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年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2020年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ID:280816

大小:86.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9-0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 2020 年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自主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语文、英语共为 18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 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案必须按要求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积累(19 分) 1.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③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 ⑤面对人生的荣辱得失,我们要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________,__________。 ⑥共产党人要时刻将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体察人间冷暖、救济天下的责任放在心间。(《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 (1). 芳草萋萋鹦鹉洲 (2). 非宁静无以致远 (3). 了却君王天下事 (4). 学然后知不足 (5). 沉舟侧畔千帆过 (6). 病树前头万木春 (7). 安得广厦千万间 (8).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 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 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 的写法。如“萋”“鹦鹉”“洲”“致”“却”“沉”“侧畔”“厦”“庇”“俱”“颜”,理解字义去记 忆。 2. 知识积累。 (1)科举考试以第一名者为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_____。 (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写了_______(花名)的幽香。 (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表明正是天气______________的时候。 (4)作家路遥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苦难是他生活的底色,坚韧是他对生活的回答。他和作品_________中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一样,带给我们的永远是灵魂的震撼。 (5)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 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 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反怪老孙,是何道理!” 行者口中的“令郎”是_________。 【答案】 (1). 连中“三元” (2). 梅花 (3). 转凉 (4). 《平凡的世界》 (5). 红孩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 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 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解答文学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 特别是名家名作以及课下注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识记时要牢记细节,易错点、易混点要列出表格对比整 理记忆。 (1)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 称状元,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都高中第一 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在此诗中,他将梅花写得超凡脱俗、 俏丽可人,写照传神、言近旨远,提升了梅的品格,丰实了作品的境界,读来口齿噙香,令人赞叹,而这 句诗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更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3)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 通俗而异化。 (4)《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 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 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 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 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5)这段话是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的对话,出自《三调芭蕉扇》。行者说的这段话是指红孩儿捉了唐僧要吃, 被观音菩萨收做善财童子一事。 3.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莎士比亚说:“富有升平喂养懦夫,坚苦是意志之母”。但生为现代人既不能 ,沦为物质的奴仆,也不能为了理想不顾生计,如何选择一个精神与物质都不贫乏的局面,不 ,能有栖身之所,维持生 计,进一步追求精神的富足,这样的社会才能达到 的尺度。 A. 浑浑噩噩 醉生梦死 安贫乐道 B. 无所事事 锦衣玉食 安贫乐道 C. 无所事事 醉生梦死 安居乐业 D. 浑浑噩噩 锦衣玉食 安居乐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 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浑浑噩噩: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迷迷糊糊,虚软无力;也用来形容一片模 糊的景象、状态。无所事事: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第一个空,结合后文“沦为物质的奴仆”,可确定 应选“浑浑噩噩”。锦衣玉食:是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醉生梦死: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 糊涂地过日子。第二个空所在句子强调的是物质富足,应选“锦衣玉食”。