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31课的内容,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编者将这篇课文放在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主题的单元中,其意图有两个方面:一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二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感性认识比较强,思维空间广泛,喜欢畅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会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浅,在对阅读、理解文本,体会内涵上,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方法。因此,我也把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文本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塌”,理解“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词语。2.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抓要点概括课文的方法2、学习体会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及其方法。3、通过齐读、叠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女娲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学习体会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及其方法。8
2.读出第一自然段韵味。3、体会女娲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播放《女娲补天》动画片段,问:知道它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吗?2、导入课题看得出来,大家平常一定看了不少神话,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板书:女娲补天)3、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让学生先说,等说得差不多了,老师小结:多数学生最想知道的是这样两个问题——相机板书问题。)2、自由读课文,读准,读通。3、检查生词4、再浏览课文,请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5.学生思考汇报,总结概括方法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识字、理解、朗读、说话。8
(一)找原因1.过渡: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用“——”勾画出女娲补天的原因。(勾好了请用举手示意老师。)(老师巡视。)3、请生汇报,师出示正确段落,学生订正(请对照检查,正确,如何示意;有勾的不完全的,再想想,想好了补一补)。4、齐读(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注意:点评学生读的是否正确,特别是生字读音,若是有读得不准的,可以教读,这是读好课文的第一个层次)(二)识字“塌”A、“塌”的认识和书写(1)同学们,在第一句里,有一个生字(塌),请看,请齐读两遍。(2)自由组词(3)生观察字形交流后书写。(如何写好“塌”字呢?写字的基础是观察。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的发现。首先,整体看这个字,我发现它是左右结构生字,并且左窄右宽,笔顺应是从左到右。’再细看,我发现提土旁要注意——羽字注意——跟课件书写)(4)写字“塌”。B、联上文“轰隆隆”理解“塌下”在文中的意思。(1)我们把“塌下”送回句子一起来读读带有这个词的句子。(读“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2)塌下时会发出怎样的声音?点击变红“轰隆隆”8
,你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吗?听到这样的声音时你有什么感受?文中不是打雷的声音也不是房屋倒塌的声音,是天空塌下一大块的“巨大响声”,请第一排的孩子读一遍,请一二三排的孩子读,请全班读词。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语言表达。生读出后齐读“天哪,太可怕了!”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这一句,“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C、联系下文理解“塌下”在文中的意思(1)再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还不仅仅是声音的可怕,从文中找还有什么是更可怕?(地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3)我们脚下如此坚实的大地都被震裂了,可见天塌下的那一大块真是太大、太重了。(4)不但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而且山冈上还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这是怎样可怕的一场灾难呀?朗读)(三)认识“挣扎”1、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地上生活的人们又会怎么样?(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2、这些都是因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所以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因为塌下一大块,所以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因为天空塌下一大块,所以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因为天空塌下一大块,所以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这里采用老师引读,学生看课件读句子回答,要读出情感)8
3、因为这一切,地上的人们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说时放慢速度)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音响:塌——裂——火——水)4、好,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你能用一些词句来描述当时的环境吗?描述后一起再读5、多么可怕的一幕,现在的人们又在经历什么?引出“挣扎”。(课件突出挣扎。启发学生结合刚才的体会读出挣扎的意味,再用课文语言感受挣扎)6、这时的人们面临着生命的危险,也许刚刚和亲人失散了,也许眼睁睁的看着亲人被洪水无情地卷走了,而无助的人们只能在水里挣扎!齐读原因句段。(配乐回声读)四、课堂延伸是呀!谁来救救这些人啊!谁有能力来救救这些生命垂危的人啊?谁?(女娲)女娲到底是怎样补天的呢?又经历了些什么,让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板书设计:女娲补天轰隆隆塌下火水震裂围困挣扎8
第二课时一、游戏导入1、一起玩“神话故事猜猜看”的游戏出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的图片导入2.积累上节课字词出示:轰隆隆(ABB)熊熊大火(AABC)零零星星(AABB)等形式词语开火车积累二、学习过程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在第一段中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人们正经历着巨大的灾难。2、配乐齐读第一段3、从大家的读书声中我听出了女娲的难过,但是难过有用吗?于是女娲决定做什么?4、教师接问:怎样补天?(出示句式,引导学生用“先……再……最后”说出补天过程)学生默读三四段,分别画出找石、炼石、补天过程。5、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相关段落引导学生感受女娲的艰辛(通过引导学生对关键词的想象来体会女娲的不畏艰险)a、从哪些词能看出找石的辛苦?b、为寻找七彩石,女娲可能去到哪些地方,经历过哪些危险?c、学生切实感受到女娲找石的艰辛后再读句段8
d、从哪个词看出炼石的不易?e、想象炼石的辛苦f、是什么力量一直支撑着她?感受女娲的无私奉献。6、出示“补天”句,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动词7、表演女娲补天的动作,感受神话的神奇后齐读句段8、出示云霞图片,师根据图片配乐读最后一段三、拓展升华1、神话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有神人帮助人们渡过劫难。但神话毕竟只是神话。一旦今天的人类遇到了灾难,能帮助他们的是谁呢?就在不久以前,四川雅安的人们就经历了一场浩劫,帮助他们的是谁?一起来看(出示救援图片)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怎么帮呢?2、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大家都是善良的孩子,老师相信只要我们一起“手拉手,心连心”,灾区的人们一定能很快的渡过劫难。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祈福吧!(播放背景乐祈福结束)板书设计:女娲补天寻石几天几夜找啊找啊不畏艰辛过程炼石五天五夜无私奉献补天装端泼8
课后反思:1、在教学这篇课文中,我先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动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的展开教学。接着通过朗读熟悉文本。在识记生词时由课件出示认读、去拼音读等,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借助配乐朗读,更好的渲染了气氛,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情境。其中我注意从音效出发,让学生通过切实地声音来体会当时的环境,这样有效利用多媒体,无需老师大费周章的去讲解课文却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准确的把握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中心,让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在课程的结尾,我将学生引回现实,再次利用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灾区的共同努力,人们的互帮互助,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3、其实还可以在课前或课后让学生借助网络电脑等途径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习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信息技术的普及及应用,不断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而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将阅读教学融合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所以,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多多尝试着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寻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信息技术相融合,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