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单元预览写作是对生活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再创造。写作中的运思过程,就是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的过程。所谓认识的深化与成篇,就是在写作中捕捉“动情点”,让理性思维进一步深化,这是对写作提出的较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从而达到写作创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在写作时经常想着去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思考,并且努力捕捉情感世界中最令人感动的点,学会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提升文章的思维深度,才能促进认识的深化,才能写出新颖的文章来。另外,认识的深化还有待于我们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去发掘。 我们讲“动情点”时所说的“横断面”,讲“理性思维深化”时所说的“递进式”结构,还有创新写作中的“新的形式”,都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上考虑文章的成篇的。《捕捉“动情点”》主要讲述了“动情点”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横断面”与“纵断面”的概念及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捕捉“动情点”,并运用到写作中去。《理性思维的深化》从“感知需要理性的分析”等四个方面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培养创新意识》从“开拓思路”“变换视角”和“寻求新的形式”三个方面讲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方式及角度。 第一节捕捉“动情点” 让·彼浩勒助失明老人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唉!”情境引入 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那盲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当人们想到这位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心呢? 自主学习明确目标初步感知课堂互动交流互动探究疑难升格导引病文升格补长短版内容索引训练强化典题训练强化写作 自主学习 预习提示1“感情真挚”属于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并传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要做到“感情真挚”,应注意以下几点:(1)事要真。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只要符合“四此”——此时、此地、此人、此事,就可以视为“真”。题材“假冒伪劣”,其蕴涵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是虚假的;题材真实自然,情感也容易为人所认可。“父母双亡”“父母离婚”,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 (2)情要真。要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因此,在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一般很难写出真情,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无论命题怎样宽泛,都要在规定的情境中作文,这时大多数情况是“为文造情”,弄不好就会矫揉造作,贻笑大方。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绝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深层意义上的真情实感,必须在对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反复体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3)情要美。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情趣也是形形色色的。作者抒发的感情,迎合哪些品类的趣味,诱发人性人情中哪一种因素,也有高雅粗俗之分。一般说来,即使面对同一景物,由于作者的个性素质和心境不同,他们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样。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可以入文。应当知道,只有高尚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4)情要浓。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情感有浓淡之分,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这就告诉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打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了几次门,都没人回应。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一问,才知道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了,悲痛不能自已。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推及到高考,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 目标定位2写作中的运思,关键是要捕捉“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一针一线,一草一木,那山那水,那人那事,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只要它能触动你内心的那根情弦,让你情动于衷,它就是动情点。古人见柳思别,望月念人,赏秋悲时,遇水生愁,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就是和心境吻合的情感触发点。“动情点”虽然并不排除理性思考,却注重情感的抒发。情感的宣泄往往完全发自内心,只有自己才能触摸自己的心灵深处。“动情点”虽然蕴藏在你的内心深处,但是否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捕捉到它,在文章里效果是不一样的。 