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264607

大小:92.4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3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唐山市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部分 1.有学者认为,周平王东迁以后,王政衰微,霸政迭兴,甚至“陪臣执国命”。然而,这既不 能证明西周分封制造成了城邦民主制,也不能证明专制程度的减弱。相反,正是经过春秋战 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中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该学者认为西周时期 A. 君主专制制度业已形成 B. 经历过城邦民主制阶段 C. 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统一 D. 中央集权制度初步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正是经过春秋战国时期 争霸战争,中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 段”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在西周时期,中国的君主专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程度了,故 A 项正确;根据“这既不能证明西周分封制造成了城邦民主制”可排除 B 项;材料强调君主专 制,不是国家统一,也不中央集权制度,排除 CD 项。 2.朱熹同吕祖谦及湖湘学派的张栻及陆九渊商榷、辩论;特別是淳煕二年鹅湖之会,朱熹与陆 九渊辩论。这些活动 A. 促成理学的统治地位的确立 B. 沉重打击了心学思想的发展 C. 说明当时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D. 促进了朱子理学体系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朱熹与不同的学者进行辩论,进一步丰富了理学体系,促进了朱子 理学体系的发展,故 D 项正确;这些活动只会影响到理学自身的发展,与理学统治地位的确 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A 项;这些活动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心学的发展,故排除 B 项;材料 与民族矛盾无关,捧 C 项。 3.清人褚华在《木棉谱》中记载:“闽粤人于二三月载糖霜来卖,秋则不买布,而止买花衣 (即皮棉)以归。楼船千百,皆装布囊累累。”这说明当时 A. 棉纺织业技术发达 B. 商业资本特别活跃 C. 棉花开始成为商品 D. 棉布的交易量巨大 【答案】B 【解析】 的【详解】“载糖霜来卖”,然后买皮棉裁回去卖,这体现了清代 商业贸易相当繁盛与活跃, B 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商品买卖,没有涉及到技术问题,排除 A 项;材料不能证明棉花成为商 品是在清代,排除 C 项;D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D 项。 4.“中法战争爆发后,地处抗法前线的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等省民众焚教堂、 驱教士,自发地把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与保卫边疆的斗争结合起来,造成很大声势。” 该材料反映了 A. 民众反侵略自觉意识大大增强 B. 中法战争中民众踊跃参加战斗 C. 反洋教是反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D. 洋教侵略使中国主权大量丧失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自发地把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与保卫边疆的斗争结合起来”可得出,在 反抗外来侵略过程中,反洋教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意 识增强,排除 A 项;材料只强调反抗的对象,而不能体现民众参与的踊跃程度,排除 B 项; 使中国主权大量丧失是的整个西方的侵略,而不特指洋教,排除 D 项。 5.据 20 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调查可知,城市市民用于迷信的消费占其杂费不小的比例, 即使在上海这样的现代都市,迎神赛会仍然屡禁不止。这说明 A. 民国政府对迷信活动采取放任态度 B.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具有极大必要性 C. 传统风俗的价值取向仍然不容忽视 D. 民主共和思想并未能真正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城市市民用于迷信的消费占其杂费不小的比例”可得出,即使在民国成立之 后,传统风俗、迷信活动影响仍然较大,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府的态度,排除 A 项;新文化运动开展于 1915 年,排除 B 项;材料与民主共和观念无关,排除 D 项。 6.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考察延安时感慨道:“耳闻目睹各事实,见其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 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并实行民主化,在收复区诸乡村推广实施,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 莫胜利维新之基础”。他由此断言:“中国有救星,胜利有保证,中国 希望在延安!”以上 这些言论 A. 强调了抗战时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 体现了南洋华侨倾力救亡的爱国热情 C. 预见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 D. 肯定了中共在抗战中所起的领导作用 【答案】C 的 的【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陈嘉庚通过考察延安发现,中国共产党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最终 能取得革命的胜利,由此体现出他预见到了中共领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故 C 项正 确;材料强调中共在领导革命中所起到的作用,而不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也并非强调华 侨的爱国热情,排除 AB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抗战,无法得出 D 项结论,排除。 7.如图反映了 A.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 人民建设热情高涨 C 八字方针有效实施 D. 经济建设劳模涌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及人物建设国家的饱满精神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社会主义 建设热情的高涨,故 B 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一五计划是否超额完成,也与调整无关, 排除 AC 项;材料并非在强调劳模,排除 D 项。 