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君》习题1
加入VIP免费下载

《原君》习题1

ID:1018563

大小:2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原君》习题积累与运用.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就:成就。.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岂:难道。.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曾:曾经。.独私其一人一姓乎私:偏爱。解析 曾:竟然,却。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解析 .与例句相同,都是“确实”的意思。答案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巨是凡人,行将为人所并.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解析 都是“被”。答案 .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苛政猛于虎也 .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解析 .与例句一样都是介词,从。答案 .下列各句中,“独”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而吾以捕蛇独存.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独亮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解析 .与例句相同,都是“难道”。答案 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莫或:没有什么人。.而使天下释其害释:免除。.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夫:句中语气词。.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固:原来,本来。解析 .夫:凡,所有的。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夫以千万倍之勤劳.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解析 .都是连词,表转折,却;.前者为助词“的”,后者为定语后置标志;.前者意为把,后者意为用(付出);.前者意为对于,后者意为从。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去之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解析 .古今都意为仇敌;.古义为众人,今义为妻子;.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到…… 去”;.古义为得到罪罚,今义为冒犯某人。答案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译文:()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译文:答案 ()这个人的辛勤劳作,必相当于一般天下人的千万倍。付出千万倍的辛劳,却又得不到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必然不愿意处在这个位置。()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候,屠杀、残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对此竟不感到凄凉,说:“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去。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天策府建,为中郎。王为皇太子,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及葬,加司空,谥曰“成”。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它日,食瓜美,辍其半奠焉。尝赐玄龄黄银带,曰:“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 泫然流泪曰:“世傅黄银鬼神畏之。”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后忽梦如晦若平生,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选自《新唐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      令:美好。.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吝:耻辱。.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属:连接。.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筹:谋划。解析 吝:吝惜。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解析 .两个“以”均为介词,用。.前一个“于”,介词,在;后一个“于”,介词,被。.前一个“为”,介词,对;后一个“为”,介词,被。.前一个“而”,连词,表并列;后一个“而”,连词,表承接。答案 .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房玄龄推崇杜如晦”和“皇帝思念杜如晦”的一组是(  )①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②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 ③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④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 ⑤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 ⑥敕所御馔往祭.①⑥   .③④   .②⑤   .④⑥ 解析 ①叙杜如晦不愿为官,②写王的担忧,③④⑤⑥符合条件,但④⑥组合错误。答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杜如晦年轻时就已经显示出较高的素质,在参加吏部选拔时,受到了有关官员的器重,认为他有栋梁的潜质。.房玄龄慧眼识英才,将杜如晦推荐给了皇帝。在之后两人的合作共事中,既能相互配合,又能相互尊重。.杜如晦英年早逝,皇帝十分痛惜,在他死时加官爵,赐谥号,并亲自下诏书,表达君臣痛悼的意思,并安排人刻写墓志铭。.杜如晦去世多天后,皇帝还非常想念,经常祭奠他,在赏赐他人物品时,也不忘记杜如晦,对他的遗属也十分关心。解析 皇帝写诏书,要虞世南在碑文中表达君臣痛悼的意思。答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译文:()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译文:答案 ()房玄龄、杜如晦没有凭借什么老本出来做官,只是他们的才干可以参与治理天下,你想凭此离间我们君臣关系吗?()第二年到吉祥的日子,派皇宫官员去慰问(杜如晦)的妻子儿女,官府官员的拜见也不停止,对他们一家的恩惠和礼节一点也没有减少。【参考译文】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杜如晦年轻时英俊豪爽,喜欢读书,以有别具一格的风流态度自居,内心拥有大节操,遇事总是很果断。隋朝大业时,参加吏部选拔,侍郎高孝基认为他不同一般,对他说:“您一定被用作栋梁之材,希望您保持美好的品德。”随后让他补任滏阳尉,杜如晦弃官而走。 高祖平定京师,秦王引荐他做府兵曹参军,后调任陕州总管府长史。当时官府属官很多外调,秦王很担心。房玄龄曰:“离开的人虽然多,但都不值得吝惜,但杜如晦是王佐之才。大王如果最终只是守住封地,不干大事(就罢);如果您一定要治理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谁能和您一起成就功业的。”秦王惊讶地说:“不是您这样说,我几乎失去了他!”于是发文把他留在幕府。(杜如晦)跟从秦王征伐,常参与高层机密。那时天下正多事,他判断处理毫无保留,同事、下属都认为他有才干,没有谁见到他才能的极限。天策府建成后,他做中郎。王做皇太子,(杜如晦)与玄龄一起管理朝政,引荐贤才,将品行不好的降职,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监察御史陈师合奏上《拔士论》,说一个人不可担任几个职务,暗中讽喻杜如晦等。皇帝说:“房玄龄、杜如晦没有凭借什么老本出来做官,只是他们的才干可以参与治理天下,你想凭此离间我们君臣关系吗?”很久后,因病辞职,(皇帝)下诏发给原来的俸禄回家,看病的问候的使者路上接连不断。遇到病重,皇帝下诏书让皇太子去问候,皇帝还亲自到他家,抚摩着他话语梗塞。死时,年仅四十六,皇帝为之痛哭。到埋葬时,追加司空官衔,赠谥号为“成”。手写诏书要虞世南在石碑上写字,让他表达君臣们沉痛悼念的心意。有一天,(皇帝)吃瓜时发现味道好,就留下一半祭奠(杜如晦)。皇帝曾经送房玄龄一根黄银带,说:“杜如晦和您一同辅佐我,现在只见到您。”泫然流泪说:“世代带着黄银带,鬼神见它害怕。”又取出金带,派房玄龄送到杜家。后来忽然梦见杜如晦像平日一样,第二天向房玄龄说了这件事,命令送自己所用的饭菜去祭奠。第二年到吉祥的日子,派皇宫官员去慰问(杜如晦)的妻子儿女,官府官员的拜见也不停止,对他们一家的恩惠和礼节一点也没有减少。当年(杜如晦)做宰相时,天下刚刚平定,官府的所有规章制度,都是两人讨论决定的。每当在皇帝住所议事,房玄龄一定会说:“没有杜如晦不能商量这些事情。”等到杜如晦到了,最后采用的是房玄龄的计谋。一般杜如晦擅长于决断,而房玄龄善于出点子,两人深深地相互了解,所以能够同心商量,来辅佐皇帝。当时说到好的丞相,一定会说到房、杜。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