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ID:277718

大小:9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7-2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启用前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0 年上学期高二五月大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单位:天壹名校联盟命题组 审题单位: 黄金萍 沈静 本试卷共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中国十分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平衡,十分重视生理平衡、心理平衡、饮食平衡、 作息平衡、家庭平衡等。平衡国内各种关系是古代政治家的重要策略,是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保障。当 前的经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平衡的结构关系和供求关 系密切相关。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注重各种关系的平衡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更应该注重优秀文化传统的保护。首先,保护优秀文 化传统,有利于保护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其次,文化具有经济价值,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可以产生巨大 的经济效益。近 20 多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积极发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产生明显 的经济效益。 创新与保护是一对相反相成的关系,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任何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没有创 新就没有活力,也就不可能与时代相适应。英国著名学者布尔克在他的名著《法国革命的反思录》中说:“一 个国家若没有改变的能力,也就不会有保守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它将不免冒着一种危险:即失去其体 制中它所最想保存的部分。”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与当代社会相适应,才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复兴中华文化,必须善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文化。科技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世界性较强,引进更为重要。 历史上,中华文化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引进用以发展生产的国外科学技术很少,而引进用以维护社会稳定 的宗教信仰和艺术文化则较多,如印度的佛教和中亚诸国的艺术等。因此,在中华文化原有的体系中,缺 乏引进先进科技文化的机制。1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之后,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我们无所适从,争论不休,从而失去引进大量先进科技文化的时机。而日本则不同,由于它历史上一直以吸收外来 科技文化为已任,在日文化体系中有一套成熟的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文化的机制。因而,自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人能很好地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并能很好地与本国的文化融为一体。 在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既要引进,也要输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要立足国内,也要走 向世界。我们既要输出民族性较强的精神文化,也要输出我们当代的科技文化,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日 益增长的需求。建设开放包容、和平友好、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环境美丽的世界,既是我国各族人民的 需求,也是全球各大洲各国人民的需求。我们不仅要满足国内各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要满足世 界上各国各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达此目的,就必须输出我们的优秀科技文化和精神文化,造福 世界各国人民。我们不仅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还要帮助世界上的发展中国 家富起来。因此,为了在新时代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我们应该负起大国的责任,毫不吝惜地 输出自己的优秀文化,为世界各国的文明进步,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新时代,在复兴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中国人应正确处理保护与创新、引进 与输出的两对关系的平衡发展。 (摘编自何星亮《建设文化强国需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出现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与其结构关系不能做到平衡发展有关。 B. 事实证明,保护好中华文化,积极发掘文化资源,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成为文化强国。 C. 少引进科学技术,较多引进宗教信仰和艺术文化,这样的做法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D. 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就必须输出自己的优秀文化,不断满足各国人民的需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古代中国重视平衡说起,自然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注重各种关系的平衡观点鲜明。 B. 文章从中华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引进与输出两个维度,阐述了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措施。 C. 文章运用事例论证、正反论证,旨在阐述建设文化强国要做到引进与输出相结合,说理充分。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既做到了首尾呼应,也使得论证思路纲目清晰,层次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因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得到很好的保护,所以中华文化的经济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B. 不管是哪个国家还是哪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要创新。失去创新,也就失去了其存在基础。 C. 近代历史进程表明,日本坚持吸收外来科技文化,而我们则对外来科技文化一直无所适从。 D. 建设文化强国,引进国外先进文化与输出我们的优秀科技文化和精神文化必须齐头并进。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 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 变未然为已然等。 