安贫乐道:安于贫穷的境遇,乐 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安居乐业: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的样子,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第 三个空说的是社会应达到的状态,应选“安居乐业”。故此题答案为D 项。 【点睛】本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 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 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 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 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土山汉墓考古发掘中,由于我市组织了多次公众活动,广受社会各界好评,获得了江苏省公众考古奖。 B. 音乐和舞蹈是人们传情达意的艺术方式,能让人们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也能让人们获得精神的放松和 解脱。 C. 真正的强者并不一定体现在表面,能否忍受一时的屈辱,才是气度博大、胸襟开阔的表现,才是成就大 业必备的品质。 D. 有关发言人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没有人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 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平时要熟知病句的常见类型(语序不当,搭配 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作答时先提取句子主干,判断句子主干是否存 在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修饰成分之间、以及修饰成分与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语病。此外,总结一些特殊的现象往往会缩短做题时间,提高准确率。比如“是”作谓语,易搭配不当;并列成分出现,常 有搭配、并列不当、语序及歧义现象的出现;介词开头常出现残缺主语的现象,关联词语出现要考虑、逻 辑方面的问题;修饰成分过长,要看看语序等。 A 项,介词掩盖主语,删去“由于”。 B 项,“互相理解、互相沟通”语序不当,应为“互相沟通、互相理解”。 C 项,两面对一面,将“能否”改成“能”。 故选 D。 二、阅读(51 分) (一)(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②已为佳人③绝,青眼④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作者自指。②朱弦:这里指琴。③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④青眼:黑色的眼珠 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指正眼看人,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白眼指露出白眼,表示轻蔑。 5. 颈联中运用了伯牙、子期知音的典故和阮籍青白眼典故,请分析运用典故的作用。 6.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5. 颈联中前一句用伯牙、子期知音的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典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孤独 无聊,只能用清樽美酒聊以解忧,获得一丝慰藉。 6. 抒发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 主要考查用典的作用。需要理解典故的意思,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委婉含蓄,避免平直;品评历史,借古论今;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引发联想,创 新意境;简洁精练,内涵丰富等。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旬。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 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 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 求,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分析诗句表达的思 想情感。 诗歌尾联紧承接五六句慨叹而来,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 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 “归船”、 “白 鸥”之想,想要回归故里,与白鸥为盟,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表现了诗人辞官还乡、 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点睛】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 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 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 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 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古诗人常 说的:力透纸背,掷地有声。 (二)(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①记 欧阳修 ①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 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 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予乃为之言曰: ②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兼焉者多矣。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 而后得焉。览人物之盛丽,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 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③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 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 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④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 极游览之娱。