8.有学者认为,古代人的自由是一种集体式的自由,这种自由是直接行使部分主权,或者说, 古代人的个人自由是和集体自由同一的。个人只是集体的存在,个人以某种方式被国家所吞 没,公民被城邦所吞没。他意在说明古代雅典 A. 公民内部享有充分政治权利 B. 存在着严重的暴民政治倾向 C. 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滥觞之地 D. 公民的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这种自由是直接行使部分主权”“个人以某种方式被国家所吞没,公民被城 邦所吞没”可知,材料强调人个体的自由并不完整,要以国家城邦的利益为主,受到集体的 限制 ,故 D 项正确;A 项不符合“这种自由是直接行使部分主权”等信息,排除;暴民倾向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 项;材料强调个人的自由受限,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的起源,排除 C项。 9.1689 年 1 月新议会在伦敦召开,它宣布詹姆士“废弃国王与人民之间订立的原初契约,… 离开了王国,退出了政府,因而王位虚悬。有鉴于此,议会将王位授予他的女婿和女儿—威 廉和玛丽”。议会的这一做法 A. 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 B. 为君主立宪制确立奠定法律基础 C. 意在通过双王互相牵制维护民主 D. 使英国国王最终丧失了行政大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由议会授予,而不再是之前的君权神授, 这一做法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故 A 项正确;B 项是《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 双王的权力都来源于议会,而不是双王互相牵制,排除 C 项;此时英国国王还有行政权,排 除 D 项。 10.“工业革命时,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村那种散居所 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 的习惯,所以到处是猪圈。由于厕所不够,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这主要反映了 A.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B. 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管理难度提升 C. 民众素质低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 D. 工业革命推动养殖业在城市扩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农村那种散居所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 洒”可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很多城市问题,使城市管理难度提升,B 项正确; 材料强调城市管理难度的增加,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城市经 济,排除 C 项;城市居民养猪,是个人习惯问题,并不是城市养殖业,排除 D 项。 11.“美国继 1920 年妇女根据宪法第 19 条修正案,取得选举权后,更多妇女参加工作,已婚 妇女参加工作成为一种时尚。妇女晚婚,生孩子减少,并且比较愿意摆脱婚姻束缚。”据此 可知美国 A. 妇女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B. 三权分立体制更加完善 C. 经济发展引发精神危机 D. 实现了男女的完全平等 【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更多妇女参加工作,已婚妇女参加工作成为一种时尚”可知,更多的女性走 出家门,走向社会,体现了妇女价值观的变化,A 项正确;材料与三权分立无关,排除 B 项; 材料没有涉及到精神危机,排除 C 项;D 项不符合史实,没有实现男女平等,排除 D 项。 12.苏联作家皮利亚尼克的长篇小说《荒年》用丰富多样的视觉,强调该书所呈现的世界总图 景的破碎性,不仅情节失去传统中的组织作用,并且叙述的片断也是万花筒式的,更替似乎 毫无逻辑。该小说的艺术风格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不仅情节失去传统中的组织作用,并且叙述的片断也是万花筒式的,更替似 乎毫无逻辑”反映出该作品的风格是怪诞、反传统,这与现代主义的特点相吻合,故 D 项正 确;ABC 项不符合材料体现的风格,排除。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与灾荒、疾疫不断斗争的历史 材料一 范仲淹主政杭州时,适逢“二浙阻饥,谷价方涌,斗钱百二十″。为缓解粮荒, 他力排众议,力主将粮价“增至斗百八十”,并“命出榜沿江,具述杭饥及米价所增之数”,“商 贾闻之,展夜争进,唯恐后”,待“米既辐凑,遂减价还至百二十”。绍熙五年(l194 年)十 一月,朝廷诏告天下:“客贩米斛前来两浙路荒歉去处出菜,经过税场依条免纳力胜钱(免 税),仍不得巧作名色妄有邀阻” ——摘编自张福运《宋代荒政思想初探》 材料二 1910 年的 11 月,东北突然爆发鼠疫。12 月,清政府派遣了伍连德为东三省防 鼠疫的全权总医官,立即赶赴东北区处理疫情。伍连徳留学英国 7 年,在此期间还曾到欧洲 的多所医学院校深造。他发现东北当地出现了不少一人患病,全家疫毙的案例,于是他便怀 疑鼠疫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且传染的速度很快。当时,为了证实他的判断,他还突破“身 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对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最后得出了结论:鼠疫确实可以在 人们之间通过呼吸和飞沫的方式进行传播。他提出并实施了一整套防治方案,命士兵挨家挨 户搜寻感染者,一旦发现马上送到医院,按重症、轻症、疑似进行分级处理,避免交叉管理。 从长春调集 1160 名士兵,对哈尔滨疫区进行严格的封锁和交通管制,疫区被分成红黄蓝白四 个区域,每个区的居民佩戴同色证章,只能在本区活动。他要求医护与军警严格佩戴口罩。1911 年的 4 月,这场东北大鼠疫终于被彻底消灭了——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北宋与南宋赈灾济荒措施的异同,并指出其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连德在控制东北鼠疫时采取的有效措施,并分析伍 连德能够解除东北疫情的原因。 【答案】(1)同:以经济、市场手段调剂资源。 异:北宋是放开价格管制,通过扩大利润空间刺激市场交易行为;南宋是减免商税,通过降 低经营成本提高商人的积极性。 经济背景:商品经济发展。 (2)有效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路径;保护易感人群。 良好的专业教育;政府的支持;观念的更新,采取科学的方法;爱国心的驱使。 【解析】 【详解】(1)同:根据“力主将粮价“增至斗百八十”,并“命出榜沿江,具述杭饥及米价所 增之数””“朝廷诏告天下”等信息可得出相同点是都以经济、市场手段调剂资源。异:根 据“力主将粮价“增至斗百八十””可得出北宋是放开价格管制,通过扩大利润空间刺激市 场交易行为;根据“经过税场依条免纳力胜钱(免税),仍不得巧作名色妄有邀阻”是出南宋 是减免商税,通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商人的积极性。经济背景:结合宋代经济发展特点,可 得出是商品经济发展。 (2)有效措施:根据“命士兵挨家挨户搜寻感染者,一旦发现马上送到医院,按重症、轻症、 疑似进行分级处理,避免交叉管理”得出管理传染源;根据“对哈尔滨疫区进行严格的封锁 和交通管制”得出切断传播路径;根据“他要求医护与军警严格佩戴口罩”得出保护易感人 群。根据“伍连徳留学英国 7 年,在此期间还曾到欧洲的多所医学院校深造”得出良好的专 业教育;根据“清政府派遣了”得出政府的支持;根据“他还突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的传统观念,对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最后得出了结论”得出观念的更新,采取科学的方法; 根据所学可得出爱国心的驱使。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17 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 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 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 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等。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 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论题: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对当时的政治、 经济又有反作用。 阐释: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加以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而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 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于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 的新文化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关系。 示例二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阐释。以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加以说明。随着列强对华发动了鸦片战争,国人认识到西 方科技的先进性,便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后来又开展了长达 30 年的洋务运动,随着甲 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以破产告终;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及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 阶级先后提出实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政治主张,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但未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给 中国革命指明出路;中国共产党最初照搬苏联经验,坚持“城市中心”论,遇到重大挫折; 毛泽东经过井冈山地区的斗争实践,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综上所述,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经过了一个学习技术、制度、思想的过程,由向西方学习转向 向苏俄学习,最终找到“自己的路”,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解析】 【详解】根据“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这一主旨 信息,可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提炼主题展开论述。比如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 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又有反作用。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如认识过程变化的这个角度,可结合中国近代 思想解放的过程,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再到学习西方的文化进行论述。 15.材料 路徳维希·艾哈徳在战后的徳国推出货币和经济改革,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社会市场经济基本理念是:保持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保护自由竟争,限制垄断,同时实 行若干社会保障和补偿制度,减少过于不公平的分配状况。1948 年 6 月 20 日,德国西部的占 领区开始实施贷币改革,新的德国马克取代了旧的马克,通过新旧货币的兑换,短时间内市 场上的货币量减少了 93.5%。恢复市场秩序成为可能。货币改革后,几乎一夜之间,西德的商 品市场趋于稳定。商人对于市场的信心也回来了。1950 年时,物价已经开始下降,工业生产 迅速恢复到战前的水平。195 年,德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两国,跃居世界第二 1951 年至 1965 年间,德国的 GDP 平均增长率达到 66%,德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率高、价格稳定、失业稳步 减少的特点,“德国制造”享誉全球,人们称这一时期的德国经济为“经济奇迹”。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德国“经济奇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艾哈德领导的经济改革。 【答案】(1)原因: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影响;艾哈德的改革措施;德国原有的经济基础较 好;劳动力素质较高;战后旺盛的国内需求;马歇尔计划的支持;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非 军事化的战后政策。 (2)评价: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德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冲 击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社会市场经济基本理念是……”可得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影响; 根据“路徳维希·艾哈徳在战后的徳国推出货币和经济改革”得出艾哈德的改革措施;再根 据所学从德国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劳动力素质较高、战后旺盛的国内需求、马歇尔计划的 支持、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非军事化的战后政策等方面概括。 (2)评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 德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冲击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等角度概括。 16.材料 1945 年 7 月 17 日~8 月 2 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波茨坦会议实际上是对雅尔塔 会议的决议和规定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会议主要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 利等战败国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峽问题等。规定:必须使徳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苏美英法四国总司令分别在各自的占领区内行使管理权;英美承认波兰临时政府 并与流亡政府断交;波兰西部边界问题由和会最后决定;设立外长会议讨论对徳国和意大利 等战败国的和约问题;认为关于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订;哥尼斯堡及其附近地区划 归苏联。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苏联重中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波茨坦会议的背景。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波茨坦会议的影响。 【答案】(1)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亚洲战场,日本仍负隅顽抗;争取苏联尽快加入对 日作战;讨论德国问题以及战后欧洲的安排。 (2)对战后重大问题达成共识,明确了战后世界的安排;使战时同盟维持,加速反法西斯战 争彻底胜利的进程;会议使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开始恶化,尤其是美苏的矛盾。 【解析】 【详解】(1)根据“1945 年 7 月 17 日~8 月 2 日”这一时间信息结合所学可得出德国投降, 欧洲战场结束;根据“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苏联重中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 作战”得出亚洲战场,日本仍负隅顽抗,争取苏联尽快加入对日作战;根据“会议主要讨论 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峽问题等”得出讨论德国问 题以及战后欧洲的安排。 (2)结合所学可从对战后重大问题达成共识,明确了战后世界的安排;使战时同盟维持,加 速反法西斯战争彻底胜利的进程;会议使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开始恶化,尤其是美苏的矛盾等 角度进行概括。 17.材料 郭永怀(1909 年——1968 年),山东荣成人,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 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 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45 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3 年 8 月,中 美继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美国政府不久被 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1956 年国庆 节的前一天,郭永怀动身返家!1957 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8 年因飞 机失事不幸牺牲。2018 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 212796 号的 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 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 PLK 方法,倡导了中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中 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永怀回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郭水怀的历史活动。 【答案】(1)两大阵营对峙;中国开展“一五”计划,急需建设人才;朝鲜战争结束,国际 关系有所缓和;美国设置中国学者出境的障碍;中国政府的努力。 (2)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国,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在力学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树,推动 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国家赢得国际声誉;参与“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为国防事业发展 做出贡献。 【解析】 【详解】(1)根据“美国政府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以“维护国家安 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得出两大阵营对峙;根据“1956 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动身返 家”可得出中国开展“一五”计划,急需建设人才;根据“中美继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 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得出朝鲜战争结束,国际关系有所缓和;根据材料“经过中国政府的 努力,美国政府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得出美国设置中国学者出境的障 碍;根据“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得出中国政府的努力。 (2)根据“1956 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动身返家”得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国,体 现了爱国主义情怀;根据“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 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得出在力学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树,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 为国家赢得国际声誉;根据“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核弹与导弹等 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出参与“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为国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