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恒谦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陕西省恒谦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ID:264097

大小:121.2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5-2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恒谦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日本、印度茶业虽然在制度的构建主体、组织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但有着根本的共同之处, 即实现全体茶业参与者的利益均衡而非仅仅一部分茶业参与者的既得利益,构建有利于整个茶业发 展的有效秩序,即他们的整个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销售、组织制度体系,这是其成 功的关键。 反观中国情形,正如 1891 年湖北盐茶牙厘局针对华茶为何衰落进行的调查所指出的那样:华茶 在生产、收集以及加工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而资金短缺的部分原因是体制的松 散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而且还由于茶叶运抵汉口出售之前要换好几手,层 层加码使其价格抬升,其标价就比其竞争对手高得多。总之,数百年来在国内贸易中运行得很好的 由收集代理人与中间人组成的精致的网络,一旦面对新的体制外竞争形势,却被证明是笨拙的、无 能为力的了。 为什么中国不能构建印度、日本等国有效的茶业制度呢?在近代中国,特别是在晚清和北洋政 府时期,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相当弱,也不可能为市场的运作提供具体的规则,同时由于单个企业 力量是有限的,那么市场交易规则的构建主体由谁来承担?杜恂诚教授认为:“商会和同业公会责 无旁贷地肩负起市场操作层面的创建和完善制度秩序的责任。”如果我们将问题的视角放大到中外 贸易领域,市场制度的构建不仅需要商会和同业公会肩负其责,而且我们也不能忽略洋商的作用。 问题在于,他们构建的制度对利益各方有着怎样的“好处”,以及对经济有着怎样的效果,更值得我 们关注。 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方面和其他行业,国家被排除在制定规范各方之制度的权威之外。中国 茶叶对外贸易情况就是如此。19 世纪 70 年代后,中国茶业垄断货源、主导国际市场茶叶价格的优 势不复存在,加之贸易不能直营,故在争夺茶叶贸易主导权方面,洋行、买办与茶栈三者之间进行 了相互博弈,在此过程中,中国原有的贸易网络与洋行进行了自然的结合。在制度构建方面,洋行、 买办与茶栈居于市场支配的地位,一方面他们是市场运行规则的制定者,另一方面他们更是市场的 参与者。在这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身份条件下,他们之间通过“合作”构建了稳固的 利益共存关系,在“妥协”中寻求“共识”,在“合作”中共获“好处”。这样,他们构建了另外几 大产茶国都没有的组织、制度框架,这些是实现他们各自利益的一种根本保障。 (摘编自张跃《利益共同体与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衰落——基于上海茶叶市场的考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层层加码导致标价比其竞争对手高,这也是近代华茶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B.政府没有能力管理好市场,华茶的利益受到商会、同业公会和洋商的影响。 C.由于国家没有介入茶叶贸易,中国原有的茶叶贸易网络只能选择与洋行结合。 D.洋行、买办与茶栈在茶叶市场中构建了利益共存关系,从而获得了各自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对日、印茶业的成功与中国茶业的衰落进行比较,并对衰落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B.文章论述洋行、买办与茶栈在茶叶市场中的博弈,揭示出各方在茶叶贸易中的利益关系。 C.文章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论述中国不能如日、印等国构建有效的茶业制度的原因。 D.对中国茶业的衰落,文章从体制、政府因素加以分析、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实现了各个环节利益均衡,中国也能像日、印那样在茶叶贸易中获得成功。 B.如果国家当时能够为茶叶市场的运作提供具体的规则,中国茶业就不会走向衰落。 C.华茶在生产、收集以及加工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而资金短缺导致了体制结构 的松散。 D.洋行、买办与茶栈兼具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身份,考虑的必然是三方利益的最大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信息技术正在引起一场教育革命。 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成为学习方式变革的 主要推动力,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即时学习、碎片化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进一步颠覆了以“教”为主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方式,非正式学习、非系统学习被纳入学习的 范畴。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被应用于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承担的任务发生了诸多转变,传统的 教师形象受到挑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权威者。同时,信息技术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提出 了新要求,除了传统的学科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数字化胜任力、信息化胜任力、基于技术的教学 能力等,教师角色的内涵空前扩大。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狭义的“学校教育”受到了挑战。