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想北平》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想北平》教案

ID:1027109

大小: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想北平》教案眉山屮学罗旭艳文本解读:1、《想北平》是作家老舍羁旅青岛时写的一篇文章。他抒写的是北平最寻常的山水、草木、街景、院落,表达了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念。在他的笔下,对北平的想念自然而然化做对母亲的本能的爱,老舍正是像写自己熟悉而深爱的母亲一样写出北京这座人们心目屮的帝王之城最“平民”的一面,让人在平实的文字里理解、分享了他对北平的热爱。2、文章运用对比衬托、类比、反复、比喻等手法,以小见大,处处不说爱,但处处都在表达对北平的爱,情感深厚却表露得朴实自然。语言“京味儿”浓郁,纯朴简洁却内蕴丰厚,极富感染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眷恋Z情。⑵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⑶品味带有京味儿的通俗隽永的语言。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现代散文情感的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线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Z情。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的特色;分析理解关键语句的情感和含义。教法选择:1、诵读法:通过诵读,更直接地体会作者的感情2、导问法:通过设置疑问让学生冋答的方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讨论法: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内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主动解决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4、比较法:与课内散文《故都的秋》作情感上和手法上的比较分析,既巩I古I了已学到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运用已学到的方法鉴赏抒情散文。课时安排: 二课时流程安排:【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学过一首诗:“床前明川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槊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两个字,轻轻念来,胜却了人间无数。我们所熟悉的家乡,山不巍峨却是翠绿的,水不秀丽却是清澈的,每一处墙角,毎一块砖瓦,都留存着我们的卬记。故乡,就像一首温柔的歌,在每个人的心中反复吟唱,一直唱到,我们都白发苍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老舍先生心屮那首故乡的歌。二、介绍老舍(强调其在北平生活多年)老舍先生的故乡是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先生生在北平,长在北平,从1899年岀生到1966年去世,一生屮冇四十二年是在北平度过的。三、研读课文〈一〉解决“想什么”的问题(4-7段)1、学生自读。要求:一边标出段落的序号,一边找出“想”到了北平的哪些方面,将重要的句子用笔勾画岀来。2、明确段落:4-7段3、请学生冋答,每段想了北平的什么方面?(用原文冋答)明确:4段:既复杂而乂有个边际动中有静5段:布置匀调在人为Z屮显岀自然6段:花多菜多果子多7段:更接近了自然(一边明确一边对每一点进行适当讲解,并指导学生朗读个别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4、深入分析4—7段⑴老舍想的是北平,为什么又总是捉到巴黎、伦敦和罗马呢?明确:对比,衬托巴黎太热闹或未免太旷——北平既复杂而乂有边际、动中有静 巴黎的布置比上北平来还差点事儿偏爱北平美国的橘子一一北平带口霜的玉李伦敦的成天冒烟的工厂一一北平接近自然⑵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寻常的花草蔬菜来写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明确:以小见大。“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老舍和北平的亲密关系,他真正融入了北平的生活。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平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写的是最寻常的最平淡的事物:摸着老城墙;坐看小蝌蚪和嫩蜻蜓;品味温和的香片茶;不挤不偏,处处有空的街景;种满花儿的院落。这就是老舍眼中独一无二的北平。他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优雅而热烈的情怀。〈二〉解决“怎么想”的问题1、用一个词来概括老舍对北平的感情?(学生一起口头填空)“我()我的北平”明确:爱2、除了描绘岀自己心目屮北平的模样,这份浓烈的爱还表现在哪里呢?教师朗读1-3段(配乐《思乡曲》)要求:将你觉得最能体现“爱”的句子勾画出来,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回答,一般会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在学生回答后分别明确)⑴爱北平和爱母亲明确:老舍先生爱自己的母亲,但这种发口内心的爱却无法言传,只能付诸行动,用“微笑或落泪”才足以表达内心,足见先生对母亲爱得深沉。作者拿爱母亲类比爱北平,可见这种爱朴素而真挚。将个人的、抽彖的情感转化为人人熟悉的、具像的对母亲的爱,其爱的程度不言自明。⑵杜鹃啼唱明确:诗人的情感表达热情奔放,激情澎湃,“浸”字写出了爱Z刻骨铭心,“啼”字写出爱之酣畅淋漓。用典故“望帝啼鹃”更写出了对北平泪尽继之以血、矢志不渝、魂牵梦绕的深情。(3)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彖都得口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 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明确:我的点点滴滴屮冇个北平,北平的点点滴滴屮冇个我。我与北平,血肉相连,永不可分离。⑷这个爱儿乎是要说而说不岀的这只有说不岀而已可是我说不出来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明确:这不是没有爱或爱太少,而是这种爱太浓厚太强烈,以至于反而不知说从何说起。犹如《雨霖铃》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也如舒婷在《思念》一诗中写到(投影《思念》):“(纵使我心中)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老舍对于他H思夜想的北平,也达到了这种程度。爱虽然不能大声喊出,溢美之词也想不出几个,但朴实的老舍述是娓娓道出了北平的种种他所认为的好处,于细微处吐心声,于平淡中见真情。3、老舍在文章的最后说“好,不要再说了;要落泪了”,为什么?(投影这句话)(提示背景:1926年,当时老舍羁旅青岛,身在异乡。军阀混战)(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投影老舍的《乡思》,解说背景)北平已经失去它原冇的情调和“健康”,而中国,也像一座破烂的大屋一样,在风雨中摇摇欲倒,国将不国,何以为家!