感悟到达夫神奇的语言艺术。  (责任编辑韦淑红)8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