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263659

大小:575.2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5-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抽测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些年涌现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新时代文艺 ▲ 。文化自信的底 气鼓起文艺的精神风帆,在文艺作品中读者能感受到 ▲ 、奋斗进取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 量,感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与 ▲ ,感受到主旋律更加响亮。 A. 焕然一新 自强不息 鼓动 B. 气象一新 自强不息 鼓舞 C. 气象一新 发愤图强 鼓动 D. 焕然一新 发愤图强 鼓舞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 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气象一新”形容出现崭新的面 貌,显得很光彩。“焕然一新”指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此处强调涌现新的,应选“气 象一新”。第二处:“自强不息”意思是自己努力向上,不松懈。“发愤图强”中“发愤”指 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自强不息”强调自觉,根据语境应选“自 强不息”。第三处:“鼓舞”强调某一具体事物,或品德、精神对人的积极影响。鼓舞着重于 自身通过外界的事物而受到的启发,并对自身产生积极地影响。“鼓动”指以言语或行为使 他人使有所行动。含贬义。应选“鼓舞”。 故选 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目光先是越过了山脚下的山杏树,然后是平展如镜的水塘。▲ 如果遇不到什么障碍, 叫就可以抵达山上的城堡。 ①大片大片初春的土地己经让农民梳理得图画一样干净。 ②然后,便是一片更大的水域,地方话叫“泡子”,学名叫湖。 ③一路鸟鸣不断,落到地上时,却是田垄上一排排嫩绿的禾苗。 ④风吹过,如一颗颗在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 。⑤集镇远处,是白云,白云下边是隐隐约约的罗通山。 ⑥湖的那边是一片五光十色的集镇。 A. ①③④②⑥⑤ B. ①④②③⑥⑤ C. ②③①④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型题目,要整体与局部兼顾。首先要通读语段, 了解句意,注意整体顺序;然后抓标志、理规律、探逻辑,注意局部上下句的衔接、呼应, 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作答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选出答案 后再进行阅读检验。本题是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可采用排除法答题。四个选项将①或②放在 首句,整体来看,先看到“平展如镜的水塘”,之后加以描绘;再看到“更大的水域”,之后 再加以描绘。所以首句确定为①,排除 C、D 两项。第③句写“一路鸟鸣不断,落到地上时, 却是田垄上一排排嫩绿的禾苗”,描绘对象是“鸟”。第④句使用比喻,“如一颗颗在五线谱 上跳动的音符”本体为“鸟”,应放在③后。排除 B 项。整体阅读一遍后确定答案。 故选 A。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白纪念馆的一组是 ①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②半亭清风山与水 一船明月酒和诗 ③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莲文苑第一家 ④留得正气冲霄汉 著成信史照尘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给指定人物匹配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识记指定人物 的特点;然后理解对联的内容,找好切入点,与题干人物进行比对;最后选出答案。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白纪念馆的一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 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喜交友。抓住②句中的“酒和诗”,③句中的“盛唐诗酒”“青莲文苑”,即可确定答案。 故选 C。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在朋友的书房里坐下来,书桌上摆着我惠赠的《红楼梦》,我翻了翻,随手丢开。 B. 在那样艰难的情形下,你自己过得并不好,却还能对我鼎力相助,我现在怎能忘记? C. 您这么优秀,您推荐的舍妹也一定很优秀,这次去和外商洽谈合作事宜,非她莫属。 D. 我家千金明年参加高考,我们也只能尽可能满足她物质上的需求,学习上拜托老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语言 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要求选表达得体的一句。A 项中 “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词,即别人赠送给自己东西时,多用于书信或交际场合。不合语境。 C 项中“舍妹”是谦称自己的妹妹。称别人妹妹不得当。D 项中“千金”用于称他人的女儿, 有尊贵之意。说“我家千金”不当。 故选 B。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 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 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 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 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 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 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 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 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陶庵先生传 高攀龙陶庵先生者,归子季思也,苏之昆山人。名子慕,字季思。其父故太仆震川先生,讳有 光。归子儿时即有至趣,尝挂酒衣带间,见一卉一石佳者,辄引酒自赏。其余童孺所弄一切, 睨视无所屑。及长,苦心为文词。有境必诣其奥,有致必极其微。 辛卯举南畿。乙未从京邸交于嘉善吴子志远,过锡山,交于高子攀龙。三人相得欢甚。 时高子筑室于蠡湖之上,曰水居;吴子筑室于祥荡之上,曰荻秋。归子既三对公车不第, 又 两丧妇,得羸疾,筑室于昆之西村,曰陶庵。三子者,递相过从,几席湖山,衣被风月, 饮 食图史。见者以三人相对一室,终日默然自怡,而不知其所事也。 然归子病相,寻不已,遂屏迹陶庵。陶庵者,缚茅为屋,插槿为墙,屋后树梅,庭艺菊杞。 室中琴一张,书数百卷,一炉一药囊一瓶粟,他无长物。归子鼓琴读书,晏坐默识。 穷天地 之无垠,察品物之有自,陶然不知身之病也。时复行唫溪畔,览物从容,作小诗自娱。客至, 煮蔬沽醑而已。其《陶庵仪载集》中:“归子自居陶庵,不与衣冠之会,不诣府县,不受当 路问馈,不为宗党争讼伸白,不为子侄应试干请。”客有至陶庵者,登其堂未见其人,不知 尘念之从何去也。见其人未闻其语,不知和气之从何来也。饮食焉,笑语焉,退而慨然以叹, 油然以思。此所以为陶庵也。 或问高子曰:“归子何以愿学陶也?”高子曰:“嗟乎!使归子而得志,所谓断断休休 者。其人与而以病废所自餍足者,东篱南山之味而已。此诚天下高士也。而使归子以高士名, 则世不幸也!”昆山令王公时熙尝造归子,屏驺从载酒肴而往。归子欣然纳之。清言弥日,时 以为白衣之致。及卒,学者称为陶庵先生,而以传属高子。高子谓吴子曰:“惟子则能传归 子矣。”吴子曰:“子第传之,凡人之美,人惧溢,归子不惧溢天下之美,备是矣。” 高子 曰:“予惧予之得其郛郭而遗其神理也。”吴子曰:“不然,归子如冰壶,内外莹彻,其郛 郭者,其神理也。”高子曰:“善。”归子有一子名奉世。归子得年四十有四,其卒以丙午 十二月二十日。 (有删节)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睨视无所屑 屑:轻忽 B. 终日默然自怡 怡:快乐 C. 庭艺菊杞 艺:种植 D. 