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创新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雨巷》创新教学设计

ID:1036576

大小:5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雨巷》创新教学设计东莞高级中学赵少宇语文一级教师教学创意1.基本思路:(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2)用心体味诗歌迷惘感伤的情感基调。(3)从“意象”与“意境”两个诗歌的基本概念出发解读诗歌,探讨中国诗歌借物抒怀的传统。(4)知人论世,探寻诗人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深层次原因,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2.教学亮点:“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一些方法。把本首诗作为一个范例,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情境美的同时,渗透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之—,即从理解意象到把握意境再到领会情感。让学生明白意象的描绘是诗歌审美传达的重要手段之一。课文解读《雨巷》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也因此诗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这首诗中的“我”是一位沉醉于情感追求的青年,他常常孤身一人,彷徨在江南的悠长的雨巷,等待着一位“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作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而用“丁香”来象征愁怨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早有先例,甚至“丁香”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当中的一个有着固定含义的常见意象。如南唐李璟便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联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求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及——执着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在《雨巷》里,姑娘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带有悲剧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但是这样的姑娘实在太难找到。因此,在理想主义的期望面前,他总是困惑的,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雨巷》很好地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在音乐性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一,押韵的位置也富于变化,常用首语重叠,旋律深沉优美,值得学生反复吟诵。教学目标 1.用心朗读诗歌,能真正感受到诗歌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2.了解诗歌鉴赏的两个基本概念“意象”和“意境”,理解意象的描绘是诗歌审美传达的重要手段之一。3.分析“雨巷”和“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这是学习诗歌的最基本的切入点。2.分析意象,把握情感。教学难点如何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雨巷》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而不是简单学到一点用于应试的诗歌鉴赏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课前预习课前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小组内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预习工作。第一组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戴望舒的人生经历和其诗歌的艺术特色,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进对文学史知识的了解。第二组学生先自我学习什么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二者是什么关系。第三组学生搜集中国古典诗歌当中写到“丁香”的诗歌有哪些,并分析作者通过丁香传达出的感情是怎样的。第四组同学查找中国古典诗歌当中以植物“托物言志”的诗歌常常托哪些物?言哪些志?教学环节一、导入同学们,作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如果我们把“丁香”这种花也写进《爱莲说》中该如何表达呢?丁香,花之_____者也呢?……对!同学们说得很好,通过预习戴望舒的《雨巷》,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答案,那就是,丁香,花之愁怨者也。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世界”,感受诗人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二、第一组同学的代表发言。为同学们介绍他们的预习成果,简单介绍诗人戴望舒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让同学们对诗人戴望舒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好,大家一起用心聆听朗诵录音了。……我们刚刚在听的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是的,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子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啊?(学生回答),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一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一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接着请班上的同学来读,在朗读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四、品味意象,感受意境,理解意象的描绘是诗歌审美传达的重要手段之一。1.第二组同学代表发言,向同学们介绍什么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做总结。什么是意象:在抒情作品中,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意志等的形象。例1: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例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例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常见的意境有: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等。2.本诗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些意象来传达他的情感的,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雨巷:狭窄、阴暗、破旧、冷清油纸伞:怀旧、伤感篱墙:颓圮我:孤独彳亍着心事重重,寂寞的独行者,也是一个追求者。姑娘:像丁香一样的(凄美、惆怅)丁香:愁怨、美丽3.作者通过这一系列的意象,营造除了怎么样的意境?凄美忧伤、朦胧恍惚4.在本诗当中,丁香姑娘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以丁香象征愁怨是不是作者的首创呢?请第三组同学代表发言,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在中国古典诗歌当中有关丁香的经典诗词,并分析作者用丁香这一意象想传达怎样的情感。教师在学生发言基础上做总结。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峡暮,接天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总结: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在古典诗歌当中,诗人还常以哪些植物抒发内心的情感,请第四组同学代表发言,以植物“托物言志”的诗歌常常托哪些物?言哪些志?菊花:素雅、淡泊、坚强、清高梅花:不屈不挠、敢为天下先、冰清玉洁松柏:孤直坚强竹:虚心、有节、坚贞 5.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这首诗写于1927年,1927年有一个很重大的历史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进入了夜的深渊,他们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他们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这篇诗歌正是这些青年们这时心境的反映。雨巷有什么象征意义?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的象征丁香姑娘又有什么象征意义呢?应该是诗人心中美好理想的象征总结: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是很合理的。作业设计每个学习小组内部召开一个学习交流会,讨论一下学习了《雨巷》之后的心得体会,每个同学写一篇赏析文章,字数在800字以内。板书设计雨巷:狭窄、阴暗、破旧、冷清丁香:愁怨、美丽我————姑娘:像丁香一样的(凄美、惆怅)————朦胧、哀怨、迷惘(独自彷徨)油纸伞:怀旧、伤感篱墙:颓圮(意境)(意象)教学反思到底如何进行诗歌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诗歌,这是我从教以来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诗歌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有过辉煌的全盛时期,产生过许多经典的作品。可以说,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值得自豪的瑰宝之一。然而,时至今日,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却让人忧心不已。今天的中国,坚持写诗的人已越来越少,真正的诗人真的屈指可数。我们的学生对诗歌也是兴致索然,既不喜欢写诗也不喜欢读诗。 在近10年的语文教学中,见过太多同学面对一首诗歌可以说得头头是道,运用各种所学诗歌鉴赏的方法进行很透彻的分析,考试能拿到不错的分数。但是我发现这些同学并不真正懂诗,或者说诗歌从未真正触动他们的心灵,诗歌在他们面前还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干瘪的文字,在平时也不会去读诗。这样的结果无疑让我大失所望。在所有的文学体裁当中,本人最钟爱的文体恰恰是诗歌,这让我在诗歌教学中,常常有一种极大的挫败感。渐渐地,我对诗歌教学的目标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将如何能让学生热爱诗歌、喜欢上读诗当作了我诗歌教学的一大重要目标。《雨巷》是高一课本中的一篇诗歌,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我是把它当作诗歌鉴赏的入门课来上的,希望通过这篇诗歌教给学生一个学诗的基本方法。我将朗读作为诗歌学习的最基本的切入点。我觉得不反复地读就很难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诗歌、解读诗歌。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得便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为学生精心准备了示范朗读录音,以及与诗歌的情感基调和谐统一的背景音乐,希望学生能认真聆听,用心感受,加之自己反复吟诵,能真正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不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依然会坚持将朗读这一与考试无关的环节作为诗歌学习的最基本的切入点,重中之重,着眼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让学生能热爱上诗歌。另外,我觉得“授之以渔”尤为重要。课堂上讲授的诗歌数量极其有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一些方法。我把本首诗作为一个范例,希望在引导他们欣赏诗歌情境美的同时,渗透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之—,即从理解意象到把握意境再到领会情感。让学生明白意象的描绘是诗歌审美传达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算是中国诗歌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这点,我觉得应该是这堂课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最让我不能满意的地方是我的教学语言和自己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诗歌教学最好能有诗意化一些的教学语言,而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在讲解诗歌的时候,无形之中对诗歌的语言美感会有所消解。这应该是我今后诗歌教学努力的方向。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