首先,教育的时间不再局限于 在校时间,教育时间从学生在校时间溢出,扩张到校外时间、闲暇时间;其次,教育的空间不再局 限于学校范围内,由学校扩张到了家庭、博物馆、社区乃至赛博空间。教育变得无时不在、无处不 在。各种校外培训机构、互联网教育机构的发展使狭义的“学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网 络教育虚拟社区、移动学习、在线教育等内涵被融合进“学校”概念的内涵中。 可以说,信息技术正在使教育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但是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传承文化、创 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高人的生 命质量和生命价值。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但技术永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师 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需要改变,但教师培养人才的职责没有变。 (摘编自顾明远《“人工智能+”正引起一场教育革命》、谭维智《教育学核心概念的嬗变与重 构》)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成就斐然,投入的经费逐年增长,2019 年国家投入资金达 3318 亿元。 这些资金支出情况如下表: 2019 年教育信息化投入资金支出占比 (数据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三: 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变革,但科学技术自从被人类创造开始,就暗含风险成分。因此,教育 需要积极适应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教育变革,更需警惕“信息技术异化”的风险。教育发展中的技术 异化集中表现为: 一是信息技术以其“用”控制着教育,弱化教育的复杂性。所谓“用”主要指向于呈现教育内 容的媒体手段。信息技术被带入教育之中,人们就会试图将任何教育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技术化手 段,教育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所形成的教育工具和手段。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教、学、 评、测、管等各个方面都将被格式化和工具化,作为一种认知性与技术性、人际性与社会性、道德 性与伦理性共存的综合活动,教育的复杂性不断被弱化,学生的心智与思维趋向线性化和机械化。 二是信息技术以其“艺”规约着教育,教育日趋程式化。信息技术之“艺”通过重构教师的教 学策略,塑造教师的教学模式,形成统一的教育内容、固定的教育程序,将学生塑造成符合统一标 准的规范化个体,使教育变成形式化、重复化、简单化的程序,缺乏深度,崇尚效率。 三是信息技术以其“道”侵入教育,遮蔽教育的生命意义。信息技术之“道”对教育的影响最 终将作用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使教育者从关注人的生命成长转向片面关注教学的效率和策略,原 本预想的通过技术的运用焕发教育的生命活力,最终却阻碍了学生的生命活力,带来“技术凸显, 生命凹陷”的畸形发展。 (摘编自朱德全《技术与生命之维的耦合:未来教育旨归》)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是以“教”为主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如今这种学习方式随着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而被改变。 B.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学校教育从狭义走向广义,学校不再是教育的 主要场所,教育无处、无时不在。 C.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有力,投入巨大。2019 年投入资金支出占比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在线 教育、教育大数据、教育云平台。 D.教育是一种认知性与技术性、人际性与社会性道德性与伦理性共存的综合活动,如果其复杂性被 弱化,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人工智能+教育”时代,教育空间更加宽广,学习方式也更加丰富,如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混 合学习、碎片化学习等。 B.虽然教育时间、教育空间、教育方法因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变化,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 命价值”的教育本质不能变。 C.科学技术自从被人类创造以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也是如此,它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也会给教育带来诸多风险。 D.教师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将会弱化,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已经不 再是知识的拥有者、权威者。6.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建议。(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忧伤远逝 非鱼 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 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 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才在这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之上,艰难地存活下来。 从小她就活在两个姐姐的阴影里。两个姐姐像她们的父亲,长得枝叶舒展,而她偏偏像母亲, 单眼皮,小眼睛,厚嘴唇,皮肤生了锈般黑黄。她常常怀疑,她根本就不是父母亲生的。 母亲似乎也不怎么待见她,总在抱怨:我怎么生了这么个丑丫头,将来可怎么能嫁出去哦?只 有父亲喜欢摸她的头,高兴的时候拍她的小肩膀,夸她聪明、能干。 于是,她唯一的骄傲就是聪明、能干,她只有更加聪明,更加能干。