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 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梅公清 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⑤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注】①有美堂:现 位于浙江杭县吴山最高处。 7.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盖 取 赐 诗 之 首 章 而 名 之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命予志之 ( ) (2)又其俗习工巧 ( ) (3)故喜占形胜 ( ) (4)必有遗于彼 ( ) 9. 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④段中画线句的意思。 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 10.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有美堂”得名的由来是“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第④段中“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是指 “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11. 第④段写“临是邦者”到钱塘修筑亭台和水榭有什么作用? 【答案】7. 盖 / 取 赐 诗 之 首 章 / 而 名 之 8. (1). 写,记 (2). 熟悉 (3). 壮美 (4). 丢失 9. 梅公特别喜爱又难以忘怀真是应该的啊。 10. (1). 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 (2). 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 11. 运用衬托的手法,用当时别人筑起众多的亭榭却不能兼取其胜,衬托梅公的“有美堂”能尽兼其美。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停顿。朗读停顿主要包括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结构停顿。说话或朗诵时,常常在句子前后和 中间作或长或短的停顿。这一方面是处于人的生理或句子结构的需要,停下来换口气或使句子层次分明;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并让听者有时间领会说话或朗读的内容。做题时要弄清楚句子结构 和感情的需要。 本题,先要弄清楚这句话的意思:把皇上赠诗的前两句中的“有美堂”三个字作为堂名。“盖”为发语词, 其后应该稍微停顿。“取赐诗之首章”是一个完整的语意,不能断开,在这个短句中只能在其前后断开。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清楚加点的字, 然后根据字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将该字词代入句子,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本题,(1)句意为:让我写一篇文章。志:写,记。 (2)句意为:又加上那里的风俗熟悉精巧。习:熟悉。 在(3)句意为:所以喜欢占据壮美的地方。形胜:壮美。 (4)句意为:一定在另一个方面遗失。遗:遗失。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 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字落实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注意:宜乎:应该啊。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整个句子属于主谓倒装,正常语序为:公之甚爱 而难忘也宜乎。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到文本中寻找相应的内容,筛 选的时候要细致、准确,并且把文本的相关内容原原本本地写在横线上。 本题,第一个空,问“有美堂”得名的由来,根据第一段的内容,提到其得名由来的句子是:盖取赐诗之 首章而名之。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把皇上赠诗的前两句中的“有美堂”三个字作为堂名。 第二个空,问的是第④段中“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所指的内容。注意答题区在第④段,认真阅读全段, 找到符合钱塘兼有天下之美的句子,应该是: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因为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登 山观水的美丽,人居物产之丰盛。后文有“一寓目而尽得之”,又有“钱塘兼有天下之美”,因此这两句应 该是正确答案。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 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 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 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 容形成对比等。 本题,这些句子所讲的内容是“朝廷公卿大臣”在游乐的时候往往顾此失彼,“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 必有遗于彼”。后文又有“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由此可知, 这些句子是为了衬托后文“有美堂”能尽兼其美。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 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 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 考试,的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 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 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 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宋仁宗嘉祐二年,龙图阁的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清慎先生到钱塘(杭州)去任职。那时由于皇上 很爱惜这位人材,在临行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赠送给他。梅清慎先生到了杭州以后,在吴山上盖了一座有美 堂,并把皇上赠诗的前两句中的“有美堂”三个字作为堂名,做了一块匾,设法给钱塘的市民带来荣耀。 梅先生非常喜欢这个“有美堂”,虽然现在已经调离钱塘,但是还是不能忘怀这“有美堂”,今年从金陵(南 京)派人来到京城,叫我给有美堂写一篇序文。派来的人前五、六次都被我推辞了,但梅先生还不怕失败, 又派人来求我写序,所以我就写了下面这段文字: 天底下山水的秀美与人们能从中得到的快乐是往往是不能两全的。要能看到登高俯瞰山水的秀美,往 往要走到偏僻的乡下,寂寞无闻的村庄里去,要看到相貌好的人物和丰富的物产,有的富人富到拥有连整 个城的财富,那光用我们两只脚走去寻找是找不到的,只有到车水马龙的路口,商贾云集的码头去找。