知道了“动情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就应该学会适时地抓住“动情点”。例如,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一改其散文语言瑰丽奇美的文风而回归朴质无华的本色,读来不但丝毫没有枯燥乏味之感,而且是不由得你不潸然泪下。文章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细节,而这些琐事、细节都会挑动读者人性中的亲情神经,促你思索,催你动情。这一个个的琐事、细节便成了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动情点”。在前面的充分铺垫、渲染下,文章结尾部分的描写达到全文的高潮,不逊于当年朱自清先生《背影》中“背影”的风采。 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她既不晓得我工作的荣耀,我工作上的烦恼和苦闷也就不给她说。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她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岭道上行走,因为路窄,不到固定的歇息处是不能放下柴担的,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的。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 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由此看来,“动情点”决定全文的高潮,因而写作时一定要费心神去提炼它,去升华它。此外,“动情点”也牵动全文结构。理解这种结构处理上的变化,就需要了解叙事剪裁中的“横断面”与“纵断面”。所谓“横断面”,简单地说就是片段,它可以是事件过程中的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它是浓缩的世界,它易现震撼人心的“动情点”,它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所谓“纵断面”,就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它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容易平铺直叙,出现松散、累赘的弊病。 鲁迅的小说《故乡》,通过回故乡时见到闰土和杨二嫂的言行为我们截取了一个典型的“横断面”,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我们看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现实。 例文赏析3例文一 《冬天》本文选取了三个冬天的生活场景:一个是小时候和爸爸、兄弟们在一起吃白水豆腐的情景,一个是和朋友在冬日西湖划船聊天的情景,一个是和妻子、孩子在台州生活的情景。三个片断靠“温暖”串联成篇,换言之,本文的“动情点”就是“温暖”二字,一如作者在最后所说:“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同时这三件事在先后顺序的安排上也是极有序的,它按时间顺序依次展示了少年、青年和中年时的事,用自 己人生的轨迹阐释了生活的真谛:有爱就有温暖。这种典型的横断面叙事使文章跨越了时空,具有了一种浓郁的沧桑感。由此看来,捕捉“动情点”是文章具有真情实感的根本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蕴藏着无数“动情点”的丰富素材。 例文二 《回家》《回家》一文的修改是多方面的,却不是根本性的。首先,修改后突出了“动情点”。在原稿中,期盼与失落的“动情点”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照片这个“动情点”也只是寥寥几句,几乎淹没在文章当中,而为妈妈做饭这一“动情点”更是平铺直叙,整篇文章情节上没有跌宕起伏,没有高潮迭起,因而情感上也显得很平淡。而修改稿中,作者通过结构的调整形成情感的波澜起伏,又用两段描写照片前后发生的变化以及自己的联想,突出前后对比的效果,一下子就有了扣人心弦的情感节奏。在第三个“动情点”——“我”给妈妈做饭的细节处理上,修改稿也做得很好,通过妈妈在极度 疲惫的时候还是想着给“我”做饭,以及看到“我”为妈妈做的饭时表现出来的惊讶和激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母女相互的爱和理解,掀起文章的第三次小高潮。其次,作者调整了文章结构。原稿采取的是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记叙。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结构的错落有致能够更好地彰显情感的起伏变化。于是在修改稿中采用了补叙的手法,先写回家时的兴冲冲,紧接着笔锋一转,描绘现实的寂寞冷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把作者当时内心情感的落差展现了出来,让读者也不由得觉得遗憾,并且有一个疑问:难道她的父母就这么不关心孩子吗?当然后文给出的解释打消了读者的疑虑,而且更加 清楚地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由兴奋到失望,由失望到理解,由理解到以实际行动关心妈妈。从这条线索中,学生应该很清楚地看到了情感曲线的变化过程,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对文章的表现力的重要作用。另外,作者在语言上也进行了润色。由这篇文章的修改来看,捕捉“动情点”强化“动情点”,借助一定的叙述技巧,如补叙、倒叙、插叙等来凸显动情点,是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技法。而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类似的感情经历自己也有,可为什么自己却觉得无话可说呢,或者说不几句便又觉得无味而失去写作的兴趣呢。我们认为关键就在于对“动情点”的捕捉不积极,不到位。到了该动情的地方不知道去发挥,不知道向深处挖掘,说到底就是没有触摸自己心灵的 习惯。还有,就是在平日里放松了对生活进行感悟的要求,只有把这当成一种要求,才能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否则哪来的心思细腻。 课堂互动 要点探究11.叙事剪裁的“横断面”与“纵断面”有怎样的不同?答案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处理上,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来写,还是仅截取其中的一段、一个侧面、一个场面或者一个情节。横断面叙事有很多的好处,它在捕捉动情点上优势突出,“在一篇记叙文里,横断面的截取一般就是写‘主段’——动情点及其连带部分”。但是比较长的文章就应该使用纵断面,因为长文内容繁多,需要反映出事件的全过程以及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2.