父亲说:要好好学习,将 来考一流的大学。她就拼命地学,把所有能拿的奖状都拿回家,贴了满满一墙。 她考上了一流大学。她的丑在那一刻被大家忽视了,包括两个姐姐,都热泪盈眶地祝贺她,说 她给家里争了光。 父亲已经退休了,笑呵呵地端起他的小茶壶,歪一歪右嘴角,从小壶嘴吸一口茶水,递给她一 个 MP3:丫头,奖励你的。母亲也送给她一把黑亮的牛角梳:用脑太多,拿这个多梳梳头有好处。 她觉得,只有在那个夏天,才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可夏天太短暂,匆忙间就过去了。秋 天的风,还有雨,长且冷,而且愈来愈冷。 大学里,同学们开始悄悄恋爱,可从没有人约她,她总是孤独地呆在教室,使自己看起来很忙 的样子。 四年之后,她比别人多了一张“优秀大学毕业生”证书,也因此第一个被选调到省直机关。看 着那些恋爱过的同学凄凄离别,执手相看泪眼,她独自抱着膝盖,坐在她的小床上。 她听见心里被某种东西敲击的声音,轰,轰,轰,一下又一下,她突然感觉很疼,哪儿都疼。 她的疼痛持续了很长时间,有四五年吧。她避免一切出头露面的机会,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 避免和年轻男同事一起出去,很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自尊。 同事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给她介绍对象,都被她婉言回绝了,她不是不想恋爱,她怕失望, 更怕伤害。 直到有一天,她独自背了行囊去旅游,看到高原湖水中的鱼,她仿佛看到了自己。这么多年, 自己就像小鱼在这冷水中,一直孤独地待在无尽的忧伤里。可人毕竟不是鱼啊,不是。 那一刻,她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回到家,她去看父亲。此时母亲已经去世了,两个姐姐也已经结婚,过着世俗的幸福生活,父 亲独自一人守着家。 父亲还喜欢摸她的头:丫头,该把自己嫁出去了,别总那么高傲。 高傲?父亲,难道你觉得我是高傲?我已经把自己降低到尘埃里了,我从来就没有高傲过,我 只有自卑。 但看起来是这样。父亲说。 你不觉得是我长得太丑,没人要? 傻丫头!世上从来就没有丑女人,只有笨女人。再说,你看看你,哪点丑了? 她不相信父亲的话,父亲从来就是爱她的,不会说她丑,可她知道自己很丑,一直都丑,从小 到大。 你怎么这么固执?父亲好像有点生气:找个好小伙子去恋爱结婚。 回到单位,她对同事大姐说:帮我介绍个对象吧。她想通了,哪怕为了父亲,就算受伤也得伤 一次吧。 同事大姐一脸的惊讶:真的?真的?哎呀,咱单位那么多小伙子等着呢,你总拒人千里,他们 都怕了你了。 真的?这回是她惊讶了。她从来没想过会有人喜欢她。 怎么不是真的啊,瞧瞧,气质多好啊,他们都说你像三毛。 刹那间,二十多年积攒起来的忧伤分崩离析。她的心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如鱼儿一跃跳出 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姐姐们的漂亮、大学同学的恋爱,给“她”的生活带来了阴影,让“她”感到痛苦,促使着“她” 更加努力地学习。 B.高原湖水中的鱼孤独地生活在清凉的水中,“她”觉得自己与它们极为相似,同病相怜中也获得 了生活的力量。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父亲摸“她”的头、赠送礼物、催促恋爱结婚等细节,表现了父亲 对“她”的关爱。 D.“秋天的风,还有雨,长且冷,而且愈来愈冷”的描写,间接表现了“她”的内心情感,也为后 文情节做了铺垫。 8.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 9.小说以“她的心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如鱼儿一跃跳出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结尾,有何作 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 孝宗召赴行在。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 佐郎兼右曹郎官。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 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 两税折变,天感稍霁,首肯久之。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 其故,晋臣曰:“近习【注】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晋 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 广常平,治梁壤,更铨法,通褚币。”上谓辅臣日:“胡晋臣言可行。”除度支郎,系迁侍御史。朱 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 排栗物论归重。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 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回: “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晋臣拜谢。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上自 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陈,以温清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 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续密,人无知者。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 靖。 【注】近习:君主宠爱亲信的人。 (节选自《宋史·胡晋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B.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C.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D.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行在,即“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专指天子巡行天下所到之地。 B.轮对,宋代一种官制,官员每隔数日轮流上殿策对时政利弊,也叫“转对”。 C.常平,古代调节米价方法,政府丰年购粮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储粮以稳定粮价。 D.