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天工开物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5天工开物课件

ID:1018780

大小:14.87 MB

页数:64页

时间:2022-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 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张 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 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 宋应星,明代科学家,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生时明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四十三年他和他的哥哥床应升同时考中举人,以后屡试不第。崇祯七年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由于对经义八股文不感兴趣,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调查研究在当时被称为实学的科技知识上,并着手撰写《天工开物》一书,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到1637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科技史名作。还著有《野议》《论气》《谈天》等。宋应星 明代是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较发达的阶段,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期后,部分地区,不少行业中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中,耕地面积扩大,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和增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经营。明代手工业种类较多,且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尤其是与国计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冶金、陶瓷、纺织等行业最为发达。背景介绍 自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100年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高峰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农政全书》(徐光启),科学与艺术融会贯通的《乐律全书》(朱载堉)等,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天工开物这4个字,是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的,“天工”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表示人力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二者相合,表达了天人合一,人力与天工相协调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天工开物》开物成务:通晓万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第一段:介绍水稻品种 文本解读第一段:介绍水稻品种分类说明:粘性功用形状色泽经过这样的介绍,让读者对稻的种类、形态、功用在总体上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 ①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翻译:水稻的品种最多。不粘的稻叫秔,米叫粳米。粘的稻叫稌稻,米叫糯米(南方没有粘黄米,酒都是用糯米造的)。本来属于粳稻但晚熟而带粘性的米俗名为“婺源光”一类的,不能用来造酒,而只可以煮粥,这又是一种稻。第一段 粳米粳米,是粳稻的种仁,又称大米。其味甘淡,其性平和,每日食用,百吃不厌,是我国南方人的主食。 糯米糯米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其香糯粘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年糕、粽子和元宵也是由糯米制成的。 籼米籼米系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称为籼米。米粒粒形呈细长或长圆形,长者长度在7毫米以上,蒸煮后出饭率高,粘性较小,米质较脆,加工时易破碎。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翻译:一般稻谷在外形来看,有长芒、短芒(江南将长芒稻称为“浏阳早”,短芒的叫“吉安早”)和长粒、尖粒以及圆顶、扁粒的不同。其中稻米的颜色还有雪白、牙黄、大红、半紫和杂黑等等。 红米红米稻黄米紫米黑米 文本解读第一段:介绍水稻品种分类说明:粘性功用形状色泽第二段:水稻的育种分秧:湿种——播种——栽秧 ②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第二段翻译:浸稻种的日期,最早在春分以前,称为“社种”(这时遇到天寒,有冻死不生的),最晚是在清明以后。播种时,先用稻、麦秆包住种子在水里浸几天,待生芽后撒播在田里,长到一寸左右高,称做秧。 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早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翻译:稻秧长到三十天后就要拔起分栽。若稻田遇到干旱或积水过多,都不能插秧。育秧期已过而仍不插秧,秧就要老而长节,即使栽到田里也不过长几粒谷,只能算是长出谷实而已。一亩秧田所育出的秧,可供移栽二十五亩。 湿种/浸种 收获和成熟,都因南北气候及稻种的特性而有所不同,也与水源丰枯、地势高低有关系。可见,农业是一门最为务实的科学,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可一概而论。第三段:谈水稻的收获及成熟期。 ③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翻译:稻秧分栽后,早熟的在七十天后即可收获(粳稻有“救公饥”“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各地名称很多,不可尽述)。最晚熟的要经整夏直到冬天共二百多天后才能收获。有在冬季播种,到仲夏就能收获的,这就是广东的稻,因为此地没有霜雪。 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早干。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翻译:稻田十天无水,便有干旱之虞。夏种冬收的稻,必须种在有山间水源不断的田里,这种稻生长期长,地温又低,不能催苗速长。靠湖边的地要待夏天洪水过后,六月才能插秧。育这种秧的稻种要在立夏时撒播在地势高的土里,以待农时。 第四段:谈南方两季稻的栽种,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作者在对比中说明晚稻比早稻具有抗旱的优势,还特意介绍了一种“高山可插”的旱稻,称为奇迹。最后介绍“香稻”,因其有香气,专供贵人享用,但产量既低,营养又少,故为作者所不取。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崇尚实用,贬抑奢华的可贵精神。 ④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日刈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己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凡再植稻,遇秋多睛,则汲灌与稻相终始。翻译:南方平原地区,多是一年两栽、两获。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稻,不是粳稻之类。六月割早稻,翻耕稻茬田,再插晚稻秧。晚稻秧在清明时已和早稻秧同时播种。早稻秧一天无水即死,晚稻秧经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暴晒也不怕,这是个奇特的稻种。种晚稻遇到秋季晴天多的时候,则始终都要灌水。 ④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早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翻译:农家不惜勤苦,以满足用稻米造春酒的需要。稻要是十天离水就要死,于是育出一种旱稻,属于粳稻但不带粘性,即使在高山地区也可插秧,这又是一个奇特的稻。还有一种香稻,只取其香味以供贵人。但结实甚少,滋养全无,不值得崇尚。 文本解读第一段:介绍水稻品种分类说明:粘性功用形状色泽第二段:水稻的育种分秧:湿种——播种——栽秧第三段:成熟情况第四段:介绍南方两季稻的栽种,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 《稻》反映了什么科学思想?《稻》表现了作者的重农思想,他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农学中的”三才”(天、地、人)思想, 治铁 ①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先铸铁成砧,以为受锤之地。谚云:“万器以钳为祖”,非无稽之说也。