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想北平——老舍许多好小说是有这种追忆而写成的。我们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三字经》)百(《百家姓》)千(《千字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舍一生写下了约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话剧著称与世。他的以描写北平生活为基调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他关注平民,关注底层,曾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但他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还是《茶馆》。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之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家。
主要作品1231《龙须沟》剧照2《茶馆》剧照3《骆驼祥子》剧照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短篇小说:《断魂枪》话 剧:《龙须沟》《茶 馆》
老舍的人是北平的,满族八旗后代,土生土长北京人。老舍的书是北平的,差不多所有书中的故事,都发生在皇城根。老舍的语言是北平的,《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让世界人知道了什么是京味儿。老舍生活在北京城的墙根,处处受着北京古老文化的熏陶,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人性的痛楚与生存困境,以及文化的点点滴滴他都铭记在心。
巴金说:“日本朋友和日本作家,似乎比我们更重视老舍的悲剧式的死亡,他们比我们更痛惜这个巨大的损失。为老舍昭雪平反的骨灰安放仪式一直拖到1978年6月才举行,而且骨灰盒里也没有骨灰。甚至在1977年上半年还不见谁出来公开替死者鸣冤叫屈。”巴老还在《老舍之死》的代序中说,老舍的死是值得尊敬的行为!也可以说这是“士可杀不可辱”,是中国知识分子有骨气的表现!
北平:北洋政府倒台后,国民政府驻南京,北京改称“北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复改“北平”为北京,“北平”至此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有人问舒乙,能不能用几句简短的话把老舍先生的特质说出来,舒乙说:他是北京人他是一个满族人他是一个穷人他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去世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
自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1、结合整篇文章,思考为什么标题“想北平”中用“想”而不用写?2、给全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每段大意。(注意:把握文章纽带)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是思念,带有浓重的主观情感,而“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述,一个“想”字就暗示出作者不仅要描述北平,而且要把自己对北平的爱与读者分享。此文写于1936年6月,当时作者身在青岛,强烈的思乡之情缠绕在他的心头。
第一节:概说北平的大,说明北平值得说的太多了。第二节:写“我”真爱北平,道出情之真。第三节:写“我”爱北平到无以言表的程度。第四节:写北平可以与欧洲四大“历史的都城”相媲美,动静相宜。第五节:写北平的布局合理。第六节:写北平的花、草、菜、果都惹人喜爱。第七节:写北平的美更是一种自然的美。第八节:说自己想念北平。
1~3段深爱、思念北平爱4~7段颂北平,表达爱最后一段爱的升华,极致的爱
①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②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③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1.思考:那些话直接体现作者对北平的爱?研习课文1~3节
类比的手法:母——子北平——我类比。老舍用对母亲的爱来形容对北平的爱。老舍先生把对北平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他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母亲身体不佳而欲落泪。母亲牵动他的心神,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作者用这一类比恰当地表达了他对故乡北平的爱显得那么不同寻常而又那么的深刻,从而“说也说不出”。2.阅读第2段,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形容这种“爱”的?
3.作者真爱北平,但却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并在文中四次出现“说不出”三个字,为什么?“说不出”正是由于爱到极点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正是情到深处反无声。知之少无法说爱之深说不出心血连说不出
有时,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而对于过于浓烈的感情也常常不能轻易道出。老舍对于他日思夜想的北平,也达到了这种程度。在文章中,作者反复四次诉说自己的“说不出”,正是爱到极致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正是情深处反无声的表现。
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有什么特点?研习课文4~6节
品味经典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第4小节★动中有静——快乐安适★
品味经典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第5小节★布局合理——使人自由★
品味经典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第6小节★物产丰富——贴近自然★
研读4—7节,老舍先生是怎样来写这些特点的?对比、衬托:巴黎未免太旷——北平复杂而有个边际巴黎太热闹——北平也热闹但动中有静巴黎也匀调——比起北平来还差点美国的橘子——北平的玉李伦敦有冒烟的工厂——北平更接近自然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物产丰富
思考讨论巴黎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她真的就处处不如北平吗?这样写除了突出北平的特点,作者还想表达什么?
参考答案1.北平固好,但无疑,故乡因素在起作用.2.景物的选择和叙述已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感受.3.在游子的眼里,故乡总是最好的.
作者描写了北平哪些景物,为什么不选北京的名胜来写而选这些普通的景物,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主要写了什刹海的蜻蜓;玉泉山的塔影;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胡同和院子;墙边的花,院里的新鲜蔬菜,带酸的水果。
1.作者出身贫寒,更加熟悉这一切,也有更深的感情。即,平民意识。2.日常平凡的点滴事物反映他所爱的是真实的北平,不是假大空的北平。也反映了他真正融入了北平生活,深入到了她的血肉肌肤之中。3.北平是老舍的故乡,是他的家。
作者所写的都是极琐碎的、关于北平的一个个小细节,把一个北平“普通人”眼中的北平展现在人们眼前。只有熟悉北平的人才能把这些景物带进读者的视野,表达了作者对北平深挚的、真诚的、纯净的爱。
“一枝一叶总关情”,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
本文写于1936年,那个时候即将爆发抗日战争,由于国家的动荡不安,许多国人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老舍也再所难免。这时的他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北平辗转于青岛、武汉、济南等地。此篇文章就是他在青岛所作。相关历史事件:1931年,“9.18事变”,东北沦陷。1935年,华北事变,平津危急。从背景资料可以看出,老舍的泪水中除了饱含羁旅异乡的游子情怀,更有对家国危难所流露出的不安和焦虑。写作背景
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好在哪里?结构: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内容:忧心国事,思念家乡之情
运用“类比”“反复”的写作手法运用“对比、衬托”修辞手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艺术手法的运用)
“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总结老舍的语言特色1、纯朴、简练、俗白,平淡却有情致,自有一种亲切感人的味道2、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3、善用修辞,句式灵活,整句的运用,使语言抒情味更浓。
总结: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声朗诵最后一段。平凡、淡泊的老舍用他的笔真实、自然地描绘了北平。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也应该追求真实、自然。
想北平爱北平但说不出来知之少无法说爱之深说不出心血连说不出动中有静人为中显出自然花多菜多果子多贴近自然想念北平爱北平的理由北平的特点点题深爱和思念
八年流浪到处为家,反正到哪里我也还是写作。干吗去挤车挤船受罪呢?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有衣锦还乡的光荣。那么就教北平先等一等我吧。写了一首“乡思”的七律,就拿它结束这段“八方风雨”吧:——老舍《望北平》拓展阅读
乡思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拓展阅读
虽然别离了那么久,我可是没有一天不想念着她,不管我在哪里,我还是拿北京作我小说的背景,因为我一闭上眼想起的北京要比睁着眼看见的地方更亲切,更真实,更有感情。——老舍《我热爱北京》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老舍《住的梦》
写作特色比喻之中见挚爱比较之中有偏爱(对比)细节之中出情趣(以小见大)京味之中显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