B 项,“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成为文化强国”错误,根据第二段“近 20 多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积极发 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可知,“成为文化强国”的表述于文 无据:且“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 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 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 项,“旨在阐述建设文化强国要做到引进与输出相结合”的结论错误,文章运用事例论证、正反论证, 论证的是“复兴中华文化,必须善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文化”。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 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A 项,“因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得到很好的保护,所以中华文化的经济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强加因果关系。 原文“近 20 多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积极发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产生明显的经济 效益”强调的是发掘文化资源,而不是保护文化的独特性,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 项,根据第三段“任何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也就不可能与时代相适应”可知, “失去创新,也就失去了其存在基础”推断错误。 C 项,“我们则对外来科技文化一直无所适从”错,根据第四段“1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之 后,面对强势 西方文化,我们无所适从,争论不休,从而失去引进大量先进科技文化的时机”可知,“ 外 来科技文化”偷换概念,应为“强势的西方文化”;且“一直无所适从”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 D。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 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 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 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 的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媒称,日本老龄化严重,人口已现减少趋势。如果劳动力减少,日本经济规模也将缩小。为应对老 龄化,日本正从接纳外国人等多个方面摸索对策。 日本经济新闻网 10 月 10 日刊登题为“日本商讨接纳外国农民”的报道称,日本政府开始讨论利用国 家战略特区,放开农业领域接纳外籍劳动者。接纳对象限定为拥有一定实际务农经验的专业人才,将支付 不低于日本人的薪资。此前日本主要在城市地区引进高端外籍人才,今后将扩大到地方的基础产业,平衡 经济发展。 在 10 月 4 日召开的日本国家战略特区咨询会议上进行了相关讨论。具体制度将参考目前特区内允许外 国人从事家政服务的条款。外籍劳动者将作为出入境管理法的特例允许入境,同时需要满足在原籍国等拥 有一定务农经验,以及具有基本日语能力等条件。 日本当地的农业协同组合等机构将作为接纳窗口,向农业生产法人和农户派遣相关外国农民。初步设 想由外籍人才的原籍国提供其具有实际务农经验的证明材料,日本的农协等向其支付不低于日本人的薪酬, 并提供培训机会。方案还包括限定雇用合同和录用期限等内容,比如仅限直接雇用全职人员等。 日本接纳具有实际经验的外国农民,意在防止廉价劳动力的流入,导致日本生产者的收入减少。截至 2016 年 2 月,日本的务农人数为 317 万人。较 10 年前减少了 208 万人。65 岁以上务农人员在整体中的占 比由 38%上升到了 47%,人手严重短缺。 日本从 1993 年起实行“技能实习”制度,外国人可以在工作的同时学习专业技术,需要人手的农户接 纳了大量没有务农经验的外国人。目前有 2.4 万外国人在农业领域工作。但该制度经常发生欠薪和工作环 境恶劣等事件,被联合国等各方批评为强制劳动的温床。日本政府通过强制规定适当待遇的特区,将重心 转向有农业经验的人才利用。 日本在考虑接纳外国农民时,设想由特区接纳的外国农民从事收获期不同的多种作物生产等,帮助日 本生产者扩大经营规模或开拓海外销路等,实现日本强大农业。包括放开外国人在特区从事家政服务等措 施在内,日本政府此前将主要着眼点放在了大城市地区的外国人才引进,今后在提升地方骨干产业生产效 率方面也要探寻使用外国人才的问题。 作为“劳动方式改革”的一环,安倍政府还在探讨在护理和建筑等领域接纳外国劳动者。有观点认为, 由于仅限于人手短缺的领域,并且需要与对象国签订双边协定这一程序,因此由特区引进外国人才能产生 立竿见影的效果,更加值得期待。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日媒: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商讨接纳外国农民》)材料二: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树立和培育积极老龄观,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应对人口老 龄化的信心和决心。应当看到,社会中还有不少青年人没有树立起积极老龄观。比如,有的人错误地把老 年人看作负担或问题,有的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及时备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有个别人道德缺失、法律意 识淡薄,缺乏对老年人应有的尊重和关爱。这些错误观念不仅与我国敬老爱老的优秀传统相悖,而且不利 于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积极看待老年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凝聚着老年人过去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的劳动 创造,就没有今天的社会财富和文明进步。还要看到,很多老年人在经验、知识、技能方面依然具有独特 优势,是传承优秀文化、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 进步的必然结果。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 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 (摘编自王晓庆《树立和培育积极老龄观》) 材料三: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 8 日在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委主任孙春兰主持会议并讲话, 她强调,要全面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努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 至 2017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 2.41 亿,占总人口的 17.3%。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人口老 龄化国情意识,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国老龄办等 14 个部门决定联合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并于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符合我国国情、发展阶段和养老习惯。要支 持家庭和社区养老设施改造,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机 构,完善医疗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养老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增加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便利 性。 (摘编自中华网《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本原来只在主要城市引进高端外籍人才,而在国家战略特区咨询会议上,则讨论准备放开农业领域接 纳外籍劳动者,以平衡经济发展。 B. 对引进的拥有实际务农经验的专业人才,日本想让其从事收获期不同的多种作物的生产或海外销售工作 等,并支付不低于日本人的薪资。 C. 