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选讲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庸》选讲 教案

ID:1018285

大小:42.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庸》选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诵读、译读,疏通文意,明晰脉络。2、能力:通过思考探究,深入体会“君子慎独”、“君子中庸”。3、情感:通过讨论分享,联系实际,理解“中庸”的现实涵义并积极修身养德。【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中庸之道并非高不可攀的道德标准。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极端,但要极致,不唱高调,但要坚持理想。【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谈一谈对“中庸”的理解。(学生各抒己见)“老好人”“随大溜”“中立主义”“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明确:1、“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2、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 那么到底如何理解“中庸”,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二、诵读(选讲内容及译文见附录)1、请学生先自主诵读,后大家齐读,教师正音。2、小组合作讨论:译读文本,标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句。3、释疑: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释疑。三、思考探究1、“君子慎独”语出《中庸》、《大学》,请你在文中找出“君子慎独”的表现。——明确:“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3 2、在谈及“中庸”之前,文中提到了一个与之相似的词汇——“中和”。那么,请你结合文本,谈一谈你感受到的“中和”的涵义,何谓“中”,何谓“和”?——明确:“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3、君子不仅具备慎独的品质,而且可谓是中庸的代表,“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庸是一种高不可攀的道德呢?——明确“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四、讨论交流阅读下面的故事,讨论问题。《左传》里面有个人叫狼銪,因为救了晋襄公而被提拔为车右,高级的司机兼保镖。可是不久之后,狼銪被一个叫先轸的将军给撤职了,狼銪很愤怒。他的朋友说:“你受到了这样的屈辱,为什么不去死?”狼銪说:“我现在没有找到死的地方。”朋友又说:“我跟你一起去杀死先轸吧。”狼銪却说:“死而不合于道义,这不是勇敢,为国献身才叫勇敢。”过了几天,晋国和秦国打仗,狼銪率领部下勇敢地杀进秦军,死在阵地上。晋军跟着上去,把秦军打得大败。1、狼銪算不算君子?他有没有做到“中庸”?——提示要点:狼銪因为没有受到重用而生气,他发怒之后却不去犯上作乱,而凭借着一股怒气杀敌报国,这就是“君子之怒”,这就是“发而皆中节”,化情绪为能量,去做正确的事。所以,他算君子,做到了“中庸”。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见这样的人,脾气非常暴躁,一言不合就骂人,朋友之间也挥拳,自夸自己是“铁血真汉子”。你觉得这样的人有没有做到“中庸”?——提示要点:《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铁血真汉子”的行为可谓极端、偏激,不符合中庸之道。同时,我们还会看到许多夸夸其谈之人,也没有做到“中庸”。因为中庸之道在于平常,而不是唱高调。五、课堂小结“中”是不走极端,但不等于不做到极致。极端是偏激,极致是到位。一件事情要成功,一定要做到极致。“庸”是平常,不唱高调,但不等于没有理想,理想是必须有的。中庸之道一定是常人之道。即普通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但中庸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做到,要不然,孔子也不会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所以,我们人人都需要修炼。3 六、拓展链接易中天教授在厦门大学的讲座《你可以朝气蓬勃地中庸》。【附录】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