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Word版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皖南八校 2020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也是当代文学一个新的起点。对民族精神的眷恋与对 家国前途的忧思重新迸发,化作“归来者”笔下一行行鲜活的文字和一个个生动可感的人物。 作家们成了普通民众个体情绪与家国思虑的代笔人,受到社会的高度青睐。他们内心蕴含的 崇高感与家国使命感再次被激发,纷纷以极大的激情与勇气去直面现实人生、干预现实生活。 前三十年过度宏大的国家叙事造成的个体压抑与精神“伤痕”需要作家们去抚慰,也促使他们 再次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日常生活与非英雄式的普通人物。新崛起的诗人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 虽然也延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但其视角开始更多地转向个体化的生命体验。当代 文学家国情怀的面向由此开始走向多元,“人”又一次出现在家国同构体系的重要位置。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等新的文学现象无不建构在“人”的意义复苏之上,宏大的国 家叙事逐渐与幽微的个人体验靠拢并置。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西方现代文化与思想进入中 国变得快速而便捷,直接影响了 20 世纪 80 年代先锋文学和探索戏剧的萌发。先锋文学和 探索戏剧更加强调个体的舒展与极度个性化的表达,试图打破之前三十年累积的过度宏大的 家国叙事对个体经验的压抑。它们不标榜家国情怀,也并非摒弃家国情怀,而是从最细微的 个体体验入手,提供另外一个思考个体与家国关系的维度。 当然,不断更新并迅速失宠的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进入,有时候也会让中国作家们应接 不暇而变得茫然,以王蒙、韩少功、阿城等为代表的作家干脆返身,到中国悠久传统寻求寄 托与解决问题的路径。“寻根文学”的兴起,意味着当代文学的民族审美自觉的开启。与现 代文学主要以揭露与批判传统文化的基调不同,这些作家的作品,在强调现代意识渗透的同 时,也开始有意识地追求民族化的审美方式,着力表现独特的民族文化表征。 正如陈思和教授所言:“文化寻根派作家们对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或反省,都 投射在他们那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特别富于想象力的艺术风格中。”阿城的“三王”系列、韩 少功的《爸爸爸》等作品,都在试图从民间与乡土的关怀中,寻求传统文化的病症与潜在的 顽强生命力。这直接影响到后来者莫言基于民间立场讲述家国故事的一系列小说作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的转型急速向前,改革开放的大潮总是在瞬息之间 改变各个领域的存在方式,以致个体的生命体验也从原先被规约化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变得 零碎而尖锐。商品社会的来临,使民众的焦点从精神层面迅速转向了物质层面。与此相呼应 的,是直接促成当代文学从精英化叙事转向对个人生存空间的理解与表达。但是,当代文学 的家国情怀并没有也不会就此消隐,只是变得更加多元而复杂,也更加去关注国家发展过程 中个体的现代性问题。 现代中国的建构依然是进行时,当代文学也不例外。家国情怀的文学表达在这个时代非但不会消隐,反而会更加饱满。面对急遽的社会形态变迁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文学的当 代书写者们,依然需要立足民族文化的根基,根据不同的生命体验与擅长的表达路径,去描 摹此时中国的情感底色,与这个伟大的时代同呼吸、共成长。 (摘编自林清华《艺术地描摹时代的情感底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改革开放再次激发当代作家的崇高感和家国使命感,促使他们关注普通民众。 B.“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是建构在“人”的复苏之上,仅书写幽微的个人体验。 C.由于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兴盛,中国当代作家有时感到应接不暇而变得茫然。 D.家国情怀直接促成当代文学从精英化叙事转向对个人生存空间的理解与表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在分析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聚焦于家国情怀从未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缺席。 B.文章以例证法、引证法展开论证,阐明了作家应如何艺术地描摹时代的情感底色。 C.文章在分析当代文学追求民族化审美方式时,将“寻根文学”与现代文学进行对比。 D.文章论证严密,主要体现在严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分析当代文学各阶段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新的起点,作家创作的作品虽然注重每个个体的现代生命体 验,但家国情怀蕴含其中。 B.当代文学受西方现代文化与思想的影响,曾探索个体的舒展与极度个性化的表达,这使 家国情怀的文学表达更趋多元。 C.“寻根文学”拒绝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影响,并与现代文学揭露与批判传统文化的基调相 反,对传统文化极为认同和推崇。 D.