目前,我国社会上仍存在不能科学认识老龄化的问题,如把老人看成是负担,不尊重和关爱老人等,这 些错误观念不利于解决老龄化问题。 D. 当前,我国已经进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国家正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希望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接纳外国农民对于解决日本某些领域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仍需要履行合法 的双边协定,且只能在某些特区实施。 B. 老年人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今天的他们依然是在传承优秀文化、化解矛盾纠纷、维 护社会稳定多个方面不可忽视的力量。 C.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一些青年人对老年人并不能积极看待等多个因素,14 个部门决定开 展针对青年人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D.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及时科学综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显得尤其重要,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发 展阶段和养老习惯的养老体系与制度。 6. 材料一介绍了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种模式,你认为这种模式适合中国吗?请结合材料和我国国情谈 谈你的看法。 【答案】4. A 5. C 6. 观点一:不完全适合中国,但个别地方可以借鉴。日本模式的重点在于将突破的重点放在了农业领域, 尤其是设置特区的设想比较先进。我国现在正处于农业现代化的新时代,有选择地引进一些创新性的农业 人才, 壮大我国的农业产业,有效破解农村老龄化问题,这一思路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 观点二: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人口众多,与日本岛国有较大的区别。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来说还是处 于低位,农业领域的劳动力的价格更是处于低位,靠高薪引进有实际务农经验的专业人才去和国内的农民 竞争,显然不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 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 日本原来只在主要城市引进高端外籍人才”错,与材料一中“此前日本主要在城市地区引进高端 外籍人才”的说法不同。“平衡经济发展”是次要原因,更主要和直接的原因是应对人口老龄化。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 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 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 项,“开展针对青年人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理解错误,原文有“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 情意识”的说法,可见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 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本题 为开放题,首先要先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该句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弄懂作者的观点与情感,然后联 系实际并结合自己平时的体验,谈谈自己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注意观点明确,分析深入,同时要结合 自己的读写体验,最后语言要简练通顺。 首先要找到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模式,指的是“日本政府开始讨论利用国家战略特区,放开农业领域接 纳外籍劳动者。接纳对象限定为拥有一定实际务农经验的专业人才,将支付不低于日本人的薪资”,这一模 式的特点是在农业领域高薪接纳拥有一定实际务农经验的专业人才。分析这种模式是否适合中国,主要还 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比如“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中国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中国是农业 大国,中国农业人口多等特点。如果认为适合,可以从农业大国的角度借鉴,从引进有务农经验的专业人 才有利于我国的农业产业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如果认为不适合,从这一模式“仅限于人手短缺的领域”,可 以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中国农业的现状以及农村人口的特点等角度分析。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 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 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 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 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银行 [美]罗伯特·罗宾森 “先生,您的卡忘记带走了。”珍妮特追到大门口,四处张望,可是卡片的主人已经消失在熙熙攘攘 的人群中了。 她只好无奈地走回银行,坐到自己的位于柜台后面的座位上。 一名年轻的帅哥走到珍妮特的柜台前说:“我想办理记忆提取业务。” “很高兴能为您办理此项业务,先生。” “提取之后,我想关闭账户。”“好的,先生,没有问题,"珍妮特站起身来,绕过柜台,“请跟我来。” 她带着帅哥走进三号业务室。“我需要您的会员卡。”珍妮特说。 帅哥将塑料卡片递给她。 珍妮特核对了一下卡片上的名字,然后将卡片塞进她的工作服口袋里,“琼斯——先生?” “是的,麻烦你了。” “好的,不过请您理解,记忆提取可能会需要一两个小时。” 珍妮特用皮带将他绑在椅子上,然后给他套上一个头盔,将导线搭在他的肩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珍妮特从口袋里掏出琼斯的卡,在读卡器上刷了一下,又重新放回到口袋里。接着, 她输入了一串密码,启动了记忆提取程序。 “看上去似乎需要两小时二十七分钟。”珍妮特说。 琼斯先生没有答话。 珍妮特走出房间,关上灯,带上房门并上了锁。 珍妮特电脑上的提示音响了起来。她走进三号业务室。 “记忆提取完毕,琼斯先生。” “太好了。赶紧把这些东西从我身上取下来。” 珍妮特从他头上取下头盔,松开了他身上的皮带。“您可以离开了。” “终于可以走了。”琼斯先生从椅子上跳起来,大步向门外走去。 “琼斯先生,别忘记您的卡。”她追着琼斯来到了大堂。 “你们留着吧,”琼斯头也不回地说,“我再也用不着它了。” 琼斯先生朝停车场走去。他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站在他的车旁,正在手忙脚乱地找钥匙。 琼斯的脑中闪过一段记忆,他能清楚地感受到这段回忆给他带来的快感。这次,他也会像前几次一样 的。琼斯先生冲到那个小伙子身后,一把抓住了他。“照我说的做,我就不伤害你。” “伙计,你不会是来真的吧。快,别逗了!” 琼斯先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脸上露出了邪恶的笑。“哦,我当然是真的,而且我还很享受这个过程。” “等一等…… 琼斯先生一刀捅进小伙子侧腰的胸廓下方,小伙子瘫倒在地上。看着小伙子在垂死挣扎,琼斯的心脏 怦怦直跳。“哦,天哪,我都做了什么?” 珍妮特坐在探长对面,坐立不安。 “这么说,你觉得琼斯先生杀人是因为你不小心将两个人的记忆卡弄混了?”探长问。 “是的,史密斯先生来办理了记忆存储,但我还没来得及将卡还给他,他就离开了。我把他的卡放在 我的工作服口袋里,后来就把这事给忘了。”“然后,琼斯先生来提取记忆,而你却错刷了史密斯先生的卡。”探长说。 “是的,由于史密斯先生有谋杀罪的前科……”珍妮特说。 “他坐过牢,但那是因为贪污,不是因为杀人。”探长说。 “哦,”珍妮特说,“这么说,这件事不是我的错了。太好了,我可以解脱了,”说着,她便打算起 身离开,“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请坐下,女士,”探长站起身来。 珍妮特不安地扭了几下身子。 