归子不溢天下之美 溢:超出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归季思儿时就与众不同,他曾在衣带间拴着酒瓶,见到美丽景色,独自饮酒欣赏。B. 归季思命途多舛,三次参加礼部考试均未考取,前后妻子均去世,自己还患羸疾。 C. 归季思身无长物,然而鼓琴读书,览物从容,作小诗自娱,有着独特的心灵世界。 D. 归季思德配其人,吴志远认为作传时可以放大其美德,这才打消了高攀龙的顾虑。 7. 把文中画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子者,递相过从,几席湖山,衣被风月,饮食图史。 (2)客有至陶庵者,登其堂未见其人,不知尘念之从何去也。 8. 请简要概括归季思被称为陶庵先生的原因。 【答案】5. A 6. D 7. ⑴我们三人,互相往来,将湖山当做几案坐席,将风和月当做衣被,将图书和史籍当做饮 食。 (2)有到陶庵去拜访的客人,踏入他的堂屋却没有见到他本人,竟不知道尘世间的杂念是从 哪里消失的。 8. ①有居室曰陶庵;②有陶渊明的高洁品德;③有陶渊明的归隐思想;④有陶渊明的兴趣爱 好。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 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 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 进行揣测。本题要求选“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项中“屑”,用在“所”后, 是动词,认为值得(做);句意为:认为不值得一看。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 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 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 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 问题。本题 D 项中“吴志远认为作传时可以放大其美德”说法有误。原文中吴子说“子第传 之,凡人之美,人惧溢,归子不惧溢天下之美,备是矣”,吴子认为归季思不担心超出天下的 赞美,因为所有的美德他都具备。 的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 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 有: (1)递相,互相;过从,互相往来、交往;几席,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几席;衣被,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衣被;饮食,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饮食。 (2)客有至陶庵者,定语后置,调整为“有至陶庵(的)客”;登,踏;尘念,尘俗之念;何, 哪里;去,消失、除去。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认 真审读题干要求,回归原文锁定内容区间,梳理思路理清层次;最后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本题题干要求“简要概括归季思被称为陶庵先生的原因”。根据语句“此所以为陶庵也”“归 子何以愿学陶也”的提示,将答案锁定在二三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中说 “筑室于昆之西村, 曰陶庵”,这是得名的缘起。第三自然段中分三方面写他隐居陶庵。从“鼓琴读书,晏坐默识。 穷天地之无垠,察品物之有自,陶然不知身之病也。时复行噎溪畔,览物从容,作小诗自娱” 的生活情趣;“不与衣冠之会,不诣府县,不受当路问馈,不为宗党争讼伸白,不为子侄应 试干请”的归隐志愿;“客有至陶庵者,登其堂未见其人,不知尘念之从何去也。见其人未 闻其语,不知和气之从何来也。饮食焉,笑语焉,退而慨然以叹,油然以思”,间接表现出的 高洁品质来看,都有陶渊明的气质风韵。据此分点整理作答即可。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 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陶庵先生就是归季思,是苏州昆山人。名叫子慕,字季思。他的父亲是已去世的 太仆震川先生归有光。归季思幼时就有极高的情趣,曾经将酒壶挂在衣带上,看见美好的一 朵花一块石头,就边喝酒边自己欣赏。其他的孩童玩赏的一切,认为不屑一顾。等到长大成 人,费尽心思研究文章词句。有佳境一定去探访它的奥妙,有情致一定极尽表达其细微之处。 辛卯年去南畿参加科举考试。乙未年从京都邸舍与嘉善的吴志远结交为友,经过锡山,又与高攀龙结为好友。三个人互相投合相处十分欢快。当时高攀龙在蠡湖边上建筑居室,起 名水居;吴志远在祥荡湖畔建筑居室,起名荻秋。归季思在几次应试不中之后,又两次丧妻, 还得了痼疾,就在昆仑上的西村修筑居室,起名陶庵。三个人,互相往来,将湖山当做几案 坐席,将风和月当做衣被,将图书和史籍当做饮食。看见的人认为三个人面对面共处一室, 整天沉默不语自娱自乐,却不了解他们做的事。 然而归季思身体有病,不久迫不得已,于是就隐居在陶庵。陶庵,是用茅草搭建成屋, 插上木槿作为墙,在屋后栽上梅花,庭园中种植菊杞。屋内有一张琴,几百卷书,一个火炉一 个药囊和一瓶米,除此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归季思弹琴读书,闲坐默记。览尽天地的广阔无 垠,看自然万物各有各的规律,喜悦快乐得忘记自己的病。有时又漫步在唫溪边上,看事物 舒缓悠闲的样子,就写首小诗来自娱。要是有客人来了,只是煮菜买酒招待罢了。他们的《陶 庵仪载集》里说:“归季思自从住在陶庵,不参与士大夫的集会,不前往府县官署,不接受 掌权者的慰问馈赠,不替宗党之间的争论诉讼申理辩白,不给子侄参加考试请求托付。”有 到陶庵去拜访的客人,踏入他的堂屋却没有见到他本人,竟不知道尘世间的杂念是从哪里消 失的。看见他的人还没有听他说话,竟不知道温和的气度是从哪里到来的。同他吃过饭,谈 笑过,离开后便感情激昂的来赞叹,自然而然的想起。这就是称作陶庵的原因。 有人问高攀龙说:“归季思为什么甘愿学陶渊明呢?”高攀龙说:“唉!学陶渊明使他 实现人生的志愿,就是所说的专诚守一快乐和善的样子。他的人与才能因为有病而废弃所能 自我满足的,就是东篱南山的趣味罢了。这实在是天下的高士。让归季思用高士闻名,是时 代的不幸啊!”昆山县令王时熙曾经造访归季思,摒弃侍从亲自载着酒和菜肴前往。归季思愉 快地接待。终日谈论高雅的言论,当时都认为是平民的极致礼待。等到他去世,求学的人称 他为陶庵先生,把作传的事嘱托给高攀龙。高攀龙对吴志远说:“只有你能给归季思作传 啊。”吴志远说:“后辈为他作传,是平常人的赞美,人们会担心超出现实,归季思不用担 心超出天下的赞美,因为赞美的他都具备呀。” 高攀龙说:“我担心我只了解得到他的外在 却遗漏他的精神理致。”吴志远说:“不是这样,归季思人如冰壶,从内到外都莹洁透明, 他的外表,就是他的内在精神。”高攀龙说:“好。”归季思有一个儿子名叫归奉世。归季 思去世时四十四岁,他离世是在丙午年十二月二十日。 三、 古诗词鉴赏。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明妃曲(其二) 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息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音乐己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9. 本诗前八句是怎样刻画明妃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10. 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思想感情? 【答案】9. ①场面描写,表现明妃初嫁时的尊贵;②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明妃孤独、想家 而又想与胡儿相处的矛盾心态;③侧面烘托,表现明妃琵琶技艺高超及哀怨之深。 10. ①对明妃汉恩浅的同情;②对明妃胡恩深的庆幸;③对明妃形象能流传至今的慨叹。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刻画人物的手法的能力。人物描写的方法分两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解答 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认真分析,确定其描写 方法;最后结合内容分析是如何使用该手法的及展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诗歌前八句可 分成三个层次。诗歌一二句为一层,大意是: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辆的毡车 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这是写出嫁场面的尊贵壮观。