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论语十则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春论语十则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ID:1017625

大小:160.5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2-03-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初中语文《春》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查阅朱自清及其作品的简介。2.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或文章。3.搜集有关春的图片及朗读材料。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教育方面: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1、以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情。2、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品析画面。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文朱自清的散文《春》。本文用明丽的色彩词语,生动形象的描写‘动静结合的画面,准确地修辞方法,给我们描绘了绘声绘色的一幅幅春天美丽的、动人的、热情的图画。为此,本节课结合PPT幻灯片的使用,用一些精美的图片长势春的情景,配以优美的音乐,并使用专业演员的朗诵录音,试图让学生能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充分感受散文美的意境,林惠作者要表现在“人们在春天里奋发的精神、昂扬的激情”的主题。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影视、动画、图片的展示,形象直观的将文中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展示给学生,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增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具体过程与方法如下:难点突破 以景诉情身临其境、共同感知走进田野、拥抱春天 利用图片及影视的展示,让学生形象真实地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美丽景色,教师从中点拨指导,让学生结合所看到的景色理解作者写景的方法,感觉作者的思想感情。播放课文《春》的朗读,让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达到统一,近而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一、教学过程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教学过程一、导语:(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画面,以《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做mtv,童音:春天来了!)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充满了期盼。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更是有着生命的歌颂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百度图片】春、冬的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4%BA%B2%DD%CD%BC【百度视频】《春天在哪里》http://video.baidu.com/v?word=%B4%BA%CC%EC%D4%DA%C4%C4%C0%EF&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投影展示: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百度百科】朱自清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1222.htm二、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磁带,学生找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投影显示:读一读: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抖擞 3、  感知阅读:请班里朗读水平高的同学f范读。教师做指导:朗读采用的基本调是轻盈的,因内容不同而变化,表达盼春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可用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百度搜索】《春》的录音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2853912.html?si=2学生尝试着自由朗读。 三、理清思路:1、问:由阅读提示可知,本文是描绘江南春景的散文,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几部分?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盼春(1)、绘春(2-7)、赞春(8)2、思考第一段和文章主体部分有什么联系?3、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叠用“盼望着”是用反复手法生动的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盼春是绘春的基础。4、速读绘春部分,看看这部分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小组讨论,找代表回答。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5、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春花图、和春雨图。【百度图片】依次展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盼春图和争春图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4%BA%B2%DD%CD%BC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ala0&pv=&ic=0&z=0&word=%B4%BA%BB%A8%CD%BC&s=0&oq=%B4%BAhua%CD%BC&f=3&rsp=0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4%BA%D3%EA%CD%BC&in=6157&cl=2&cm=1&sc=0&lm=-1&pn=0&rn=1&di=5486614576&ln=314&fr=ala0&ic=0&s=0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ala0&pv=&ic=0&z=0&word=%B4%BA%B7%E7%CD%BC&s=0&oq=%B4%BAfeng%CD%BC&f=3&rsp=0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ala0&pv=&ic=0&z=0&word=%D3%AD%B4%BA%CD%BC&s=0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ala0&pv=&ic=0&z=0&word=%C5%CE%B4%BA%CD%BC&s=0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ala0&pv=&ic=0&z=0&word=%D5%F9%B4%BA%CD%BC&s=0 四、品析语言: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春草图(多媒体呈现画面)你认为在这部分中哪些词、句、用得比较贴切,试说出理由。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可能会找的句子:(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教师可适时引导: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2)“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最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学生讨论后明确: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的生动活泼、富有生气。学生齐读第三段。2、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欣赏“春花图”学生品析后,可引导学生赏析。如“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句中的“闹”字可否换成“叫”,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教师可适时引导:“闹”一字传神,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如“红杏枝头春意闹”3、齐读第四段,欣赏春风图,学生自行找出美点进行讨论五、学生自由质疑、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8、9、10段中的三个比喻句。声情并茂的集体朗读全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味美。六、精品佳作——对照欣赏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百花争艳。春风抚面,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那北国的春风是什么感觉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国,去感受一下北国的春风!(放录音带《北国之春》)一起欣赏林斤澜的《春风》【百度MP3】《北国之春》录音http://mp3.baidu.com/m?word=%B1%B1%B9%FA%D6%AE%B4%BA&tn=159sifu_pg&tn=159sifu_pg&f=ms&ct=134217728七、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勃、花木峥嵘的春天画图,赞美、抒唱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八、积累:学生自由背出写春天的诗,然后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春天的诗句【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32292.html?fr=qrl&cid=218&index=1九、布置作业1、用百度搜索工具搜索一些相关《春》的知识。2、观察某一件景物,用比喻、拟人和排比各写一句话。(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我们同学们,就用你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某一件景物,用比喻、拟人和排比各写一句话。)附:板书设计:春一、盼春。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二、描春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水(涨)太阳(红)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春花图(花争春):态、色春风图(风唱春):触、 味、声:春雨图(雨润春):形、状、景: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一、教学反思《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两课时,一是品读课;一是赏析课。