工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胡晋臣才学突出,见识高卓。绍兴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后被荐入朝,受到孝宗召见。他明确指出 当时的政治弊端,官职也得以升迁。 B.胡晋臣为官正直,不惧权贵。他敢于斥责皇帝身边的亲信,包括谏官和宰相,皇帝看了奏章脸色 都变了。 C.胡晋臣侍奉大宋,竭忠尽智。他辅佐孝宗和光宗两位皇帝,都是尽心竭诚,光宗不亲临朝政时他 更是小心辅政,后来死于官任上。 D.胡晋臣恪尽职守,深得褒嘉。在担任给事中期间,光宗褒奖他有操守,后在重华宫朝拜时,孝宗 又称赞他“深惬朕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5 分) (2)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河北民 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①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②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③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注】①二边: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②一作“依”字。③贞观十五年(641 年),唐太 宗曾对侍臣谈到自己有二喜:“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虎, 二喜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创作有取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关心政治、同情百姓疾苦,体现了现实 主义精神。 B.“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黄河以北地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边 民“长苦辛”只是因为北宋与契丹、西夏两族连年的战乱。 C.诗歌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感叹的口吻颂扬“贞观之治”的美好,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批判和对唐 代治世的向往。 D.黄河以北的边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荒求生;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是缺粮断餐,从而暗 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有,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15.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 己高兴的事。 (2)《烛之武退秦师》中,“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一个人反过来去伤害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表 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3)“悲难”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人情感。杜甫的《登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抒发久客他乡、孤苦多病的悲难。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是一个 文明的符号,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 进了近 5 个世纪。现存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独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 了下 来,这对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意义重大。 120 年前,当爱国学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时,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大 批甲骨被西方列强 ,流亡海外。甲骨的发现、挖掘与研究浸透着一大批学者的血泪。120 年后, 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走向海外,成为 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 ”。( )。今年正值甲骨文发现 120 周年,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名 为“ ”的甲骨文文化展。一方面,通过“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近一百 九十件甲骨、青铜、玉石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共同讲述那段甲骨被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 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另一方面,通过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 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让文物“活”起来,让甲骨文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构筑民族价 值认同的重要载体。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延续 横征暴敛 信使 证古泽今 B.保留 巧取豪夺 纽带 震古烁今 C.延续 巧取豪夺 信使 证古泽今 D.保留 横征暴敛 纽带 震古烁今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片片甲骨,是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的见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 B.