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天才之前》课件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未有天才之前》课件3

ID:1047168

大小:384 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3-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未有天才之前——鲁迅 作者简介:鲁迅(1881.9.26—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他幼年丧父,生活寒苦,就靠母亲和姐姐帮人洗衣服维持生计。曾有过百来个笔名,而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中心主旨这是1924年鲁迅关于文艺创作问题的一次演讲,其演讲的中心,是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空喊缺乏天才,实际做法却在时时扼杀天才、戕害天才的怪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演讲有的放矢,针砭时弊,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篇演讲的结构严密明晰,有利于听众很快抓住问题的核心,把握听讲的内容。 结构分析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进行具体论证,结尾发出倡导。第1段,几句是客套话。,第2~3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就中国目前的现状来说,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产生的民众。第4~9段是论证部分,演讲者条分缕析,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扼杀与阻碍天才产生的种种现象,论述了做“泥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10~12段演讲者发出倡导,希望大家都能甘做“泥土”,为天才的产生做一点贡献。这样的结构方式简洁明晰,逻辑严密,有助于在短短的听讲时间中,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论证方法文中比喻论证的广泛运用,增添了演说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如用“拿破仑与士兵”“泥土与花木”的例子说明天才需要民众,用“新旧马褂”的例子说明继承文化遗产与创新的关系,用“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说明天才也有幼稚的时候,用“在嫩苗的地上驰马”比喻恶意的批评家戕害文学青年的行径,都使深刻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哲理形象化,令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了演讲者的观点,充分展现了鲁迅一贯的既犀利深刻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未有天才之前》就是通过反复论证,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天才和民众的关系,有力地批判了不利于天才生长的“整理国故”“崇拜创作”“恶意的批评”等错误论调和倾向,号召人们做培养天才的“泥土”,进行艰苦卓越的奋斗。 《未有天才之前》是一篇演讲,也是一篇典型的杂文作品,它除了说理深透之外,还具有杂文的情感性、趣味性和形象性。全文爱憎分明,充满要求时代进步和民族新生的感情,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它富有幽默和讽刺,第5段中针对“整理国故”言论──“中国自有许多好东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正如放弃祖宗遗产一样不肖”,作者说:“抬出祖宗来说法,那自然是极威严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这便是一个幽默的驳斥,既令人发笑,又令人深思。本文中运用讽刺则比幽默更多。第5段末指出古董商人“实在比许多国学家聪明得多”,是对“整理国故”论者的一个辛辣的讽刺;第9段说“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更是对恶意批评家的尖锐的讽刺。语言风格 谈白菜——李锐 作者简介:李锐男,1917年4月生,湖南平江人。原名李厚生,曾用名李候森。毛泽东研究专家,作家。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春参加革命工作,大学文化。中共12届中央委员,12、13届中顾委委员。2003年被评为武汉大学第三届杰出校友。主要著作有:《庐山会议实录》《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 写作背景:作者是著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是真诚的爱国者、思想家,曾因直言受到毛泽东的激赏,又因直言遭到严谴。晚年他身在高层,心在底层,针对当时社会上某些人偏爱套话空话大话假话,总想歪曲历史来为政治“服务”的现象,以不畏权势,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写下了这篇《谈白菜》,目的是要借“白菜”的“淡”的品格唤醒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自己生活的底色:一颗“淡然”的、天然的、真实的心。《谈白菜》是一篇篇幅短小的随笔,也可以看做是针对性极强的借物说理的杂文。文章不靠曲折的情节,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情感取胜。 杂文特点:1.文艺性的论文2.针对性强(时弊)3.以小见大本文特点:1.生动形象2.幽默犀利中心主旨:天下有道,由于言行一致,德厚为先,自然潜移默化,遐迩复戴,社会风尚无不受其影响。即:呼唤言行一致,德厚为先的君子风尚。 论证手法:1.借物喻理,托物言志,以白菜的性格比喻人格,精神,并加以肯定。把“白菜”拟人化了,使白菜的特点更加形象生动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2.联想:通过联想的方式。先是联想到了古人在“交友”上提倡“淡如水”,接着提及古人“淡如水”的做人处事原则,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批判了“花言巧语、玩弄权术、哗众取宠、文过饰非”的处世之道,呼唤“言行一致,德厚为先”的“淡”的品格。论证方法:1.引用论证,增强说服力,具有文学性,言简意赅。2.对比论证,与“五味”作对比:突出“白菜”的淡薄无味而能持久不厌的特征。修辞手法:1.类比:与“水”作类比:突出“白菜”的平淡无奇,不自命不凡,平易近人,不巧言令色,“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性格特征。 总结:白菜味淡,而淡中有甘美,让人久食不厌。文章娓娓而谈,以物喻人,指出高尚是人的高尚格调,值得称颂。“淡”是中国一个难舍的情节,至淡至简而至真至淳。苏轼说过,“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中国清代就有一方印刻叫做“真水无香”,视之无色,嗅之无香,然而越简单、平淡,就越蘊含无尽的真意,这种美就越源远流长,“淡”永远是一束温和而不灭的光芒。自古及今,“淡”的品格永远高举正义正气的大旗,一直引领着社会的正常秩序。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