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论(lún)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与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是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尊为“圣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fù)尼山全貌
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读准字音: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是知()也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yùnWǎngdàiyuèxǐngchuánrǔzhìzhī
翻译指导:1.单音字换成双音字2.弄清虚词的用法3.补充出省略部分4.调整句子的语序5.揣摩句子的语气6.注意古今义的不同7.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8.文言文特殊句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按时、及时副词通“悦”,愉快不也……吗?志同道合的人了解怨恨,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但顺接连词不也……吗语气词理解:这一则讲述学习的方法、志趣和为人的态度。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参多次反省出主意做事忠实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理解: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这一点)做了3.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语气词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有害、有害谈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连词就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导教诲通“汝”你认识事物(的道理)吧是代词,这通“智”聪明智慧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诚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人相同反省见到贤人就应想到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自我反省语气词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数,几个人走=于之在其中他们的优点好的方面顺从6、7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抱负的人强毅重大以仁为己任把“仁”当作自己的任务停止理解:这一则主要谈品德修养问题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至岁寒”即到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凋谢理解:这一则主要谈人的品德修养问题,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面对利害关系,遇到事变关头,才能表现出君子的操守(或表明人要不畏艰险环境,困境能磨炼人的坚强意志。)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字奉行大概想干的事理解:这一则主要谈思想品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语气词吧
学习方法:要常复习实习、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应该诚实、谦虚、取长补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身做人:要厚道仁义、坚贞守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讨论:在本文论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探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是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对此,有人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一词多义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表转折:思而不学则殆表并列:任重而道远表修饰:使之冲烟而飞鸣整理:
可以可以为师矣()士不可以不弘毅()可以凭借可以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恕乎()他们的大概、也许焉必有我师焉(于之,在其中)见贤思齐焉(语气词,不译)
二、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格言警句类1、谈学习方法的:(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谈学习态度的:应该诚实、谦虚、取长补短(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3、谈修身做人的:(1)人不知而不愠(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学而时习之不以说乎)“女”通“汝”,你。(诲女知之乎)“知”通“智”,智慧、聪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给加点字释义:1、有朋自远方来自:从2、人不知而不愠愠:怨恨生气3、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反省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5、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有害、危险8、是知也是:这9、见贤思齐齐:相同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11、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优点,从:顺从12、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宽宏、勇毅
13、死而后已已:停止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干的事,施:施加于:给
补充两则子在川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指河水)夫(fú表感叹),不舍(停息)昼夜。”(《子罕》)子曰:“默而识(zhì记)之,学而不厌(满足),诲人不倦,何有于(对、对于)我哉?”(《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