三至六句为一层,大意是:她多想找 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她用能弹出美妙声 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这是直接描写她的心理和动作, 她孤单、寂寞,想家不得回只能将心事寄托在琵琶声中。七八句为一层,大意是:随嫁的汉 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这两句写随嫁的侍女和返国者听到琵琶 声的反应,是从侧面展现浸透在乐曲声中的人物的情感。分三点整理作答即可。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歌 后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是针对诗的后四句设题;然后翻译诗句,结合诗歌 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句等进行分析;最后组织语言作答。作答 时注意不要只写几个表现情感的词语,要结合内容答情感,指出情感生发的原因,如有手法 要一并写出。诗歌后四句大意是: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 在于心与心相知。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末四句是 的分析、议论。这四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汉恩自浅胡自深”——明妃在汉为禁闭于长门中 的宫女,又被当作礼物送去“和番”,所以“汉恩”是“浅”的;胡人对她以“百辆”相迎,“恩” 礼相对较“深”。这句讲的是事实。第二层讲“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讲人之常情。如果按 此常情,明妃在胡就应该乐而不哀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就接入第三层:明妃在胡不 乐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当时之哀可想而知。明妃之心之所以与常情不同,是因为 她深明大义,不以个人恩怨得失改变心意,而况胡人也并非“知心”。四句分三层,中有两个 转折,有一个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跌宕理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 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 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 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 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 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 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_____,三岁食贫。(《诗经•卫风・氓》) (2)彼于致福者,______。(庄子《逍遥游》) (3)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李白《蜀道难》) (4)直栏横槛,____。(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檣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苗而不秀者有矣夫,_____。(《论语•子罕》) (8)好学近乎知,______,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答案】 (1). 自我徂尔 (2). 未数数然也 (3). 畏途巉岩不可攀 (4). 多于九 土之城郭 (5). 商旅不行 (6). 伤心秦汉经行处 (7). 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8). 力行近乎仁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直接填写上下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比如“徂、巉、郭”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 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 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落凤岭下的庄稼人 周顺杰 春日里的落凤岭,漫山遍野的桃花次第开放。远远望去,岭上的桃花宛如一片绯红的云 霞。旺叔和儿子儿媳、侄子侄媳徜徉在这花海里,随着游人的脚步在慢慢地走动着。他们是 在看护着这片属于自己的林子。游客们或自拍,或合影,摆出或自然或夸张的各种造型。 三年前,镇林场决定把这千亩桃园,按照每五十亩划分为一个管理区,分别返租承包给 二十家农户管理。公告一贴出来,旺叔便捷足先登,以自己和儿子的名字分别承包了五十亩 桃园。就这样,桃园里的二十个管理区,一个上午就各有其主了。然而,僧多粥少,志在必 得的二强来晚了一步,旺叔于是私下里把自己承包的桃园转让给了二强,谁叫他是自己的亲 侄儿呢? 如今,这果园的收益比人们预期的竟然翻出了好几倍!旺叔有点后悔,好在儿子儿媳还 有一片桃园。他自己呢,则在落凤岭对面的青龙湾上做起了老本行—放养鸭子。每天清晨, 旺叔就早早起床,拿着一根一丈多长的竹篙,将 300 多只鸭子从鸭舍里放出来,然后赶着它 们到村外的青龙湾河滩里去。一条牧羊犬跟在身后,有事没事地乱吠几声。一群鸭子就嘎嘎 地叫嚷着,浩浩荡荡地穿过村外的丛林,蹒蹒跚珊地走下河堤。一到河边使扑棱着翅膀争先 恐后地扑入水里,寻觅着水草下面的小鱼小虾。牧羊犬则偎依在旺叔身边,吐着舌头,摇着 尾巴。 旺叔家的鸭蛋一直供不应求。在旺叔眼里很普通的鸭蛋,城里人却看成是原生态、纯天 然的绿色食品。连县城里好邻居商城的刘总都是每月提前支付订金,唯恐耽搁了供货。说真 的,比起邻村养鸭场里天天喂饲料的鸭子下的蛋,旺叔觉得自家的鸭蛋味道好像有点香醇, 口感也好像有点好,有点城里人说的那个意思。有时,旺叔也到桃园里转转。他交代儿子, 自家的桃子不要喷洒农药,桃园里有架过去的电线,多苯几盏杀虫灯就成了,大不了再喷洒 两遍稀释过的石灰水。桃子是给人吃的,喷洒农药不作兴的。这天上午,旺叔又到桃园,他看到路边的摊位上,二强和媳妇正用电子磅卖着桃子,一 筐白里透红的桃子下面,铺着桃树新鲜而碧绿的枝叶。这才四五月份啊,桃园里的桃子最起 码还要半个月才能上市啊!二强哪有桃子卖的? 晚饭时分,旺叔和儿子说起了自己的疑惑。儿子告诉他,那桃子是贩子们从山那边运过 来的。园子里十几家果农都没要,只有强哥留下了二百多斤。那桃子是山那边果园里种植的 新品种,上市时间提前了半个月,可是口味淡,果肉坚硬。不过,从外观上看,跟咱园子里 桃子的颜色、大小几乎没有多大差别。贩子说,再过几天咱这里新桃上市,把那桃子和咱园 子里的桃子混杂着去卖,一天就是几百元的纯利润哟。 旺叔说:“这不是在骗人吗?” 儿子笑了笑。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旺叔就把鸭子赶到了河滩。然后划着小船就到了对岸,来到了二 强的园子里。 二强没料到旺叔会来干涉他卖桃子,他笑着说:“二叔,别太认真啦!咱卖的不是黄金 首饰,也不是电脑手机,人家也不会索要发票、电话什么的。来咱这里的游客,就是随便带 回去一些像桃子、鸭蛋一样的土特产,回到家里,图个乐呵,谁给你认真?再说,这天天人 来人往的,谁还记着你的摊位摊点,姓啥名谁?咱就是卖给他三五公斤桃子而已…… 二叔, 我问你,你敢保证从你这里运出去的鸭蛋,好邻居商城收购之后不是和别的鸭蛋混杂着去卖 的吗?二叔,你敢保证吗? ” 旺叔怔怔地望着着侄子,半晌才说:“孩子,其实,二叔今天来也没别的什么事情,只 是来告诉你,你这五十亩桃园,林场要收回转包了。我已经签过字了,合同上说得很明确, 我是不能转包的……” 二强呆呆地站立在那里,嘴巴张了张,终究没能说出什么话。 又是一个清晨,旺叔早早地起床,破例没有把鸭子们放出鸭舍,而是搭车直接去了县城 的好邻居商城。他看到了货架上装着自家鸭蛋的包装箱,面无表情地随机搬出三箱,结过账, 急忙搭车回家。他从三个箱子里分别拿出几个鸭蛋,在锅里煮着,然后,把箱子里的鸭蛋一 一摆放在地上,仔细地审视着……不一会儿,他从锅里捞出鸭蛋,剥开蛋壳,是那熟悉的味 道。 鸭舍里数百只鸭子嘎嘎乱叫,旺叔放出了鸭子,朝青龙湾赶去。 (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营造了诗情画意般的氛围,交代了主要人物,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 富有时代气息的背景。 B. 小说中“儿子笑了笑”,这种不置可否的表情让人回味无穷,旺叔的儿子内心里有 点怪父 亲多事,只是不说出来而已。 C. 