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加入VIP免费下载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ID:1038386

大小:15.4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沁园春长沙》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理解句意,概括本词的中心。3.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4.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①字词的读音与书写。〖沁(qìn)湘(xiāng)碧(bì)舸(gě)击(jī)霜(shuāng)廓(kuò)浮(fú)遒(qiú)〗②朗读。二、导入。名人少年多立志,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对50位名人作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均是其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动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让我们通过学习,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推动我们早立志,早成才。我国有诗国之美誉,学会分析欣赏诗词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之一,也是高考、会考的要求之一。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训练这种能力。 三、分析上阕。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点明了词中表现的时令、地点和作者的处境。出于词律的需要,词中用语的顺序往往与直白的散文不同。此句今译就要调一下语序: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来到桔子洲,面前的湘水向北流去。难点是独立一词,须联系背景去理解。注释中有秘密离开韶山到长沙一语,这是毛泽东躲避反动派的耳目,所以独自一人来到桔子洲。同时,独字又与下阕的百侣相对,形独而心不独。开篇独立寒秋表面看是切合时令特点与作者处境,实际上读罢全篇会发现,诗人却唱了反调: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②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集中描绘了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用看字领起,一直贯到自由,与下阕中用忆字领起,《沁园春雪》中用望字领起,均称做一字领起。读词时要会找到这种字。提问:这段景物描写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与一般咏秋景诗词的基调有何不同?(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你能用四字短语概括毛泽东眼中的秋景之特点吗?(如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美不胜收)讲解:这里作者用如橡大笔为我们描绘了富有生机的秋色图。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描绘了它们的特征如红、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们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再展示它们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竞字更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本来秋天容易给人以荒凉肃杀之感,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去看秋景,会有不同的感受,表现在诗词作品中也就不同了。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此论甚当。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③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句提出了一个震天动地的巨大问题,突出显示了作者之胸襟。此句中的怅字,原意是失意,这里是由深思而慷慨激昂的思绪。提问:这句诗与前边写秋景有什么关系?由赞美秋景到提出问题其中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讲解:面对秋景和迷茫的大地,诗人不问:秋光正好,何日再游?也中说:秋光虽美,隆冬将至。却把景甩开,一下子问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出人意表的问题,自是不同凡响。这是由自然之理过渡到人事之理,其相通之点即是以奋斗求生存。自然界中的万类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们呢?主宰大地,就是拼搏争取,就是改天换地,就是进行革命斗争。这一发问,显示了青年革命家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心胸与高远志向。 四、分析下阕。①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词中管这样的句子叫换头。提问:结合已经学过的词,说说词的上下阕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上阕往往写景,下阕往往叙事)这首词符合这个规律吗?讲解:携来百侣曾游一句由写景到叙事,十分自然。应注意与上阕首句比较,分别有一个表示数量的词,即上阕的独立之独,与下阕百侣之百。由独到百不仅引发了对往昔战斗生活的回忆对战友的思念,而且表明了独立而不孤单的原因,正是诗人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战友。毛泽东青年时期与何叔衡、蔡和森、张昆弟等革命挚友一起谈论天下,探求革命道路。或撰文评论时政,或下乡访问农夫,或读书寻求真理,或泛舟抒发豪情,这便是峥嵘岁月。②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便是对峥嵘岁月稠的展示。提问:上阕末尾谁主沉浮的问题在下阕做了怎样的回答?到底是谁能主沉浮呢?(同学少年百侣)这些同学少年具有怎样的特点?(年轻,富有才华,有热情,关心国家命运,敢于斗争,蔑视反动军阀)讲解:这几句集中描绘了主宰大地命运的青年革命家群像。同学少年表明他们正值青春年少之时;风华正茂表明他们风采才华正在旺盛之际;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表明他们火一样炽热的革命热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表明他们对国事政局的关切并积极参与变革社会的实践;粪土当年万户侯表明他们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总之,这几句表明包括作者在内的青年革命家,不但要主宰世界而且能够主宰世界,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敢实践,他们代表了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是未来革命的精英。③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似有力的问句收束全篇。提问:曾记否是在向谁发问?(百侣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怎样一幅图画?(启发学生补充形象,发挥想象)讲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不是一般的游水嬉戏,也不是单纯回顾往日的友谊,而是用中流击水的气魄豪情给同伴们以期许和鼓励,是对革命前途的展望。有人会问,既是如此,为何不直说:承担大任舍我其谁,革命前途系于我辈?为何偏要引人回忆击水的情景呢?这是因为诗歌要运用形象思维,要把一个主观意念用具体的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而不是赤裸裸地说出来。诗歌的奥妙就在于用形象阐发抽象的思想,她生来偏爱婉曲而最忌直露。五、总结全词。提问:这首词表现了青年时代的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胸怀和远大抱负,全词充满了乐观向上催人奋进的情操和力量。但这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接以说教的形式出现的,读过全词之后,你对此有什么体会?(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用形象的画面代替议论等)讲解:此词上下阕分别通过写景和叙事抒发了作者变革现实、改造社会的宏大志向。上下阕末尾均用设问句式,遥相呼应,有问有答,浑然一体。上下阕合起来,不难看出全词的思路:独自一人来到桔子洲,但心中并不孤单,眼前的秋景呈现出勃勃生机,大自然的物类都争相过着自由的生活,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此时一个问题酝酿成熟了谁是这天地社会的主宰?我们,这些年青的革命者,回想当年的战斗生活,我们有才干,有决心,一定能完成改造社会的重任,同伴们,投身到战斗激流中去吧!但这个思路是用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这就是诗的特性,我们也要用诗的规律去看待诗。六、悟旨请注意,作者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写得如此生机勃勃,奋发自强,是有深意的。秋入诗人的情怀,多为悲秋,少有昂扬,如:古人悲秋、伤秋之句: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欧阳修: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陆游:一年容易又秋风。唐刘禹锡跳出窠臼,唱出昂扬的秋之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毛泽东将寒秋写得充满强烈的动感、强劲的力度、浓烈的色彩,艺术地描绘了秋色秋韵,揭示了秋力秋魄。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物我同一。作者咏秋的旨意在于:来自寒秋的这勃勃生机,在于竞字。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板书设计:上阕:写景,山上,江中,天空,水底设问句:下阕:抒情,战斗岁月,年龄气质,精神状态,战斗行动设问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