“知识导引”中说“形式要服从内容”,那么应该怎样理解二者的关系呢?答案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复杂的:同一内容,由于条件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利用新形式。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的。因此,我们只能在抽象的意义上把它们分别开来。从创作过程看,总是先有了一定的内容,然后才有用来表现这种内容的艺术形式。画家罗中立所谈的创作《父亲》的体会和历程就能很好地说明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作家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了深刻的感受,在脑海里逐渐形成生动的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酝酿和构成作品的主题,然后 才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把这些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组织起来,赋予一定的形式,构成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不是并列的、没有主从之分的,在两者之间,内容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关系。 如何捕捉“动情点”?1.淡妆浓抹总相宜——两法巧现“动情点”“动情点”在文章中的作用异乎寻常,但对其渲染的方法则无定规,可以是浓墨重彩,也可以是用白描。白描也叫素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相近于西洋画法上的速写或素描。它们的特征是用简练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得以丰富形象。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用不浓丽的形容词和不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不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方法例说2 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使用白描手法凸显“动情点”,一定要注意前文的渲染和铺陈,无论是记叙、议论还是描写,都要去烘托它,如“众星捧月”般捧出它,让它闪亮登场,成为全篇的高潮。“动情点”出现后的部分要适可而止,不拖沓,更不要节外生枝。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胶片与数码时代”,有位考生的优秀作文紧扣材料,记叙了奶奶和一张照片的故事:岁月流逝,照片泛黄,但奶奶记忆犹在,对爷爷深情依旧,从而赞颂了人世间永恒的真情。文中多次出现了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的紫藤花,它贯穿始终,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映衬作用,寄托了绵长的思念,象征了美好的感情。 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奶奶跟往常一样,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来到院中那颗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歇息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跟以往一样,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岁月的冲刷与销蚀早已摧毁了那张黑白的胶片,照片上的人物已不很清晰。可是奶奶并不在意,她紧紧地捏住那张珍贵的照片,让记忆之花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静静盛放在那泛黄的纸片上。那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奶奶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轻貌美,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爷爷已经不在,只剩下奶奶忠诚地守护着这份曾经美好的记忆。是这张泛黄了的纸张,给了奶奶情感的寄托与依靠,而不至于觉得空虚、寂寞甚至是害怕。一张小小的纸张,即使是泛黄,也可以给灵魂一个温暖的安身之处。紫藤花的香气逐渐变淡。花开之后,一切的馥郁终归隐去,只留下一丝微微的痕迹。可记忆却是愈来愈加浓厚。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奶奶,只是想进一步感受那份温情。奶奶不经意间睁开了眼,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摸我滑溜溜的短发。“奶奶,想爷爷了吗?”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奶奶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岁月深处那份曾经的快乐。所有的忧郁,都在奶奶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我回到里屋,拾起桌面上那些光彩亮丽的数码相片,回忆起相片上定格的那些美妙时光,幸福之花亦在心底悄悄开放。我终于明白,其实什么照片并不重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真诚地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贯穿你的一生,给你的心灵带来贴心的温暖与快乐。 于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里,记忆之花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 2.尺幅千里有洞天——叙事选好“横断面”横断面是一种“浓缩”的结构,如同打开的一个小窗口,从中就能窥探出大千世界。选择横断面,更讲究“动情点”的凸显,能让读者过目不忘。它可以是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集中地表现中心。“横断面”和“动情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恰当地选择好“横断面”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写作中要谨慎、细心,选择最有力度的“横断面”去精心打造。2015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智慧”,有位考生的作文被评为一类卷。文章以简短的开头引出爷爷的智慧人生,之后巧拟三个小标题,组成三个片段。