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

ID:1037769

大小:7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论(lún)语十则(《论语》四书五经之一》)作者: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整体结构:语录体散文内容:主要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全书共二十篇,每篇有若干章。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去时常的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时习:时常地去复习。时,按时。  (2)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3)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8)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9)“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0)自:从。(11)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4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温:温习。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动词,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学:学习。这里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通“怠”。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啊,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是:这。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4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要有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兼词,向他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人;古代汉语里“三”往往不是具体数字。  行:走路。  必:副词,一定。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择:选择。  其:代词,代指他们。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  而:顺接连词。  从:跟从,学习。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指善者;即好的:优点。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善者,即不好的。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停止4 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词语解释: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逐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