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后练习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后练习题

ID:270021

大小:39.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 古代诗歌五首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悠悠(yōu)  怆然(zhuàng) 涕下(tì) 岱宗(dài) B.未了(liǎo) 曾云(céng) 决眦(zì) 伫立(zhù) C.箫鼓(xiāo) 衣冠(guān) 叩门(kòu) 吟鞭(yín) D.萋萋(qī) 涉足(shè) 忧郁(yōu) 鸡豚(tún) 2.给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独怆然而涕下(  ) A.眼泪    B.鼻涕 (2)齐鲁青未了(  ) A.结束 B.不尽 (3)阴阳割昏晓(  ) A.黑色    B.昏迷    C.昏暗 (4)会当凌绝顶(  ) A.恰逢    B.应该会   C.终当,终要 3.下面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按原文内容默写。 (1)《望岳》中表现杜甫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 (2)《登飞来峰》中含有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3)《游山西村》中景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4)《己亥杂诗(其五)》中表达诗人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                 ”。 课内品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5~7 题。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诗人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岳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诗人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6.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杜甫的《望岳》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列分 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3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练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7.古人写山的诗句很多,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关于“山”的诗句。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8~10 题。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9.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诗人的自信,表达了诗人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 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诗人归隐山 野的矛盾心理。 10.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 点。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1~12 题。4 过  湖 [宋]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1.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 去, 12.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3~14 题。 雨  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3.这首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14.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表达交流 15.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为三坊七巷中衣锦坊的一副楹联选择恰当的下联。 在福州三坊七巷,曲艺文化是最时尚、最风雅的视听盛宴。观戏听曲历来是百姓的喜乐 之事,有些富贵人家热衷于在自己的家里搭设独具特色的宅院戏台,时常唱演些福州的伬 唱、戏剧等曲艺节目,为坊巷的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 州城内唯一保存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 果为人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5 下联:      (只填序号) A.管竹琴弦乐齐鸣   B.婉转莺歌凌紫烟 C.千秋雅调遥相闻 D.月明水榭客听歌 体验中考 16.(2018 四川广安中考)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演员,只有来自 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 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材料二 2018 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 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了诗 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三 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1)从以上材料中你探究出怎样的信息? (2)某班将于本周星期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假设你是该班学生,请完 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副对联。 ②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郝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 答案: 夯基达标 1.A 解析 A 项,“怆”应读“chuàng”。 2.(1)A (2)B (3)C (4)C 3.C 解析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 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6 4.(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内品读 5.C 解析 C 项,“归隐山林的志趣”有误。 6.B 解析 B 项,诗歌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 7.示例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绿树村边 合,青山郭外斜。 8.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9.D 解析 这首诗借景抒怀明理,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 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因此,D 项理解不准确。 10.前两句写出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后两句做了铺垫(蓄势)。后两句抒写 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抒发了自己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是前两句的升华,很自 然地表达了本诗的主旨。 课外拓展 11.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12.表达了诗人愉悦、快乐的感情。 13.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 14.“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 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 15.D 16.(1)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 (2)示例 ①a.走进民族经典 弘扬传 统文化 b.汲取民族精神营养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c.品文化大餐 展民族精神 ②尊 敬的郝校长,您好,我们班定于本周星期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特邀您参 加此次活动,期待您的光临!谢谢!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