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一模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一模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277918

大小:19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7-2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 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 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 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 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 呢?他们的做法是: 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 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 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 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 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 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 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 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 45 亿年,产生生命已有 42 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 300 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 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 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 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 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 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 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 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 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 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 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 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 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 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 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 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 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 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 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 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 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 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 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 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 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 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 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 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 “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 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 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 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 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 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 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 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 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 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 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C.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地球的毁 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 D.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 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D.“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4.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4 分) 5.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 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①夕阳斜照着流水,碧绿的江面上摇曳着耀眼的金光,成瑶无心去看这些,她兴奋的脸 蛋在晚霞中映满了光彩。“二哥,别看嘉陵江了,你听我说嘛!” ②“你说吧。”成岗的目光正望着远处的一片红岩,不肯移开。那是中共办事处住过的地 方,有名的红岩村。 ③“二哥,我跟你说嘛!许多同学都要走了……”成岗回头看着妹妹,从那双认真的眼 光中,他发现这个少女已经不再是咿呀的乳雏,她已成长为一只练羽的海燕,只待一声春雷, 就要冲向暴风雨!成岗略带几分激动。 ④“真的!到农村去,马上就要出发。”妹妹说得很兴奋,一双晶亮的眼睛珍珠般地闪耀 着,她渴望去参加农民起义,参加武装斗争,到山上打游击,过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战斗生 活。可是看到哥哥一直没有回答她的话,少女明澈的眼光很快就变得暗涩了:“你一定又说我年轻不懂事,不让我去……” ⑤成岗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妹妹的心事他已经猜透了,但他并不急于插话。“二哥,我 们班上走了三个,最近还要走……我多么希望……”“希望总是有的。但是希望不是幻想。” ⑥成瑶看了看二哥,她不太满意这种抽象的回答。她忽然想起了什么,话头一转:“哟, 我的书包咧?我的书包咧?”一边叫着,一边慌慌忙忙地离开了阳台。很快就转来了,带着 神秘的语调说:“专给你带回来的!只许你一个人看!” ⑦成岗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挺进报》?”他迟疑了一下,沉下脸问: “把这拿回来干啥?”“给你看的。”成岗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妹妹难以理解的责难:“谁叫 你带回来的?”成瑶惶惑地望着成岗。她满腔的热情,被迎头的冷水浇灭了。 ⑧成岗指着《挺进报》严厉地说道:“这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 玩的事!”妹妹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激动地反驳着:“我没有碰到危险!”“你太冒失了。” 成岗摇了摇头,“这不是勇敢而是冒险!难道你没有看见到处都在搜查《挺进报》?车站、码 头,到处都有特务!” ⑨“危险?我是冒失鬼?”妹妹的脸蛋气得失去了血色:“怪不得人家说你当了厂长就 变了!你——胆小,你——害怕,你——不敢和过去的朋友来往!你……好,好!我不连累 你……” ⑩泪珠沿着她痛苦的面颊往下涌流。她曾经那样信任、尊敬二哥,可是现在……她难过, 失望,从成岗手里夺回《挺进报》,几下撕得粉碎,一把塞进书包,转身冲进自己的小屋,失 声痛哭起来…… ⑪微带寒意的薄雾渐渐散开,远处的山峦在展曦中显现出起伏的淡影,迎着初升的旭日, 鸟儿清脆地叫着,飞向远方。在一块伸向江岸的悬岩上,成瑶已经坐了好久——昨晚上她睡 得不好,噩梦缠绕着她:时而仿佛是大哥回来了,说要带她到延安去,时而是华为(重庆大 学学生,双枪老太婆的儿子)周身流血,和她同关在警备司令部,审问他们的正是那个特务 魏吉伯;时而又挤在船上,二哥和她一道,那份《挺进报》被别人发现了,她藏来藏去,不 知怎的老是在书包里。天还没有亮,她就被梦中追上船来的戴黑眼镜的特务惊醒了。 ⑫最近以来,她的心境很不平静,狂热的心使她特别容易兴奋,也容易激动。和二哥闹 别扭的事,早就像阳光下的乌云一样散去。成瑶感到内疚和羞愧:自己按着书包,心里还咚 咚地跳着,怕特务检查,反而说二哥是胆小鬼!二哥的话并没有错啊,勇敢不是冒险。她又 渐渐回想到过去:是二哥给刚学扎发辫的自己,讲八路军抗战,讲敌后游击队,讲毛主席和延安……刚上高中那年,二哥有天深夜才回家,一进门,就悄悄告诉自己,在飞来寺中苏文 协,他真的见到毛主席了,看见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从他面前走过,他忘记了还有特务监视的 危险,禁不住高声喊着“毛主席万岁!”还有那一回,二哥半夜里回来,满脸鲜血,二哥不准 她声张,洗净了血污,第二天照常去上班,却说是夜里走路自己跌伤了的。还有二哥生日那 天,煮好了面,他却不回来,妈妈说:“呃,又是在车间。”果然在车间里找到了他,满身油污, 和工人一起干活。回家的路上,她高兴地告诉他:“二哥,你多么像个工人!怪不得别人都说 你这个厂长没得一点架子。”可是二哥的脸色立刻阴沉下去了。以后,再也看不到他和工人在 一起…… ⑬许多往事的联想,使成瑶激动地感到自己忽然聪明了,猜到了许多事情:她自己不是 也保守着秘密,没有把参加新青社的事告诉二哥吗?二哥一定和自己一样,担负着秘密的工 作任务,也许,他和大哥一样,是个最勇敢的共产党员! ⑭从对岸开航的早班渡轮靠了岸。过一会儿,轮渡划子又呜呜地叫了两声,开向对岸。 这时天色大亮。成瑶想着也许二哥正等着她咧,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摘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6.下列对小说选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⑤段成岗用“希望不是幻想”表明态度:他并不希望成瑶跟她的同学们到农村去。 B.第⑨段二哥对成瑶的批评使她失去了理智,以至于口不择言,说了很多违心的话。 C.第⑫段“立刻阴沉”,是因为成瑶的话使成岗意识到没有厂长架子可能带来的危险。 D.选文在刻画兄妹二人时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叙其革命经历,后者侧重写其心路历程。 7.下列对小说选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③段主要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成岗对妹妹正在成长为一名革命者的欣喜。“练羽” 是指她尚待历练成长。 B.文中插叙成瑶做噩梦的情节,旨在展现成瑶在复杂斗争环境下的焦虑与困惑,丰富了人 物形象,补充了小说内容。 C.