三个片段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联系,对爷爷的智慧人生进行具体述说。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皱纹中的智慧岁月的车轮在人生的道路上辗过,深深的皱纹诉说着爷爷的人生,体现着纯朴的智慧。一、牛耕“呦喝,呦喝……”爷爷沙哑的呼声在空旷的地里显得格外清晰。天上乌云开始汇聚,要下雨了,我忙跑到田埂边。“爷爷,快回来!”“知道了,就这一块了,耕完再回去。”话毕,又响起了呦喝声。天空果真飘起细密的雨。爷爷回来时身子已湿透,脚上沾满了泥。“爷爷,你把牛卖了吧,这牛都老了,耕地太费力了,现在有机器,很方便啊。”我望着爷爷,说出心里的想法。“小丫头,这牛耕虽然慢,也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子, 适用啊。趁爷爷还有劲,多耕些地,比机器耕得细呀,也不伤地。”如今,村里只剩爷爷的这一头牛了,也只剩爷爷一个人还在用牛耕地。望着屋外的雨,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经验。烟雨蒙胧中,一人一牛,多么和谐,多么自然。二、珠算“得咚、得咚……”爷爷撑着老花眼镜,拨弄着算盘,时不时地在小本子上记些什么。“爷爷,你在算账啊,我帮你吧。”“小丫头,你能帮我什么,你会用这老算盘吗?”爷爷笑着向我挑眉。“我用手机帮你算,你报数字就行,不比你这快嘛,而且又准。”“哎,你就不懂啦,你那新鲜玩艺儿我这把年纪学不会了。这老算盘倒好用,爷爷教你算吧。”“不要,我看着 就晕了。”爷爷低下头去,眉头紧皱,自己又开拨。我偷偷地用手机计算,发现爷爷的结果那么精准,条理清晰。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能力。一人静坐,手指拨弄,那般淡定,那么稳重。三、戏曲静夜,凉风习习,微弱的星光陪衬皎月,洒下清辉。爷爷在门前的老槐树下,抽着旱烟。“爷爷,夜晚天凉进屋睡吧。”“丫头,坐这儿,这点儿凉,爷爷还受得住。”“那您讲故事给我听吧。”“故事都给你讲遍了,没了呦,爷爷唱歌吧。”爷爷清了清嗓子:“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转保定乾坤……”爷爷的歌声并不动听,却带着莫名的心颤、悲凉。望着爷爷皱纹间的无限认真,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净化了的境界。一人一曲,那般投入,那么融和,在月夜下格外协调。 3.文似看山不喜平——巧用叙述连“纵横”为了体现运用“横断面”处理时结构的基本规则,我们需要运用倒叙、插叙和补叙等手法来处理一些不得不交代的连带内容。采用这多种的叙述方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节省笔墨,删繁就简,避免拖沓,给“动情点”的出场和渲染留有充分的空间;二是多种叙述方式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摇曳多姿,闪烁着艺术的光芒。再者,“横断面”的安排,有时也需要遵循时间的顺序,这就需要纵向的连接。2011年广东卷要求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有位考生选取了盛夏夜晚教室内同学们捉萤火虫的“横断面”,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将当代都市人与自然的隔膜,花季学子枯燥的学习生活和快乐好奇的天性这三方面内涵,纵向连在了一起,写得妙趣横生,浑然一体。 回到原点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风拢起了清凉的裙摆,明晃晃的白炽灯照着蒸笼般的教室。我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上面矫情的文字朝着我挤眉弄眼,空洞泛滥的描写令我的胃一阵翻江倒海。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各不相让。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啊,竟然是两只萤火虫!有多久没见过萤火虫了呢?在童年记忆中,每逢夏夜,我都会在老家的田边抓萤火虫。在潮湿的泥土中,在浓密的苇草中,在清澈的小溪旁,小半夜就能抓到大半袋。有时恶作剧地拨拉一下草丛,那瞬间飞舞起来的流萤就像繁星,带着萤 绿色的柔光一直向上飞、向上飞,直至投入漆黑的苍穹,成为浩瀚星河中的一分子……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大家都散了,只剩下我还盯着萤火虫。然而它们的情况都不甚乐观,一只卧在盒子底纹丝不动,溅出的萤火已经很暗了;另一只虽说拼命地想逃出这个囚笼,但始终是有心无力。我的心一阵抽搐:怎么办?难道它们会死吗?我真不希望予我以美好回忆的流萤化作尘埃。我鼓起勇气对抓萤火虫的同学说:“你能把这两只萤火虫送给我吗?”“怎么?你喜欢?你这种埋头用功的人也喜欢玩虫子?随便你拿去,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我如获至宝似的抱着盒子往楼下冲去。告别了刺眼的灯光,当我踏 入花圃时,植物独有的生命气息刹那间把我包围,我的心开始平静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萤火虫放在一片宽阔的绿叶上。当它们呼吸到自然的气息时,燃起了那熟悉的萤绿色光芒,那么纯粹,又那么充满着生命力。它们缓缓地前进,伴随着雨声清脆的坠落声,两朵萤火没入到黑暗的草丛中去了,但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如脉搏般跳动的一明一灭,一明一灭……我直起身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暑热全消。我忽然觉得我们就像是萤火虫,飞进了水泥森林,从此告别了宁静的自然,耳边充斥着迷离的电子音乐,放眼过去多是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们渐行渐远,似乎离自然这个原点越来越远…… 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到了原点,在浮华中回归自然的状态,在喧嚣中回归宁静的心境,更好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各种环保活动、社区文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风起了,鼓动着我的衬衣与思绪,我下定了决心暑假要回到告别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着夜风能把一朵萤火吹入梦中,让我回到自然的这个原点。是夜,流萤入梦,我回到了原点。 本文以小见大,情节跌宕起伏,巧用叙述连纵横,刻画精妙别具匠心。由在教室争看萤火虫,由“我”讨要萤火虫,再放飞萤火虫,最后梦入萤火虫等几个主要情节构成,融入作者的议论、抒情,生动地表现了都市人渴望回到原点的集体心理。 