探长说:“很明显,有人侵入了你们的计算机系统,将伪造的记忆植入了琼斯先生的大脑里。同时, 这些记忆并不属于史密斯先生,而是编造出来的。被害人是新来的,在这个镇上才住了几个星期,但却有 一位女士在跟踪他。两人是在网上认识的,后来和她一起出去过一次。但当他不再搭理她时,那位女士便 对他纠缠不休。” “所以,你认为那位女士通过某种方式入侵了我们的计算机系统,这样她就能给我们的某一位客户输 入程序,引导他杀了被害人?这个推断有点牵强了吧?”珍妮特说。 探长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盯着珍妮特。 珍妮特清了清嗓子,说:“好吧,那你打算怎么抓住这位神秘的女士呢?只有被害人知道她是谁,不 是吗?” “没错。” “可他已经死了,这真是太糟了。” “我说过他死了吗?”探长的目光越过珍妮特的头顶,看着她身后的房门。 珍妮特倒吸了一口气,慢慢地转过身去。 “这只是我们用来应付媒体的小谎言。”探长说。 门开了,一名英俊的年轻小伙子走了进来。“你好,珍妮特。” 珍妮特一边尖叫一边张牙舞爪,像只猎豹似的扑了过去。 警察上前拦住她,一记铁拳打在了她的下巴上。 她晕乎乎地倒在地板上,抬眼看着年轻小伙子。 “你就不能放手吗,珍妮特?”小伙子说。 珍妮特的脸因痛苦而变得扭曲。 “顺便说一下,琼斯先生现在没事了。我不打算起诉他,因为这不是他的错。而且,我也打算放过你 ——即便你差点儿让我见了上帝。为了防治犯罪,国家制订了这项新计划,它的名称叫‘全部记忆抹除’。 听说过吗?” “求你,别这样。”珍妮特说。“它将抹除你所有的犯罪记忆,根除你的犯罪念头。也许这能治好你的病。遗憾的是,这个程序还不 够完美。所以,你得先穿着纸尿裤,学着用勺子吃饭。” 小伙子朝门外走去。 “不!不!不! ……”珍妮特歇斯底里地叫着,直到嗓子嘶哑得再也发不出声音。 珍妮特穿着纸尿裤,躺在一张成人尺寸的婴儿床上——她的记忆一片空白。 (钱云华译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第一段直接切入场景,既节省了笔墨,也使得故事发展节奏简洁,避免陷人冗长的叙述,自然引 出后文的故事发展。 B. 作者在叙述中作了多处铺垫,从而使小说情节发展更合理,如“然后将卡片塞进她的工作服口袋里”“带 上房门并上了锁”等。 C. 这篇小说以“记忆银行“为标题,既点明了故事开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创设了特定的活动背景,又引 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 作者有意使用“记忆提取业务”“读卡器”“记忆提取程”“记忆植人”“记忆抹除”等词语,突显了 现实中科技对人性的扼杀。 8. 联系全文,简要回答作者是怎样塑造珍妮特这个人物的? 9. 请从“科幻”与“现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答案】7. D 8. ①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小说中大量地描写了珍妮特的言行,借助言行,凸显了人物的 内心变化。②细节描写。小说中对珍妮特的细节描写传神,显示了人物的冷酷、阴暗及阴谋败露后由故作 镇静到惊慌失措的心情变化过程。③侧面烘托。小说中的琼斯、探长、小伙子等人都对珍妮特的形象起到 了侧面烘托的作用。 9. ①“科幻”因素在小说中一直存在,贯穿故事始终,为人物性格的塑造提供了科技支撑的成长背景。②“现 实”是指珍妮特、琼斯等人在现实生活中合乎情理的表现,人物性格完整,形象可信。③将人物形象放置 在“科幻”中塑造,体现了作者对人性与科技发展的深层思考。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 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 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 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D 项,“突显了现实中科技对人性的扼杀”于文无据,小说中科技词语的使用,既是扣题行文,也传达出作者对科技与人关系的思考。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技巧。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 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 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珍妮特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对她的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从正面描写的角度,“珍妮特核 对了一下卡片上的名字,然后将卡片塞进她的工作服口袋里,‘琼斯——先生?’”“珍妮特走出房间, 关上灯,带上房门并上了锁”“‘哦,’珍妮特说,‘这么说,这件事不是我的错了。太好了,我可以解 脱了,’说着,她便打算起身离开”“珍妮特不安地扭了几下身子”“珍妮特一边尖叫一边张牙舞爪,像 只猎豹似的扑了过去”“‘不!不!不! ……’珍妮特歇斯底里地叫着,直到嗓子嘶哑得再也发不出声音” 小说主要通过语言、动作描写以及细节描写表现珍妮特内心阴暗、扭曲的形象和她的心理变化; 从侧面描写的角度,“‘终于可以走了。’琼斯先生从椅子上跳起来,大步向门外走去”“‘你们留着 吧,’琼斯头也不回地说,‘我再也用不着它了。’”“探长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盯着珍妮特”“‘你 就不能放手吗,珍妮特?’小伙子说”小说描写了琼斯、探长、小伙子等其他次要人物,用他们联合起来 惩治罪犯的言行来侧面烘托珍妮特的丑恶形象。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紧扣题目强调的“科幻”与“现实”这两个关键词,联系 情节内容和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即可。 首先要准确理解“科幻”,“科幻”指的是科学幻想,故事中含有超现实因素。然后结合作品内容找出符合 特点的情节,如小说的题目是“记忆银行”,情节围绕“一名年轻的帅哥走到珍妮特的柜台前说:‘我想办 理记忆提取业务。’”“很高兴能为您办理此项业务,先生”“提取之后,我想关闭账户”“好的,不过 请您理解,记忆提取可能会需要一两个小时”“珍妮特用皮带将他绑在椅子上,然后给他套上一个头盔, 将导线搭在他的肩上”“记忆提取完毕,琼斯先生”“琼斯先生来提取记忆,而你却错刷了史密斯先生的 卡”“你认为那位女士通过某种方式入侵了我们的计算机系统,这样她就能给我们的某一位客户输入程序, 引导他杀了被害人”“珍妮特穿着纸尿裤,躺在一张成人尺寸的婴儿床上——她的记忆一片空白”这些情 节运用了科幻的术语,带读者进入虚拟、想象的科学幻想境界,含有超现实的因素,体现了作品科幻的特 点。 从“现实”的角度看,“‘先生,您的卡忘记带走了。’珍妮特追到大门口,四处张望,可是卡片的主人 已经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了”“琼斯先生朝停车场走去。他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站在他的车旁,正 。在手忙脚乱地找钥匙”“‘我说过他死了吗?’探长的目光越过珍妮特的头顶,看着她身后的房门”“‘这 只是我们用来应付媒体的小谎言。’探长说”“警察上前拦住她,一记铁拳打在了她的下巴上”这些情节 把珍妮特与琼斯、小伙子、探长之间的人物关系展现出来,珍妮特因爱生恨,进而用谋杀手段报复的人物 性格塑造都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合乎现实的情理特点,体现出作品“现实”的特点。 小说把科幻与现实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幻想的艺术境界中体味人性,也传达出作者对科技与人关系的思 考。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 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 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 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 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 4 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 点,6 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 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 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 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成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 愿见上言便事。”