小说中的二强“嘴巴张了张,终究没能说出什么话”,较好地刻画了二强对二叔的 复杂情 感,也揭示了他没能料到是如此结果的心情。 D.小说结尾“旺叔放岀了鸭子,朝青龙湾赶去”,既是写实,又有着特别的含意,商城里他家 的鸭蛋货真价实,这让旺叔高兴,也让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13. 小说中的旺叔形象鲜明,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14. 小说以“落凤岭下的庄稼人”为题,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12. B 13. ①捷足先登承包果园,有经济头脑;②将自己的桃园转包给二强,顾 念亲情;③坚持 放养鸭子,注重产品的原生态;④吩咐儿子不要给桃子喷洒农药,不做伤天 害理之事;⑤干涉侄子卖桃,反对弄虚作假(以次充好);⑥收回转包给侄子的桃园,诚信大 于亲情;⑦亲 自到商城验证自家的产品,注重名声,有乡下人的质朴。 14. ①对庄稼人质朴、实在的赞扬;②对做生意讲诚信的赞许;③对良好家风能够延续的 肯 定;④对绿色经济的赞颂;⑤对变革时代的讴歌;⑥对个别人投机取巧、耍奸使滑的批判。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 项。本题 B 项中“旺叔的儿子内心里有点怪父亲多事,只是不说出来而已”理解有误。结合 原文语句“园子里十几家果农都没要,只有强哥留下了二百多斤”,可知旺叔的儿子并不赞成 二强为了金钱去骗人的做法,他笑一是默认了父亲的判断,二是对二强的做法又有些无奈。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分直 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时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出文章情节。然后在具体情 节中分析形象特点。分析时从文中对人物的正面描写,环境描写,以及作者倾向和他人评价 入手,准确全面的赏析人物。作答时注意用词要准确,要结合内容作简洁的分析。本题要求简析旺叔形象。分析旺叔形象需结合一系列事件和语言、动作描写。“公告一贴出来,旺叔 便捷足先登,以自己和儿子的名字分别承包了五十亩桃园”,可以看出他有经济头脑。“志在 必得的二强末晚了一步, 旺叔于是私下里把自己承包的桃园转让给了二强, 谁叫他是 自己 的亲侄儿呢”,可以看出他重亲情。“他自己呢,则在落凤岭对面的青龙湾上做起了老本行一 一放养鸭子”“旺叔家的鸭蛋一直供不应求。 在旺叔眼里很普通的鸭蛋, 城里人却看成是原 生态、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可以看出他看重产品质量。“他交代儿子,自家的桃子不要喷洒 农药”,可以看出他为人真诚坦荡。“二强没料到旺叔会来干涉他卖桃子”,可以看出他反对 弄虚作假。“你这五十亩桃园,林场要收回转包了。我已经签过字了,合同上说得很明确, 我是不能转包的……”,可以看出他做事有原则。“搭车直接去了县城的好邻居商城”验证鸭 蛋真假,可以看出他为人真诚质朴。作答时注意结合内容。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所蕴含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把握标题特点;然 后结合小说情节内容、主旨,分析揣摩作者情感。本文标题是“落凤岭下的庄稼人”。本文写 到的庄稼人有:旺叔、旺叔的儿子儿媳、旺叔的侄子侄媳以及在乡村变革中和旺叔一起承包 桃林的乡亲。其中主人公是旺叔。这些人分成两类,一类是以旺叔为代表的大多数庄稼人, 他们质朴、实在,做生意讲诚信,家风优良,作者赞扬肯定。一类是旺叔的侄子侄媳这样极 少数庄稼人,投机取巧、耍奸使滑,作者批判反对。从小说主题上看标题又蕴含着对绿色经 济的赞颂;对农村变革的讴歌。所以本文标题牵系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从“中国古典学”说起 常森 中国古典学的核心对象是研究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典籍、思想学说或文明。被后人归到 经、史、子、集各部的先秦两汉典籍是我国古代名副其实的“元典”,是我国古代悠久传统的 根和魂。中国历史上的主流传统以及反主流传统,前者如儒学,后者如道家、墨家学说等, 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定型的。后代的典籍固然浩如烟海,可在古代主流传统中,其中绝大 多数著作都立足于承袭和弘扬“元典”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后人对“元典”的整理以及再整 理、阐释以及再阐释、研究以及再研究等,也都应该纳入中国古典学的视野, 尽管它们说到 底是捧月之众星。 古典学“元典”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具备一般的文献学价值,而且在于它们承载着无尽的精神财富,包括对社会人生以及天人关系的洞见、哲思和智慧,对情感及精神世界的 挖掘与表现,价值关怀与担当,文化、历史认知与经验,对个人外部行为及内部思维、情感 的规范和协调,对人际关系与社群秩序的规范和协调,对民族文化身份的塑型和认同,安身 立命之道,为文学出言谈之道,等等;正是在古典学意义上,我国新出简帛的价值得到了有 力的凸显。《诗论》《五行》等新出秦汉以前的文献(从时间上说,它们大约关联着从孔子到 孔门七十子以及子思子的时代),是照亮先秦学术思想史一系列巨大黑洞的光。很多极为重要 的学术思想关联和轨迹在失踪千百年后,因它们而重现人间,中国古典学本体及其研究和认 知被刷新被改写,令人既惊且喜。中国古典学不得不重新开始,而简帛古书的价值则仍将得 到持续不断的发掘。 对中国古典学而言,古书的整理和研究,包括对其文本的校注,是必须迈过的门坎,而 对简帛古书的校注尤其如此。要使简帛古书在各领域得到广泛有效的利用,高质量的校注必 不可少。而且毫无疑问,并非有了出土文献,就自然而然可以获得对中国古典学本体和中国 学术思想发展的新认知。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积极的建构。这意味着既要顺应千百年 传统知识、想象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廓清层累的历史障蔽,又要在简帛古书和传世文献之间 实现有效的贯通,其困难可想而知。就是说,研究传世文献不能单单就这些传世文献下工夫, 研究新出古书也不能单单就这些新出古书下工夫,对于这两方面的研究来说,发掘二者间的 历史关联都是不可偏离的重要基础。中国古典学必须从这里再出发,中国古典学的重大突破 也必将在这里出现。 遗憾的是,学术界对新出简帛古书还弥浸着一股不分青红皂白的怀疑。说简帛古书不存 在任何作伪的事实无疑是武断,可大多数简帛古书恐怕是想作伪都做不出来的,---如果把简 帛古书等同于在一批古简或几片旧帛上写一些文字,就完全偏离了事实的根本。对 于严肃的 学者来说,认真研读这些古书是第一位的,如此可以避免这样一种可能,即你还 在怀疑或游 移,历史却已经被大幅度改写了。 (本文节选自《简帛〈诗论〉〈五行〉疏证》序言,有删改)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两汉时期的典籍是中国古典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元典”。 B. 古典学“元典”承载着无尽的精神财富,阅读新出简帛,就能发现新的精神财富。 C. 对古书文本的校注意义重大,要让新出简帛发挥更大作用,高质量校注必不可少。 D. 学术界对新出简帛存有不分青红皂白的怀疑,认为作伪的可能性大,无研究价值。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历史上的主流传统主要指儒家学派,反主流传统主要指道家学说等,它们均在先秦两 汉时期产生和定型。 B. 当下人们对新出简帛的整理、阐释、研究,也应该纳入中国古典学的范畴,尽管它们只是 捧月之众星。 C.《诗论》《五行》等新出秦汉以前的文献,与孔子所在时代有关联,这对儒家、道家等诸子 百家的研究有帮助。 D. 新出简帛需要认真研读,任何怀疑或游移的学者,都不能认识到原来所认知的历史已经被 大幅度改写。 17. 我国新出简帛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案】15. B 16. D 17.①典籍方面:对中国古典学的“元典”起到了正本清源(纠偏纠错)的作用;②学术思想 史方面:重现学术思想关联和轨迹;③研究起点方面:将传世文献与新岀古书贯通,能 有新 认知,新突破。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B 项中“阅读新出简帛,就能发现新 的精神财富” 说法有误。结合语句提示 “我国新出简串的价值得到了有力的凸显”“简帛古 书的价值则仍将得到持续不断的发掘”可知,原文第二三自然段主要是谈新出简帛的价值。 选项属无中生有。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 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 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本题 D 项 中“任何怀疑或游移的学者,都不能认识到原来所认知的历史已经被大幅度改写”理解有误。 