升格导引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有一种爱是无言的,往往无法细说,然而,它让你在漫长的岁月里越体会越有味道;有一种关怀是沉默的,总是不言不语,但是,它让你在成长的道路上越感受越真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作文命题] 父爱无声①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他坐在大大的老板椅里,若有所思。参加工作后,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结婚后,妻子、儿子成了他生活中的主角,他看望父亲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是老父亲的生日,是回自己的小家,还是……②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只给父亲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毕竟父亲住得太远了,来回一趟怪累人的。他拿起手机,目光却不经意地定格在桌上的一张全(1)开篇平淡无味。(2)“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而“母亲整天晚上到酒吧喝酒跳舞”“一夜之间,一家人只剩下他和父亲……”真实吗?[病文展台][边读边思] (2)“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而“母亲整天晚上到酒吧喝酒跳舞”“一夜之间,一家人只剩下他和父亲……”真实吗?家福上。照片中的他还是个孩子,可现在他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行政主管了。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他小的时候,父母的感情很不好。母亲整天晚上到酒吧喝酒跳舞,回到家就和父亲吵个不停,家里的大小事都是父亲在张罗。终于有一天,母亲借着酒劲儿点着了房子,幸亏父亲及时将他救出,他才捡回一条命。他的母亲却永远离开了人世。当晚,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奶奶承受不住打击,心脏病突发去世了。失去女儿的外婆也在深夜上吊自杀了。一夜之间,一家人只剩下他和父亲。从此,父亲又 (3)文章在叙事过程中以“14岁”“17岁”“19岁”作为剪裁的纵断面,平铺直叙,没有捕捉到“动情点”。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大,供他读书,帮他娶妻,建立小家……看着看着,他不由得伏在案上号啕大哭,双肩剧烈地颤抖,不能自已,哭泣声响彻整个办公楼。他的思绪越飘越远……③14岁的他叛逆不懂事。今天欺负李家的小孩,明天打碎张家的玻璃。因为他的淘气,父亲一次又一次地被“请”到老师的办公室,几乎成了学校的常客,连看门的大爷都认识父亲了。而每次回家结果都一样,他被父亲用竹条狠狠地抽打。打完之后,父亲走到一边,不再理他。那时的他恨父亲,甚至开始躲避父亲。 ④17岁那一年,他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要让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于是他穿有流苏的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在好好的裤子上左剪一个洞,右剪一个洞,头发也染得黄一块,白一块,把自己弄得“鹤立鸡群”。为了这事,父亲再次被请到学校。父亲从学校回家后就一屁股坐在后院中,沉默不言。他小心翼翼地喊了声“爸”。父亲说:“回屋写作业去吧,你说我该怎么教育你?”这一次,他感觉到了痛。他对父亲说:“爸,我错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向你保证以后一定不会让你为我伤心了。”(3)文章在叙事过程中以“14岁”“17岁”“19岁”作为剪裁的纵断面,平铺直叙,没有捕捉到“动情点”。 (4)文中是不是应该加上必要的细节描写来设置文章的“动情点”?⑤19岁那一年,他再次伤了父亲的心。那时的他为了帮助“哥们儿”参与了一次群殴事件,在场面极其混乱的情况下,他用一块砖头把一个男生打进了医院。这一次,他被带进了派出所。自然,父亲也被请进了派出所。看着对谁都点头哈腰的父亲,他的眼泪簌簌而下。他不知道是如何走出派出所的,等他回过神时,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父亲默默地走在他的前面。他怯怯地叫了声“爸”。父亲说:“回家吧,饭已经做好了。”他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这一次,他彻底悔悟了。从此,他再也没让父亲为他伤心。(5)叙事平淡,感情不够强烈,无动人之处。如果加上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效果会更好。 (6)你觉得作者这种直抒胸臆,能感染你的情绪吗?(7)结尾如此处理合适吗?⑥啊,这就是父爱。父爱像山川一样高大,像海洋一样宽阔。尽管父爱无声,但它为我们营造了一片美丽的天空,能让我们自由自在地翱翔。父亲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们照亮前程;父亲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们遮蔽风雨。啊,父亲,慈祥的父亲,伟大的父亲!父亲的恩情将永存我们心间……⑦“丁零零……”手机的铃声把他从回忆中拉回现实。儿子乖巧的声音从话筒中传来:“爸爸,今晚我们一起回爷爷家给他过生日吧……”他欣慰地回答:“好,乖儿子,听你的,咱们给爷爷过生日去!” [升格路径]1.病因诊断——望闻问切,析理明因(1)第②段前面说“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后面又说他“母亲整天晚上到酒吧喝酒跳舞”,却让人觉得情节失实。另外,主人公的家人在一夜之间居然全都离开人世,这也有失真虚构之嫌。情节失实自然会影响到情感的抒发。(2)在捕捉“动情点”方面,文章在叙事过程中以“14岁”“17岁”“19岁”作为剪裁的纵断面,平铺直叙,出现松散、累赘的弊病。(3)这篇文章对父亲的形象刻画不力,能够体现父爱的细节描写太少,使得这种父爱缺少力量,文章几乎没有“动情点”。 (4)文章抒发感情比较直露、苍白,不够含蓄、深沉。尤其是第⑥段的抒情,矫揉造作,为了抒情而抒情,不真挚。(5)文末孩子给“他”打电话的情节,更是扼制了主人公情感的表达,让人感觉并不是主人公领悟了父爱,而是“他”的儿子领悟了父爱。 2.升格药方——辨证施治,对症开方(1)首先,要写可信之事,这个可信是指事件必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依托,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蕴含其中,不能架空生活,胡编乱造。(2)其次,要抓住人物或事件的细节进行描写,凸显出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最后,在抒发情感时做到“化虚为实”,将情感寄寓于景、事或物中,用具体的事物去打动人。 3.美文赏悟——升格美文,文采斐然夕阳下的父亲夕阳透过落地窗照射进来,金黄色的阳光为略显冰冷的办公桌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颜色。[选取傍晚时的夕阳进行描写,使得文章一开始就氤氲着一种温暖的气息。]