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263655

大小:60.16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5-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江苏省高三上学期十月月考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金圣叹,中国颇负 的文学批评家,才气纵横,性情狂傲。他选录初唐到五代的七言律诗 近六百首进行细致点评,揣摩唐人七言律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模式,或 ,或借题 发挥。《清代七百名人传:金人瑞传》说他:“纵横批评,明快如火, ,一时见者叹为 灵鬼转世。” A. 胜名 醍醐灌顶 笔走龙蛇 B. 胜名 鞭辟入里 笔走龙蛇 C. 盛名 鞭辟入里 妙笔生花 D. 盛名 醍醐灌顶 妙笔生花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 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 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胜名,指有非常好的名声,人人皆知。盛名,很大的名望。语境是说金圣叹作为文学批评家 在中国古代的名声很大。因此选用“盛名”。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 发。也形容清凉舒适。鞭辟入里,意思是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语 境是说金圣叹对所选的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模式分析透彻。因此选用“鞭辟入里”。笔 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笔法或文笔。语境是赞叹金圣叹的 文笔很厉害。因此选用“妙笔生花”。故选 C。 【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 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 (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 (一)词语辨析,从意义方面辨析:1.看词义的轻重 如:妨碍、妨害。2.看适用范围。 如:边疆、边境、边界。3.看表达侧重。如:嘹亮、响亮、洪亮 解析:“洪亮”侧重于音 域宽宏,“嘹亮”侧重于音色清脆、高远,“响亮”侧重于声音响度大。结合语意①应选“洪 亮”,②应选“嘹亮”,③应选“响亮”。 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如:启用、起用 2.看成分搭配。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3.看词性语法。如:启示、启事 4.看 习惯用法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 句。 从色彩方面辨析:1.看感情色彩 如:妄想、梦想、理想。辨析: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 意思,作名词时都有“想法”的意思。但“妄想”是贬义词,“梦想”是中性词,“理想” 是褒义词。2.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 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如:“见面”和“会见”、“办法”和“措 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昭示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脚踏实地, 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 ②各级党政领导要正确对待新闻监督,不要求全责备记者,而要秉持开放的态度与他们交朋 友,为新闻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③张仃所作的焦墨(画),立足写实性的山水风光。他挑战黑墨运用的极限,使其重新焕发了 生机,为中国画坛带来空谷足音,振奋人心! ④在静安区某停车场内,上万辆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统一集运到这里,各色各样、密密麻 麻,野生藤蔓随意缭绕,从空中館瞰蔚为壮观。 ⑤面对年轻同志的意见,老同志要始终保持可亲可敬、值得信赖的态度,不嘴官能满嘴官话, 老气横秋,端着架子摆谱。 ⑥平昌冬奧会闭幕式上华美的“北京 8 分钟”让世界领略了中国大国之风采,而这些高科技 智能技术的设计与创作团队在幕后不断地交流磨合,坐而论道,分享了整个创作的缘起和故 事。 A. ①④⑤ B. ②④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成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 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①登高自卑:登上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正确。 ②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语法功能用错,不能带宾语。错误。 ③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符合语境,正 确。 ④蔚为壮现: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也作“蔚为 大观”。感情色彩错,错误。 ⑤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年轻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 样子。此处为第一个意思,正确。 ⑥坐而论道:原物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感情色彩错误。 故选 B。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 一项是 ( ) 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  。  。  。  。  。  。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 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 ③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 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 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 ⑥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 A. ①③②④⑤⑥ B. ①⑥③②④⑤ C. ⑤①⑥③②④ D. ⑤③②④①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句连贯 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 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 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六 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C 项,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要瞻前顾 后。