原文中说“对于严肃的学者来说,认真研读这些古书是第一位的,如此可以避免这样一种可 能,即你还在怀疑或游移,历史却已经被大幅度改写了”,所以不是认识不到,而是在你怀疑 或游移时,历史已被大幅度改写。故选 D。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内容, 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涉及的内容范围;然后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筛选概括;最后组织语言, 条理清晰的进行表述。本题题干要求回答“我国新出简帛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回归原文 可知答案涉及内容在第二三自然段。原文语句“《诗论》《五行》等新出秦汉以前的文献,是 照亮先秦学术思想史一系列巨大黑洞的光”和“很多极为重要的学术思想关联和轨迹在失踪 千百年后,因它们而重现人间”,这是写它对学术思想的作用;语句“研究传世文献不能单单 就这些传世文献下工夫,研究新出古书也不能单单就这些新出古书下工夫,对于这两方面的 研究来说,发掘二者间的历史关联都是不可偏离的重要基础”这是从研究起点上谈其价值。 此外,从对典籍本身的作用看,可以“获得对中国古典学本体……的新认知”。分三点整理作 答即可。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图记变迁 陈晓明 山东画报出版社近日出版一本《中国》画册。它选取 1949 年至今的几百幅摄影作品,力 求在有限的瞬间精当地展现新中国 70 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本书全景式还原了新中国的伟大 历史进程,无比生动地呈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 《中国》画册将 1949 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作为历史起点。全书第一幅作品是“ 1949 年 2 月 9 日庆祝北平解放大会上,听取讲话的民众”。《中国》画册的第一部分“北平和平解放” 还包括长安左门外观看《解放战争形势图》的市民、天安门广场上庆祝北平解放的市民,以 及北平解放时的解放军入城式三幅照片,它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伟大节日的序幕,中国从此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几幅作品以及紧随其后的“开国大典”照片组中,人民 都是真正的主体,人民在新中国开启的时代中充满了主人翁的参与感,他们的表情和肢体语 言都诉说着对新生活的无限希冀。 少年儿童是新中国的未来。《中国》画册在开头部分选取一幅孩子们在林荫道上奔跑的照 片,他们稚嫩的脸上跃动着生活的喜悦,这种生命初始阶段的天真幸福正与成立伊始的 新中 国内在契合。“劳动最光荣”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富有感召力的一句口号。画册中有一幅“引 洮河水上山”的照片,在开山劈石的巨大粉尘中,陡峭山崖上头戴安全帽的工作者 们一锹一 锹靠人力挖出了引水的渠道,创造了历史的奇迹。在那个开天辟地的建设年代,这种“自力 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无疑为人们的心灵注入磅礴力量。除人力劳 动以外,新中国的现代化工程也不可小觑。鞍钢工厂、大庆油田、新安江水电站、南京长江 大桥……以科技的发展和从业者的毅力为基础,新中国最初的重工业艰难 而蓬勃地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三峡大坝,贵 州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我国自主研发的 C919 大型客机,“复兴号”动车组列车,2005年 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14 年在北京 怀柔雁栖湖举办的 APEC 大会……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国际影响力在改革开放指引和推动下,取 得惊人的成就。从日常角度看,科技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在逐渐消解距离造成的种种阻碍、提供新的生活可能的同时,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内 容,都在新版画册中得到展现。 画册的最后一幅摄影作品是游人们举起手机拍摄天安门广场,这个场景与新中国的历史 起点发生着某种呼应。同样是天安门广场,同样是人民的背影,不同的是宏大的历史进程已 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是一幅照片中的照片,摄影的人们也是被拍摄的对象,它暗合着中 国人民与中国历史的关系:人民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被见证的历史的参与者和 建设者。 一部《中国》,在“大事件”和“小细节”的交相辉映之间,呈现了新中国 70 年来“国”与“人” 的生活史。 (有删改) 18. 下列对文中所插的照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拍摄者不从正面取景,只拍听取讲话的民众的背影,是为了突出前方的领袖画像。 B. 民众的背影很清晰,这是拍摄者有意为之,体现了拍摄者独特的观察社会的角度。 C. 将“听取讲话的民众的背影”作为《中国》画册的第一幅作品,留下了想象空间。 D. 所插照片是黑白色的,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它与画册末尾的照片形成某种呼应。1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 70 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人民具有主人翁参与感的历史,他们对新生活充满无限希 冀。 B. 孩子们在林荫道上奔跑的照片具有象征意义,生命初始阶段的天真幸福象征了新中国成立 后的勃勃生机。 C. 新中国的伟大建设是靠人力劳动创造历史奇迹的,“引洮河水上山”的照片有着开天辟地 的磅礴力量。 D.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科技进步既有“大事件”,也有“小细 节”,交相辉映。 20.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介绍《中国》画册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答案】18. A 19. C 20. 角度:①人民角度;②儿童角度;③劳动角度;④科技角度;⑤国际影响力角度;⑥ 日 常生活角度。好处:①俭省的笔墨给读者留下清晰而较为完整的印象;②激发读者去欣赏《中 国》画册。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要求;然后要 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本题 A 项中“是为了突出前方的领袖画像”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在 这几幅作品以及紧随其后的‘开国大典’照片组中,人民都是真正的主体”。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 问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 进行比对分析。本题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C 项中“新中国的伟大建设是靠人力劳动创造历史 奇迹的”说法有误。原文中说“除人力劳动以外,新中国的现代化工程也不可小觑”。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第一问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理解 文章内容,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涉及的内容范围;然后梳理层次,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筛选概括;最后组织语言,分点作答。本文共用四个自然段分不同角度介绍了画册。结合各段 关键语句 “照片组中,人民都是真正的主体”,“少年儿童是新中国的未来”,“‘劳动最光 荣’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富有感召力的一句口号”,“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国际影响力在改革开 放指引和推动下,取得惊人的成就”,“不同的是宏大的历史进程已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整 理作答。 