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翻译:锻造铁器,是用炒过的熟铁为原料。先用铸铁做成砧,作为承受锤打的底座。有句俗话说,“万器以钳为祖”,并非无稽之谈。刚出炉的熟铁,叫毛铁。第一段 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若已成废器未锈烂者,名曰劳铁,改造他器与本器,再经锤煅,十止耗去其一也。翻译:锻打时损耗其十分之三,变成铁花、铁滓。用过的废品还未锈烂的,叫劳铁,可用以改制成别的器物或原来的器物,再经锻造时只损失其十分之一。 铁华(花) ②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更烈于煤。翻译:炼铁炉中的燃料,用煤炭的占十分之七,用木炭的占十分之三。在山林无煤之地,锻工选择坚硬木条烧成火墨(俗名叫火矢,燃烧时不会变为碎末堵塞通风口),其火焰比煤更猛。第二段 煤炭 木炭 翻译:即便用煤炭,也另有一种铁炭,取其燃烧时火势向内、火焰不虚散的优点,与烧饭用的煤形状相同而种类不同。即用煤炭,也别有铁炭一种,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与炊炭同形而有分类也。 焰不虚腾 翻译:把要锻造的铁逐节粘合起来,在接口处涂上黄泥,再放在火中烧红后捶打,将泥滓打去,只将黄泥作为接合的媒介。铁器锤合之后,除非烧红、用斧砍,否则是永不会断的。③凡铁性逐节粘合,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枵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胶结之后,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第三段 翻译:熟铁、钢铁经烧红、锻打后,水火作用尚未调合,其质地不坚。乘出炉时将物料放入清水中淬火,名为健钢、健铁。这是说未“健”之前,作为钢和铁还存有软弱的性质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水火未济,其质未坚。乘其出火时,入清水淬之,名曰健钢、健铁。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 翻译:焊接铁的方法,西洋各国另有奇药。中国小焊用白铜粉作焊药,大件的锻接则竭力挥锤而强行接合。但经年累月之后,接口终究不牢。因此大炮虽在西洋有锻成的,而中国还只靠铸造而成。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中华小焊用白铜末,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历岁之久,终不可坚。故大炮西番有锻成者,中国惟事冶铸也。 《稻》反映了什么科学思想?明确:《稻》表现了作者的重农思想,他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农学中的”三才”(天、地、人)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对天时地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强调人的作用,通过科学育秧、合理分秧等,就可以达到丰收的目的,体现了作者追求实学期于实用的科学精神。 《天工天物》全书共18篇,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及经验,并附有大量插图,上卷6篇,内容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养蚕等;中篇7篇,内容为手工业技术,包括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等;下卷5篇,内容以工业生产为主,包括五金开采及冶炼兵器等。全书以谷物开篇,以珠玉结束,体现了作者“贵五谷而珠玉”的思想,把农业冠于书首,也表现了其关注国计民生的可贵精神。作者通过实地观察研究,对古代的生产技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总结 文言文中数字的用法一、零数表示法:用“有(又)”字,连接整数与零数。1.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二、分数表示法1.“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省去“分”与“之”:2.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3.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4.脱逃者未及百一。(百分之一) 三、虚数表示法虚数是指不实在的数字,一般用来突出数量的少或多。1.用数词“一”表示“少”:若九牛亡一毛。(《报任少卿书》)2.用“三、九、十二、百、千、万”及倍数表示“多”。①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③策勋十二卷,赏赐百千强。《木兰诗》④将军百战,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四、概数表示法概数表示与实际数目接近的数目。1.用“十”“百”“千”“万”等整数表示约数。①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石钟山记》)②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2.用两个邻近的数字表示。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②择其一二扣之。(一两块石头)③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伤仲永》 3.在基数词前加“且、将、约、几、盖、可”等表示。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4、在基数词后加“所”“许”“余””“有余”“有奇yòujī”等表示。①一车炭,千余斤。(《卖炭翁》)②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西门豹治邺》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④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序数表示法1.在基数前加“第”。这种情况较少见。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2.不用“第”而直接用数字表示。这种情况较常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六、两数相乘表示法有时两个数字相连,表示两者相乘。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农历每月十五)《项脊轩志》2.一个女子,年约二八。(十六岁)《灌园叟晚逢仙女》 明代另一位才子、广东南海的状元伦文叙为苏东坡所画的《百鸟归巢图》题写的诗:天上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另:古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时:1.一般不用量词。2.数词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 写作迁移“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对于《天工开物》上面这段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请自选角度,结合实际,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种植要讲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角度】尊重自然,取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才能共赢示例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要人顺应自然的法则。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执政期间,曾为保护鹿而下令大肆捕杀狼,鹿的数量在一段时间激增后,超越了环境承载能力而锐减,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长时间难以恢复。违背自然法则行事的人类,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贪婪,自然会以真挚的笑脸回馈人类。勤劳的中华儿女,曾引来黄河水灌溉出了贺兰山脚下的塞上江南,也曾贯通五河水系开凿纵贯神州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更曾推动滔滔江水带动电力的齿轮,给千家万户送去永恒的光明……合理利用自然法则求得发展,自然愿伸出双手鼎力支持。 自然法则下,人类在发展,自然在进步,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人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就以她博大的胸怀与无私的爱心援助人类,互利共生的旋律訇然奏响,和谐世界的大门豁然敞开。当往日黄沙漫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再现茂密绿洲之时;当一度萎缩的白洋淀波光粼粼,苇荡依旧之时;当昔日已被破坏的亚马逊雨林中再次响起百鸟欢歌的交响之时,自然正用她如椽的画笔,描绘一幅幅美妙的图画。正如张晓风所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想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