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 年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复习演练:生物学与科学探究
一、选择题
1.小明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
的回答属于科学探究的( )
A. 观察 B. 实验 C. 提出问题 D. 作出假设
2.“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①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 ④③⑤②①⑥ B. ④③②⑤①⑥ C. ②③④⑤①⑥ D. ②④③⑤⑥①
3.有些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不但影响学业,而且更易患上近视。要了解枣庄市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我们应
选用( )
A. 观察法 B. 测量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
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先调查鼠妇的分布,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然后提
出探究问题,下面是该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你认为最佳的是( )
A. 树下鼠妇为什么这么多 B. 鼠妇要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吗
C. 鼠妇离开泥土就不能生活吗 D.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5.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绘出如图所示的简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A 是动脉 B. B 是毛细血管 C. C 是静脉 D. A 处血液流速最快
6.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 )
A. 巴斯德 B. 列文•虎克 C. 爱因斯坦 D. 孟德尔
7.下图为弗莱明实验的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2
A. 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
B. 甲和乙的唯一不同是青霉的有无
C. 此实验结果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菌的数量相同
D. 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青霉产生了某种能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
8.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他使用了以下研究方
法中的(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分类法
9.用浮土把蚂蚁洞遮住,再从远处观察蚂蚁群如何把食物搬回洞中,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实验法和观察法相结 D. 比较法
10.如图是“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的装置图,下列关于实验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时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B. 从甲、乙两蚁穴各捕 10 只蚂蚁进行实验
C. 木条 AB 和 BC 的粗细、长短应保持一致 D. 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移动木条
11.观察蚯蚓实验操作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
A. 环境中空气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 B. 将蚯蚓的体表涂上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
C. 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D. 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表干燥
12.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目的是( )
A. 让体表湿润,维持正常呼吸 B. 维持蚯蚓体内水分的平衡
C. 有利于蚯蚓通过体表吸收水分 D. 保护体表湿润,有利于自由蠕动
13.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部分实验步骤,其中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
( )。 3
A. 酒精、清水、酒精 B. 酒精、清水、碘液 C. 清水、酒精、碘液 D. 清
水、清水、碘液
14.如图是用萌发的种子来验证植物某项生命活动的实验装置,试管中装有澄清石灰水,有关说法错误的
是( )。
A. 向漏斗内倒入清水的目的是将瓶内气体挤入试管
B. 实验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 本实验证明了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D. 本实验材料如果换用绿色植物,必须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15.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结果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
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16.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视野,图中标出的细胞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肌细胞
17.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对红细胞和白细胞区别正确的是( )
A. 红细胞数量多,圆饼形,有细胞核 B. 白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无细胞核
C. 红细胞数量多,圆饼形,无细胞核 D. 白细胞数量多,体积大,有细胞核4
18.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 )
A. 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 有利于蚯蚓的正常呼吸
C. 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 D. 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
19.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他通过设计的曲颈瓶(见图),证明
了这一假设。巴斯德采用的探究方法叫作()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测量法 D. 调查法
二、综合题
20.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
某学习小组以下表中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在这些动物和食物之间设置相同障碍,实验时进行观察和记录。
得到如下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动物名称 “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
A 组 小鸡 24 次
B 组 小鸭 26 次
C 组 小乌龟 65 次
D 组 小狗 5 次
(1)动物的“绕道取食”,按行为获得途径来分,是一种________行为。
(2)为了让动物有取食的欲望,实验前要将动物进行________处理。
(3)从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对象中哪种动物最高等?________。
(4)若将实验对象中的小鸡换成大公鸡,则“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________(“增多”或“减少”)
(5)实验结果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________。
21.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它可以以植物的枯枝落叶、家畜粪便、生活
垃圾等为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蚯蚓还可用作饲料和中药材。完成以下实验内容,请
分析回答:
(1)如果让你去挖很多蚯蚓,应该选择的环境是_____。
A. 清澈的小河 B. 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 C. 湿润的土壤 D. 干燥、疏松的土壤
(2)观察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_____。
A. 体节 B. 环节 C. 环带 D. 刚毛5
(3)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完成后,应将蚯蚓________。
22.生物科学实验是我们应用科学方法、认识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概念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时,发现它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结构是________。用手指来回
触摸蚯蚓身体腹面,感觉有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它们是________。这些小突起能与________协调配合,
使身体蠕动。在实验中保持蚯蚓体表湿润是有利于蚯蚓能够进行________。
(2)观察动物走迷宫的实验,看出老鼠尝试错误的次数比蚯蚓要________,通过研究说明蚯蚓和老鼠的
走迷宫的行为是常见的________行为。
(3)探究鱼的呼吸实验中,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与进入鱼体的水比较,________减少,________
增多。
(4)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获得途径来看,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是什么?________
2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每人一个主意,
请你帮助他们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1)丙同学的观点说明科学实验要遵循________原则,每组对照实验只能探究________种条件对研究对
象的影响。
(2)丁同学的实验方案中,B 处理是探究________在游泳中的作用.
(3)该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组对照实验进行探究:将鱼分成两组,
实验组的处理是________,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 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D 4. D 5. B 6. A 7. C 8. C 9. C 10. B
11. C 12. A 13. C 14. C 15. B 16. A 17. C 18. B 19. B
二、综合题
20. (1)学习 (2)饥饿(3)小狗(4)减少(5)误差
21. (1)B(2)C
(3)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4)放归大自然
22. (1)体节;刚毛;肌肉;呼吸
(2)少;学习行为
(3)氧气;二氧化碳
(4)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23. (1)单一变量;一
(2)背鳍
(3)将尾鳍捆扎;不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