由这片片甲骨,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得以见证,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也被昭示 C.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和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都在这片片甲骨中得以彰显 D.这片片甲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展览叙事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把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给人民群众感悟 B.通过让文物“活”起来的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 C.为了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展览叙事 D.展览叙事让文物“活”起来,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 20.依照下面的示例,根据语境,仍以“年”为话题,另写填入两句话。(6 分) 小时候,年是一碗香气四溢的猪肉,是一件崭新漂亮的衣裳,是一挂噼啪震响的鞭炮;长大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老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5 分) (1)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2)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3)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4)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答 : 。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们处于遥远的地方,看不见一棵在地平线上努力生长的小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答案 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第一步是对文章的主要内 容有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 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 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 题干的选项。C 项,“国家没有介入茶叶贸易”“中国原有的茶叶贸易网络只能选择与洋行结合” 说法错误。原文第 4 段只是说“国家被排除在制定规范各方之制度的权威之外”,并不是被排 除“介入茶叶贸易”。另外,“中国原有的茶叶贸易网络只能选择与洋行结合”的说法过于绝 对,原文为“在争夺茶叶贸易主导权方面……中国原有的贸易网络与洋行进行了自然的结 合”。故选 C。 2.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 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 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 依据。C 项,“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说法错误。文章的 3、4 自然段具体地谈论了中国不能如日、 印等国构建有效的茶业制度的原因。一是因为近代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相当弱”商会 和同业公会乃至洋商负责市场操作层面的创建和完善制度秩序;二是因为“国家被排除在制 定规范各方之制度的权威之外”,而“洋行、买办与茶栈居于市场支配的地位”。文中明确指 出,这些原因都属于“制度构建方面”。因此,它们都是从中国茶叶制度的角度在谈论中国不 能如日、印等国构建有效的茶业制度的原因,而不是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故选 C。 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是筛选文本对照选项找谬 误: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对照选项,找出异同点,判断各个选项是否准确提取、筛 选信息。二要结合文本联系实际灵活理解:文本中不能直接提取到,或者个别词句有变化, 这样的选项未必是错的,需要学会灵活理解。灵活包括准确把握意思、准确分析语法结构。A 项,“如果……也能……”推断不成立。文中说日本、印度“有着根本的共同之处,即实现 全体茶业参与者的利益均衡”,以此为基础,“构建有利于整个茶业发展的有效秩序,即他们 的整个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销售、组织制度体系,这是其成功的关键”。可见, “实现了各个环节利益均衡”只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其他条件保障,中国不一定“能 像日、印那样在茶叶贸易中获得成功”。B 项,“就不会走向衰落”的说法太绝对。结合文本内 容“华茶在生产、收集以及加工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而资金短缺的部分 原因是体制的松散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而且还由于茶叶运抵汉口出 售之前要换好几手,层层加码使其价格抬升,其标价就比其竞争对手高得多”分析可知,茶 业的衰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国家没有为茶叶市场的运作提供具体的规则只是原因之 一。C 项,“都有资金短缺的问题,导致了体制结构的松散”说法错误,因果关系倒置。原文 是“而资金短缺的部分原因是体制的松散结构”,也就是说,体制的松散结构是资金短缺的一 部分原因,而不是资金短缺是体制结构松散的原因。故选 D。 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 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 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 项,“学校不再是教育的主要场所”错,原文只是说“教育 的空间不再局限于学校范围内”,并没有比较学校空间和校外空间哪一个“主要”。故选 B。 5.