前 一个是使我们看了风景而忘记了自身,而后一个是想到事物的繁盛也忘记自身。这两个的追求是不一样的, 人们从中所得到的快乐也是不一样的,这二个东西是很难都难能要到的啊。 现时我们所说的“罗浮”、“天 台”、“衡山”、“洞庭湖”,还有“三峡”的险要,这些地方是我国东南部最秀丽的风景,但这些地方都是 在小的县城、小的州治、偏僻少闻的乡下。这些风景是给隐士、放逐之人享受的。如果既要是在交通方便, 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集市,又要有山水秀美的地方,它能给于有钱的人的以娱乐,我看只有“金陵”、“钱 塘”这两个城市了。这二个城市由于幸免于战乱,保存得比较好。宋朝皇帝受于天命,统一了中国,由于 金陵归宋较迟,现在江山虽在,但旧的城墙庙宇被毁坏而埋于荒草的很多,到过金陵的人几乎没有不为看 到这些景象而感凄凉与踌躇的。 这么说,中国只有一个钱塘自五代以来闻名于海内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地前朝的地方官顺及形势, 向大宋请命,不动战争。现在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富裕安好,幸福快乐。在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又多熟悉工艺 技巧,城市中的屋宇非常漂亮。这样的房屋约有十万多座,整个城市掩映在西湖和山林之中,非常好看。 在大江的码头上云集有福建来的艘艘商船,这些商船极其忙碌地进进出出于钱塘江辽扩浩渺的烟波里。 到这个地方来的人,大多是朝庭的公卿大臣,也有是皇上的待从,还有各地的喜欢旅游的人和外地来 的客人。大家都要寻找个好的地方,筑起了他们亭台和水榭。朋友们一边相会,一边游览,一边享受山水 的快乐。在钱塘的其他地方看风景往往是有得有失,只有这有美堂上看风景,登高望远,既可以看到山水之美,又可以看到人居物产之盛,也就是说一耸目而尽得之啊! 人们说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这个堂却又 兼有钱塘之美,这就是为什么梅清慎先生非常喜欢这个“有美堂”而永远忘能忘怀的原因啊! 梅清慎先生, 是个爱好学习的君子,我们看他的爱好,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了。 嘉祐四年八月丁亥日,庐陵人欧阳修写。 (三)(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式盘问”如何不再纠结 ①春节期间,网友编了两副诙谐的对联。一副描述回乡时亲朋长辈的盘问,上联“考了几分什么工作 能挣多少呢”,下联“有对象没买房了吧准备结婚吗”,横批“呵呵呵呵”。另一副则是对这些盘问的“神回 复”,上联“这个嘛呵呵呵呵”,下联“那什么哈哈哈哈”,横批“阿姨吃菜”。 ②虽是寥寥数语,但返乡年轻一代遭遇“中国式盘问”的窘迫,跃然纸上。年前恐归中的纠结,年后 压力下的逃离,故乡在很多人心中成了“想回去、回不去”的痛楚。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些提问不也是 亲友们对外面世界、不同生活的一种想象和好奇吗?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单刀直入的盘问和虚与委蛇的回 答,折射出价值观念的碰撞、认知方式的不同。而这背后,则是城镇化过程中文化转型的大课题。 ③“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故乡,绝不仅是舌尖的眷恋,更是精神的栖居、心灵的归宿。 不过,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明,向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文明演进的过程。变 动不居中,文化难免会逝者如斯。作家托马斯·哈代曾感叹英国的城镇化毁掉了乡镇的静谧和乡民的单纯, 强硬的现代化支持者印度著名导演雷伊也在后期电影中反思乡村文化的衰败。当前,走向城市的亿万国人, 也正处身这样一个文化的十字路口。 ④有人汇集了近 60 位网友的春节回乡见闻,一个共同点是,物质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却仍显单调。 在微博上,也有网友感叹:回家后与亲友甚至父母都无话可说,只能“举头看电视,低头玩手机”。而“中 国式盘问”也正显示出,大城市与小城镇间、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鸿沟,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文化 情趣的偏差、文化价值的溃散,让哪怕最亲近的人也难以彼此心灵拢聚。文化落差让很多人的乡愁无处安 放,这是城镇化不能承载之重。 ⑤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众多城镇、广袤乡村,正是我们的精神原乡。如若失去了 这样的文化根基,我们的城镇化必将徒留空虚的躯壳。故乡不可能总是老模样,那只是一种原教旨的乡愁。 不过,“中国式盘问”也让人审思,如何让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中“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 理念”“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这些不正是新型城镇化的文化 蓝图吗?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中小城市需要抓住超越自我的发展契机,但更要思考的是,在这样的历程 中,如何尊重文化记忆、承续历史、滋养心灵、形塑认同,让上演着文化变形记的人们,不再是永恒的漂 泊者、异乡人。(有删改) 1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3.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目的? 14. 阅读全文,分条概括“中国式盘问”产生的原因。 15. 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意。 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众多城镇、广袤乡村,正是我们的精神原乡。 【答案】12. 城镇化历史进程中要尊重文化记忆、承续历史、滋养心灵、形塑认同。 13. 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举英国的城镇化毁掉了乡镇的静谧和乡民的单纯以及印度著名导演雷伊反思乡村 文化的衰败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城镇化变动中乡村文化衰败的观点。 14. (1)故乡亲友们对外面世界、不同生活的一种思想和好奇;(2)价值观念的碰撞、认知方式的不同; (3)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衰败;(4)大城市与小城镇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化鸿沟(或人与人之 间文化情趣的偏差、文化价值的溃散,心灵的疏远)。 15. 城镇和乡村在地图上尽管很渺小,但却孕育和形成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我们精神文化的根基,也是心 灵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城镇化进程中,人们精神家园失落这一现象的忧虑和警示。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能够表明主 要见解,能统率全篇观点的是中心论点。