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他坐在大大的老板椅里,若有所思。参加工作后,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结婚后,妻子、儿子成了他生活中的主角,他看望父亲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是老父亲的生日,是回自己的小家,还是……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只给父亲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毕竟父亲住得太 远了,来回一趟怪累人的。他正要打电话,目光却不经意地定格在桌上的一张相片上——那是一张全家福,照片中的他还是个孩子,可现在他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行政主管了。岁月的流逝令他措手不及,他望着相片中父亲微笑的脸,突然发现原来岁月带走的不仅仅是他的青春。他记忆深处父亲那张年轻的脸上,也早已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不知是余晖过于温暖,还是父亲脸上深深的皱纹触动了他,他恍惚了,思绪越飘越远……14岁,和所有年少的孩子一样,那时的他令家人很不省心。虽然他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坏事,可是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总免不了。为此,他的父亲一次又一次地被“请”到学校。每一次的结果都一样, 他被父亲用竹条狠狠地抽打,直到母亲哭喊着抱住他央求父亲,父亲才会停下来,望着他,眼中充满了愤怒与悲伤。那时的他恨父亲,恨父亲手中的竹条。17岁,和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他也有自己喜欢的明星。他效仿他们穿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在好端端的裤子上左剪一个洞、右剪一个洞,把自己弄得“鹤立鸡群”。为了这事,父亲又一次被请到了学校。放学回到家,他忐忑不安地等着父亲的归来,心里知道,一顿打是免不了的了。可是出乎他的意料,父亲回家后并没有进屋,而是直接坐在院里,一根接一根地抽闷烟。[精彩的细节描写。]烟袅袅而上,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忧伤。他小心翼翼地喊了声“爸”。父亲没有转过身,只是 微微地侧过头,轻叹:“回屋写作业去,你说我该怎么教育你?”这时他才发现,父亲的眼角已有几条深浅不一的皱纹,鬓角也冒出了几根银丝,在夕阳下发出刺眼的光。[精彩的肖像描写。]那时的他第一次感到内疚……19岁,他又闯祸了,而且闯得很大。为了所谓的“哥们儿义气”,他一砖头把一个同学打进了医院。在派出所里,他脑中一片空白,直到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才清醒过来,是父亲来了。只见父亲四处张望,仿佛在找些什么,直到看见了他。不知是不是错觉,他看到父亲在发现他的那一瞬间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下一秒,父亲又转过身向受伤男孩的父母道歉。[精彩的细节描写。]看着面对对方父母的斥责连赔不是、 点头哈腰的父亲,他突然感到眼眶中似乎有温热的液体在打转。那一刻,他恍惚了,甚至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出派出所的,等他回过神来,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走在他前面不远处的,是父亲。父亲的背影很消瘦,和他记忆中强壮结实的样子截然不同。他怯怯地叫了声“爸”,只见父亲的背僵了一下,然后缓缓地说:“回家吧,全家人都在等你吃饭,你妈都快急死了……”他突然就哭了,无法抑制。夕阳下,父亲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既表现出父亲一如既往惦记儿子的“无言”的爱,又体现了主人公对父爱的领悟,使整篇文章主题更突出,情感更真挚、含蓄、深沉。]“丁零零……”手机的铃声把他从回忆中拉回了现实,他看了看来电显示,笑了。 “爸,我们一家今晚去您那儿吃饭,一起给您过生日……”夕阳下,他的影子,也拉得很长很长。[让夕阳这一景象贯串全文,文末与文首相呼应,自然而然地照应修改后的题目:夕阳下的父亲。] 4.我来升格——见仁见智,彰显个性在品悟了上面的升格路径后,你对升格后的“美文赏悟”还有哪些好的建议和主张?请结合自己的感悟,针对“病文展台”中的文章,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升格美文。 训练强化 (一)热身演练1.试分析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的“动情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处理的?答案《祝福》的“动情点”是祥林嫂临死前向“我”询问灵魂的有无,随即在万家灯火、祈祷鬼神的除夕之夜寂然死去的情节。为了突出这一情节,突出“动情点”,作者用了倒叙的手法,将其前置,定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2.试分析下面一篇文章的“动情点”。心 安王建兰草长莺飞的季节,她带着6岁的男孩到公园放风筝。天好蓝,风好柔,大地似绿绿的地毯,柔软又舒适。他们尽情地嬉戏,累了,便躺在草地上讲故事。阳光那么暖,明晃晃地照在身上,让人生出几分倦意,她从恍惚中醒来,身边没了男孩。四周望去,也没有看见孩子的身影。“程程——程程——”没有回声。她慌乱起来,边跑边喊,呼声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尖锐。忽然,她听到有人喊道:“有个孩子掉到湖里了……”她奔向湖边,看到层层荡漾的涟漪,像是男孩柔弱的生命发出的最后 呼声,她什么也不顾了,纵身跳入水中,抓住那个孩子,托出水面,拼命地往上蹿。幸好,渡船赶来了。许是极度的惊吓,许是耗尽了体力,她昏厥过去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把她惊醒,她看到一位母亲抱起了那个湿淋淋的生命。她惊呆了,一下子清醒过来,冲上前去,她看清了,那孩子不是程程。她发疯似的扒开围观的人,哭喊着:“程程——”“我在这里。”这次她听清楚了,是他。她就那么站着,眼泪哗哗地流下来,止也止不住。救护车把她和落水的儿童送到了医院,闻讯的记者赶来了,让她谈谈救人的感受。她有点胆怯,语无伦次:哪还顾得想什么,只要把孩子救上来,舍上 我的命也愿意。多质朴的话语,记者似乎觉得找到了闪光的语言,被救儿童的母亲更是感激涕零。她慌了,忙说:不是这样的,你不必这样,如果知道是你的儿子,我是不会跳下去的,水那么凉,我还不会水,我以为是程程呢……仿佛石破天惊,在场的人听了都议论纷纷,记者也大吃一惊,为她的真实坦诚。“那么是母爱让你奋不顾身以至忘了自己不会游泳?”“不,不是,是责任。”她说,“我只是个保姆,如果小孩出了事,我会愧疚一辈子,一辈子不会安宁。所以,我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让孩子平安,才对得起孩子的家长。”