本题第二问考查分析选材组材的好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然后概括各段大意,梳理文章层次;最后从主旨表达、详略得当、阅读效果等角度加以概括。 本文介绍的中国《画册》内容较多,但作者用四个自然段分多个角度全方位展现《画册》内 容及特点,使读者可以清晰快速的了解,从而产生阅读的渴望。 七、作文(70 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有人说,最后往往是最精妙的. 也有人说,身处最后令人沮丧,奋勇向前才是人生的真谛. 【答案】身居最后,精神在前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回首过往,让我们感动的人很多。他们于万家灯火中,于茫茫人 海里,走进人们心中,掀起感动的波澜。他们踏过生活的荆棘,送人间一片陌上花开。在人 群中,他们处于最后,但在精神上,他们却是处于最前端。 一、 寂寞铸就非凡 05 年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评价他: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是的, 就是他——中南大学的校长,是他发明了飞机刹车片,结束了我国飞机靠别国才能落地的时 代。 还有一位让我们感动的人,那就是黄昆,同黄伯云一样,他们都拥有着寂寞的人生,可 是,这是为了孕育辉煌。是黄昆把“黄昆漫散射”“黄一理论方程”这些带有中国式的名词 嵌入了世界物理大厦之中。 这些在科学中奔驰的勇士,在生活中,名利上,他们是处于尾巴上的人;但在科学上, 他们却是处于最前端的人。 二、 天使何须翅膀 评委们这样评价她:生命的意义在隐秘的收费单和先进的手术台上曾经被失落和忽视, 却在遥远的苗寨,被这位平凡女子的双手找回,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她就是李春燕, 大山里平凡的赤脚医生。李春燕的收入很少,付出却很多。在金钱面前,同其他人相比较,她应是处于最后的人; 但在道德上,人格上,谁敢说她不是最前端的侠者呢?她虽然心很操劳,脸很沧桑,却依然 拥有着坚持的笑脸。 正如林清弦所说:“即使我是一片菩提叶,也要牢记对根的关怀。”李春燕正印证了这 句话,相信这个在人格前沿飞行的天使,将会越飞越远…… 三、 世纪之末,世纪之初 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认识巴金的,这位老人整整活了一百岁。经历了历史巨变,刻画了百 年沧桑,生命愈加厚重。他奔走于人生与文字之中,点亮了无数人灵魂的灯塔,这个世纪之 颠的老人唤醒了人的良知。 在时间上,他是尾巴上的人;但在人格上,历史上,他却是最前端的猛士。 我想用“天使”这个词来形容巴金先生,因为他比任何人都飞得更高。他的一生都围绕 了一个中心。正如鲁迅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和我有关。”巴金先生在祖国的天 空中飞翔,情系和他有关或无关的人。 四季轮回,人物多色。有些人处于最后,却又为最前。因为生活上的前者实际是末者, 而人格上的前者才是真正处于最前端的人。我们不欲做物质上的末者,那就做个天使,穿梭 于人性的前沿,即使没有翅膀。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 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 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本题材料由两句话组成,内容是写两种人对“最 后”看法,关键词是“最后”。第一句“有人说,最后往往是最精妙的”中,“最后”应该指 结果。“最后往往是最精妙的”分析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不难想到“精妙的最后”是用对目 标理想的追求、努力、坚持、付出的过程换来的,我们看到精妙的最后更要想到它是如何获 得的。第二句“也有人说,身处最后令人沮丧,奋勇向前才是人生的真谛”中,“最后”应 该指排名、位次。“奋勇向前才是人生的真谛”是指出当人身居最后时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 待。综合两种看法,作答时应写出对“最后”的理解和正确态度。暂居最后并不可怕,但不 要甘居最后,人生当奋勇向前,赢得最精妙的最后,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本文可写成议论 文,也可写成记叙文。 参考立意: 1、敢为最先,不耻最后2、奋勇争先,赢在最后 3、永不言弃,方能赢在最后 4、笑到最后才最美 5、敢为人先,引领潮流 6、不耻最后,驰而不息 可用素材: 1、只有笑到最后,才能成为赢家;只有笑到最后,才能拥有幸福;只有笑到最后,才能 拥抱世界。 要想笑到最后,需要坦然面对通往成功路之艰辛; 要想笑到最后,需要抵御成功路上之各种诱惑; 要想笑到最后,需要保持一颗赤诚之心持之以恒; 要想笑到最后,需要充满自信勇往直前; 要想笑到最后,需要一种勇气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直到成功。 2、赛跑时不一定快的赢,打仗时不一定弱的赢。戒骄戒躁,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人生是一项长距离的赛跑,一时的领先并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同样,一时的落后并不 代表会永远落后。脚踏实地,奋起直追,你就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人。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3、现实是残酷的,未来社会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正视现实,为了你的理想而永不言 弃,我们完全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我们的梦想;正视现实,为了你的未来永不言弃,我 们完全有能力找寻我们向往的领空;正视现实,为了你的成功永不言弃,我们完全可以拥抱 辉煌。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永不言弃,我们的明天才会充满阳光,充满成功的喜悦。因为我 们知道:坚持的昨天叫立足;坚持的今天叫进取;坚持的明天,叫最美好的东西往往在最后。 4、“不为最先”,韬光养晦,这是一种明哲保身的修为,不为最先而急功近利,不为最 先而舍大抓小,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定能功成身退。“不耻最后”,坚持到底,这是一种宝 贵的敬业精神,拼搏精神,自强不息,挑战自我,不因挫折而退缩,不为伤痛而却步,目标 如一,奋然前行,最会必定成功。孙达人先生有言,不耻最后,敢为人先。我认为,读书人, 在学问或专业上,就要不耻最后,敢为人先,一时受些挫折,犯些错误,不要紧,只要振作 了,改正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甘坐冷板凳,数十年如一日,功到自然成,就可以做到 不耻最后,敢为人先。 5、鲁迅先生有过这样的名言:“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 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很多人都熟知诗人汪国真 那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但是很多人 在半途就进入到了迷雾森林,失去了曾经追逐的目标。 6、中国人在最先与最后方面把握得很“恰当”。好事不敢做最先,也不敢做最后。 中国人干什么事都往往要找一个垫背的,而中国的管理者也往往用“末位淘汰制”来督 促员工。商界的马云是这样做的,他说:“我们公司是每半年一次评估,评下来,虽然你的 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但你就是最后一个,非常对不起,你就得离开。”这一招确实很管 用,干工作员工都争先恐后,当仁不让,积极性很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7、古人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是想要看得更远,就需要费力向高处爬,才 能成功远眺。其实登山如此,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呢?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眼前是古人前辈未曾 远涉的广袤的海洋,未知因素中恐惧的退缩战胜了神秘的好奇,许多人选择了放弃。而郑和 却奋勇向前,他不顾远航的艰险,享受着劈波斩浪的快意。最终他被永载史册,不仅因为伟 大的壮举,还有那雄姿英发中透出的急流勇进的魄力。 诚然,居于前列不如在后边安稳与踏实,前方可能是荆棘遍地,充满艰险。