所给语段话题是“冷”,横线前后语句都提到了“冷”。分析所给六个句子,⑤具体解释 的 的鲁迅的“冷”是什么样的冷,和横线前的语句联系最紧密。①中“但”是对⑤的转折,⑥中 的“这”是指“冷”“热”的矛盾,③是剖析矛盾的原因,②中的“克制”紧承③中的“克 制”,④是举例具体说明鲁迅作品中的“冷”,和横线后的语句联系紧密。分析可知,正确的 排序是:⑤①⑥③②④。故选 C。 【点睛】排序题中的标志性语言有: ①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 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②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 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 ③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 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 4.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甲:迁客逐臣 乙:游子思妇 丙:戍卒征夫 ①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②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③解识行人今古恨,路边惟有短长亭。④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⑤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⑥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A. 甲:①④ 乙:③⑤ 丙:②⑥ B. 甲:①⑥ 乙:③④ 丙:②⑤ C. 甲:③④ 乙:②⑤ 丙:①⑥ D. 甲:③⑥ 乙:②④ 丙:①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考生需要理解诗歌含义、诗歌相关背景才能准 确判断出答案。①出自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属于甲、迁客逐臣;②出自王昌龄的《从军 行七首》,属于丙、戍族征夫;③选自宋代何应龙的《行人》,属于乙、游子思归;④选自柳 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从诗中“岭南”便可得知作者被贬谪,属于甲、迁客 逐臣;⑤选自无名氏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从诗中“无消息”可以判断出该诗为思 妇诗,属于乙、游子思妇;⑥选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族征夫。所以甲: 。①④,乙:③⑤,丙:②⑥。故选 A。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忠堂记》 岳珂 庐陵号多士,儒先名臣,今古辈出,里人图所以尊显风厉以垂无穷者。嘉泰四年八月, 始为堂,县庠以祀三忠。时周益公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怿,稍谢碑版之请, 不肯为。一日,韦布款其门者百数,阍辞焉,弗可,乃强为通。益公方卧,奋然起曰:“是 当作。”即为属稿,文不加点而成,邑人惬望。四方闻其复秉笔,求者沓至,益公实病矣。 其冬十月朔,遂薨,盖绝笔焉。 后四年,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大章),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 节义,天下之大闲,万世不可得而逾也。吉为江西上郡,自皇朝逮今,二百余年,兼是二者, 得三公焉。曰欧阳公(修),以六经粹然之文,崇雅黜浮,儒术复明,遂以忠言直道,辅佐三 朝,士大夫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谥曰文忠,莫不以为然。南渡抢攘,右相杜充,拥众臣虏, 金陵守陈邦光就降,惟通判杨邦乂戟手骂贼,视死如归,国势凛凛,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天 子从而褒赠之,赐谥曰忠襄,则又莫不以为然。时宰议礼,众论詾詾,惟一编修官胡(铨) 毅然上书,乞斩相参、虏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厥后天子从而褒赠, 赐以忠简之谥,则又莫不以为然。是之谓三忠。虽然此邦非无宰相,如刘(沆)冲之在朝, 尝力荐文忠,留置翰苑,又引富文忠公(弼)共政,今姓名著在勋臣之令,而谥则未闻,子 瑾孙僴,俱为待制,迄不能请,矧被遇之从臣乎?夫然后知节以一惠,天子犹不敢专,亦必 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其后楼宣献铭益公墓,称其精确简严,士谓纪实。益公谥文忠。余谓它日有尚贤者在位, 隮配其间,尚可谓四忠也。 【注】①风厉:鼓励,劝勉。 ②韦布:韦带布衣,借指寒素之士,贫民。③大闲:基本 的行为准则。④抢攘:纷乱貌。⑤矧:况且。⑥隮配:配附。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强为通 通顺 B. 其冬十月朔 初一 C. 自皇朝逮令 到,及 D. 厥后天子从而褒赠 那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庠:文中指祠堂宗庙。商(殷)代叫“庠”,周代称呼地方学校叫“序”如《寡人之于国也》 中的“谨庠序之教,申之孝悌之义”。 B. 甍 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称皇帝、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文中是指周益公因病去世。 C. 通判:官名。位居知府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运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又监察 的责任。 D. 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 侍卫、修撰、编修、检讨统称为翰林。 7. 把下列句子成现代汉语。 (1)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大章),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 (2)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8. 结合第一小节,概括周益公能够配谥“文忠” 依据。 【答案】5. A 6. B 7.(1)我从李次燮那里得到了抄录本,他的文章写到(那上面的文字有):文章,是天下人 所共用的,世世代代不可私自占有。 (对于死后的谥号)天子不敢擅自决定,也一定是士大夫所一致追崇的,才可以得到。 8. 文: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正面);求取文墨之人很多(侧面)。忠:不顾年迈多病,应平 民之请,为“三忠堂”奋写文书。