当代中国作家根据不同的生命体验与自己擅长的表达路径,去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一 定要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9 年 7 月 8 日,世界银行发布《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报告,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向 世界展示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总和;相比全球各国,中国高 铁票价最低;建设成本约为其他国家建设成本的 2/3。同一个项目,中国建设高铁的国际报 价为每公里 0.3 亿美元,日本则为每公里 0.5 亿美元……报告中提到,长期全面的规划和设 计标准化是中国高铁成功的关键要素。 另据交通运输部统计,2019 年 40 天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达 29.8 亿人次。我国 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人口分布广,这让我国在交通运输上存在很大的市场需求。 放眼全球,能集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人口红利多种优势条件于一体的国家屈指可数, 中国就是其中一个!正如习近平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 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摘编自人民网:2019 年 9 月 25 日《为什么中国高铁能领跑世界?》) 材料二: 世界首条时速 350 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今天(12 月 30 日)正式开通运营。京张高铁 起点位于北京北站,终点在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另一举办地张家口。线路全程 174 公里,最 快运行时间由过去的 3 小时 7 分钟压缩至 47 分钟。 京张高铁上运行的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究竟有何不同?作为复兴号动车组的升级版, 它应用北斗导航、防灾预警等技术,实现自动驾驶;同时拥有电子客票、一证通行、刷脸进 站、站内导航系统和自助服务等功能,为旅客出行提供智能服务。还增加了智能模块来减少司机的劳动强度,实现司机按一个钮就能实现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 停车自动开门、车门和站台联动。智能列车车身安装有数千个传感器,像带着随车医生一样, 随时自体检,保障运行安全。列车供电系统也首次采用了轮轨式机器人巡检,打破了以前人 工检测的局限性。 京张高铁智能列车分为标准版和奥运版两种。奥运版智能列车,车厢内饰随处可见奥运 元素。在车厢连接处专门设计了滑雪器材存放处,旅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存取滑雪板。还 安装了移动的新闻中心,方便中外记者报道冬奥会,旅客坐在列车上也能随时收看奥运直播 节目。京张高铁的开通开启了世界智能铁路新篇。 (摘编自央视新闻:2019 年 12 月 30 日《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今日开通运营》 材料三: 1999 年 9 月 27 日,“大白鲨”正式在广深铁路载客试运营,标志着我国跨入准高速铁路 运输时代。2002 年 11 月,动力集中式动车组“中华之星”在冲刺试验中跑出了 321.5 公里的 时速,标志着中国列车首次迈过时速 300 公里门槛! 2008 年 8 月 1 日,我国第一条设计时 速为 350 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我国正式迈入“ 高铁社会”。 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我国的高铁不仅速度世界最快,并且内部的环境舒适度和防噪音都 是世界榜样,尤其是我国高铁的稳定性让很多外国人都惊叹不已,有很多在我国高铁上立硬 币的视频红遍全球。 至今为止我国不但拥有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并且在实际营运速度上我国的 高铁已经达到 350 公里/小时,但我国在技术发展上并没有停下脚步。从轮轨到磁悬浮是铁 路技术迈向新突破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磁悬浮列车已经超过了 400 公里/小时,超过了法国 和日本两大高铁技术强国。据报道,2019 年 5 月 23 日,我国时速 600 公里磁悬浮试验样车 已在青岛下线。同时我国还在研制人类另一种交通工具“超导磁悬浮列车”。这种列车是利 用高科技超导材料和液氮在真空管道实现悬浮,超导磁悬浮列车一旦实现,运行速度可以超 过 1000 公里/小时,这一速度已经超过了民航客机。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19 年 10 月 21 日《20 年“跑”出来的“国家名片”》) 4.下列对我国高铁快速发展的原因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政策支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B.长期全面的发展规划和设计标准化,引领技术不断创新。 C.国土面积大,且人口众多、分布广,交通运输的市场需求大。 D.高铁营业里程长、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得到国际高度认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高铁建设成本约为其他国家建设成本的 2/3.以致票价低而广受青睐,所以营业里程超 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的总和。 B.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无论是标准版还是奥运版都使用了多项智能技术,只是奥运版 突出了奥运特色及其相应的服务功能。 C.