答案 古语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天地间,就得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对家庭,对父母,对工作,对社会……做自己应该做的,做自己必须做的,顶天立地,胸怀坦荡。就像文中的保姆,尽责后,才会无怨无悔,才会坦然,才会心安。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信,付出和收获是一对孪生兄弟,在我们付出了责任后,会收获信任和尊重。这样看来,这篇文章的“动情点”应该在最后一段,救人英雄道出实情,“我只是个保姆”,让读者惊讶之余,生出万分的钦佩之情。“舍身救人”之举来自于一份责任。巧妙的是作者安排的“动情点”却是迟后出现,在作出层层铺垫渲染之后,把读者的情感推到了极致。 (二)命题展台以下题目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使用。1.请以“暖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文章要思路清晰,中心突出,语言流畅,富有真情实感。以记叙为主,适当地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写作提示文章以“暖流”为题,借以喻人喻事。“暖流”就是指老师、同学等对你的关怀和帮助,其中包括困惑中的启迪,危难时的扶持,受压抑时的关怀指导,得意时的敲打。“暖流”给人以温暖,所以写的事应该犹如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让读者品味到友爱之情暖人心。事例要典型、集中,可使用对比、衬托方法。 2.请以“与__________的对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空白处可任意填写。如时间、历史、未来、环保、人口、科学、自然等,还可以填奶奶、妈妈、老师、同学等,还可以填风、雨、沙尘暴等,还可以填三毛、余秋雨、鲁迅、司马迁、杜甫等。写作提示这道作文题给予考生的思维空间是十分广阔的。可以写人叙事,也可以寄语抒情,但更重要的是与时代结合起来,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学生可以纵横驰骋,遨游古今。 3.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有人买了一只八哥,把八哥和他原来养着的阳雀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一天到晚唱个不停。过些天,主人又买回了一只夜莺,又把夜莺和阳雀、八哥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同样一天到晚唱个不停。鸟笼对八哥说道:“在阳雀面前,你确实算得个歌唱家;可在夜莺面前,你不知道你那声音难听得跟乌鸦叫一样,还成天唱些什么?”八哥回答说:“我在阳雀面前唱,可不是为了想表现自己;在夜莺面前,我也不因为自己声音难听而把心中要唱的歌咽到肚里。”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话题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性。需认真揣摩寓言,思考其所包含的哲理。寓言所描述的八哥是典型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代表。以此意思展开作文当然符合题意。话题提示“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其实是在告知我们“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这个话题还包括其他观点,如要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来调整提高自我,如“唐太宗以魏征为镜”;不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容易闭目塞听,如“周厉王在执政时期为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知名成语,一个是‘道路以目’,一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听取别人的错误评价容易误人误国,如“唐玄宗 晚年宠爱杨贵妃偏听杨国忠”;对别人的错误评价不必太在意等等。在构思时一定要考虑“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两个方面来作文。可写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能保证安全?”“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贪图别人的,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诱惑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阻碍我们的成长进步,干扰我们的事业成功,影响我们的幸福生活,容易使我们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为了打开文章的思路,我们应先思考以下两个问题:我们在生活中面临哪些诱惑?在享受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对吃、穿、住、行、用的过分追求的诱惑;在学习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贪图玩耍娱乐的诱惑;在交往方面,我们常常不能正确地处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各种问题,如吸烟、吸毒、赌博、浏览不健康的书刊和网页或者玩电子游戏等等。怎样才能拒绝和战胜诱惑呢?我们必须有战胜诱惑的信心和勇气,必须有战胜诱惑的毅力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智慧和高度的自制能力。 “写作实践”参考答案一、写作提示写一个感受最深的场景,要求从感觉的不同侧面来写,其实就是让我们进行截取“横断面”的写作训练。在写场景的时候,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写人、写物、写色彩、写形态,听觉——写声音,触觉——写质地,嗅觉——写气味,感觉——写心理感受。总之要突出画面感、镜头感。在这其中,捕捉“动情点”是最重要的,要形之于文,还要有一个鲜明单一的中心。写作例文(2008全国卷Ⅰ满分作文)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选取三个片断,展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场景感人,主题鲜明。附录 自豪!我的祖国!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巨大的震动裂开了祖国母亲那美丽的脸庞。这一时刻,时间凝固了,定格的是那一张张恐惧的脸。地震,震伤了这个正在腾飞的古老民族,吸尽了她的泪水,扯牵着她的疼痛。