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 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看是选正确还是错误,是选一项还是两项。然后要能够从文本中找 到原文,进行比对,最后才能选出答案。D 项,“教师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将会弱化”错,虽 然信息技术带来了教育革命,但教育的本质没有变,教师培养人才的职责没有变,而且教育 技术只是“技”,据材料三可知,会有“技术异化”的风险,因此依然需要强化教师的作用。 故选 D。 6. 【参考答案】①除传统的学科专业能力,还应具备信息技术能力。②遵循教育本质,坚守立 德树人的职责。③不唯技术是从,克服“技术异化”的缺陷。 【解析】本题考核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 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如本题要求“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信 息主要分布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由材料一“除了传统的学科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数字化 胜任力、信息化胜任力、基于技术的教学能力”等信息,可概括出“除传统的学科专业能力, 还应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由材料一“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 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等信息,可概括出“遵循教育本质,坚守立 德树人的职责”;由材料三“教育需要积极适应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教育变革,更需警惕‘信息 技术异化’的风险”等信息,可概括出“不唯技术是从,克服‘技术异化’的缺陷”。 7.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 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B 项考核内容,C 项考核手法,D 项考核 结构,其中 B 项,“获得了生活的力量”理解错误,应该是“感到自卑”。 8. 【参考答案】①自卑自怜;②自尊心强;③聪明勤奋;④孝顺听话;⑤敏感固执。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人物性格的题目,答题时先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情节概括,此 题可根据文中的“从小她就活在两个姐姐的阴影里。两个姐姐像她们的父亲,长得枝叶舒展, 而她偏偏像母亲,单眼皮,小眼睛,厚嘴唇,皮肤生了锈般黑黄”概括其“自卑自怜”的性 格特征;概括其“她就拼命地学,把所有能拿的奖状都拿回家,贴了满满一墙”的性格特征; 概括其“聪明勤奋”的性格特征等,同样概括“自尊心强”“孝顺听话”“敏感固执”的性格 特征。 9. 【参考答案】①与前文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她”走出自卑,远离忧伤,获得自信的喜悦;②呼应 前文,使结构完整;③运用比喻,具有文采,富有意蕴。 【解析】这是要到考核文章的结构的题目,要求回答“以‘她的心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 如鱼儿一跃跳出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结尾的作用”,主要从内容、结构和手法的角度分析, 从内容看与前文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她”走出自卑,远离忧伤,获得自信的喜悦;从结构 看,呼应前文,使结构完整;从艺术手法看,运用比喻,具有文采,富有意蕴。 10. 【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 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 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 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 “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论”是动词,宾语是 《易》,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AD 两项;“奏”的内容是“熹不即受印为傲慢”,而不是 “奏”“熹”,故应在“傲慢”后断开,排除 B 项。故选 C。 11.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 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 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 项,“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 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错误,“全国土地、赋税”由户部掌管。故选 D。 12. 【答案】B 【解析】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 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 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 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 项,“胡晋臣……他敢于斥责皇帝身边的亲信,包括谏官和宰相”错误,从文中来看,应是责 成监督的官员纠正官风,责成宰相抑制官员对名利的追求,又着重评论了皇帝身边受宠的近 臣。故选 B。 13. 【参考答案】(1)口头陈述非常详尽,直到谈及两税的变化亏损,皇帝威怒才稍微平和,长 时间点头表示赞同。 (2)胡晋臣因为父母年纪大了,请求到京城外补缺,担任汉州知州,再任潼川路提点刑狱, 后因父母的丧事离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 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口陈”,口头陈述;“悉”,详尽;“至”,到;“折 变”,变化亏损;“霁”,平和;“首肯”,点头表示赞同。第二句中,“以”,因为;“亲”, 父母,双亲;“外补”,到京城外补缺;“知”,名词做动词,做知州,担任知州;“除”,授, 拜(官职);“忧”,父母丧事;“去”,离职。 