我国高铁至今已能“领跑世界”,在标志着铁路技术新突破的磁悬浮技术方面优势明显, 但仍然不断进取,有后续长远的发展规划。 D.2008 年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高铁社会”;2019 年京张高铁 的开通运营又开启了世界智能铁路的新篇。 6.高铁是我国的“国家名片”。假若请你去迎接一批外国游客,建议他们乘坐高铁旅游,你 将从哪几个方面来推介高铁的优势?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条作答。(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隐士与魔鬼 [埃及]陶菲克·哈基姆 一群拜物教徒把一棵树当作神灵来崇拜。信奉神灵的一位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发雷霆, 他拿起一把斧头,要去把这棵树砍掉。当他刚一走近这棵树,突然一个魔鬼出现在他面前, 挡住了他的去路,对他喝道:“喂,站住!你为什么要砍树?” “因为它蛊惑人心。” “这碍你什么事?让他们去上当受骗好了。” “这怎么成呢?我有责任引导他们。” “你应该让人们拥有充分的自由,他们爱怎么办就怎么办。” “他们现在并不自由,因为他们正听着妖魔的咒语。” “那么你要他们听你的声音?” “我要他们听神灵的声音。” “我绝不让你砍这棵树!” “我非要砍这棵树!”. 于是,魔鬼卡住隐士的脖子,隐士掀住魔鬼的角,好一场惊天动地的搏斗。最后,这场 恶战以隐士得胜告终。魔鬼被打翻在地,隐士骑在他身上说:“你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吃了败仗的魔鬼气喘吁吁地回答:“我没有想到你这么有劲。放开我吧,你愿意怎么干 就怎么干去吧!”隐士放了魔鬼,可是这一场恶战已经使他精疲力竭,无力砍树,所以他就 返回自己隐居的茅庵,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他又带上斧头去砍树。突然魔鬼又出现在他身后,喊道:“今天你又来砍树了 吗?”. “我早就对你说了,一定要把这棵树砍掉。” “你以为今天还能打过我吗?” “我将奉陪,直到你知道我的厉害。” “那好,把你的本事使出来吧。” 魔鬼扼住隐士的脖子,隐士抓住魔鬼的角,又一场恶战开始了。最后,魔鬼倒在隐士脚 下,隐士压在他身上说:“现在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是的,你有惊人的力量。放开我吧,你愿怎么干就怎么干去吧。”魔鬼有气无力地回 答。 于是,隐士又放了他,回到茅庵。他实在疲惫不堪,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夜。当东方破晓 的时候,隐士又拿起斧头要去砍树。这一次,魔鬼还是出来阻止:“喂,你还没有回心转意 吗?” “是的,我一定要刨除这个祸根。” “你以为我会放手让你这么干吗?” “假如你还想较量一下,那么我就再次打败你。” 这时魔鬼心中暗自思量:和这个人搏斗看来是没有获胜希望的。看来战胜这个人的唯一 办法就是“计谋”。 于是,他马上面带一副笑容,假惺惺推心置腹地对隐士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反对你砍 树吗?我这是为你着想,为你好啊!假如你砍倒了这棵树,那么,那些崇拜你的人就会怨恨你, 反对你,你何苦给自己找麻烦呢?别再砍树了吧,我每天给你变两个第纳尔金币,用它开销, 你足可以安逸舒服地生活了。” “两个第纳尔?”“是的,每天两个。你会在枕头底下拿到。” 隐士低头想了一会儿,然后抬头对魔鬼说:“谁能担保呢?” “我可以起誓。你会发现我是信守诺言的。” “好吧,我将考验考验你。” “是的,你等着瞧吧。” “一言为定。” 魔鬼把一只手放在隐士的手上,两人击掌达成协议,然后隐士回家去了。 以后,每天早上,当隐士醒来伸手到枕头底下一摸,总能摸到两个第纳尔,这样持续了 整整一个月。一天早上,当他伸手到枕头底下去摸时,却什么也没有,因为魔鬼不再发给他 金币了。 隐士勃然大怒,一跃而起,抓起一把斧头又要去砍树。然而魔鬼在半道上拦住了他,对 他喊道:“站住,你到哪儿去?” “去砍树。” 魔鬼讥讽地哈哈大笑:“砍树?是因为我切断了你的财源?” “不,是为了除掉这个孽障,点燃指路的明灯。” “你?” “你是在挖苦我?你这个讨厌鬼!” “请原谅,你的模样太可笑了。” “这是你说的?你这个狡猾的骗子。” 隐士扑向魔鬼,握住他的角,搏斗又开始了。不过这一次打了没多久,战斗却以隐士败 在魔鬼的手下而告终。魔鬼取得了胜利,骑在隐士身上,讥讽地对他说:“喂,你的力量到 哪儿去啦?” 战败的隐士气急败坏地吐出一句话:“告诉我,你怎么会战胜我的,魔鬼?” 魔鬼笑答道:“这,你比我还明白。” (选自《中外百年微型小说经典大系·哲理篇》,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的开头采用单刀直人的形式,迅速地推动故事的发展,使人物一出场就卷入到激烈的 冲突中去。 B.隐士想砍掉拜物教徒崇拜的一棵树,魔鬼来阻拦,虽两次战胜魔鬼,但因力气不足而未成 功。 C.魔鬼在发现无法战胜隐士时,就转变了策略,使用反间计和金钱诱惑的方式劝说隐士不要 砍树。 D.小说运用工笔和细节描写的手法,渲染了隐士与魔鬼三次搏斗的激烈场面,生动形象,富 有画面感。 8.请分别概括隐士和魔鬼的形象特征。(6 分) 9.隐士与魔鬼的前两次搏斗和最后一次搏斗有什么不同?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何启发?请结合 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恩县知县。征授南京御史。负气敢言。 尝疏陈时政,谓:“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帝不省。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 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税使杨荣激变云南, 守太和山中官黄勋嗾道士殴辱知府,居相皆极论其罪。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事皆办治 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连遭内外艰。服阕,起 官,出巡漕运,还发汤宾尹、韩敬科场事。廷议当褫官,其党为营护,旨下法司覆勘。