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作业及答案(共24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作业及答案(共24份)》 共有 2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2 《诗经》二首 一、基础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雎鸠    窈窕    好逑    寤寐    溯洄    坻    荇菜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左右芼之(挑选) B.君子好逑(配偶) 寤寐求之(日日夜夜) C.白露未晞(干) 在水之涘(水边) D.蒹葭采采(采摘) 道阻且跻(高)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本中的两首诗都是古代反映爱情的民歌。 B.“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兴”。 C.《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D.《关雎》的感情真挚热烈,《蒹葭》也表现了热烈奔放的情感。 4.文学知识填空。 (1)《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篇。 这些诗歌分为“   ”“   ”“   ”三个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6.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下面对《关雎》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以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配偶不乱之意,而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 节的佳处,在于它那种舒缓平正之音,并以这种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B.第二节“参差荇菜”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左 右流之”以荇菜流动无方向喻淑女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 C.第三节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诗人描写了思念情人的心理。“辗转反侧”,则是诗人 想帮助淑女采摘荇菜。 D.第四、五节写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情景。 曰“友”曰“乐”,用字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8.下面对《蒹葭》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两句引出了所思念者和所在地,不仅与“蒹葭苍苍,白 露为霜”两句融合无间,而且又为后四句抒发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 做铺垫。 B.“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经过一番艰苦的上下追寻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 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了渴慕的程 度。“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C.第一节“白露为霜”写出了露水浓重、凝结成霜的情景,这应该是天刚破晓时的景 况;第二节的“白露未晞”,其中就有时间的推移,那就是天已亮而露水还未干的景象。 D.“道阻且右”和第一节的“道阻且长”、第二节的“道阻且跻”又有不同,这一句更 准确地描写出傍着水流的小路的曲折弯窄,令人难以前行,则主人公的失望与难言的痛 苦,完全可以思而得之。但“采采”一词写阳光灿烂的样子,又给第三节的景物涂上了 一层亮色。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 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 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二、阅读 10.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 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①。”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 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②?” 庄子笑曰:“周③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 (选自《喻林》) 【注释】①终其天年:活到自然死亡为止。②将何处:打算怎么做。③周:指庄子自 己。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庄 子 行 于 山 中 见 大 木 枝 叶 盛 茂 伐 木 者 止 其 旁 而 不 取 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②舍于故人之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4)阅读全文,请选出与本文主题不相符的一项    A.看问题不能僵化,应该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机动灵活地处理。 B.矛盾双方不是绝对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是会互相转化的,所谓世事无绝对。 C.庄子为所有无用之材作辩护,这体现他消极避世的处世心态。 D.在材与不材之间作出判断抉择是劳神费心的,“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我们因顺其 自然,在材与不材之间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这已经是最接近自然大道了。11.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1)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下面对《君子于役》上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点明全篇主旨,陈述了所咏之事。用“不知”来说明丈夫役期之长。这 两句是第一层:妇人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B.中间四句勾画出一幅典型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并且以此来反衬 主人公不平静的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时,而人却无归期。 C.最后两句极言思念丈夫很深,以致不能自已。 D.“曷至哉”是反问句,女主人公用反问的方式来揭露封建统治苛酷的兵役给千万个 家庭带来了痛苦的罪行。 (3)简述诗歌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参考答案 1.jū jiū,yǎo tiǎo,hǎo qiú,wù mèi,sù huí,chí,xìng 2.D 3.D 4.(1)诗经 305 风 雅 颂 (2)赋、比、兴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C 6.C 7.C 8.D 9.B 10.(1)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2)①因为  ②住宿 (3)其中一只能叫,另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4)C 11. (1)这首诗着重描写妻子对丈夫长期服役不能回家的盼望思念之情,反映了徭役给人民带 来的苦难。 (2)D (3)诗中写了思妇视野中最能触动她心弦的几样景物:栖于埘的鸡儿,幽暝的黄昏,归圈 的牛羊。这些景物突出了一个“归”字,使她产生了人不如畜的思想。于是,诗人借助 景物,把人物感情中最强烈、最集中的一点“等待”凸显出来了。这样的写景是移情于 景,为情造境,对表达人物感情、渲染环境气氛、突出主题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