然而,地震却震不碎她的心灵,摇不动她的情……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是胡书记和温总理赶到灾区,发出的第一声号召。忘不了温总理看到一排排已亡学生的书包时,含泪的双眼;忘不了他带病向人民子弟兵呼喊:人民养育了你们,你们看着办!忘不了他抱着失去双亲的灾区孤儿,坚定地说: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忘不了他顶着风雨,踏着泥泞赶到灾区时那焦急的眼神……这一切的一切只因 人民在他心中。一位外国球员说:“真不敢相信,那位站在瓦砾堆中身上沾满泥土的老人,竟是中国的总理!”就是这样时刻牵挂人民,放人民于心的总理,怎能不让我为拥有这样的国家领导人的祖国而自豪!一位母亲,结束生命的姿势令人不解,她双膝跪地,像是在祈祷,等到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的身躯已僵硬,可是冥冥之中,却好像在掩护着什么,当救援人员在她的身躯下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找到了一个熟睡的婴儿时,一切答案都明了了。医护人员马上打开婴儿身上包着的被褥,检查孩子有没有受伤时,发现了一个手机,和一条已经编好的信息: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了如此温暖的话语。拥有这样的母亲,叫我怎 能不为这个祖国而自豪!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积极捐钱捐物,有些甚至推掉工作,亲自来到灾区帮助救援,学校的学生、工厂的工人、医院的医生护士,此刻都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中国人!身边的好多同学更是为了捐款,为灾区人民献上一点绵薄之力,掏出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零花钱;全国各地的献血站,移动采血车的门外更是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他们的脸上,显示出各种各样的神情,但只有一种是他们所包含的共同含义:希望。全国各地捐款、献血、义演、关注……不一样的表达,确是同一样的爱心,拥有这样人民的一个祖国,叫我怎能不为她而自豪!…… 地震,震碎了祖国的江山,却震不断祖国的意志和情怀,在地震中伟大祖国所涌现出的公仆情、人民情、亲情、友情、师生情……融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祖国勇敢地站起,继续向前,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叫我怎能不为她而自豪!自豪!我的祖国! 二、写作提示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常能唤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激起我们感情的波澜。选择一个物品作为“动情点”,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应注意三点:一是这个物品是故事的纽带或矛盾的焦点,写出来具有可读性或者说具有美学意义,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如初中教材里一篇课文《一件白衬衫》,“我”的这件衬衫是周总理赔“我”的,周总理的车曾经刮破了“我”的衬衫,“我”毫不介意,可总理执意要赔偿,于是围绕这件衬衫就有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件衬衫也成为总理爱人民的见证。二是处理好“动情点”的位置,恰当地使用不同的叙述方式让“动情点”更突出,也更感人。三是最好采用“纵断面”结构,这样有利于把事叙述完整。 写作例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母亲啊,您可曾知您坐在门前编织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啊!母亲啊,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伴了我一年又一年……还记得你那次生病,恰好我放假回家,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我低着头行走在人群中,带着上次考试的悲伤,走得缓缓的,在这喧闹的市场上,我无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只顾伤心地走着……偶尔间, 抬头望望菜摊,寻找您爱吃的菜。其实我根本没曾想过您爱吃什么,只是记得您爱吃我爱吃的菜……又是偶尔抬头,老伯正在用稻草绳绑着菜,那好眼熟的稻草绳……这不是母亲一直编着的稻草绳吗?母亲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了绳子……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天黑黑的,父亲在屋内抽着闷烟,烟雾缭绕,您依旧在门外编着草绳,手一颠一颠的,稻草就编成了草绳。我的心沉沉的,再也无力开口要开学后的学费……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留,静得可怕,就如我沉沉的心。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渴望,可家中……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 一部分。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家,我依旧心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我回过神来,匆匆地买了您应该爱吃的菜,不忘要了根草绳……母亲啊,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绳,从小编到大……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那双一颠一颠的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后来求学的路上,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看到它,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您那双永不停息的手,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颠一颠的手…… 三、写作提示这篇文章的“动情点”是爸爸妈妈在缝窗帘时凝固成的一幅画面。这篇文章可以算得上是对横断面叙述式结构处理规则的最好实践,“动情点是乐曲的最强音,最强音形成高潮,高潮要在全曲尾部出现才能余音缭绕”。而前面的内容作为“不得不交代的连带内容”,作者是用回忆的方式展开的,并且用自己内心的无聊作足了铺垫,再加上对缝窗帘这一场景的细致描写,最后的高潮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结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