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课例研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课例研究

ID:1044643

大小:2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什么是面积》课例研究执教教师:泉州市侨星小学刘苏雅指导老师:泉州市侨星小学何金凤这次有幸参加一师一优课活动,经过充分的分析教材后,对《什么是面积》比较有感觉,最终确定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49-50页的《什么是面积》。开始研究这个课时,首先对于面积的概念我是反复琢磨,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活动,来帮助学生从直观的感性经验到抽象的理解面积的含义呢?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我可以借助的?其次在探索比较图形大小时,学具的准备和选择,活动的呈现形式等,应该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比较图形面积时应该注意什么?为此我充分研究教材,与我校教师反复讨论,进行适当的选择,初步拟定教学设计方案,并进行首次执教。[第一次执教]一、转盘游戏导入师:你玩过转盘游戏吗?你想获得哪个奖品?师:为什么容易得到苹果7个,而不容易得到苹果7?(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哪个奖品容易获得,哪个不容易”,启发学生对比区域“面”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二、认识面积1、找面师:面积当然是和面有关,第一个活动,我们就来找一找面。(出示课件:请你涂出下列物体或图形的面。)①请学生拿出学习卡,完成活动一。②展示学生作品。师:你同意他的涂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面积的概念(1)什么是面积师:像硬币、树叶这些(物体的表面)或者像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什么是封闭图形?不封闭图形有面积吗?利用画图工具演示,让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大小是它们的面积,而不封闭图形是没有面积的。1、比一比①观察法一个一元硬币和一个一角硬币、两片大小不一的树叶②割补法、摆方块(正方形和长方形)师:有不一样的答案,那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工具,让你们进一步比较。(课件出示;剪刀、大方块、小方块、直尺)⑴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想怎么比较。⑵提出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动手比较。⑶选取小组代表汇报。小结:1、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2、摆方块时,方块越小,摆的越精确。4、画一画课件:在右面的方格中画2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①学生画一画②展示学生作品师:老师收集了一些同学的作品,大家看一看。按照题目要求面积都是7个方格的面积。师:你有什么发现?一、练一练1、用手摸玻璃的面,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块玻璃的()。用手给相框描出轮廓,这些轮廓的长度,也就是相框的()。2、猜一猜:谁比较大?二、全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师:最后,刘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视频播放)师:希望大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自己的视野面积。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孩子们,谢谢听课的老师。 教学反思:本课中存在的问题:1、当我把教学任务都完成时,已经用了50分钟,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对教学活动的安排,进行更改和设计。2、学生对面积的理解还是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面,可能“物体表面的大小”没有再进行更形象的感性认识。3、因为时间不够,最后的画一画有点仓促,没办法去寻找比较有创造性的作品。本校教研组的听课意见:1、没有让学生摸一摸面,学生对面的感性认识不够。2、一开始就让学生涂面,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面积概念中对大小一词的教学不够突出。4、对于封闭图形是否要花时间解释。5、学生的学具中,大方块是否必要。在听取了教研组的意见后,经过不断的思考,我又重新研究教材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思考如何让学生真正的从感性认识到抽象的理解面积的含义?我们最终采用了这样的对策:1、让学生在摸一摸、比一比中更深刻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首次执教我是让学生涂出物体或图形的面,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面,之后直接给出定义,因此学生对于物体表面的大小不是很理解。再次执教,我调整这个环节,充分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面,并且摸一摸,在学生“找”和“摸”面的过程中,感受这些面有大有小,通过比一比谁的面大,引出面积的概念。2、不封闭图形有面积吗?首次执教时我利用画图软件先演示给一个封闭图形上色,然后把封闭图形改成不封闭图形再上色,让学生对比两次上色,得出不封闭图形没有面积的结论。再次执教,我先演示给一个不封闭图形上色,然后把不封闭图形改成封闭图形再上色,“不封闭——封闭”的过程,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更好的理解封闭图形才有面积。3、调整比一比的学具 首次执教,我给学生准备了剪刀、大方块、小方块、直尺。准备大方块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发现,大方块太大了,不能准确的摆出图形的面积,从而明白度量单位越小,结果越精确。多数老师提出对于三年级孩子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时间只有宝贵的35分钟,要在本节课中渗透这一数学思想过于仓促,会使得比一比活动变得更为混乱。所以在第二次的上课中,我只给学生准备了剪刀、小方块、直尺,使得我的教学活动目的更为清晰,学生也能很快的得到割补和摆方块的方法,甚至还有的学生把两种方法结合,得到一种新的方法。[二度设计]一、转盘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你参加过抽奖吗?你抽到过什么奖品?师:今天刘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转盘,你想获得哪个奖品?(苹果7、苹果7个)师:为什么容易得到苹果7个,而不容易得到苹果7?揭示课题:什么是面积二、认识面积1、摸一摸(1)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摸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找一找身边物体的表面,并且摸一摸。(板书:物体的表面)师:想不想看看刘老师找到了哪些物体的表面?(课件演示:数学书的封面、硬币的表面、树叶的表面)(3)谁的面最大?谁的面最小。2、面积的概念(1)让学生在比一比中感受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介绍面积的概念。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师:不仅这些物体有面积,我们的图形有也面积。(课件展示正方形、圆、三角形)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吗?圆呢?三角形呢?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2)什么是封闭图形?不封闭图形有面积吗?利用画图工具演示,让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大小是它们的面积,而不封闭图形是没有面积的。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全班齐读一遍。师:学完了什么是面积,你能回答刚才的问题吗?(课件:为什么容易获得苹果7个,而不容易获得苹果7?)师:既然面积有大有小,那我们就来比一比。 3、比一比①你想怎么比较。②四人小组说一说。提出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动手比较。④选取小组代表汇报。割补法:先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后再进行剪拼。摆方块:用小方块摆一摆,数一数。师:刚才的比一比活动中,有人用直尺吗?看,这是小丸子的办法,你同意吗?引导学生认识周长与面积是不同的。填一填用手摸玻璃的面,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块玻璃的()。用手给相框描出边线,这些边线的长度,也就是相框的()。4、画一画师:学完了什么是面积,你们想动手画一个面积固定的图形吗?课件:在右面的方格中画2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①学生画一画。②展示学生作品。师: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可能不相等,形状也可能不同。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二度设计,我在更充分的考虑后设计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去找、摸,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观察、比较、描图形、思考等活动抽象到面积的概念理解。接着让学生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探索比较2个图形的方法,体验比较方法的多样性的。通过这次磨课,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考虑问题也更全面。1.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强化感知,建立概念。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 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把面积概念的理解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的活动,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通过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的面积,使学生把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对面积的理解。第二部分利用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并且给它们涂色,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更充分的去研究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方案。采用描数学书的方法和利用画图工具的演示,加深学生对封闭图形才有面积的理解。舍去大方块,更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之前我一味的想创新,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3、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环节中,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先讨论比较方法,然后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用割补法、摆小方块等方法,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选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4、能更充分的考虑环节之间的衔接。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课堂的整体连贯性,而且能体现课堂教学层次性,维持学生思维的顺畅性。在本堂课中,经过老师们的指导,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能尽量的考虑到这个环节的目的,同时又能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使每个环节的衔接过渡更顺畅。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