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 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 项,不正确。乃强为通:于是看门人勉强替他们通报。故“通”翻译为:通达、禀告。 B 项,正确。其冬十月朔:这一年冬天十月初一就去世了。故“朔”翻译为:初一。 C 项,正确。自皇朝逮令:从本朝开国等到今天。故“逮”翻译为:到,及。 D 项,正确。厥后天子从而褒赠:那天子听从了他们就赐予谥号“文忠”。故“厥”翻译为: 那。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的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 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 项,“甍”不可称皇帝,天子死曰崩。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余得录本于李次夔”,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余于李次夔得录本”;“文章,天下 之公器”,判断句;“公器”是指“共用的东西”;“私”是指“私有”,名词作动词。 (2)犹,尚且,还;“专”是指“擅自决定”;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尊,推崇;乃, 才;耳,限止语气助词。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回到原文中去, 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出“文”的特点,忠的特点。也可以结合正侧面结合去考虑。 文:①从正面看,由文章第一段“益公方卧,奋然起曰:‘是当作。’即为属稿,文不加点 而成,邑人惬望”可知,周益公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②从侧面看,由文章第一段“四方闻其复秉笔,求者沓至,益公实病矣”可知,求取文墨之 人很多 忠:由“益公方卧,奋然起曰:‘是当作。’即为属稿,文不加点而成,邑人惬望。四方闻 其复秉笔,求者沓至,益公实病矣。其冬十月朔,遂薨,盖绝笔焉”可知周益公不顾多病, 为“三忠堂”奋写文书。 【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 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 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 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庐陵这个地方号称有很多读书人,不乏儒生中的者和有名的大臣,从古至今,人才辈出, (因为)乡里的百姓谋求尊崇鼓励杰出人才的方法从而流传给后代的子孙嘉泰四年八月,才开 始建造“三忠堂”,县里的学校用它来祭祀三位忠臣。当时周益公住在乡里,年纪七十九岁了, 这一年身体精神不是很好,渐渐谢绝了他人写碑文的请求,不愿写碑文。有一天,来周益公 家敲门求见的百姓有几百人,看门人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他们不肯罢休,于是看门人勉强替 他们通报。周益公正睡在床上,(听到写三忠堂文章的请求)激动地起身说:“这个应当写。” 立刻写成稿子,文不加点,一气呵成,乡里的百姓称心满意。其他地方的人听说他又开始执 笔,求写文章的人纷至沓来,但周益公确实病重,这一年冬天十月初一就去世了,这篇文章 就是他的绝笔之作。 过了四年,我从李次夔那里得到了抄本,他的文章写到:“文章,是天下人所共用的, 世世代代不可以私自占有:节义,是天下基本的行为准则,世世代代不可以逾越。吉州这个 地方是江西的上郡,从本朝开国等到今天,两百多年,两者兼而有之,于是培养出了“三 公”。一个是欧阳修,凭借六经中的精华之文,尊崇高雅的文风,罢浮夸的文风,使儒家思想 发扬光大,又因为他进尽忠言,正道直行,辅佐三朝皇帝,士大夫一致尊崇他,那天子听从 了他们就赐予谥号“文忠”,没有人不认为这样。宋朝南渡时众人纷纷抢渡,右丞相杜充,带 着众多的臣子被停虏,金陵城守卫陈邦光投降,只有通判杨邦指着贼人怒骂,视死如归,维 护了庄重严的国家形象,士大夫又一致尊崇他,天子听从他们的建议褒奖赠予谥号,赐号为“忠 襄”,没有人不认为是这样。正在这时,宰相秦桧讨论议和之事,众人纷纷赞同,只有一个编 修官胡然上书,恳求斩杀宰相秦桧、(主张议和的)参政臣子和出使敌邦的使臣,国家的法纪 和伦理道德才能有所依靠,不会废弛,士大夫又一致尊崇他,那以后天子听从大臣的建议褒 奖给予他谥号,赐给他“忠简”的谥号,没有人不觉得是这样,这就是所说的“三忠”。虽然 这个乡里不是没有相,比如刘沈(字冲之)在朝廷,曾经大力推荐欧阳修把他留在翰林院,又引导富一起辅政,今天姓名还在功勋臣子之列,但是谥号从来没有听说过,他的儿子刘瑾孙 子刘都做了待制,始终不能请谥号,更何况那些受到优待的侍臣呢?这样以后才知道,只有 凭借有节气,才会得到一个谥号,天子尚且不敢擅专赏赐谥号,一定是要士大夫们一起尊崇 这个人,他才可以得到谥号。” 此后,楼宣给周益公写墓志铭,称他写文章精练、明白、简洁、严谨,读书人称之为“纪 实”周益公的谥号是“文忠”,我认为,那些推崇贤才的士大夫在朝,会有一天推举周益公, 让他比附“三忠”的荣耀,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四忠”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林寺别友人 许浑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9. 简析颔联的作用 10. 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案】9. 内容上:上句以乐景衬哀情,下句以哀景衬乐情,写出诗人身处异乡,既有与友 人同游的喜悦,又有即将离别的伤感,表达了悲喜交织的复杂情感。 结构上:照应标题“别友人”, “伤共别”与尾联“明日分襟又何处”相照应。 10. 选取山月、松杉等景物,写出了夜宿竹林寺的典型环境,视觉、触觉相结合,运用白描, 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由远及近,由内而外,写景富有层次;写景抒情,描绘了一幅月落松杉, 夜风寒凉的景象,表现了友人临别之际的伤感担忧之情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诗句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从内容、手法、效果、情感等 角度作答。 頷联两句“花满谢城伤共别”写了,谢诚繁花似锦一派繁荣景象,确是离别之时,以乐景写 哀情,写出了即将离别的伤感。后句“蝉鸣萧寺喜同游”写了朋友相聚同游禅躁的萧索寺庙, 以哀景衬乐情,写出了朋友相聚的喜悦。两句表达了作者悲喜交织的复杂情感。结构上:“伤共别”与题目“别友人”相照应,又与尾联“明日分襟又何处”相照应。同时 承上启下,承接首联“暗觉年华似水流”已至“花满谢城”了,并引出颈联对于竹林寺夜景 的描写。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诗句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从内容、手法、效果、情感等 角度作答。 作答时,可以从感官的角度赏析,颈联两句,通过“月落”“杉松晚”“风清”“枕簟秋” 等意象的叠加,视觉、触觉相结合,运用白描,塑造了宿竹林寺的典型环境,给人身临其境 之感,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 也可以从抒情方法的角度赏析,如诗人为写离别前的夜晚难以入睡,因而才写了夜景,通过 写景,抒发了不舍的情谊;当然,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赏析,如意象。