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 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 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高 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 即日车驾西都关中。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 为奉春君。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 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 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 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 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 城。”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 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 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通长公主妻之,兵可无战以渐臣也。”上竟不能遣长公 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要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节选自《史记·刘敬权孙通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 B.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 C.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 D.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须先呼侍者而告之,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B. 周室即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一个世袭王朝,由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共同组成。 C. 山东指崤山以东,是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D. 郎中是官名,在文中指的是分掌各司事务的高级官职,相当于现代中央部委里各司的司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敬善于把握时机,勇气过人。汉高祖五年,他到陇西戍守边寨,路过洛阳,适逢汉高祖在洛阳,就向 同乡表示想拜谒汉高祖的想法,受到汉高祖召见。 B. 刘敬建议定都关中,见解独到。汉高祖和群臣想要定都洛阳,但他从地利、人和等方面力陈定都关中更 妥当的观点,汉高祖听后当即决定定都关中。 C. 刘敬揣摩匈奴想法,反对出战。他根据自己所见。断言匈奴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 争取胜利,汉军出战将会凶多吉少,反对出兵。 D. 刘敬具有远见卓识,提议和亲。为了帮助汉高祖解决匈奴之患,他直言汉朝天下刚刚平定。对匈奴是不 能用武力制服的,建议以和亲逐渐影响匈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 (2)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四面边塞可以作为坚固的防线,突然有了危急情况,百万人的军队也很快就能召集起来。 (2)刘邦非常恼怒,骂刘敬道:“(你这)齐地的奴才!靠能说会道得了官,现在竟然敢胡言乱语阻止我 军出发。” 【解析】【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 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 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韩王信反”,主谓完整独立成句;“高帝自往击之”,主谓宾完整,独立成句;“至晋阳”,承前省略主语 “高帝”,句子语法结构完整,独立成句。据以上分析排除BCD。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古文,是很多高中生一听就头大的语文难点,而且往往也是众多学生考试当中的“丢 分大户”。其实,如果平时学习中能积累一些古文方面的常识,那么试题就会变得简单许多。文化常识的考 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 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 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郎中……在文中指的是分掌各司事务的高级官职,相当于现代中央部委里各司的司长”错,郎中 指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隋唐迄清,各部皆设郎中,分 掌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之下的高级官员,清末始废。可见选项拔高了“郎中”的地位。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读懂文言文是关键。其 次,提取选项信息和文本对照时要全面、仔细、认真,对于常见问题应该心中有数,比如一字之差,时空 错位,杂糅信息,喜忧悖谬,程度或范围扩大或缩小等。另外还要注意灵活变通,有些需要知识迁移,联 系现实生活加以思考。最后还要参考相关注释和作者情况。 B 项,“汉高祖听后当即决定定都关中”错,原文意为“刘邦犹豫不决。等到留侯张良明确地阐述了入关 建都的有利条件后,刘邦当日就乘车西行到关中建都”,可见并非“当即”。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 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 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 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1)以为,可以作为;固,坚固的防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卒然,突然;急,危急情况,形容词作名词; 具,召集、准备。 (2)齐虏,判断句;以,凭借、依靠;口舌,言辞、会说话;今乃,现在竟然;妄言,胡言乱语;沮,阻 止。 【点睛】完成文言文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整体,观照局部.文本中的时、地、人、事、情、理等要弄清,文本的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要弄清, 各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弄清,整体的中心意思要弄清。 2.审读题干,明确指向.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不能遗漏.题干常出现的词,“分析”“概括”“理解”及其 先后顺序都要认真思考;选“是”还是选“非”要看清楚;是分析原因还是概括品质,切勿马虎。 3.重视注释,寻求“外援”.文后注释绝非可有可无,关于人物和事件背景的注释,往往关系到考生对选 项正误的判断。 参考译文: 刘敬,齐国人。汉高祖五年,他到陇西戍守边塞,路过洛阳,当时刘邦正在那里。娄敬进城后就摘下 拉车子用的那块横木,穿着羊皮袄,去见同乡的虞将军说:“我希望见到皇帝谈谈有利于国家的事。”于 是虞将军进宫把娄敬的请求报告给刘邦。刘邦召娄敬进宫来见,并赐给他饮食。过了一会儿刘邦问娄敬想 说什么,娄敬说:“陛下建都洛阳,是不是想要跟周朝比试一下兴隆呢?”刘邦说:“是的。”娄敬说:“秦 地被群山和黄河围绕,四面边塞可以作为坚固的防线,突然有了危急情况,百万人的军队也很快就能召集 起来。借着秦国原来经营的底子,又以肥沃的土地为依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府之地啊。陛下进入关中 把都城建在那里,山东地区即使有祸乱,秦国原有的地方是可以保全并占有的。”刘邦征求群臣的意见, 群臣都是崤山以东地区的人,都说周朝建都洛阳,统治了天下几百年;而秦朝建都关中, 结果第二代就灭 亡了,还不如像周朝一样定都洛阳。刘邦犹豫不决。等到留侯张良明确地阐述了入关建都的有利条件后, 刘邦当日就乘车西行到关中建都。当时刘邦说:“原本主张建都在秦地的是娄敬,‘娄’不就是‘刘’ 吗?”于是赐娄敬姓刘,任职郎中,封号为奉春君。汉高祖七年,韩王信造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 军队走到晋阳,听说王信已经和匈奴人联合了起来,准备一起对付汉朝,刘邦大怒,就派使臣出使匈奴。 