想到这里,老舍感受到一种摧肝裂肺的伤痛,含着热泪写道:“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然后几乎是带着哭腔嘶哑地说:“真想念北平呀!”结尾虽仅16字,但字字含泪,句句带血。老舍先生为之哭泣的,不光是无法归去的家园,述有那T疮百孔的中华!正如爱国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屮写道(投影《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一段)为什么老舍先生的眼中含着泪水,正因为他对北平“爱得深沉”!四、总结和老舍先生一样,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因着这种情感,便含着笑或含着泪纵容了口己那份偏爱,即使那情感不仅说不岀,连最美丽的文字也无法表达岀万分之一。许多的美好,并不是我们看不见,并不是我们不想赞美,只因它们藏在内心 最深处而未激起涟漪。但是,当有一天,你背上行囊,离开家乡,甚至离开祖国,你就会想起,校园里幽幽的花香,课间同学传来的字条,母亲熬的粥,述冇屋旁的那条水沟……这一切即便将来远去,在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被怀念,而一首叫故乡的歌也就在回忆屮悄然唱响了。五、拓展:作业写作练习:“念”现在,大家再想想口己的家乡,想想有没有让你动情的一草一木,你是否想大声地呼喊岀您的爱,或者更想将这份爱诉诸笔端?请大家拿出纸笔,写下你对家乡,或对亲人、朋友的眷念Z情。【板I门想北平老舍想“我”我的北平1爱1说不出动屮冇静对比衬托布置匀调落泪以小见大花菜果多类比接近自然【第二课时】一、导入,评讲作业上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了老舍先生心中那首故乡的歌,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对北平的爱和眷念。同学们课后也抒写了对故乡、对亲人、对朋友的想念。这里,我们就挑选几位同学的文章来一起欣赏。(读学生的文章,点评)二、品味语言老舍一生的创作几乎都围绕着“北京”。正像他自己所说的,“我们所熟悉的地方,特别是口幼生长在那里的地方,就不止于给我们一些印象了,而是它 的一切都深卬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对于它能像对于自己分析得那么详细,连那里空气屮所含的一点特别味道都能一闭眼就想象地闻到”。正是北平这座古城融化在了老舍的血脉中,成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北平的老舍”。从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到话剧《茶馆》《龙须沟》,无不以浓郁的“京味”贯穿着其屮。而那平淡质朴的语言,“就如同听到他的茶余酒后的谈话那样地亲切而简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1、解说什么是语言中的“京味”(1)“京味”是指用北京话特别是北京口语写的文字中表现岀来的韵味,儿化韵是一个主要标志。老舍开创了用北京话、包括它的口语来表现北京人生活的先河,大大展现了这种地域语言的表现力和魅力。⑵举例分析(投影):(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京味”)①“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儿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胡同文化》)”明确:一个“嘿”字,表现了北京市民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满足感。②“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胡同文化》)”明确:北京人的“忍”,生动而鲜明地跃然纸上。③“敢情人家女子愿意'大家'在后面追随着。(老舍《黑白李》)”“可是这个娘们敢情知道先干什么,她先奔了夏大嫂去。”(老舍《柳屯的》)”“太太本想叫大家早起,为是显着精神,敢情有的人越早越不精神。”(老舍《牛天蜴传》)明确:“敢情”是北京话特有的一个口语词汇,在普通话里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因而尤其能反映北京话的特点和北京的风土人情。2、品味好句⑴朗读①同学们口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京味儿,同时划出自己觉得作者写得好的 句子或词语。①请儿位同学试读。并做一些语调和语速上的指导。⑵举例赏析:①“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明确:一个“捡”字,表明作者可以写的东西很多,简直信手拈来。②“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明确:将北平比喻成太极拳。太极拳是套拳法,当然有动,但从其姿势、步法来看,又那么安闲、自在,这一特征与北京的“闹中有静”非常相似。这一比喻既新颖简洁乂显得韵味无穷。③“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明确:俏皮。透射的是老舍对于北平的平民生活的眷恋,也冇一种民族自豪感在里面。⑶让学生自己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分析好在哪里。明确: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3、归纳语言特色(1)“京味”浓郁老舍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他注重从北京市民的语言中汲取有益营养,经过捉炼,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屮去。⑵通俗隽永老舍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槊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小结:老舍曾说过:“我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想北平》一文的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充满生活气息。这也是千锤百炼的结果。读了《想北平》,我们不得不赞叹老舍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三、拓展:与《故都的秋》比较阅读1、幻灯片投影《故都的秋》2、请同学们就情感和写作手法鉴赏这两篇散文的异同点。分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 明确:⑴相同点①都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都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③都选取寻常事物,表达一个文人的平民意识;⑵不同点①切入点不同。《故都的秋》选取具有“清”“静”“悲凉”特征的秋槐、秋蝉、秋雨、秋果等来写;本文则是信手拈来,选取“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来写。②爱故都的程度不同。本文情更深。一个是地地道道的老北平,一个是南方人;一个是血肉相连的眷念,一个是凄凉Z景与凄清Z情相吻合。四、作业课外阅读:①读本上“故都深情”版块的其他文章②汪曾祺“逝水”自传体系列散文要求:写好读书笔记【板书】想北平老舍语言特色:“京味”浓郁、通俗隽永比较:《想北平》《故都的秋》相同点融情于景对比衬托选取寻常事物不同占切入点不同爱故都的程度不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