如果是明确性的中心论点,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原句,这样的中 心论点一般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有时题目即是论点。还要注意文中提示文章中心论点的词语,如: 总之、因此、总而言之、所以、由此可见等。如果晚会总没有明确论点的句子,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文章的 字里行间中,这就要通过阅读,归纳,然后自己概括整合出中心论点。 首先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本文由“中国式盘问”引出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文化转型的话题,其 次以作家哈代、导演雷伊的作品为例,指出了城镇化过程存在的普遍问题,即指出乡村文化会衰败。接着 联系当下中国社会现状,进一步论证文化落差是城镇化不能承受之重;最后指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尊重 文化与历史。 然后找到能够反映作为观点的句子,分析和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梳理清楚文章的结构后,考生可知这 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就在文章的结尾段里,即在“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中小城市需要抓住超越自我的发展 契机,但更要思考的是,在这样的历程中,如何尊重文化记忆、承续历史、滋养心灵、形塑认同,让上演 着文化变形记的人们,不再是永恒的漂泊者、异乡人”这句话了,由此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城镇化 历史进程中要尊重文化记忆、承续历史、滋养心灵、形塑认同。 【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判定文章中重要内容的论证方法以及分析论据的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分析第③段画线句运 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目的。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 比论证、引证法、归纳论证、因果论证等,考生理解这些论证方法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本题,首先阅读第③段,明确该节作者的观点,然后精读画线句子,判定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作家托 马斯·哈代曾感叹英国的城镇化毁掉了乡镇的静谧和乡民的单纯,强硬的现代化支持者印度著名导演雷伊 也在后期电影中反思乡村文化的衰败”这句话是运用举例论证法,通过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感叹,举了“英 国的城镇化”的例子,来证为了明英国城镇化“毁掉了乡镇的静谧和乡民的单纯”,以及通过印度著名导演 雷伊在后期电影中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乡村文化的衰败”。综上分析,划线句子运用例证法,具体有力地 论证了城镇化变动中乡村文化衰败的观点。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分条概括“中国式盘问”产生的原因。这是一道 原因概括题。原因概括时,要关注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等等,争取不要丢掉答题要点。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阅读全文,到文中找到相关 的内容,根据题目要求筛选、概括、整合。 “年前恐归中的纠结,年后压力下的逃离,故乡在很多人心中成了“想回去、回不去”的痛楚。不过,换 个角度看,这些提问不也是亲友们对外面世界、不同生活的一种想象和好奇吗”概括为:“中国式盘问” 产生的原因是故乡亲友们对外面世界、不同生活的一种思想和好奇。 “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单刀直入的盘问和虚与委蛇的回答,折射出价值观念的碰撞、认知方式的不同”概 括为:“中国式盘问”产生的原因是价值观念的碰撞、认知方式的不同。 “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明,向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文明演进的过程。变动不 居中,文化难免会逝者如斯……印度著名导演雷伊也在后期电影中反思乡村文化的衰败。当前,走向城市 的亿万国人,也正处身这样一个文化的十字路口。”概括为:“中国式盘问”产生的原因是城镇化进程中 乡村文化的衰败。 “而“中国式盘问”也正显示出,大城市与小城镇间、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鸿沟,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就是文化情趣的偏差、文化价值的溃散,让哪怕最亲近的人也难以彼此心灵拢聚”概括为:“中国式盘问” 产生的原因是大城市与小城镇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化鸿沟。或者概括为:人与人之间文化情趣的偏差、 文化价值的溃散,心灵的疏远。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意。所 谓“理解句子的深刻含意”,是说要透过句子的字面意义,分析句内意义和句外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和 句子的言外之意。分析句子深刻含义可以从联系语境,句中的关键词语入手;可从特殊位置入手,关注首尾句或过渡句,可从修辞手法入手;可从相邻的句子入手;可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可抓 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回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方法,结合语境意思,分析句子深 刻的含意,然后自拟答案。 本题,可以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结合整篇文章的意思老分析。“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名字 的众多城镇、广袤乡村”表明城镇和乡村在地图上很渺小。“精神原乡”的意思是指精神世界、精神文化 的根基、心灵的归宿。而“众多城镇、广袤乡村,正是我们的精神原乡”表明在地图上即使再渺小的城镇 和乡村,它们都是孕育和形成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我们精神文化的根基,也是心灵的归宿。结合语段中“如 若失去了这样的文化根基,我们的城镇化必将徒留空虚的躯壳”这句话理解,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城镇 化进程中,人们精神家园失落这一现象的忧虑和警示。 