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愤不启,___________。(《论语》)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_______________,管夷吾举于士……(《孟子》)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______,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5)_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_____,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8)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答案】 (1). 不悱不发 (2).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3). 恢弘志士之气 (4). 属 引凄异 (5). 岸芷汀兰 (6). 起坐而喧哗者 (7). 亭亭净植 (8). 宫阙万千都做 了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情景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 以下词语的书写:悱、鬲、恢、弘、芷、汀、做。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 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 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 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砸 琴(节选) 张 炜 ①琴棋书画,琴是摆在第一位的。琴是中国古琴,但延续到后来,各种琴都受人喜爱了。这 里的人特别喜欢一种蟒皮制成的琴,因为它的声音仿佛来自海滩深处,听起来格外撩动人心。 许多人听了,都觉得这声音有一种说不清的诱惑力。由于专门的乐器店少见这种琴,所以就要 倚仗当地的制琴师傅。有名的师傅都是祖传的,他们个个身怀绝技,遵守传儿不传女的老规矩。 爱琴的人不一定是弹琴的好手,他们只是爱,只是精于收藏而已。收藏是一种奇怪的嗜好,是一 种癖,一旦迷上就很难改掉。 ②那儿有一位有名的制琴师,出自他手的琴在方圆几百里都享有盛名。他会制作好几种琴, 然而最有名的还是那种蟒皮琴。城镇的一户收藏世家存有一把上百年的古琴,一切保护良好, 唯有蟒皮裂开了。无奈中也只有找这个制琴师傅重新镶造了。内行人都知道,一把琴的高下贵 贱,最关键的就是这蟒皮的搭配与选择,更有制作功夫的粗精。凡艺术都倚仗灵感,制琴当然是 门大艺术,而这门艺术的穴位就在琴体与蟒皮之间。收藏家因为爱琴,心思不用在别处,所以家 里的经济营生一般,虽然不算家徒四壁,可也好不了多少。他好大年纪才娶了一个妻子,两年后 生子,老年得子疼爱得不得了,平时他和妻子与孩子是须臾不能分离的。 ③他的家住在城镇边缘,靠近一片林子,这里常常有一些野物跑出来玩儿,他与妻子从不 伤害它们。有一天妻子正在家里灶上忙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出门去了,她一时也没在意。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尖叫声,她一听是自己孩子的声音,就不顾一切冲了出去。原 来孩子只戴了个红肚兜,这会儿蜷在一个草垛旁边,不远处就有两只豺狗模样的东西,它们一 纵一纵地围着孩子跳,只是不敢近前。她拿起柴棒驱赶它们,到了跟前一看,只见一条不大的蟒 蛇用身子围住了孩子,高高探起的头颅四处盯视,身上满是鲜血和伤痕。她吓得不敢喘气,定下 魂来才知道是这条蟒蛇刚才与两只豺狗搏斗,救下了孩子的一条性命!她呼叫孩子时,那条蟒 蛇就用嘴巴摩挲着孩子的腮,孩子很快就不哭了。这时蟒蛇才把身子放开,在一旁看着她把孩 子抱起,缓缓地爬回了林子里。她最后一眼记住的,。④男人回来后听过了这场历险,特意去找过那条蟒蛇,但没有找到。这时他的宝贝古琴已 经送到那个师傅手中许久了,对方回答说这种事急不得。大约又过去了一个月,制琴师傅终于 把修复的古琴拿回来了。这一天算是一个重要日子,男人见了古琴就忘了一切,他洗了脸洗了 手,又换了衣服才去接那把琴,就差没有焚香沐浴了。制琴师傅当即拨弄了那把琴,声音韵味真 是好得不能再好了。这把价值千金的古琴就算重生了。 ⑤师傅走后,妻子凑近了正在低头抚琴的丈夫,抬头端量了一下,突然大声喊叫起来。她说 她认得这蟒皮上的斑纹,这肯定是那条蟒蛇的皮。她这一叫,男人脸都白了。他赶紧放了琴,然 后出门追赶制琴师傅。 ⑥他拦住那个人,开口就问蟒皮的来历。师傅说:要为这把古琴寻找合适的蟒皮就难了,所 以才拖了这么久,家中贮存的所有原料都不合适,而自己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这种琴需要配 的是年纪合适的雌性蟒皮,还要有“金环扣”的,就是脖子上长了一种奇怪金斑的,这样的蟒皮 会发出一种“金声”。师傅长叹,然后一脸欣慰说,他为了这把古琴不得不四处寻觅那种蟒皮, 几次都想作罢,巧的是本城一个老猎人告诉他,说海边林子里就发现过这种蟒,于是他约了好 几个猎人,徘徊在林子中数日才得手。 ⑦男人一声不吭回去了。这时妻子已经把那把古琴归到了专门的屋子里,这里藏有几十把 琴。男人脸上一点儿血色都没有,他对妻子点点头,然后抄起一把锤子就进了藏琴的屋子。 ⑧他一口气砸毁了所有的古琴。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 3 节最后一句横线上的细节交代为下文妻子“大声喊叫”“认得这蟒皮上的斑纹”这一 情节埋下伏笔;且与下文制琴师叙述中“还要有‘金环扣’的,就是脖子上长了一种奇怪金 斑的”,这一句相呼应。 B. “男人回来后听过了这场历险,特意去找过那条蟒蛇,但没有找到。”“特意”说明收藏 家怀着期望仔细地找,感激蟒蛇的救命之恩,担心它的伤势;“没有找到”心里有失落,而 不安和担忧更甚了。这篇小说的语言看似不显作者任何的情感流露和价值评判,但一切的内 在都隐含在看似简淡、客观的平静叙述中。 C. 作者塑造了对艺术痴迷、性本纯善的制琴师和收藏家的形象,特别是“收藏家”安贫重情、 护爱生灵、知恩图报、恬淡轻利,代表着作者对传统理想人格的一种肯定。 D. “收藏家”“砸琴”背后寄寓了作者的反思:真正的艺术是唤起心中有纯爱,不是“擦动” 和“诱惑力”,更不是以残害生命来换取“美的享受”。“制琴师”是全文的主要人物,以他 的“迷”来衬托“收藏家”的“悟”,以他的“迷”暗示传统艺术中习以为常却是违背人性之善的“阴影”,促人警醒。 13. 简析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14. 赏析这篇小说的结尾艺术。 【答案】12. D 13. ①为故事的发生创设文化背景。②说明传统文化风俗对“制琴师”“收 藏家”性格形成的影响。③“收藏”一旦迷上就很难改掉。”与文末收藏家“砸琴”对比, 形成故事的波澜,情节的反跌。 14.①照应题目。②在情节高潮处戛然而止,余韵不绝,引人深思。③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 理之中。“见了古琴就忘了一切”的收藏家竟然“砸毁了所有的古琴”,出人意料,但前文对 收藏家的善良和爱心已铺垫得十足,所以此举也在情理之中。④丰富人物形象,凸显收藏家 品质中最可贵的一面。⑤“砸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思考。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下 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回到文章中去通读文章,梳理 文章内容,勾画答题区间,最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概括。 D 项,“‘制琴师’是全文的主要人物”错误。