文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夕阳斜照”“旭日初升”“天色大亮”的时间变化,对人物心 理有暗示作用。 D.文章大量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成瑶,第④段中两处有关眼神的描写,生动 传达了她由兴奋到失望的情绪变化。 8.小说中多次提到的“书包”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小说在叙述时交替使用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稍长,宏远端亮有祖风。英宗登极,拜中 书左丞相。先时,近侍传旨以姓名赴中书铨注者六七百员,选曹为之壅滞。拜住奏阁之,注 授一依选格次第,吏无容奸。刑曹事有情可矜者宽恕之,贪暴不法必不少容。帝常谕左右曰: “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延佑间,朔漠大风雪,羊马驼畜尽死, 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人为奴婢。拜住以兴王根本之地,其民宜加赈恤,请立宗仁卫总之,命 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养。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 请令内外官议拯治之。有言佛教可治天下者,帝问之,对曰:“清净寂灭,自治可也。若治天 下,舍仁义,则纲常乱矣。”帝并善之。至元十四年,始建太庙于大都,至是四十年,亲享 之礼未暇讲肄。拜住奏曰:“古云礼乐百年而后兴,郊庙祭享此其时矣。”帝悦曰:“朕能行 之。”预敕有司,以亲享太室仪注礼节,一遵典故,毋擅增损。二年春正月,始备法驾,拜 住摄太尉以从,致斋大次,行酌献礼,升降周旋,俨若素习,中外肃然。冬十二月,进右丞 相、监修国史。帝欲爵以三公,恳辞,遂不置左相,独任以政。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 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三年春二月,将进《仁宗 实录》,先一日,诣翰林国史院听读。首卷书大德十一年事,不书左丞相哈剌哈孙定策功, 惟书越王秃剌勇决从容。谓史官曰:“无左丞相,虽百越王何益?录鹰犬之劳,而略发踪指示 之人,可乎?”立命书之。其它笔削未尽善者,一一正之,人皆服其识见。 (选自《元史·列传二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 /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B.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 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C.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 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D.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 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由汉代董仲舒提出,是传统儒家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 B.郊庙是指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此处有特指前文“太庙”之意。 C.左相即左丞相,与右丞相同属皇帝身边的重要官职。从文中看元朝当以右丞相为上。 D.实录是记载皇帝在位时期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仁宗实录》所记为当朝皇帝的国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拜住公正严明,严格铨选制度。任中书左丞相时,他奏请搁置了积压官署的六七百人 名单,完全按照程序选拔人才,遏制了不正之风。 B.拜住体恤民情,重视学校教育。他曾将流离失所的百姓收归自己的官署中,并多加抚 恤;他关心学校教育,请内外官员一起商讨治理方法。 C.拜住尊崇仁义,熟悉祭祖礼仪。他认为佛教只可用于自我管束,若是治理天下,则须 依靠仁义;他帮助皇帝遵循古礼完成祭祖仪式,严整有序。 D.拜住虑事周密,见解颇为独到。监修国史时,他亲自到国史院核查,一针见血地指出 问题所在,并要求史官对史书不完善的地方全都改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4 分) (2)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4 分) 14.翰林国史院的史官犯了什么错误?拜住用怎样的方式晓谕他们?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夜坐池上 朱槔①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②万死台。 【注】①朱槔(ɡāo):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②睢阳:唐代 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坐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 追凉心切。 B.颔联中“鱼方乐”“雁不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着雁书未 达的惆怅。 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 的热闹景致。 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沉”“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 应题目。 16.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根据上下文提示,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句子。 田园牧歌式的乡村与剪 不 断 的 乡 情 是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的 主 题 之 一 。 