【点睛】一、从关键词语入手:1、句中的特定称谓;2、句中的指示代词;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 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二、从特殊位置入手:1、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还可为 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 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 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三、从修辞手法入手: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意 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比喻句要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借代句要找出相关性, 比拟句要找出形象性等。四、从相邻的句子入手。在语段中间的句子,要结合这个句子所在的语段进行分 析,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五、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 答题。提示语有明确的也是暗示的,但要记住,题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信息,一定要加强审读,不能大略 看一下问什么和有几问,就草草答题。六、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1、分清句子的陈述主体可以明确 回答的方向,不至于抓不住重点。2、如果句子的陈述主体在句中省略必须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把它补充出 来。 (四)(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种爱叫不嫌弃 陈柏清 ①周末加班到很晚,打算送同事回家,她却说去看妈妈,听她说出地址,知道那里深夜少车,担心她 的安全,就还是要送她去。 ②车上夸赞同事孝顺,她说,都习惯了,多累多晚,周末这一天都要到妈妈家去陪她住,否则妈妈睡 不着她也睡不好。她说,只是不好意思连累你。 ③二十分钟后,到达那个小区,同事指着一栋楼二楼亮灯的窗口说,看,我母亲还没睡,一定在等我。 她眼睛里满是笑意,又感慨又开心的样子。车子停下,暗影里闪出一个矮小的身影,定睛一看,一个老太太,满头白发在清淡的月光下很显眼。同事迅速开车门下车,抱住老太太,“妈妈,这么晚了,不待在房 间里,多危险啊!”老太太和同事同时把脸扭向我,车灯下,我看见一张和同事类比度极高的和蔼的脸。 同事说,我的朋友小青。老太太说,快下来坐坐,我熬了莲子羹。我正想说“谢谢,不用了”然后离开, 可是老太太已经移步车旁,手从窗子伸向我。也许是那双充满母爱磁场的手带给我瞬间的温暖,我话到嘴 边竟然换成“好的好的”。 ④几十个台阶,洒满老太太的嘘寒问暖。同事不时带点歉意顽皮地从她背后冲我眨眼睛,我微微笑, 示意她我理解。客厅的茶几上果然放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莲子羹,散溢甜丝丝的香。老太太又去厨房拿了 一只碗来,颤颤巍巍地倒,然后又把两只碗比在一起很认真地对照,说了声“一样了”,才递给我和同事。 我其实是不太习惯吃别人家的东西,可是看到同事妈妈笑眯眯看向我的目光,我没了拒绝的勇气。我刚要 把碗送到嘴边,突然看见碗边上一根白发,正得意扬扬地把脚浸在莲子羹里。我一愣之间,碗已被夺过去, 同事一饮而尽。我还没反应过来,已经听见她妈妈很低声地呵斥:“你这孩子,这么大了还馋嘴,怎么可 以抢小青的莲子羹!”老太太脸微微泛红,有些愠怒的样子。“啊,啊,”我稍微顿了一下说,“萍萍也 许饿了,阿姨,我不饿,没关系,我下次来再品尝您的手艺。”老太太有些无奈地点了同事的头一下,迈 动小碎步往厨房去,“在我跟前儿,她是长不大了。”转眼一个很大的红苹果已经在我手上,“阿姨给你 大苹果,不给她!”看着老太太认真又揶揄的样子,一向不太苟言笑的我也忍不住笑起来。 ⑤握着大苹果,同事送我下楼,她说,刚刚为难你了,母亲年纪大了,脱发很严重……你知道,我不 能告诫,她的自尊心非常强。我真心实意地说,哪里啊,我很佩服你啊!然后我用力地握了握她的手。 ⑥街路寂静,月色如水。想着刚刚的一幕,想象母女相依的夜晚,大爱常隐于细微,内心感动不已。 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孝子孝女,可是真正做到尊重,不嫌弃,坚持的有几人呢?好人易做,孝子难寻,就 是这个道理。无论他们变得多么可笑,不可理喻,都以一颗爱与宽容的心呵护他们,不冷漠,不懈怠,关 注他们内心真正的快乐,是一件多么伟大而不容易的事儿啊! 16. 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赏析。 老太太又去厨房拿了一只碗来,颤颤巍巍地倒,然后又把两只碗比在一起很认真地对照,说了声“一样 了”,才递给我和同事。(人物描写角度) 17.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同事”是怎样的一个人。 18. 文章第⑥段 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9.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做到真正的“孝”。 材料一: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 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歌曲《常回家看看》 在材料二: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 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 ——莫怀戚《散步》 【答案】16. 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热情、善良、认真甚至有点可爱,生动 地展现出一个慈爱的母亲的形象。 17. 同事是一个真正懂得孝顺的人。她周末无论多晚都回家陪伴母亲;即使面对母亲的琐碎和唠叨也不厌烦; 她懂得尊重母亲,即使看到莲子羹里有白发也喝下去,丝毫不嫌弃,并且不愿意告诉母亲,以免伤了她的 自尊心。 18. ①这段写“我”离开同事家之后 内心感受;②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给读者以深 刻的启迪;③起到了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19. 孝顺其实不需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多陪陪父母其实就是最大的孝顺。给父母买一些东西,因为他们老 了以后就不能吃了;给父母买好一点的衣服,他们现在可能舍不得,只能我们给买;多帮父母做家务,让 他们可以轻轻松松的过一天;给父母做饭,一定要适合他们的口味,学会照顾他们;了解父母真正的需求, 带给他们真正的宽心;不要给父母脸色看,要让他们心情愉悦。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看要赏析的句子,看是写景还是写人还是其他, 再根据不同内容确定赏析角度。比如人物,就要从人物描写的那些角度赏析;如果是景物等,则要从意象 意境、手法等角度赏析。 本题要赏析的是对“老太太”的描写,可以从人物描写角度鉴赏。比如,“拿”“倒”“对照”“递”等 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同事母亲的热情和善良;再加上“颤颤巍巍”“很认真地”,以及语言描写“一样 了”,更生动地写出老太太的认真、可爱。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 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 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找出文中关于同事的描写,结合“她说,都习惯了,多累多晚,周末这一天都要到妈妈家去陪她住,否则 妈妈睡不着她也睡不好”“同事迅速开车门下车,抱住老太太,‘妈妈,这么晚了,不待在房间里,多危 的险啊!’”,她周末无论多晚都回家陪伴母亲;“几十个台阶,洒满老太太的嘘寒问暖。