但在走向成 功道路上折射出的顽强与勇气磨练了人们,风雨后的彩虹也会成为人生难得的经历与美好的 回忆。 8、正如有人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是为了获得一时居高临下的快感,而 是为了对人生看得更远;有人喜欢立于风口浪尖,搏击风潮,不是为了获得一声喝彩,而是 为了向自己的人生挑战;同样,在生活中,有人喜欢奋勇向前,不是为了事事争第一,而是 为了自己永远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美国学者法拉利建议人们:“提高你的能见度,无 论大小场合都要让别人发现你,记住你,隐于无形?比失败更可悲。” 参考结构: 身居最后,精神在前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明确主旨。首先以回忆、描写的形式引出写作话题、对象,再紧 扣标题明确文章主旨:在人群中处于最后,在精神上处于最前端的人最让人感动。 第二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具体展开叙述评论。 第一层,先写黄伯云、黄昆等科学家于寂寞中铸就非凡成就。然后总结评论:在名利上, 他们是处于尾巴上的人;但在科学上,他们却是处于最前端的勇士。 第二层,先写李春燕如天使在苗寨。然后总结评论:在金钱面前,她应是处于最后的人; 但在道德上、人格上,是最前端的侠者。 第三层,先写巴金用文字唤醒良知。然后总结评论:在时间上,他是尾巴上的人;但在 的人格上、历史上,他却是最前端的猛士。 第三部分,首尾呼应,升华中心。先得出结论:生活上的前者实际是末者,而人格上的 前者才是真正处于最前端的人。然后表明期望:做个天使,穿梭于人性的前沿,即使没有翅 膀。 2020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抽测 语文 II (附加题) 一、文言语段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 以 诋排前人。韩文公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顽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 也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以倡道之欤? (归有光《项思尧文集序》) 22. 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4 处) 23. 归有光,世称震川先生,明代 ▲ (流派)代表作家。文中“韩文公”指 ▲ (人名)。 24. 根据材料概括作者观点。 【答案】22.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 可悲也/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以倡道之欤? 23. 唐宋派 韩愈 24. 肯定宋元名家的文学成就,批评狂妄之人诋排名家的行为。 【解析】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话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 本句大意:文章发展到宋元各位名家的时候,他们的能力足够用来赶追几千年的前人并且与 之相抗衡,但是世人竟然认为他们像蚍蜉撼树一样自不量力,真是可悲啊!恐怕是一两个在 某方面有成就声望的凡庸妄为的人来在前面引导吧。“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是时间状语, 。“其力”作下一句主语,所以在“其力”前停顿。“而世直以蚍蜉撼之”中的“而”表转折, “而”前停顿;“之”是“撼”的宾语,“之”后停顿。“可悲也”中“也”是句末语气词, “也”后停顿。注意要求是限四处。 【23 题详解】 此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 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解答此 类题目,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认真审题,结合语 境的含义作答。本题涉及归有光、韩愈的相关知识。归有光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 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 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韩愈字退 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 “文”,故称“韩文公”。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 然后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最后概括作答。本段文字主要写“今世之所谓文者 难言矣”的原因。结合语句“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诋排前人”,可知作者 对诋毁排斥前人的凡庸妄为之人的批评。结合语句“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 之上, 而与之颉颃”,可知作者对宋元文学家能力与成就的肯定。 【点睛】参考译文:当今世上所说的文学家,真是一言难尽啊。有些人从未研读过古人的学 说,只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少数有成就有声望的凡庸妄为的人的认可,就争相附和他们, 来诋毁排斥前人。韩文公说:“李白、杜甫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却不知轻薄 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 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文章发展到宋元各位名家的时候,他们的能力足够用来赶追几千 年的前人并且与之相抗衡,但是世人竟然认为他们像蚍蜉撼树一样自不量力,真是可悲啊! 恐怕是少数在某方面有成就声望的凡庸妄为的人来在前面引导吧。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临终料得魏延必反,便授予杨仪锦囊,嘱咐他在魏延反叛时打开, 后来杨仪姜维依计行事,让马岱出其不意斩杀了魏延。 B.茶垌船家人为傩送取了一个诨名为“岳云”,这是因为傩送美丽,虽无什么人亲眼看到过岳云,却从戏台上小生岳云,得来一个相近的神气。 C. 《呐喊》中,鲁迅塑造了华大妈、三太太、七斤嫂、单四嫂子等一系列可悲可怜、愚昧麻 木的妇女形象,通过她们的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与黑暗。 D. 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了梅表妹,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觉慧本想安慰 他,但看到觉新一味地妥协,转而责备他咎由自取。 E. 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 法律, 如果太太死了,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 【答案】C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本题是综合性考题,涉及名著的主要情节内容、艺术特色、 和主题思想等的识别与判断。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是“下列对有关 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然后对所给选项的细节内容仔细辨别,可先排除一眼看出问题 的错误选项,再针对选项唤醒自己的名著阅读记忆,细心加以验证。本题 C 项中“通过她们 的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与黑暗”说法有误,应该是深刻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女性问题的 关注和他的妇女观。他体察到了她们的悲惨处境,批判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制度和伦理 道德,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D 项中“觉慧本想安慰他,但看到觉新一味地妥协,转而 责备他咎由自取”说法有误,应该是觉慧本想责备他咎由自取,但看到觉新那样痛苦,便转 而安慰他。 故选 CD。 26.简答题。 (1)《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一回中“袭人知道他心内别的还犹可, 独 有晴雯是第一件大事”,书中哪些情节可以印证这句话? (2)《哈姆莱特》中“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这是谁的旁白?这件事指什么事? 【答案】(1)宝玉为哄晴雯开心,让晴雯撕扇;晴雯被逐岀大观园,宝玉“心下恨不能一 死”; 晴雯被逐岀大观园,宝玉去探望,并与她交换贴身衣物;晴雯去世,宝玉为她撰写《芙 蓉女儿诔》。 (2)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主动提岀在自己的剑上涂抹了致命的药物,只要刺破皮肤,就能让 哈姆莱特送命。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分析名著重要情节,并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梳理归纳出相关的情节;再分条概括。解答此题一定要对情节非常 熟悉,概括一定要准确。本题涉及古典名著《红楼梦》情节的考查。《红楼梦》人物众多,情 节复杂,阅读时要注意根据人物进行梳理归纳,这样答题时就相对容易些。在审题时,注意 题干提示:“袭人知道他心内别的还犹可,独有晴雯是第一件大事”,书中哪些情节可以印证 这句话。就是要求回答为什么说“宝玉心内晴雯是第一件大事”,而原因是由具体的情节表现 出来的。文中主要是通过晴雯在大观园中,晴雯被逐出大观园,晴雯死后几个情节来写宝玉 对晴雯的看重。 (2)本题考查理解、辨析名著的重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要求; 然后根据要求,结合记忆确定旁白对象;最后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相关内容。本题涉及名著《哈 姆莱特》相关内容的考查。作品第五幕第二场,主要情节是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是 全剧的高潮。阴险的克劳迪斯唆使雷欧提斯在剑上涂上毒药,克劳迪斯自己又置备毒酒,阴谋 让哈姆雷特或死于剑下,或饮鸩身亡。在交手前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说了一番请求谅解的话。 这段话真挚、恳切,打动人心。雷欧提斯被他的话感动了,一意要复仇的心犹疑起来,所以 第一、第二回合他都无心进攻,延缓了克劳狄斯的毒计的实现;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决心 击中哈姆莱特的时候,旁白是“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临死前,他揭穿了克艻 狄斯的阴谋,使得哈姆莱特能抓住最后的时机杀死克劳狄斯。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05 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 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中国梦是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中国梦是认知上的,也是行动上的;是理论上的,也是实践上的;因此,既是知,也是 行。对于中国梦而言,知行都不易,知难行亦难,认为知难行易或知易行难,都是失之偏颇 的理解,同时也把知与行割裂开来了,唯有知行并进、知行合一,认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 相统一,才是应取的正确主张。 关于“知行合一”,总的意思无非是说,认识事物与实行其事,真知和力行,应是密不可 分的。知与行互为表里,不分先后,不能分离。倘若知与行相分离,那么这个知就不是真知 而是妄想;同样,倘若行与知相分离,那么这个行也不是笃行而是盲动。知是行之始,行是 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归根结底,重要的是知的自觉与行的坚定,根本要 求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思想具有启发意义。按照现代哲学的理解,中国梦是一个具有“实践观念”形态的创新性概念,既不是纯粹的观念,也不是纯粹的实践,而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观念, 是实践的观念形态。实践观念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观念,其本身是知行合一,是真知和力行 的统一。因此,重要的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推演和完善,而是从认识到行动的自觉和践履。 从实践观念看中国梦,其运思与实行,都不外是知行并重、知行并进、知行合一。 中国梦是一个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国家理想,也是一个正在按计划分步骤而不断实施的国 家目标,全然摒弃了某些空想家的无限的主观臆想,也超越了某些政治家的有限的权宜考量, 我们应努力把理想与现实、认识与行动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提出中国梦概念,无疑体现了 知行合一的思想,“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也要按照知行合一的要求, 扎实努力,久久为功。 27. 请根据材料为“中国梦”下一个定义。 28. 如何辩证看待“知行合一”?请简析。 29. 请分析“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体现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元素。 【答案】27.中国梦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内容,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 福为基本内涵, 以“两个一百年” 为奋斗目标,按计划分步骤不断实施,具有现实可能性的 国家理想(国家目标)。 28. ①将知与行割裂开来是片面的做法②知行分离,那么知就不是真知而是妄想, 行也不是 笃行而是盲动③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 29. “志”即“知”,“勤”即“行”;这句话是说要取得伟大的功业,就要将“志”和“勤” 紧密结合,即“知行合一”。 【解析】 【2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给指定内容下定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案涉及的内容区间,筛选出关键语句;最后按照定义的基本格式要 求整理答案。“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 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为 ‘中国梦’下一个定义”。答案涉及内容主要在首尾两个自然段。结合关键语句“其基本内涵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中国梦是一个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国家理想,也是一个正在按计划 分步骤而不断实施的国家目标”,可确定被定义对象的属概念是“国家理想或国家目标”,定 语部分包括内涵、目标、核心内容、及特征。【2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要求;然后回归原 文锁定答案涉及的内容区间,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语句;最后分点整理作答。本题要求回答如 何辩证看待“知行合一”。答案内容在二三两个自然段。结合关键语句“认为知难行易或知易 行难,都是失之偏颇的理解”“唯有知行并进、知行合一,才是应取的正确主张”,可知将知 行割裂是片面错误的看法。结合语句“倘若知与行相分离,那么这个知就不是真知而是妄想; 同样,倘若行与知相分离,那么这个行也不是笃行而是盲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可归纳整理怎样正确辩证看待知行合一。 【29 题详解】 考查理解文章观点并进行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然后分析题干中所提供的具体内容如何体现作者观点;最后结合文意及个人理解进行作答。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 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知是认知上的,行是行动上的;知是理论上的,行是实践上的。所以“志” 即“知”,“勤”即“行”,我们要取得伟大功业,应努力把理想与现实、认识与行动这两个 方面结合起来,即知行合一。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