匈奴把他们强壮能战的士兵和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只让使者看到年老弱小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前后 十几个使臣回来,都说匈奴可以攻击。又派刘敬再次出使前往察看,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交战,本应 互相夸耀自己的实力以威慑对方。这一次我到匈奴,只见到一些瘦骨嶙峋的老弱病残的人,这一定是他们 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我认为匈奴不能攻打。”这时汉朝军队已经越过了句注山, 二十万大军已经出发。刘邦非常恼怒,骂刘敬道:“ (你这)齐地的奴才,靠能说会道得了官,现在竟敢 胡言乱语阻止我军出发。”就用镣铐把刘敬拘禁起来押在广武县。高帝率军前往,到了平城,匈奴果然出奇兵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刘邦被围困七天后才得以解围。刘邦回到广武县,便赦免了刘敬,对刘敬说:“我 不听您的意见,因而在平城遭到围困。”于是赏赐刘敬食邑二千户,封为关内侯,封号为建信侯。刘邦从 平城收兵返回长安,韩王信这时已经逃到匈奴人那里去了。这时,冒顿是匈奴的单于,军队强大,勇士有 三十万,屡次侵扰北部边境。刘邦对这种情况很忧虑,就问刘敬对策。刘敬说:“天下刚刚平定, 士兵们 疲于征战,不能再用武力来使匈奴屈服。冒顿杀了他的父亲自己做了单于,凭武力树威势,不能用仁义道 德来说服。只能够从长计议让他的子孙后代向朝廷称臣,然而又怕陛下不能办到。”刘邦说:“如果确实 可行,我怎么能不愿做呢?只是你要我怎么做呢?”刘敬答道:“ 如果您能把您的嫡长公主嫁给冒顿为妻, 军队就可以不打仗就慢慢(让匈奴)臣服。”刘邦终究不能派出长公主,就找了个宫女以大公主的名义, 嫁给了冒顿。派遣刘敬前往与匈奴订立议和联姻盟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马荆州① 黄庭坚 六年绝域梦刀头②,判得南还万事休。 谁谓石渠刘校尉③,来依绛帐马荆州④。 霜髭雪鬓共看镜,茱糁菊英同送秋。 他日江梅腊前破,还从天际望归舟。 [注]①诗人于绍圣元年十二月被贬官涪州、黔州安置,后又移置戎州,至写此诗时(诗人已五十七岁),六 年之间政局两次波动,而诗人又经历沉沦。马荆州,指荆州知州马瑊,诗人此时滞留在马荆州处。②梦刀 头:典故,古时刀头有环,“环”与“还”谐音。③石渠刘校尉:指西汉刘向。④绛帐马荆州:指东汉马 融。 14. 下列对这首诗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情感色彩凝重,是诗人在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魂牵梦绕心绪的真实写照。 B. 颔联诗意稍微有转折,借刘向跑到马融的绛帐中的典故,生出新意,曲折深蕴。 C. 颈联写了诗人与马荆州的交往,句与句对,而且一句之中又有自对,耐人咀嚼。 D. 这首诗语气亲切,笔调从容,诗中既无痛定思痛的惊叹,又无欣喜欲狂的话语。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想念亲朋故旧。第一句写出诗人遭逄贬谪身处逆境之中已届六年,无日不在想念亲 朋故旧。②盼望早日南归故里。对于年近花甲的诗人,此时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南还”,能够得到这样的人 生结局,他也就万念皆休了。第二句自然流露出诗人身在边远之地而梦想还乡的心情。③感叹岁月流逝。 第五句写出对镜而视,已是须发皆白,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④祝愿和羡慕马瑊任满归还。尾联写出 的了马荆州在来年腊梅初开之时荣归故里、家中亲人企足而望的情景。在这一形象中又寄寓了诗人怀念故友 和对其“判得南还”的一种微妙的企羡心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 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 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既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 进行分析。 B 项,“刘向跑到马融的绛帐中”错,颔联的意思是说,没想到我这当年的著作郎如今借居于你荆州马太 守的治所,并非指“刘向跑到马融的绛帐中”。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 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答题时先答出感情,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解说。 首联,“六年”写诗人经历政局波动,沉沦时间之长;“梦刀头”的典故,写出作者身在边远之地而梦想 还乡的心情;“判得南还万事休”他无日不在想念着自己的亲朋故旧,盼望着早日南归故里,是诗人真实 感情的自然流露。颈联,“霜髭雪鬓共看镜,茱糁菊英同送秋”意思是,对镜而视,你我都已经是须发斑 白,但我们在重阳之时还要共同插茱萸,喝菊花酒,送那秋天离去。是说对镜而视,共叹岁月流逝,流露 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尾联,“他日江梅腊前破,还从天际望归舟”,意思是,等待它日腊梅初破之时你荣 归故里,我在你的归途之中翘首迎接你的到来。表达对马瑊任满归还的祝愿和作者的羡慕心情。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 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 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 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 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的军容盛状。 【答案】 (1). 兄弟不知 (2). 咥其笑矣 (3). 背绳墨以追曲兮 (4). 竞周容以为度 (5). 舳舻 千里 (6). 旌旗蔽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要做到“三 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下列重点字词:咥、矣、兮、竞、竞、旌旗、蔽空。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 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 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 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 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一场主题为“爱人类·爱地球·爱武汉”的音乐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伊丽莎白音乐厅举行。谭 盾携其新作《武汊十二锣》登场首演,用 的声音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鼓劲加油。 当晚,能容纳 1800 人的音乐厅 。舞台上,两面直径超过 1.5 米的古铜色大锣分立前排两侧, 另有 10 面大小不等的铜锣错落有致地摆放在音乐厅各处。指挥开始,一名乐手轻敲大锣,圖锤由慢而快落 下,锣声由远而近传来。少顷,镗镗锣声响彻大厅,忽高忽低, 。 《武汉十二锣》的旋律_____武汉博物馆珍藏的《楚颂》。 “( ),最终选择《楚颂》这个有代表 性的音乐符号进行了创作。”谭盾介绍其创作背景时说,“中国抗击疫情的行动获得世界支持和称赞。我 身在海外,心系国家。作为音乐人,希望通过作品来为中国加油。” “武汉钢锣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象征。”谭盾认为,武汉铜锣工艺精准、定音独到、音城宽广,是 全世界交响乐团必不可少的必备乐器。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铿锵有力 座无虚席 扣人心弦 源自 B. 铿锵有力 高朋满座 惊心动魄 缘自 C. 字正腔圆 座无虛席 惊心动魄 源自 D. 字正腔圆 高朋满座 扣人心弦 缘自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表达对武汉抗击疫情的支持,我特意发掘武汉当地的音乐素材B. 我是音乐人,只能通过创作公益歌曲来表达对武汉抗击疫情的支持 C. 为了表达对武汉抗击疫情的支持,我在作品中加人了武汉铜锣元素 D. 我想通过发掘武汉当地的音乐素材,以表达对武汉抗击疫情的支持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武汉铜锣工艺精准、定音独到、音域宽广,是全世界交响乐团的必备乐器。 B. 