有文章内容可知,制琴师”是起陪衬作用的次 要人物。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作用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应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 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 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 ①内容上,第一自然段由“琴棋书画,琴是摆在第一位的。琴是中国古琴,但延续到后来, 各种琴都受人喜爱了。这里的人特别喜欢一种蟒皮制成的琴,因为它的声音仿佛来自海滩深 处,听起来格外撩动人心。许多人听了,都觉得这声音有一种说不清的诱惑力”可知,塑造 了传统文化习俗关于琴的概貌。 由“由于专门的乐器店少见这种琴,所以就要倚仗当地的制琴师傅。有名的师傅都是祖传的, 他们个个身怀绝技,遵守传儿不传女的老规矩。爱琴的人不一定是弹琴的好手,他们只是爱, 只是精于收藏而已。收藏是一种奇怪的嗜好,是一种癖,一旦迷上就很难改掉”可知,第一段是对小镇传统文化习俗的概貌性介绍,为故事发生和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②结构上,从行文结构的角度来看,与“他一口气砸毁了所有的古琴”形成对比,首尾呼应。 造成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欧•亨利式结尾”,使文章起伏有波澜。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尾的艺术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实质上考查了表达技巧的鉴赏和 情节设置的作用。可以从手法的艺术效果,情节与题目的关系,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情 节与人物塑造的关系,情节与主题的关系几个角度去考虑。 ①结构上,与“收藏是一种奇怪的嗜好,是一种癖,一旦迷上就很难改掉”形成对比。照应 题目“砸琴”。 ②“欧•亨利式结尾”,“见了古琴就忘了一切”的收藏家竟然“砸毁了所有的古琴”,出人意 料,但前文对收藏家的善良和爱心已铺垫得十足,所以此举也在情理之中。在情节高潮处戛 然而止,余韵不绝,引人深思。 ③“收藏家”“砸琴”背后寄寓了作者的反思:真正的艺术是唤起心中有纯爱,不是“擦动” 和“诱惑力”,更不是以残害生命来换取“美的享受”。以“制琴师”的“迷”来衬托“收藏 家”的“悟”,以他的“迷”暗示传统艺术中习以为常却是违背人性之善的“阴影”,促人警 醒。“砸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思考。 ④作者塑造了对艺术痴迷、性本纯善的制琴师和收藏家的形象,特别是“收藏家”安贫重情、 护爱生灵、知恩图报、恬淡轻利,代表着作者对传统理想人格的一种肯定。丰富人物形象, 凸显收藏家品质中最可贵的一面。 现代文阅读(二) (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史学创新要坚持正确方法 王曾瑜 对于任何学科发展来说,创新都是内在要求。就史学研究而言,创新主要体现为提供新 的史料、进行新的论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补充、有所进展甚至开拓新的领域,形成 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甚至是推翻旧说的研究成果。创新的最大意义在于“新的”比“旧的” 好,而不是相反。但从史学创新的实际情况看,并非没有在创新的名义下走向反面的情况, 这是推进史学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新是要突破陈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一切规矩。就中国古代 史研究而言,经过长期发展,在微观上已经积累了一套必须遵循的研究规矩。比如,史讳、年代、地理、职官、版本目录、古汉语训诂等一整套科研基本功或曰史学专门知识,是从事 中国古代史研究时必.须遵循的,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知识积累方能了然于胸。如果在这方面 想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就会出现硬伤。例如,“邱”字是清朝为避孔丘名讳 而新造的字,在清代之前并无此字。清人习惯于依据自己的名讳改古书。如果今天的学者不 注意这一点,在研究清代之前的史学作品中使用诸如“雍邱县”“闾邱”之类的称谓,就会 成为硬伤。举此例是要说明,史学创新要有必需的基本功和细致扎实的研究,要遵循学术研 究的基本规范。 推进史学创新,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要有正确的史观和史识。就中国古代史研究而言,近 年来这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在一些文章中出现了一种论调,认为只有摆 脱意识形态的主宰,史学方能创新。所谓意识形态,对治史者而言,主要是指史观和史识。 自古迄今,任何史家治史均不可能不受本人史观和史识的影响。那些主张在史学研究中摆脱 意识形态主宰的人,看他们的作品,又何尝没有他们本人的意识形态在主宰呢? 就治史而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至今仍然颠扑不破。现在,有的人为了史学创新而刻 意放弃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这无疑是南辕北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我们 可以在史学研究中分辨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共性与个性。如此,才能分析和判断纷繁 复杂的历史现象,抓住历史的本质。比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具 有重要作用。 史观和史识不正确,创新还会出现许多乱象。比如,近些年来,史学界出现了一种怪现 象,污蔑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种所谓的“创新”,事实上所要贬损和否定的是中华民族的爱 国正气和优良传统。 再说一点文风问题。目前,追求文字的生僻、晦涩和朦胧甚至刻意创造一些新词,逐渐 成为某些史学作品的一种时髦,成为其“创新”的一种表现。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必 然需要不断创造新词。但是,新词应当含有旧词不具备或不能包容的词义。如果词义与旧词 相同,那似乎无须多此一举。但目前有的学者以编造一大堆生僻、晦涩的新词为荣,似乎此 类新词创造得愈多,自己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就越强。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倾向。 治史者都希望求得学术上的创新,但真正拿出经得起推敲的史学研究创新成果又很不易。 正因为不易,更需治史者潜心努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01 月 14 日)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有的学者喜欢编造一大堆生僻 、晦涩的新词,似乎此类新词创造得愈多,自己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就越强。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倾向。 B.