意在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七、教师个人介绍本人李学森,男,中共党员,邢台市第六届青联委员,河北省教育学会会员,河北教师教育网通讯员。先后在《语文周报》、《学周刊》、河北教师教育网等发表论文6篇。参加一项省级重点课题研究并亲自主持一项市级立项课题研究。童趣学习目标 ①准确划分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正确停顿,疏通文意。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ǎo),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怡(yí)然,凹凸(āotū),为壑(hè),癞(lài)虾蟆掌握规律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③以丛草为林(树林)④兴正浓(兴趣)⑤方出神(正)⑥驱之别院(赶、驱逐)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学生自主讨论明确: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 “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讨论明确: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体验与反思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讨论]问题l:癞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明确: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作业]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课后记:疏通字词障碍,采用齐读、小组朗读、个人朗读等多种形式,然学生反复朗读,只只能达到背诵的程度。 第10课《〈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2.理解、掌握十则的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本文所选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十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则语录,力争当堂熟读成诵。2.评点、质疑法,就内容、文字、写法的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而2009年九月二十八日则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纪念日,全球华人在各地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一部电影《孔子》也同时上映。(教师出示图片曲阜、郑州纪念活动)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学习他十则语录。二、整体感知:1.你对孔子了解多少?(学生回答,教师视情况出示课件补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帝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先秦散文中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2.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找出拿不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以及画出读不顺的句子。(课件出示字词)(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8)诲()女()知之乎 (9)是识()也(10)弘毅()(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3.听范读。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学生大声朗读。  (1)教师指导诵读、划分节奏。 (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如“温故”章用陈述语气读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诵读展示。(学习小组形式展示)三、文意疏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前五则文义。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提供帮助。(课件预设)作业:抄写、今译、背诵前五节。第二课时一、继续疏通文意。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后五则文义。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提供帮助。(课件预设)教师提示字词释义:  2.学生在理解文意基础上再大声朗读课文,二、质疑探究: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指导学生运用“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预设问题:(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明确: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2)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确:何晏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4.背诵课文三、当堂检测:翻译句字: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确:(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4)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5)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课堂小结: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作业:1.翻译后五则。2.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请你以“老师” 为话题,结合《论语》中有关论述,谈谈你的看法。(300字左右)以下是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 应和hè 酝酿yùn niàng 晕yùn 第一节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 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 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 and 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 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 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总写 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 分写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 生意盎然 千姿百态 青春活力   教学后记 教后: 1.接初一下学期班级后,自选了这篇教材作为补充读物。第一次教学生写景的散文,着力于细,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2. 学生十分喜爱,两节课教下来,学生已能背诵。 3. 兼带教“百花争艳”“繁花似锦”“芬芳黎郁”“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红杏枝头春意闹”等问句。 4. 比较“买、卖”“胀、涨”。 5. 有些地方过于细碎,要改进。 又记:    第二次教《春》时,吸取了前次教得细碎的教训,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内客只作了粗线条的分析,学生读得比较流畅,但在写作上反映的效果反不及前次。第一次抓住细笔细绘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学生在习作上明显地进了一步,写景不是大而化之,笼笼统统,而是平时注意细致地观察,下笔具体得多,生动得多。要注意:纠正教学中缺点时,不能把长处也甩掉。(教案略) 又记:    第三次教《春》时,又作了较大的更动。一是加强了单元教学,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考虑,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引入课文也重新作了设计。设计是这样的: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香、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观出不同的美姿。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领会它们精采的写法和表现的情境美。二是加强思维与语言的训练。先给学生做样子,就春草的描绘进行分析,明确写了些什么,从哪些角度描绘的,哪个词或哪些词川得特别精当,描绘时主要运用哪些方法。然后帮助同学自读课文,有条理的进行分析。学生把理解、口述、朗读结合起来,学习的效果比较好。(教案略)  人生寓言周国平课型:自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查资料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情感与价值观: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教学重点:联系实际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简介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二、朗读并正音释词。(可先让学生挑出好词并解释)嬉戏(xī)禀告(bĭng)厄运(è)皎洁(jiǎo)慷慨(kǎi)迭(dié)慧心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慷慨不吝啬。闲适清闲安逸。审美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险象迭生(让学生表演这则寓言,适当添加对话和独白)三、整体感知: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拥有自己应该且能够拥有的东西,才能泰然。对不该和不配拥有的东西,不抱非分之想)四、探讨研究: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五、拓展延伸: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第二课时一、导入: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番收获的。二、朗读三、整体感知1、这则寓言中出现了几个人,“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我”会有何感想?我可能会怎么做?