【参考译文】 胡晋臣,字子远,四川人。考中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担任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认为 他有辅佐国君之才把他推荐给朝廷,宋孝宗召他前往行宫。入宫对答,上疏当今士俗、民力、 边备、军政四方面的弊病。试用于学士院,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后升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 轮流奏对时,(胡晋臣)谈论三件事:一、不要忽视讲读官,要效法仁宗时期;二、要求谏官 检举官员的不当之处,要求宰相遏制竞相跑官的人;三、(应该)广泛听取、采纳意见,掌握 下层的情况,来消除尚未形成的祸患。又着重评论了皇帝身边受宠的近臣,皇帝看完奏章后 变了脸色。胡晋臣的口头陈述非常详尽,直到谈及两税折变,皇帝神色稍微缓和,长时间点 头表示赞同。丞相赵雄当时执掌朝政,皇帝亲手写诏书下到中书省询问近臣的姓名。晋臣第 二天到中书省,主持政事的官员询问他其中的缘故,胡晋臣说:“近臣弄权,丞相怎么能不 知道呢?”随即分条详陈,把权力大的近臣上报。皇帝对此事深有感悟,从此近臣十分害怕。 胡晋臣因为父母年纪大了,请求到京城外补缺,担任了汉州知州,再任潼川路的提点刑狱, 因父母丧事离职。守丧期满再被征召,拿五件事觐见,分别是:“选拔将帅,扩大常平仓, 兴修水利,修订选拔、任用官吏的条例,推行纸币。”皇帝对辅政大臣说:“胡晋臣说的可以 实行。”(胡晋臣)担任度支郎,几次升迁担任侍御史。当时朱熹被授予兵部郎官,因腿病没 有到任。侍郎林栗因与朱熹的论《易》观点不合,上奏称朱熹不立刻到任是对皇帝的傲慢行 为。晋臣上疏请求留下朱熹而驳斥林栗的上奏,众人议论推重他。光宗继位后,胡晋臣调任 工部侍郎,任职给事中,常常以裁减过度的 恩惠,珍惜名声和人才为要务,皇帝赞赏他有操 守,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式上朝谢恩那天,皇帝命他分条列举军政方面 的利与害。不久在重华宫朝拜前任皇帝孝宗,孝宗对他说:“现任皇帝提拔任用的二三位大 臣,非常合我意,听说朝廷外面也没有不同的意见。”胡晋臣磕头谢恩。任命胡晋臣为参知政 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皇帝自南郊回来后很久不临朝,胡晋臣和丞相留正同心协力辅佐朝政, 朝廷内外一派安定。他所上奏陈述,以冬温夏凊、昏定晨省为先,其次提及亲近君子、疏远 小人、抑制侥幸得官、消除官员结党,真心诚意辅佐皇帝,切中事理,弥补过失谨慎细致。 不久,死在官任上,朝廷追赠他为资政殿学士,谥号“文靖”。 1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属于综合考查题, 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 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 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 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 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 项,从“澶渊之盟”到宋夏和议,边民“长苦辛”主要是因为北宋 朝廷屈辱的妥协。从“事夷狄”可以看出不是因为战乱。故选 B。 15. 【参考答案】①对比。北宋国势江河日下,与唐朝的贞观盛世形成强烈反差,诗人有感于民 不聊生的惨象,通过今昔对比针砭时弊。②铺陈(渲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 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六句,紧扣开 篇“长苦辛”三字而来,层层深入地铺叙了百姓深受压迫之苦,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贫苦 百姓的深切同情。③正侧结合。“悲愁白日天地昏”形容边民的悲愁之气犹如阴云惨雾,弥漫 天空,致使白日为之无光,天地为之昏黑,此为正面描写。“路旁过者无颜色”指出道旁行人 见此惨象,也不禁感到悲痛欲绝,神情黯然,此为侧面描写。通过正侧结合,使百姓的苦难 生活更为深入人心。④夸张。“悲愁白日天地昏”,边民的悲愁之气令天地昏暗,表现其程度 之深。 【解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作答时般要先指出手法,然后 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 主要从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等角度作答。诗的开篇“河北民,生近边长苦辛。” 这两句诗突出“近”与“长”二字,黄河以北边地的人民因“生近一边”而长期饱尝辽、西 夏的侵扰之苦。接下去,诗人选取了一组典型材料,具体描写“河北民”的“长苦辛”。“家 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黄河以北边地的人民家家养儿育女,让他们男耕女织,结 果是“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全都上缴朝廷,以供奉辽和西夏的贵族。反映河北 民深受赋税之苦。“今年大早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天灾人祸,饥馑加徭役,“河北民” 的苦辛更不堪言。“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诗人以此景物描写和夸张之笔续写 百姓之苦,“悲愁白日天地昏”,此为正面描写。“路旁过者无颜色”,此为侧面描写。通过正 侧结合,使百姓的苦难生活更为深入人心。诗的最后两句“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 戎”,诗人将“贞观之治”与北宋王朝“守内虚外”政策所造成的积弱积贫、边患严重的社会现实相对照,表现了诗人对北宋王朝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作答时,考生先明确手法, 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 16. 【答案】(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2)因人之力而敝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 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 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焉、作。 