居相 复发敬通贿状,敬遂不振。居相再疏劾尚书赵焕,焕引退。及郑继之代焕,复以私意出宋梨、 潘之祥于外,居相亦据法力争。当是时,朋党势成。言路不肖者率附吏部,以驱除异已,势 张甚。居相挺身与抗,气不少沮。至四十五年,以年例出居相江西参政,引疾不就。天启改 元,起光禄少卿。改太仆,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四年春,召拜兵部右侍郎。其冬,魏 忠贤盗柄,复引疾归。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以户部尚书总督仓 场。转漕多雇民舟,民惫甚,以居相言获苏。高平知县乔淳贪虐,为给事中杨时化所劾,坐 赃二万有奇。淳家京师,乞移法司覆讯。时化方忧居,通书居相,报书有“国事日非,邪氛 益恶”语,为侦事者所得,闻于朝。帝大怒,下居相狱,谪戍边。七年,卒于戍所。 (节选自《明史●孙居相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事/皆办治/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 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 B.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事皆办治/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 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 C.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事皆办治/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 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 D.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事皆办治/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 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内外艰,即连丁内外艰。丁内艰就是为母去世守丧,丁外艰就是为父去世守丧。 B.改元,指古代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新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右侍郎,明清时设左右二侍郎,都是中央六部的副长官,但右侍郎职位更高。 D.户部,我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主要职能是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孙居相为人耿直敢言。他曾经上疏发表对时事的看法,直言当今朝廷内外官员无人尽职尽 责,可是皇帝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B.孙居相为官嫉恶如仇。他揭发了很多官员的罪行,对不合法和不公平的事情也能依法力争。 他还对气焰嚣张的朋党势力挺身抗争。 C.孙居相非常体恤百姓。朝廷漕运大多雇佣百姓的船只,百姓深感疲惫。因为孙居相替他们 说话,使得百姓的状况得以缓解。 D.孙居相言辞鲁莽偏激。孙居相回信给杨时化,因“国事日非,邪氛益恶”偏激话语而触怒 皇上,以致被贬成边七年后“卒于戍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 (2)高平知县乔淳贪虐,为给事中杨时化所劾,坐赃二万有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① 严羽 日近觚棱②,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琼裾玉珮 鹚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③。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 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①本词是作者送友人廖叔仁去京城(南宋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朝廷中担任官职时所作。 ②觚棱(gū léng):宫殿的屋角瓦脊。③唾壶歌缺:用东晋王敦的典故。《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 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词写得气势豪迈,风格雄壮,如描写宫殿巍峨,衬以钱塘怒潮,境界开阔。 B.上片以叙事为主,开篇点明节令,“秋渐满”又为全词奠定慷慨悲壮的基调。 C.下片开头一句,说自己虽然能论说天下的时事,但是已经年迈,壮志空绝。 D.本词用典自然妥帖,如“富贵等浮云”“唾壶歌缺”“不洒世间儿女泪”等。 15.词中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概括说明。(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体现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将士雄姿英发的句子是“____, 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将“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进行了一番比较: 聪明才智远远超出一-般人的“古之圣人”,“_________”;聪明才智远远不及古代圣人的“今 之众人”,“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的两句,抒写了美好事物或情感总是让人不胜 怅恨.不胜回忆的无奈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在当今社交媒体.