武汉铜锣工艺独到、定音精准、音域宽广,是全世界交响乐团的必备乐器。 C. 武汉铜锣工艺独到、定音精准、音域宽广,是全世界交响乐团必不可少的必备乐器。 D. 武汉铜锣工艺精准、定音独到、音域宽广,是必不可少的全世界交响乐团的必备音乐。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本题考查范围包括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成语。实词考 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辨析。辨别近义词在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适用对象和语体色彩上的区别以及用法上 的区别。在近义词中,又以考既常用又易错的词为主。虚词考查的重点是副词、连词、介词的正确使用, 尤其要注意相近的词语在词义上特别是用法上的细微差别。词语考查一般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词语的确 切意义要有比较细致的把握,防止望文生义;二是考查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并根据语境选择成语的 能力。 第一空,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泛指;字正腔圆,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 对象指人。语境中用来修饰声音“ 声音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鼓劲加油”,应该填铿锵有力。 第二空,座无虛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 位,形容宾客很多。语境中“能容纳 1800 人的音乐厅”用来形容音乐厅,适合填“座无虚席”。 第三空,扣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褒义词。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 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中性词。语境中“少顷,镗镗锣声响彻大厅,忽 高忽低”用来形容音乐效果非常好,褒义,适合填“扣人心弦”。 第四空,源自,强调源头;缘自,强调原因。根据语境“《武汉十二锣》的旋律”“源自”“武汉博物馆 珍藏的《楚颂》”合适,强调来自,源头。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 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 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 的体会。 A 项,“我特意”有自夸成分,不符合语境。 B 项,“只能通过创作公益歌曲”无中生有,表意绝对。 C 项,“武汉铜锣元素”与后面“最终选择《楚颂》这个有代表性的音乐符号进行了创作”不搭配,自然 连贯不起来。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解答此题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 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 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 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 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 划线句子“武汉铜锣工艺精准、定音独到、音城宽广,是全世界交响乐团必不可少的必备乐器”语病有搭 配不当、成分赘余。 A 项,搭配不当,“工艺精准、 定音独到”应为“工艺独到、定音精准”。 C 项,“必不可少的”与“必备”重复。 D 项,“工艺精准、定音独到”搭配不当,且“铜锣是……必备音乐”,主宾不搭配,不当;“必不可少的 全世界交响乐团的必备”成分赘余。 故选 B。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 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 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 严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 别,_______。然而很多家长都只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培养,_______,结果导致情商低的孩子越来越多。新 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_______,剩余的 80%则取决于情商。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答案】(1)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2)而忽略了对孩子情商的训练 (3)只有 20%归诸智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 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 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 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语段主要讲“情商”的重要性。第一空,根据“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可知主语是“情 商”,强调的是“无明显的先天差别”,再根据“很多家长都只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培养”此处与“后天的培 养”有关,推知应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第二空,根据“只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培养”“结果导 致情商低的孩子越来越多”推知应填“而忽略了对孩子情商的训练”;第三空,讲的是一个人的成功与情商 和智商的关系,根据“剩余的 80%则取决于情商”推知此处应填“只有 20%归诸智商”。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 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 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 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 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 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 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 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 案。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 20 个字。 连日来,因外卖佣金问题,生活服务平台美团被推上风口浪尖。疫情之下,餐饮业是受冲击颇为严重 的行业之一,本质上,外卖佣金引发的分歧,是市场主体关系磨合情况的动态反馈。商家要活下去,外卖 小哥要活下去,平台也要活下去,大家需要的是“激励相容”,在平台经济做大中去撬动增量,而不是在存 量分割上陷入拉锯。外卖经济中的各个参与主体是唇与齿的关系唯有理解与合作朝着“抱团取暖”“共克 难题”的方向相向而行,才能带动外卖经济与餐饮。行业迈向更好的未来,才能实现共生共贏。 【答案】餐饮商家和平台需抱团取暖来度过疫情危机。【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要根据文章内 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 语段是议论性文字,共有 6 句话。第 1-3 句是背景事件,主要信息是“疫情之下,餐饮业是受冲击颇为严重 的行业之一”;第4-5 句是解决问题的做法和举措,关键信息是“家要活下去,外卖小哥要活下去,平台也 要活下去,大家需要的是‘激励相容’”“外卖经济中的各个参与主体是唇与齿的关系唯有理解与合作朝 着‘抱团取暖’‘共克难题’的方向相向而行,才能带动外卖经济与餐饮”;第6 句是意义。据此,按照字 数的限制整合成一句话,以举措为主要信息点,最后的答案为“餐饮商家和平台需抱团取暖来度过疫情危 机”。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贾府成立抗疫小组,谁是组长?贾宝玉患新冠肺炎会传染给哪五个人?