作者认为“新的”比“旧的”好是创新的全部意义所在,这是推进史学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C. 那些主张在史学研究中摆脱意识形态主宰的人,看他们的作品,已经摆脱了本人史观和史 识的影响。 D. 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时必须遵循相应的研究规矩,这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知识积累才能实 现,但有时也能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 1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史学创新要坚持正确方法”为中心论点,阐述了史学创新存在的问题以及正确的 做法,论述严谨、条理清晰。 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具体可考的事例,如第二段中列举“邱”字是清朝为避孔丘 名讳而新造的字,来证明史学创新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C. 有的人为了史学创新而刻意放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是一种极端的做法,而 且容易导致史学界的许多乱象。 D.作者认为,当今的史学界存在刻意创造新词的文风问题,对于史学创新而言,不需要创造新 词。 17.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治史者如何才能做到学术上的创新。 【答案】15. A 16. D 17.①创新是要突破陈规,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②要有正确的史观和史识;③注意文 风,经得起推敲,不刻意追赶时髦。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 项,“作者认为‘新的’比‘旧的’好是创新的全部意义所在”错误。从第一段“创新的最 大意义在于‘新的’比‘旧的’好,而不是相反”来看,可知并非“全部意义”应为“最大 意义”。 C 项,“已经摆脱了本人史观和史识的影响”错误。第三段说的是“那些主张在史学研究中摆 脱意识形态主宰的人,看他们的作品,又何尝没有他们本人的意识形态在主宰呢”,“何尝没 有”是反问,其意思应该是有“他们本人的意识形态在主宰”。 D 项,“有时也能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错误。由“如果在这方面想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就会出现硬伤”可知,“有时也能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 错误。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 项,“不需要创造新词”错误。文章第六段说的是“目前,追求文字的生僻、晦涩和朦胧甚 至刻意创造一些新词,逐渐成为某些史学作品的一种时髦,成为其‘创新’的一种表现。随 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必然需要不断创造新词。但是,新词应当含有旧词不具备或不能包 容的词义。如果词义与旧词相同,那似乎无须多此一举”,并非不需要创造新词,而是新词应 当含有旧词不具备或不能包容的词义。 故选 D。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中圈出相关的信息,如直接指明做法的内容以及治史者存 在的误区,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①由第二段“创新是要突破陈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一切规矩……举此例是要说明,史学 创新要有必需的基本功和细致扎实的研究,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可以提炼:创新是 要突破陈规,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②由第三段“推进史学创新,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要有正确的史观和史识”可以提炼:要有正 确的史观和史识 ③由第六段“再说一点文风问题”,第七段“治史者都希望求得学术上的创新,但真正拿出经 得起推敲的史学研究创新成果又很不易” 可以提炼: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注意 文风,经得起推敲,不刻意追赶时髦。 七 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严范孙:“旧世纪一代完人” 高毅哲1929 年 3 月,南开学校创始人严范孙病逝,天津《大公报》刊发社评《悼严范孙先生》, 在哀叹其逝世“诚为学界之大不幸”之余,还说了这么一句话:“就过去人物言之,严氏之 持身处世,殆不愧为旧世纪一代完人。” “旧世纪一代完人”,严范孙何以当此评价? 严范孙生于 1860 年,大半生和大清王朝风雨同舟。他 26 岁入翰林院任编修,遂得雅号“严 翰林”。34 岁他又出任贵州学政(即教育主管),多有维新之论。光绪登基后,更对他十分器 重,曾多次召见他。戊戌变法失败后,严范孙的处境也一度非常险恶,遂挂印而去。 他与袁世凯私交甚笃。1908 年,摄政王载沣罢免袁世凯,让袁世凯回家“养病”。官场炎 凉,袁世凯离京时,只有两个朝臣为他送行,一个是风云人物杨度,另一个就是严范孙。后 来,严范孙为袁之遭遇愤愤不平,还上了一道奏折请求留任袁世凯,只是载沣置之不理,让 他大失所望。 所以他的前半生,入仕、忠君、维新、罢官、直言、“结党”,该有的都有了——典型的 旧封建时代的士绅轨迹,说他是“旧世纪之人”,一点儿没错。 但他又偏不是个纯粹的“旧世纪之人”。 他是最早在天津开办新学的一拨人。他立新学,办蒙园,开女校。尤其是他创办的严氏 女塾,为做示范,以自己的女儿、儿媳,以及亲戚朋友的女儿为学生。3 年后,严范孙又把女 塾改为一所包括小学和中学的严氏女子学堂。在女塾,他亲自教作文,把自己从日本带回来 的画片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她们根据图片内容来写作文。他还很早就提出反对妇女裹足,亲 自编写了《放足歌》,教给女塾学生演唱。这些歌谣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被广为传诵。 仅 1903 年,严范孙就在天津建起 16 所小学、11 所女子小学,同时还设立工艺学堂补习 所及研习所,设立文、理、法、商等学科。他的一系列活动,大大推动了天津近代教育的发 展。天津成为北方办学重镇,严范孙功不可没,他也因此和著名教育家张謇并称为“北严南 张”。更重要的是,他为世人挖掘了张伯苓、周恩来。 教育家的眼光一定要是毒辣的。只要能识人,其他都好说。就如徐悲鸿,画技不入流之 说流传几十年,但提起他“挖掘”齐白石,众人便都服气,无话可讲。 当严范孙办学急需一名助手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刚从海军退役的张伯苓,说这个毕业于 北洋水师学堂的年轻人,不仅受过新教育,而且为人正直;虽然其家境贫寒,却甘愿放弃官 职,一心要兴学救国。严范孙一听大喜,立即邀张伯苓到家中,请他为自己的 5 名子弟当私 塾老师。刚刚 22 岁的张伯苓十分珍惜这次机遇。他始终认为,结识严范孙是自己一生中最大 的幸事。后来严范孙去世,张伯苓悲痛地表示,“南开能有今天,全仗严先生之力……应当尊严先生为校父”。 周恩来的故事更为传奇。 周恩来才华横溢,严范孙对他喜爱备至,一度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周恩来。