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你赞成吗?四、拓展延伸: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作业——体验反思:(写在课堂笔记本上)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教师小结: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板书设计:人生寓言《白兔与月亮》——“随遇而安无欲则刚”《落难的王子》——“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课型:自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贡献,理解“信念”的真正内涵。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自读、合作、交流、探究,培养自身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教学重点: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教学难点: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理解“信念”的真正内涵。教学方式:自读、合作、交流、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居里夫人事迹导入二、学生自读三、正音正字四、学生提出问题并交流讨论。五、以学生探究为主体,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六、拓展延伸学生讲述居里夫人一些故事讨论:我们从居里夫人的故事中能获取哪些启示?选取一个角度重点领悟,联系自己实际,谈谈感受。七、教师小结八、作业:课外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并收集与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的资料,经过梳理后,存入自己的学习材料库。板书设计: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坚忍不拔执著勤奋淡泊名利献身科学……力量信念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教学设计:一课时一、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②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二、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①潜心精读:[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明确]◆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是一种幸福,并含有深情的感觉。◆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三、体验与反思①质疑交流a.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b.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c.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②拓展延伸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四、作业: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作文,字数600以上。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3、练习:一、三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出示残缺的“四季诗”:“游芳草地,赏绿荷池,饮黄花酒,吟白雪诗。”让学生补充完整。2、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简述理由。二、感知课文1、学生欣赏配乐散文朗读《春》,摘录不认识的字词。2、 想想文章描述了几幅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听后回答,形成板书:春(朱自清)一、盼春(喜悦殷切)二、绘春(热情赞美)先总体勾勒再细描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三、颂春:新、美、壮三、朗读训练1、以“老师来了”一句为例,设置不同的语言环境,如惊喜、欢呼、失落、害怕等,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引导他们领悟《春》的感情基调和相应语气。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进行试读。3、请几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点评。四、理解内容,品味语言1、学生四人一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互相说说喜欢的理由。2、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对喜欢的句段进行讲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伺机点评,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三,使学生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及写作知识。)五、感情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春》结构严谨优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结,用三个比喻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语言清新朴实,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颇具匠心。六、课外延伸1、朱自清先生以散文的形式为我们表现了“春”的美好与活力,你还读过哪些写春的诗文?2、布置练习:(1)收集含有“春”字或描写“春”的诗、词、歌曲、成语、对联、俗语、谚语等。(2)从“春的畅想”“夏雨”“秋风”“冬雪” 中任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话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3)根据课文画一幅描绘春天的画。(以上三个练习任选其一,联系过程中可以自由结组交流、探讨。)教学建议:1、反复诵读:学习文学作品,要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从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到了解课文内容,再深入作品意境之中,品味语言与作品风格。2、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语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宜用跳读的形式进行。3、品味语言:《春》的语言非常精美,准确生动,朴实清新,可品味的地方很多,这一个步骤,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4、联想拓展: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9我的信念                                                                                                                学习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学习重点: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学习难点: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居里夫人画像及简介(或播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录相片)。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 明确学习目标:整体感知:1、课文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相结合)2、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呵责()蹂躏()猝然()眺望()解释下列词语。问心无愧--致力--专心致志--盛名--蹂躏--呵责--逆来顺受----迷醉--沉醉--品味思考: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讨论归纳:坚韧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俭朴 重大发现 保持安静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2、概括纲要,归纳整理: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环境需求(保持安静、追求自由、珍惜时间)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执著勤奋)探究研读:  1.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①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明确:坚忍不拔,有信心。②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明确: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③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明确: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④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⑤\"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明确: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⑤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拓展延伸:   在缅怀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伟大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意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顽强地坚持走下去。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对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4.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5、学生自由谈谈对文章语言的看法。(开放性题目,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点拨:文章语言的质朴、真诚,表现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能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教师总结: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一样。我们已经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