上,表情符号的使用越来越_____。 上世纪 80 年代初,在计算机还没 有图形化、还只能输入输出文字的时期,就有人开始用“:一)”表示微笑,用“_”表示高 兴,用“T_T”表示流泪。计算机具备处理图形的能力后,出现的符号语言更是_______ , 并且不限于表情,“大拇指”表示赞赏、“红心”表示喜爱、“握手”表示友谊“拳头”表 示努力——形形色色、丰富多彩。这种符号语言已经成为文字语言的极大补充。据一家社交 平台公布的表情符号使用统计数据显示看,一个“呲牙”的表情一年就使用了 303 亿次。另 一个统计表明:00 后用的最多的是“捂脸”的表情;90 后用的最多的是“边哭边笑”的表 情;80 后用的最多的是“笑脸”的表情;70 后用的最多的是“偷着乐”的表情;而 55 后最 爱点赞。表情符号比文字表达更加直观、更加_________、更加有趣味,没有了文字表达的 枯燥,回避了有些场合文字表达的尴尬,让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和频繁,也能更好地展示个性。 这种表情符号已经是社交媒体______使用的交流方式,提升了语言与交流的美。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习以为常 不胜枚举 简洁 普遍 B.司空见惯 不胜枚举 简捷 普遍 C.司空见惯 不计其数 简捷 普通D.习以为常 不计其数 简洁 普通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一家社交平台公布的表情符号使用统计数据显示看,一个“呲牙”的表情一年就使用了 303 亿次。 B.据一家社交平台公布的表情符号使用统计数据显示,一年就使用了 303 亿次“呲牙”的 表情。 C.据一家社交平台公布的表情符号使用统计数据,“呲牙”的-一个表情一年就使用了 303 亿次。 D.一家社交平台公布的表情符号使用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吡牙”的表情一年就被使用了 303 亿次。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 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B.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 ,遮不住的。 C.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 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D.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是为了去显 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食用碘盐真的可以防辐射吗? ①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碘盐中的碘含量是非常低 的,达不到对放射性碘防护作用所需要的剂量水平。若想通过食用碘盐达到防治核污染造成 的放射性碘危害需要的剂量,一个成人一次性至少需要服用 2~3 公斤,_ ② 。 不根据 实际情况、盲目过量吃碘盐或碘片,对身体有害无益,无故服用碘片,还会造成碘超标以及 碘甲亢等疾病。必须要注意的是,是否需要服用碘片,_ ③ 。 21.请对下面的一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语句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随着经济发展规模和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中国举办的艺术节日益繁荣活跃。中国艺 术节格外关注年轻的艺术品味,如 2019 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在新锐演出领域大胆突破,推出 VR 音乐体验等新形式,探索为古典音乐赋予新内涵。中国艺术节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 如乌镇戏剧节充分发挥江南水乡、古镇风韵的特色景观优势,成功实现了艺术与旅游共同打 造地方品牌的双贏战略。中国艺术节正在往基层拓展,内容、模式和承办主体也变得更加多 样,许多小微型艺术节开始出现,像“毛细血管”,将艺术养分输送到各个角落。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喜欢热闹的民族,亲朋好友,大家围坐一桌,美酒佳肴,谈笑风生, 是表达幸福生活的重要仪式。合餐的饮食文化加深了我们的情谊,却存在着传染病毒细菌的 极大隐患。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引发关于传统“合餐制”“合食制”弊病的讨论。不少人 疾呼,有必要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还有专家学者 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可仿效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革命,在 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其实早在 2003 年“非典”疫情之后,社会就曾兴起分餐热。 但伴随着“非典”的退却,分餐制便鲜有人提及。不少专家指出,“算上这次疫情,我们已 经太多次提倡分餐制,又太少去思考为何难落实了。”结合以上材料,请你以“李明”的身份,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学校要举办一场演讲会,主题是:“文明就餐,健康饮食”,请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 观点和思考。 ②学校要举办一场辩论会,辩题是:“‘合餐制’好还是‘分餐制’好?”请你选择一个持 方,写一篇辩论稿,表达你的立场并反驳对方的立场。 ③你的家人不理解“为什么一家人也要分餐,用公筷”,请你选择一位家 人,就此给他/她 写一封信。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