近日,一份《红楼梦》阅 读作业走红网络,令很多教师、学生直呼“脑洞大开”。对于这份作业,有网友认为,这些题目结合新型冠 状病毒疫情,新奇又有趣味性,学生必须研读文本才能回答问题,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值得点赞;也有 网友认为,如此大的疫情,并且目前还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发布这种带有调侃、娱乐性质的题目,若是 学生中有家人遇到不幸,或者身处疫区,面对这些题目作何感想,实在不合时宜。 对于这份作业,你如何看待?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体现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角度自 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趣味阅读,教育创新新思路 阅读文化经典在当时社会已被部分青少年冠以枯燥无味的标签,使其极度缺乏对经典文学的阅读量。 一份将新冠肺炎疫情与明清小说《红楼梦》相结合的作业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何尝不是经典文学教 学的新思路,新突破? 在新时代,新文化背景下,创新文化教育是传承的正确选择。经典阅读被人们淡化并非偶然,是时代 发展的普遍结果。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不可避免,如何去平衡各自的价值与现实意义,至关重要。湘绣文化 技艺与网络“楚留香”联动,将大家刻板印象中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游戏变成传播文化的媒介,合理转变 娱乐游戏,才是具有发展性的选择。而根据《红楼梦》中相关情节,完成“贾府抗疫”的作业,正是将文 化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具体表现。 文化教育加强趣味性并非娱乐至死。不少人认为在国难当头的今日,用调侃,娱乐性质的作业不合时 宜。但娱乐真的只是催人至死的恶物吗?如同疫情期间,各台推出娱乐节目供家居消遣,曾被质疑娱乐至 死,可越是黑白分明之事,越是会出错的。“娱乐至死”中说道“人类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可是带来愉悦的眼光,趣味的发觉来解决问题这并非娱乐不当,而是一种学习的人 生态度,一种使自身保持好奇心,保持追寻知识的驱动的智慧选择。 教育内容应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调整,考虑全面性。在疫情尚未结束的当下,若没有考虑具 体情况将作业内容发布于受害属的手中,将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故在适当娱乐的同时要兼顾个体情况, 调整方法,灵活变化作业内容。哲学有云“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把握,具 体解决。但并不代表,若防止孩子受到二次伤害便抛弃一切趣味性的学习阅读,应当多方位的结合时事, 多角度寻找经典文化文学教育宣传的新思路。沉重的氛围并不一定会使其痛定思痛,也可能为消费苦难。 增强阅读趣味性,迎合时背景,将创新突破贯彻于社会各面,使中国青少年重拾文化经典,为中国教 育宣传阅读文学提供新思路,在时代洪流中走出正确的一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 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 5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 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 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 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 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 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 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审题: 此次作文,题目要求非常清楚,“对于这份作业,你如何看待?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体现你的思 考”。材料中提到了对于作业的两种评价:有网友认为,这些题目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新奇又有趣味性, 学生必须研读文本才能回答问题,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值得点赞;也有网友认为,如此大的疫情,并且 目前还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发布这种带有调侃、娱乐性质的题目,若是学生中有家人遇到不幸,或者身 处疫区,面对这些题目作何感想,实在不合时宜。考生可以从中选择其一进行写作,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 见,但必须是围绕对于这份作业的看法写作,且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如果选择认同这份作业,可从作业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关注时事、在阅读中让学生们掌握疫 情知识等角度来立意分析;如果选择不认同这份作业,可从缺少人文关怀、对待疫情的娱乐态度等角度来 立意分析。 参考立意: (1)为这份阅读作业的创新点赞; (2)疫情下的作业创新;(3)疫情当前不容调侃; (4)“因疫制题”要多些人文关怀。 参考素材: (1)如果贾府成立抗疫小组,谁是组长?贾宝玉患新冠肺炎会传染给哪五个人?出这样的题目,无非是借 助疫情吸引学生阅读,因为学生必须研读文本才能回答问题。的确,这样的题目也容易让学生兴致盎然去 阅读《红楼梦》。可这样的“疫题”真的好吗?一方面现在疫情还未结束,也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而这种 带有调侃、娱乐性意味的题目出现的时机不太妥当,另一方面是可能会误伤到一些学生,哪些家中有患上 新冠肺炎的,甚至因此离世的,或是身处疫区的学生,这样的题目可能会触及到他们的伤痛,自然难以提 笔作答。 (2)疫情无疑是个“出题富矿”,想让老师们无动于衷是不太可能的。但“因疫制题”却需要注意科学性, 如果在科学方面还没有定论的,是不宜出现在题目之中,否则就缺乏科学精神;还要注意人文性,要考虑 到哪些患病的学生,考虑到家庭发生变故的学生。 (3)这次疫情带来的话题其实是沉重的。这么多人的生活受到影响,那么多的城市停摆,许多企业停工, 更导致许多人死亡,且死亡的人数在增加。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新冠肺炎都不会成为一个让人觉得轻松 的话题,这次疫情也会记入史册,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给这次疫情定基调,但“沉重”和“反思”是缺少 不了的。 结构层次: 本文观点鲜明,论证分析深刻,全篇体现着辩证地分析问题的哲学思想,结构完整。 第一段,概述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照应标题,有开门见山之效。 第二段,首先提出观点“在新时代,新文化背景下,创新文化教育是传承的正确选择,然后举湘绣文化技 艺与网络”楚留香“联动的例子说明合理转变娱乐游戏的好处,在此基础上再回到话题中来,事例典型, 很好地论证了本段提出的观点。 第三段,进一步分析文化教育加强趣味性并非娱乐至死,其中引用很得体,是“要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 附庸”的才是“娱乐至死的物种”,而保持一种好奇心的,是追寻知识的驱动的娱乐则是智慧的选择。 第四段,针对不同的声音,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指出: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把握,具体 解决。但并不代表,若防止孩子受到二次伤害便抛弃一切趣味性的学习阅读,应当多方位的结合时事,多 角度寻找经典文化文学教育宣传的新思路。 第五段,总结全文,肯定了这种趣味阅读的做法,并指出这样的积极作用。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 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 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 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 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