得知周恩 来家境困难,学校立刻给他安排抄写和刻蜡版的工作,让他增加收入,后来又免掉他的学杂 费,让周恩来成了南开当时唯一的免费生。待到严范孙和张伯苓办起南开大学,更是特许周 恩来免试入学。 后来周恩来因参加“五四”运动被捕,南开迫于压力将他开除。严范孙爱才心切,捐款 7000 银元,资助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周恩来在法国从事革命活动,有人劝严范孙停止资助,说 周“用了你的钱,却成为一个共产党人”,严范孙却说:“士各有志,不能相强。”于是该款 资助三年,每半年付款一次,从无延误。1959 年,周恩来已是国家总理。他到南开大学视察 后,向老校友们感叹:“严老先生是封建社会的好人。” 这和《大公报》当年的社评如出一辙。 所以,虽身处旧时代,却顺天应时,不以蛮力对抗世界潮流,提携良才,不问出身,虽 是旧时代的人,却有一颗公允正直之心,这样的老先生,说他为“旧世纪一代完人”,并不为 过。 (选自 2018 年 4 月 26 日《中国教育报》) 18.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袁世凯被罢免后,众多朝臣纷纷与他保持距离,严范孙却逆势而为,敢于为其送行,并奏 请朝廷让袁世凯留任,事败后他自己也被迫辞职。 B. 严范孙是天津新学的早期创办者之一,所办学校涵盖幼、小、中、大各个学段,文、理、 法、商等多种学科,补习所、研习所等多种形式。 C. 张伯苓由私塾教师成长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与严范孙的识人之明密不可分,在严范孙的 引领之下,张伯苓也立下了兴学救国的志向。 D. 严范孙倡导妇女解放,开办女学,他创办女子学堂后,亲自教学生作文,编写教唱《放足 歌》,在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范孙主要生活在晚清时期,有着典型的旧封建时代士绅轨迹,是“旧世纪一代完人”,在 新世纪里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堪称“完人”。 B.徐悲鸿虽然被传“画技不人流”,却因为“挖掘”了齐白石而令人服气,文中用这个例子意 在说明教育家的眼光一定是非常毒辣的。C. 严范孙给予周恩来的帮助是实际而巨大的,1959 年周恩来去南开大学视察之时还赞叹他的 开阔的胸怀,称他是封建社会的好人。 D. 文中家处使用了具体的数字,如产范孙所建学校的数量、资助周恩来的资金数额等,既丰 富了文章内容,也使材料更加真实可信。 20. 哪些品质使严范孙能被称为“完人”?请根据全文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18. B 19. B 20.①忠君爱国,正直敢言,为了国家甘愿背负“结党”的恶名;②顺天应时,思想先进,支 持维新,为了变法自强不惜牺牲自己的官位;③重视教育,破旧立新,立新学,办蒙园,开 女校,推动近代教育发展;④公正允直,提携良才,发掘了张伯苓和周恩来,为近代历史发 展作出贡献。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 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 选项张冠李戴,“并奏请朝廷让袁世 凯留任,事败后他自己也被迫辞职。”错误,由原文“戊戌变法失败后,严范孙的处境也一 度非常险恶,遂挂印而去。”可知,是“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自己也被迫辞职。C 选项,“在 严范孙的引领之下,张伯苓也立下了兴学救国的志向。”错误,由原文“说这个毕业于北洋 水师学堂的年轻人,不仅受过新教育,而且为人正直;虽然其家境贫寒,却甘愿放弃官职, 一心要兴学救国。”可知,张伯苓立下了兴学救国的志向,“不是”在严范孙的引领之下。D 选项曲解文意,“在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错误,由原文“他还很早 就提出反对妇女裹足,亲自编写了《放足歌》,教给女塾学生演唱。这些歌谣在社会上引起强 烈反响,并被广为传诵。”可知,这些歌谣只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被广为传诵,并 没有说“在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 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 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 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B 选项,“文中用这个例子意在说明教育家的眼 光一定是非常毒辣的。”错误,由原文“只要能识人,其他都好说。就如徐悲鸿,画技不入流之说流传几十年,但提起他“挖掘”齐白石,众人便都服气,无话可讲。”可知,文中用 这个例子意在说明“只要能识人,其他都好说”。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 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34 岁他又出任贵州学政(即教 育主管),多有维新之论。光绪登基后,更对他十分器重,曾多次召见他。戊戌变法失败后, 严范孙的处境也一度非常险恶,遂挂印而去。”可知,严范孙顺天应时,思想先进,支持维 新,为了变法自强不惜牺牲自己的官位;由原文“后来,严范孙为袁之遭遇愤愤不平,还上 了一道奏折请求留任袁世凯,只是载沣置之不理,让他大失所望。”可知,严范孙忠君爱国, 正直敢言,为了国家甘愿背负“结党”的恶名;由原文“他是最早在天津开办新学的一拨人。 他立新学,办蒙园,开女校。尤其是他创办的严氏女塾,为做示范,以自己的女儿、儿媳, 以及亲戚朋友的女儿为学生。”可知,严范孙重视教育,破旧立新,立新学,办蒙园,开女 校,推动近代教育发展;由原文“虽身处旧时代,却顺天应时,不以蛮力对抗世界潮流,提 携良才,不问出身,虽是旧时代的人,却有一颗公允正直之心,”可知,严范孙公正允直, 提携良才,发掘了张伯苓和周恩来,为近代历史发展作出贡献。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 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 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 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 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八 作文(70 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证书多种多样,毕业证书、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等不一而足,它们或见证经历,或证明 资历,或定格荣誉,是生命成长的重要证据,也有人认为,生命中越是重要的东西越是难以 被证明,有时也无需证明。 【答案】文凭与水平 文凭与水平哪个更重要?我说“水平比文凭更重要,既需要文凭,更需要水平”。然而, 现实却令人费解——文凭比水平重要! 选拔干部,非有文凭者不提;教师晋级,没有文凭靠边站;连城管用人,没有文凭免谈……文凭就是水平。 诚然,文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平。文凭是指人在一定时期接受某种层次教育后由特 定机构给予合格认可的证书,是表明知识水平的基准线。文凭不单是一纸文书,它的出现和 存在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维系社会公信度的重要标尺。因此,文 凭应该和知识水平一致。 一般情况下,文凭是衡量一个人水平的最简便、最直观的标准。