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和运用“文中提示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正确理解和运用“文中提示语”

ID:286617

大小:7.94 KB

页数:3页

时间:2006-08-0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正确理解和运用“文中提示语” 一、“文中提示语” 的特点和作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课文导学系统的改进尤为显著。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内部或结尾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 的呈现方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以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全册教材精读课文共24篇,除两篇《古诗两首》外,其余22篇都紧密联系课文内容插入了提示语,共有30例。这30例提示语,从语言形式上看,大部分是从学生的角度说出读书的心得和发现,表示要和学习伙伴相互交流。例如,“我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金色的草地》)“读到这儿,我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秋大的雨》)“从这句话我感受到……”(《孔子拜师》)“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陶罐和铁罐》)这类提示语,只说出在哪些方面有心得和发现,至于心得和发现的具体内容则有意藏而不露,为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学生们的讨论发言预留了活动空间。另一部分提示语,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表示要和学习伙伴共同讨论。例如,“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灰雀》)“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蜜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赵州桥》)这类提示语,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都可能存在的,而且对于领会课文内容和培养阅读能力都有思考的价值。还有一些提示语,从学生理解和欣赏水平的实际出发,表达了学生阅读中的欣喜心情。例如,“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我们的民族小学》)“想不到,这项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奇怪的大石头》)“他的做法真妙!” (《花钟》)这类提示语,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激发阅读的兴趣。这30例提示语,从内容上看,有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有的引导学生抓住某些重点词语、句子或语言片断理解课文内容,有的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生动情景,有的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文章的表现方法,有的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设置“文中提示语”是落实学段目标的具体措施三年级上册教材在精读课文中插入提示语,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它是通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本,体现课程基本理念、落实“三维目标”特别是学段目标的一项具体措施。第二学段在阅读方面,提出了许多明显高于第一学段的目标,例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等。从总体来看,第二学段更加注意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了与这样的学段目标相适应,教材编者在教材呈现方式、教材体例的改进上颇费一番苦心。可以看出,许多文中提示语是针对第二学段的学段目标有意识安排的。例如,“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这些问题都是针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而设置的;“我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这些提示语都是针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而设置的。三、在教学中运用“文中提示语” 的设想在教学中运用好“文中提示语”,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所教课文中设置提示语的意图,充分认识提示语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使之在实现教学目标中切实发挥作用。例如,《矛和盾的集合》中的提示语“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目的是引导学生领会“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如果能围绕这一提示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于理解本课以至第七组教材的思想内容、实现教学目标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好“文中提示语”,要保持提示语原有的学习伙伴对话口吻,不要变成一般的教师提问。教师应当以亲切的语气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可以说:“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大概也会有类似的问题吧。我相信,经过思考你肯定找到答案了,说说你的看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好吗?”“有位同学说:‘读到这里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们看到的情景会更加美丽。现在就请某某同学给大家描述一番他看到的情景!” 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应当适当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让更多的学生发言,使他们得到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在教学中运用好“文中提示语”,要以提示语为基础,适当扩展,形成综合性的语文训练活动。例如,《金色的草地》,提示语是“我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围绕这一提示语可以开展如下教学活动:教师:草地会变色,真是有趣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揭开草地变颜色的奥秘。(学生读课文)教师:同桌相互交流,说一说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交流)教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不看课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草地变颜色的原因。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前,教师还可以设计填空练习,为顺利复述做好铺垫,如: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花朵,它是___________,草地也是___________;花朵──,金色的花瓣___________,草地就__________________;再如:《灰雀》中的第二个提示语“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指向的语句深入领会列宁的人格、情感和诙谐风趣。可以开展如下教学活动:教师:读了这几段话,我想你们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吧?分小组讨论一下,谈谈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哪位同学愿意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言)教师:同学们一定和列宁一样,为灰雀重返树林,为孩子勇于改正错误而高兴!现在请大家以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学生读书)在教学中运用好“文中提示语”,还应当在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方面发挥提示语的作用。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奇怪的大石头》中的第二个提示语是:“想不到,这项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这个提示语体现了李四光的“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的名言。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个提示语开展讨论,并辅以适当的点拨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疑问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将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山东济南师范学校 聂在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