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论语》十则◎《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文学常识填空。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是家学派创始人。《论语》与、_和合称“四书”。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用原文填空。(1)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2)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哈尔滨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对朋友们的远道而来,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哈尔滨!(3)《论语》中说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4)老子说:“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写出你所积累的出自《论语》的一句名言警句。(只限课外)7.宋朝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丞相赵普的这句话说出了什么道理?木兰诗◎《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学海泛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愿为市鞍马市: (2)朔气传金柝朔: (3)赏赐百千强强: (4)出郭相扶将郭: 2.翻译下列句子。(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请解释该成语的意思。4.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了木兰出征前紧张 准备的情况。 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主要表现了木兰决心到战场勇敢杀敌的决心。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述了征途遥远,表现了木兰跃马飞奔、奔向沙场的英雄气概。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展现了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来见伙伴的喜剧性场面。5.根据原文填空。(1)在“可汗大点兵”的紧急形势下,体现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互文的手法写出战争惨烈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6.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个著名的巾帼英雄的事迹?请简述一例。伤仲永文◎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释义。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未尝识书具 (2)指物作诗立就(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或以钱币乞之3.翻译下列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用原文填空。(1)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2)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3)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5.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6.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