1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 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 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 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保留:保存不变。延续:照原来样 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主语是“古文字体系”,它并非保存不变的,所以选“延续”较好, 这里指延长下去,没有中断或消亡;第二处,巧取豪夺: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 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横征暴敛:指向人民强行征收苛捐杂税,进行残酷剥削。 联系上文是形容“西方列强”,应选 “巧取豪夺”;第三处,信使,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 递送书信的人。纽带:指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文中加上引号,表特殊意义,联系上文, “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走向海外,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强调甲骨文向世界传递中华 文明,应选“信使”;第四处,证古泽今:指见证古代、泽被今世。震古烁今:震动古人,显 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联系下文,形容的是“甲骨文文化展”,且甲骨文作为文字, 是真实可信的历史证明,应选“证古泽今”。故选 C。 1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 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 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题中,联系上文,“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走向海外”, 主语是“甲骨文”,根据主语保持一致原则,排除 BC;从句式结构保持对称角度,“是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的见证”是判断句,“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是动宾结构,前后两句句式 不协调,排除 A 项。故选 D。 19.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 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 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 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A 项,“把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 因给人民群众感悟”错,“文化基因”与“感悟”搭配不当,故排除;B 项,“通过让文物‘活’ 起来的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两个分句都是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不能充当主语,该句缺少主语,故排除;C 项,“为了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 人民群众所感知,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展览叙事”,三个分句都是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不 能充当主语,该句缺少主语,故排除。故选 D。 20. 【参考答案】长大后,年是一张份量沉重的车票,是一杯味道醇厚的美酒,是一份孝老爱幼 的责任;年老了,年是一种悠远绵长的回忆,是一缕翘首以盼的渴望,是一场儿孙绕膝的欢 聚。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 形式要严格一致。同时要考虑话题的积极意义,借代修辞手法一定要用。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要准确把握“年”的象征义和它所包含的文化、情感因素。写作上可以借鉴余光中的《乡 愁》。注意变和不变处。四字短语一定要对应,词性也要照应好,比如数量词处,名词意象处, 字数也尽量符合。同时还要注意所给的前语境,即时间变化性。 21. 【参考答案】遗传是指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 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选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本题考的是下定义,要求 对一段文字进行了再归纳、再概括。方法是选定一种结构为定义的主干。然后将材料中的其 他相关部分有层次地作句子的定语部分。要注意,这类题最容易出现失误的地方是抓不住概 念的特征,或概括特征提取不全。其次是中心语的定语的语序安排不妥当。如果对下定义题 型答题技巧不熟,则易出错。根据下定义的相关常识首先确定句子的主干,材料中的第一句已具备了作为句子主干的 条件,即遗传是生物……的一种自身系列过程或生物……的种自身繁殖过程叫做遗传。然后 将以下三句概括压缩成自身繁殖过程的三个定语。 22.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 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 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 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1)草要想使 人们看见它,就要让自己长得足够翠绿、茂密、高大、魁梧;(2)人们要想看到小草,不能 只远远观望,要走近、亲近小草,给小草的努力以鼓励,以肯定;(3)小草无需赢得人们的 眼光,它只要努力地生长,活出自我就够了;(4)人们与小草因为距离的遥远而彼此陌生, 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由此产生等。 参考立意:不断努力,提升自我;善于用发现的眼睛看世界;活出个性,展示自我风采; 缩短心灵的距离等。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