小学毕业,具有小学的 知识水平;高中毕业,具有高中的知识水平;大学毕业,具有大学的知识水平;研究生毕业, 就具有研究生的学识水平……正因为文凭能够代表知识水平,所以社会承认并将文凭作为用 人的一个基本和首要标准! 然而,文凭并不完全反映水平。文凭相同,水平不一定相同。同是北大毕业的学生,有 人才,亦有平才,甚至有庸才:人才能够经世济国,平才能够干好本职,庸才则卖冰糖葫芦, 甚至靠领取低保度日。 其次水平是个变量。现在不少学生升入大学以后,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有的还“春 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终日沉迷爱河与网络之中。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学业不可一日荒废。谁躺在文凭的席梦思上睡大觉,谁就保持不住原 有的知识水平。 有文凭不一定有水平。社会认文凭,人们必然去求文凭,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人难免 不处在潮流之中,重要的是在潮流中要保持端正的姿态。比如在求文凭过程中,一定要为了 水平而去争取文凭,而不是为了文凭而文凭,更不能投机取巧、不择手段。据权威人士透露, 全国至少有 60 万人持有假文凭。试想,这些假文凭的持有者,何来水平? 相反,没有高文凭不一定没有高水平。中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小说,哪部的作者曾金榜题 名呢?毛泽东没有大学文凭,区区中专学历,但是谁敢说他没有水平?李瑞环没有大学文凭, 只上过小学 6 年级,但是谁敢说他没有水平?马云高考考上一般大学,但是现在是电子商务 的领军人物,谁敢说他没有水平?盖茨放弃大学,舍弃哈佛文凭,但是谁敢说他没有水平? 这些名人对社会的贡献反证了一条真理:文凭不重要,水平才重要。 有文凭而没有水平,日子难过。有些人抱着名校文凭四处求职,却处处碰壁,或卖猪肉, 或出家,此类现象令人深思!博士里面也有蠢才,小学毕业的人里面也有人才。但愿我们摒弃凡事以文凭取人的观念, 不要简单地在文凭与文化、知识与才能之间划等号。在提拔干部、评定职称时,既要看文凭, 又要看水平,重在真才实学。只有这样,“才路”方能广开,各种人才方能脱颖而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 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 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 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词:证书,多种多样,不一而足,见证,证明,资历,荣誉,重要,证据,重 要,难以,无需。 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 本次作文材料为引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材料可以分为两层: 1、证书多种多样,毕业证书、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等不一而足——证书种类多。 它们或见证经历,或证明资历,或定格荣誉,是生命成长的重要证据——证书是对过去的证 明,见证了过去的经历、资历、荣誉、成长。 第一层:对证书证明过去持肯定态度。 2、也有人认为,生命中越是重要的东西越是难以被证明,有时也无需证明——侧重珍惜生命 中重要的,东西证书是对过去静态的证明,不能动态的衡量证明中那些重要的东西。 第二层:侧重生命被忽略的部分。 “重要的东西”包含第一部分需要被证书证明的长久的伴随生命的(经历、资历、荣誉、成 长),而人们容易被证书绑架,从而忽视的东西。 细读材料,可从种提炼出本次作文创作的话题应是“证书与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应辨证的 看待,证书是对过去经历、资历、荣誉、成长的证明,是对自身过去努力的肯定,但是它不 能代表未来。生命中有很多东西是不能被证明的,人生不能被“证书”禁锢,而切身需要不 断提高的部分,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即重视证书,更重视自身的成长。仔细分析完材料,我 们要吸取经验教训,获得了成长必经的历练与营养。以此为主旨,写人记事,议论说理均可。 前者要求以情动人,后者要求以理服人。根据分析确定立意,确定好立意之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文体开展写作,或记叙, 或议论,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让读者在读了你的文章之后,有所教益,有所启迪。 【立意】①水平比证书更重要。 ②靠实力说话。 ③水平足够,证书自来。 【素材】1、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文凭等于水平”论的话,我相信不知又有多少人才会堵死 在这条不归路上,就拿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来说,他连大学都没有毕业,依然靠着自己的能用 双手创办了微软成了世界首富。同学们,未来的幸福生活不是靠文凭来创造的,它是靠我们 自己的双手,自己的智慧来创造的,我们不能因为当今社会的文凭论而束缚了自己。如果你 真有理想,真有志气! 2、中国的玻璃王曹德旺,这个十四岁辍学回家放牛,但他并没因未接受正规教育而惋惜,他 卖过烟丝、做过水果生意,到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立了福耀玻璃有限公司,成了一位 百亿富翁。虽然对于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实现,但是我们也应该从中看到文凭不是决 定一切的东西。 3、刘兴奇写的一本书《大学生的坟》,刘兴奇是我比较佩服的人特别是他那奇特的思想。他 崇尚人才讲究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单单仅仅依靠一张文凭。他认为大多数大学生不是不够努 力,而是不懂得如何学会努力,仅仅靠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死读书的人的,就算考上研究 生,很多都是思维呆滞,被深深的陷于中国缺乏变化机制的教育制度里,没有实战经验,即 使有再多的证书。企业要的是你的水平,而不是你那堆硬梆梆的证书。 4、刘兴奇写的一本书《大学生的坟》,刘兴奇是我比较佩服的人特别是他那奇特的思想。他 崇尚人才讲究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单单仅仅依靠一张文凭。他认为大多数大学生不是不够努 力,而是不懂得如何学会努力,仅仅靠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死读书的人的,就算考上研究 生,很多都是思维呆滞,被深深的陷于中国缺乏变化机制的教育制度里,没有实战经验,即 使有再多的证书。企业要的是你的水平,而不是你那堆硬梆梆的证书。 5、文凭从某种意义来讲只是一张纸,当然我们断不可一票否认它在当今文凭当道的时代所起 的作用,现在社会无论是国企还是外企或者是比较好的企业,进入他们的通行证就是本科以 上文凭,其余的一概不屑一瞧。当然这只社会的一方面,只有那些缺乏创新机制的企业或单 位才会有这些牵强的门槛,不过任然有许多有活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对人才是不拘一格的。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 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水平更重要”这一中心论点从“为什么”“怎么做”两个角度论述; 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