杜甫笔下的 “ , ”(《客至》)写乡村生活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颇有陶渊明“过门 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之趣;张若虚“ , ”(《春江花月夜》)以云喻游子, 写游子漂泊远游,表现相思之愁;李煜面对春风明月,触景生情,用“ , ”(《虞美人》)表达自己难以忍受的故国之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1 分) 黄姚这个名字,会让人一下子记住。它远远地在那里,在你的念想里。那或是一种乡间 情怀,一种乡愁感念。什么时候,这里都像是( )而幽静的后院,小门里藏着几百岁的老 宅院。如果在姚江上看,就会感觉古镇是从水里长上去,一直长到地老天荒。江边有人划船, 有人洗衣,有人戏水,一派天然写意。 黎明在风中把黄姚叫醒。一群鸟,聚在一起飞,像开在空中的花。早上看黄姚,觉得黄 姚氤氲中会飘起来,各种日常都在缭绕,包括炊烟,亮嗓,豆豉的浓香,草药的异香。进入 黄姚,我也会飘起来,气韵爽身,心劲飞扬。背着书包的孩子,从门里出来,阳光将小小的 身影打在石板路上。一只白蝴蝶飞走了,土墙上( )一道翩然痕迹。这一切,让你想到, 在黄姚,哪怕一片叶子,都有它的意义。夜晚的黄姚,有点像寓言。月提着一盏青灯,随我 上着层层石阶,而后不动声色地跃上屋顶,将古镇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巷子忙碌了一天,在 红 灯 笼 的轻摇下,睡得很沉。天的穹庐 ( )了 四野,一切都在孕育。我相信, ( )经 历过黄姚以及黄姚的夜晚,他会变 得 深 涵 而 宁静。我曾经来过,却总是不能真 正 领 略 黄 姚的全部。我想以对黄姚的热情邀 请 更 多 的 热情。我想邀李白来望月,这里的 月 有 家 乡 的味道; ; 。 但 是 黄 姚 似并不在意,她就那么纯秀地站在 芳 香 馥 郁 的田野间,站在桂林山水的旁边, 等谁,又不似在等谁。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安适 留下 笼盖 只有 B.安逸 留下 笼罩 只要 C.安适 划出 笼盖 只要 D.安逸 划出 笼罩 只有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月像一盏青灯,照着我上层层石阶,毫无声息地照着屋 顶,整个古镇覆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 好,为什么?(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两组恰当的语句。要求:与横线前的句子构成排比,语意完整连 贯。(4 分) 21.下面文段画线句中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 表达准确流畅。(4 分) 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组成,①它不仅能抵御外来细菌和其他 有害物质的侵袭,②还能消除体内衰老、死亡、恶化或突变的细胞,保持机体的健康。③ 体育锻炼能延迟机体免疫系统衰老并逆转系统的机能减退能力,④不过运动量太大反而 会降低人的抗病能力,⑤增加上呼吸道等疾病的感染率,⑥甚至有可能诱发一些潜在疾 病的危险。因此,适量运动才能有益于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 22.作为援鄂医疗队的一员,你的表姐刚从湖北战“疫”归来,你通过微信向她发送了下面 这幅题为《博“疫”》的漫画。请依据漫画内容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心意。不超过 50 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 ②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 ③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④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⑤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挪威] ⑥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美] 对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 写一篇发言稿,作为学生代表在今年学校召开的“十八岁成人礼”上发言。要求自选角度,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学校名称;不少于 800 字。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19 分) 1.(3 分)C(A.理解概念有误,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对 所有人一视同仁”。B.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用,错在“更离不开……”“才有了……”。原文“地 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 主宰者”,对人类的界定错误。) 2.(3 分)B(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应和谐仁爱,其“尽 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关系。) 3.(3 分)D(材料二观点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D 项是孟子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 的话,强调君子的恻隐之心,与材料二观点不符。) 4.(4 分)材料二,立足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关系,从正面展 开论述。(2 分)材料三,立足人类未能摆正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这一角度,从反面论述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2 分) 5.(6 分)①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②爱护尊重自然。 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③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 循自然规律,“杀伐以时”(控制自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II(16 分) 6.(3 分)C(A.