同事不时带点歉意 顽皮地从她背后冲我眨眼睛”,即使面对母亲的琐碎和唠叨也不厌烦;“我刚要把碗送到嘴边,突然看见碗 边上一根白发,正得意扬扬地把脚浸在莲子羹里。我一愣之间,碗已被夺过去,同事一饮而尽”“她说, 刚刚为难你了,母亲年纪大了,脱发很严重……你知道,我不能告诫,她的自尊心非常强”,她懂得尊重母 亲,即使看到莲子羹里有白发也喝下去,丝毫不嫌弃,并且不愿意告诉母亲,以免伤了她的自尊心。从这 些可以看出,同事是一个真正懂得孝顺的人。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 读的一大亮点, 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 之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 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 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 上、如何启下。本题考查的是结尾段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第 6 段写“街路寂静,月色如水。想着刚刚的一幕,想象母女相依的夜晚,大爱常隐于细微, 内心感动不已”,这是写“我”离开同事家之后的内心感受;从主题上看,“好人易做,孝子难寻,就是这 个道理。无论他们变得多么可笑,不可理喻,都以一颗爱与宽容的心呵护他们,不冷漠,不懈怠,关注他 们内心真正的快乐,是一件多么伟大而不容易的事儿啊”,点明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给读者以启迪;结构 上,起到了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品主题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 F。这类题 型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回答,前提是自己要能理解并认同,回答时能自圆其说,并结合文本时行分 析。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首先看本文的主题,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好人易做,孝子难寻,就是这个道理。无论他们变得多么可笑, 不可理喻,都以一颗爱与宽容的心呵护他们,不冷漠,不懈怠,关注他们内心真正的快乐,是一件多么伟 大而不容易的事儿啊”可知,文章在启发读者思考怎样才是真正的孝顺:无论父母多么衰老,变得多么可 笑,都要用一颗爱心包容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再看链接部分,(1)是《常回家看看》的歌词,“常 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 团圆圆”告诉我们,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那才是老人最需要的幸福。(2)是莫怀戚《散步》中的片 段,“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到了一处,我蹲下来, 背起了我的母亲”,这段描写告诉我们,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因为这陪伴的时光真的不多了。通过以上分析,考生可以从“不嫌弃”“包容、关爱、尊重”“多陪伴”“珍惜”等角度来写怎样做到真 正的“孝”。 三、作文(50 分) 20. 请以“不一样的盛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 确、规范、美观。 【答案】例文: 不一样的盛开 匆忙的时光里,我始终不知道她的名字只,记得她的微笑。她的微笑就像一朵小小的雏菊,在洁净的 校园里柔弱地盛开,散发着淡淡的、微弱的香。 踏入中学校园的第一天,我便看见了她:佝偻着背,熟练地将地上散落的树叶一点一点地扫进簸箕里。 我匆匆地从她旁边经过,仅仅用眼睛的余光扫过。 而在之后的几年里,每天都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那个身影在偌大的校园里显得特别渺小,却又格外 突兀。她十分瘦弱,额角布满了道道细密的皱纹,稀疏的银发梳成一个整齐的发髻,牢牢地固定在她那小 小的脑袋后面,旧得发白的格子衬衣被洗得一尘不染,紧紧地包裹着她瘦瘠的身躯。她似乎没有儿女,一 直独自生活在教学楼的一个小房间里。说是小房间,其实就是一个楼梯间,房间上面就是我们的楼梯。每 天,她都在我们下早操时倚在房间门口,用饱含期盼与慈爱的目光看着我们,看着我们在队伍里嬉笑打闹, 看着我们欢快地跑上楼梯……这对于她来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成年累月的习惯。每天也只有在这个时候, 才能看见她停下手中的活,静静地歇一会儿。而在平时,她或是扫着那些似乎永远也扫不完的垃圾,或是 用瘦削的肩膀吃力地拖拽着一个巨大的垃圾车,或是在垃圾桶里翻找着塑料瓶,再将它们放入一个肮脏的 大麻袋……即使无数次面对那些不懂事的乱扔垃圾的学生,她毫无怨言,只是默默地一遍遍地扫着,让校 园一直保持着清洁。 我发现,她不像以前那些打扫垃圾的清洁员。以前那些打扫垃圾的,扫地比较马虎,偷懒,而且态度 不好,不是在抱怨打扫卫生的工作又累又脏,就是抱怨不把有用的垃圾,比如塑料瓶子、废纸放在她指定 的墙角,要么就是跟领导耍赖多要工资。而眼前的她,跟她们都不一样,她就像野地的一颗不起眼的雏菊, 默默的、认真地开在自己的哪篇责任田里。 我对她产生了好感,并逐渐被她淡然却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所感动。每次喝完饮料后,我都主动将空 瓶子送去给她,有时候也会随手帮她把地上的垃圾拣起来,放进那个巨大的垃圾车。每次我做完这些,都 能看见她朝我微微一笑。她长得不太好看,甚至有些丑陋,年纪又大,一笑起来脸上与额角的皱纹便更深, 额头上的皱纹看起来像是老虎头上的“王”字,显得有几分滑稽!但那笑容却格外真实,暖暖地,让我也 由衷地想跟着她一起笑。她永远只是微笑着,没有听到过她的言语。再后来,我无意中听见同学们鄙夷地在背后评论她,说她是个哑巴。 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那么,你是否也如那红得耀眼却并不出色的海棠花一般, 在每个清晨与黄昏,面对无人寂静的校园,独自盛开呢?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要点: 本次作文采用全命题作文形式。命题作文的写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 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2、明限制, 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没有限制的内容, 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 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4、巧构思,化抽象为 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不能太宽泛,要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 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 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审题过程: 本次作文给的题目是“不一样的盛开”,该题目从短语的结构类型来看,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盛 开”。