错在“不希望”;B.错在“违心的话”;D.错在“侧重叙其革命经历”。) 7.(3 分)B(对人物的心理分析有误,成瑶有焦虑紧张和不安,但没有“困惑”。) 8.(4 分)①推动情节发展。书包里的《挺进报》引发兄妹争执,造成成瑶对二哥的误解,而 梦中的书包也让成瑶模糊意识到自己的冒失,进而理解了二哥的斥责;②丰富人物形象。找 书包、梦书包、按书包等情节反映了作为学生的成瑶警惕性不足的特点,也衬托了成岗作为 革命者的成熟沉稳和高度警觉。(每点 2 分) 9.(6 分)文章通过全知视角对兄妹二人进行了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二人冲突,其间 又交替使用限知视角,先是以成岗的眼睛观察成瑶的成长变化,后以成瑶的心理活动(噩梦 及回忆反思等)讲述自己和成岗的经历等,(3 分)两种视角的交替使用,使叙事角度灵活多 样,使叙述的对象更加生动立体,展示了成瑶逐渐成长成熟的形象特点,也丰富了成岗勇敢、 坚毅、睿智的革命形象。(3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20 分) 10.(3 分)C 11.(3 分)D(从文中看,当朝皇帝为英宗,且“宗”为庙号,为皇帝死后追封,因而不可能 为当朝皇帝。) 12.(3 分)B(并非“收归自己官署中”,原文“命县官赎置卫中”,指命县令出钱赎回被出卖 的子女,安置在宗仁卫中。) 13.(8 分)(每句 1 分) (1)(4 分)你们要小心谨慎,如果违犯国家法律,即使我想要特别赦免,拜住也决不会宽恕 你们。 (2)(4 分)拜住常常认为学校是为政教化的根本源头,看起来似乎可以缓办实际上必须抓紧, 但主办者不肯用心,结果造成学校教育衰败。 14.(3 分) 史官记事有偏颇,他没有记录左丞相哈剌哈孙的决策功劳,只记录越王秃剌从容不迫、 勇于决断的事迹。(1 分)拜住用“只记鹰犬捕获猎物的功劳,不记发号施令的人”来作类比, 指出史官做法的不当之处。(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15.(3 分)C(错在“枝繁叶茂”和“热闹景象”。) 16.(6 分)诗人在描绘闲居生活后突然提到“睢阳万死台”,看似突兀,实则体现他“闲而不 静”的心理状态。“莫上”为反语,写自己并非不想“上”,只因统治者偏安一隅,自己虽有 心效力却报国无门,表达诗人年华老去无所事事的寂寥。(3 分)此意在颔联也有暗示。“雁不 来”,表明期盼的音信并未传来,暗示诗人虽超然尘世却仍期盼国土收复的复杂心境,为尾联 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故而合乎情理。(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6 分)(每空 1 分)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3 分)C 19.(4 分)①原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月”当成“我”的同伴,更能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 友好、平等的关系;②原文“提、随、跃”等动词,以动写静,更好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的灵动性。③原文表述主体一致,与上下文衔接自然。(答出 2 点即可) 20.(4 分) 示例:我想邀杜甫来住厦,这里从不会风卷三重屋茅;我想邀郦道元来看水,这里才应该是 《水经注》的结尾。(句式结构与横线前句子保持一致,不要求字数相同,2 分;内容应适当 体现对古人及其诗文意象的化用,保持语段意思的连贯性与完整性,2 分。) 21.(4 分)(每句 1 分) ②改:衰老、突变、恶化或死亡 ③改:逆转系统的机能减退趋势 ⑤改: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率 ⑥改:有可能诱发一些潜在疾病(有可能产生诱发一些潜在疾病的危险) 22.(5 分)示例:姐姐辛苦了!你们是勇敢的红十字卫兵,你们的围追堵截终究让病毒无处逃脱!欢迎 姐姐凯旋!(称呼、红十字兵、围追堵截、病毒、凯旋,要点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60 分) 23.(60 分)评分标准参考 2019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拜住,安童的孙子。五岁便成为孤儿,母亲抚养和教育他。长大以后,志向宏远品格端 亮,有祖父的作风。英宗登上帝位,任命他为中书左丞相。在此以前,通过近侍传旨凭借姓 名前往中书省考选登录的有六七百人,选拔官吏的过程因此堵塞。拜住上奏,将这些名单搁 置,授官任职完全接照选拔标准的次序,办事的吏员无法作弊。刑部工作中的问题凡是情有 可原的都加以宽大,贪暴枉法的决不饶恕。皇帝经常对身边的人说:“你们要小心谨慎,如 果违犯国家法律,即使我想要特别赦免,拜住也决不会宽恕你们。”延祐年间,北方沙漠遇 到大风雪,羊、马、骆驼等牲畜全都死亡,百姓流散,将子女卖给他人当奴婢。拜住认为北 方是国家兴起的根本之地,对那里的百姓应该加以救济,于是便请求设立宗仁卫负责此事, 命县令出钱赎回被出卖的子女,安置在宗仁卫中,使他们得以正常地生活成长。拜住常常认 为学校是为政教化的根本源头,看起来似乎可以缓办实际上必须抓紧,但主办者不肯用心, 结果造成学校教育衰败。他请求皇帝下令,要内外官员都来商议振兴的办法。有人说佛教可 以治理天下,皇帝问拜住,回答说:“佛教主张清净寂灭,只可用来自行治理。如果要治天下 而不讲仁义,社会秩序就要混乱了。”皇帝都肯定了他的见解。至元十四年,开始在大都建 造太庙,到这时已有四十年,但皇帝亲自供献的典礼没有时间练习。拜住上奏说:“古人说礼 乐需百年时间才能见效,举行郊庙祭祀供献仪式,现在是时候了。”皇帝高兴地说:“我能做 这件事。”预先通知有关部门,皇帝亲自祭祀太室的仪式和礼节,都按过去的制度办,不要 随便增减。二年春正月,首次供献,开始置办皇帝的车驾,拜住代理太尉职务随从在后,举 行斋戒,安排皇帝停留休息,行酌献的礼节,上下周旋,如同早就熟悉一样,朝廷内外都为 之肃然起敬。冬十二月,升右丞相、监修国史。皇帝准备封拜住三公爵位,(拜住)恳切辞 让,(皇帝)为此不置左丞相,由他一人主持政务。(他)首先推荐张珪,重新任命为平章 政事;召回已经退休的老臣,在俸禄、品秩上给予优待,让他们到中书省议事。破格选拔人 オ,唯恐抓得不紧,时时以进用好人排除坏人为重要任务。三年春二月,(有司)准备将《仁 宗实录》进献皇帝。前一天,(拜住)到翰林国史院听人朗读。第一卷记大德十一年的事情, 不记左丞相哈剌哈孙的决策功劳,只记越王秃剌从容不迫、勇于决断。(拜住)对史官说: “没有左丞相,即使有一百个越王也没有用。只记录鹰犬捕获猎物的功劳,却不记发号施令 的人,行吗?”马上下令记下来。其他取舍有不适当的地方,一一加以更正,人们都佩服他的 见解。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