“盛开”的本义是指花朵绽放,也比喻人处于最美丽最有生机活力的年龄,是生命中最动人的时刻。 “不一样的”是修饰成分,是这次作文的题眼,表明这一次的“盛开”不同于以往,可能是比之前更美丽 的呈现,也可能是区别于以往的更别致的状态。总之,“不一样的盛开”这道命题,其实质就是要发掘生 命中最美好的记忆,捕捉住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瞬间:也许是一句温暖心扉的话语,也许是一个充满鼓励的 眼神,也许是一次语重心长的交谈,也许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善举,也许是一片真诚无私的爱心,也许是一 种助人为乐的品格……写作之时,可以深入思考:为什么会如此盛开,这“不一样的盛开”让我们明白了 什么道理,对我们的成长有何影响和启发。其作文不但要突出“盛开”之意,更重要的是这“不一样的盛 开”对人生的巨大作用与深刻影响。写此文,我们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可以花喻人,以景衬人, 虚实结合,展现人性如花一样盛开在岁月的深处,等等。写此文最好从小处切入,以独特视角全景展现时 光中那些“不一样”的“盛开”。 参考立意: 这次作文开放性较大,其立意很多。只要考生可以关注生活中那些努力生活,积极进取的人们,赞美他们 区别于自己的以往,或区别于他人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即可。比如,立意可以是担起责任、团结协作、乐于 助人、无私奉献、尊老爱幼、报效祖国等等,只要是写出人物“不一样”的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立意,都可视为立意正确的。 行文结构: 本次作文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选择生活中某个不起眼的普通劳动者来写,比如,写一个校园打扫卫生的 阿姨,她认真打扫校园,默默奉献这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校园永远保持干净、整洁。在叙事时,适当插入 对人的外貌、神态、等方面的描写,也可以运用对比的方式,把这个扫地的阿姨和以往校园的清洁员作比 较,从他们工作的态度、热情、收入、生活状况等方面做个对比,来赞美阿姨敬业、奉献、认真、勤劳等 优秀品质,从而凸显她区别于别人的“不一样的盛开”。叙事时,要加入细节描写,比如,写阿姨用手把以 前清洁员懒省事塞在下水道里的塑料袋子都掏出来。这样的描写是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细腻,也更突出主旨。 参考素材: 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不正是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了吗?小候,他便树立了要当一名园艺师的理 想。长大以后,他发现中国人吃饭还成问题,于是他一年四季,不顾严寒酷暑,几乎每天都投入到“杂交 水稻”的研究中。无数的汗水,无数的努力,终于研究出了高产里的杂交水稻一一一个解决了中国人的温 饱问题法宝。他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努力奋斗,只为了盛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影星史泰龙也是如此。他热爱电影,为了当名出色 演员,用自己亲手写的剧本请导演来拍电影,可是因 为没有名气,没有一位导演答应他。他是怎样的坚持啊一被拒绝了 120 次,才终于有位导演同意试一试。 于是他更加努力的排练,每个细节都要求完美,终于得到了导演的认可,观众的认可,成为了那个时期*闪 耀的明星。为了让理想的花儿盛开,他不畏挫折,勇往直前。他们追逐梦想,不畏艰辛。 长久的绽放永远需要更为长久地酝酿和孕育。尼采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保持自我或默,谁终将 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可以响彻寰宇,划破长空,盛开出美的姿态,必定要积累储备,最后迎风 盛开。《论语。子罕》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那些轻率地、急躁的盛开,也会如同秋日黄花, 寒风来袭,便悄然飘落。 盛开也无需都是惊天动地的惊世之作、青史留名的不朽神话。佛语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许多因 素决定了很多渴望绽放的人的美丽难以为人所熟知,甚至不知其存在。那么我们就应该停止积累,放弃看 似一无是处的盛开吗?不,不是的,绽放并不是要成为万人敬仰的大师,也不应借她博取功名利禄,人活 着,总要有那么一-点儿精神,要有存在的价值,至少自己要清楚为什么来到世上。王阳明将宁王交给张永 时大笑曰:为天下苍生足矣。他所作的是为了完成自我的心愿,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其真彩本色, 方显生命价值,纵然微不足道,纵然无人知晓,也要竭尽全力,这就是盛开的魅力。 花儿在绽放前,要不停地吸收养分,要历经春夏秋冬,要沫浴阳光,要经历风雨。我们要让生命绽放出美 丽的花朵,同样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我从小喜欢音乐,尤其喜欢萨克斯。9 岁时初学萨克斯,根本吹不出 声音来,非常沮丧,甚至想放弃。可是我喜欢。我想让理想之花绽放!于是我坚持下来了,开始半年只能吹 出几个音,但还是每天坚持练,枯燥的长音训练,烦人的吐音练...终于可以吹奏出完整的曲子,终于可以吹 的得像模像样。经过 4 年的学习,我终于考过了萨克斯 6 级。看着那精致的证书,我几乎热泪盈眶了一-这是 我人生中绽放的一朵小花啊!我希望这朵花继续绽放下去,开得更灿烂、更绚丽。 【点睛】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一)从结构上 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等等。2.短语 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诗意的生活》 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 有两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 式。2.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每天, 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 于语文的诸多感慨。(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 要表达的观点,如《人生处处是考场》。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 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谈意气》。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 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路》。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 “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