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模拟试题(有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秘密★启用前 九江市2020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生物能力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同时含有这两类物质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B.同一生物个体内不同形态的细胞中蛋白质不同,核酸相同 C.蛋白质的合成只发生在细胞质中,核酸的合成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酸的参与,核酸的合成也需要蛋白质的参与 ‎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病因分析,正确的是 A.囊性纤维病:正常基因发生碱基缺失,导致基因数目减少 B.猫叫综合征: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基因数目减少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正常基因突变形成的隐性基因不能表达 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细胞比正常个体的细胞多一个染色体组 ‎3.与静坐状态相比,人体剧烈运动时,通常情况下会出现的是 A.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比值更大 B.ATP分解速率更大,合成速率更小 C.糖原分解速率更大,合成速率更小 D.产热速率更大,散热速率更小 ‎4.无子西瓜的发育需要生长素,生产实践中通常会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给三倍体西瓜雌蕊授粉。当花粉萌发时,形成的花粉管伸入到雌蕊的子房内并将某种物质转移至其中,从而使子房内仍能合成生长素,促使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倍体西瓜的培育属于可遗传变异 B.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中需要用到生长素诱导多倍体形成 C.二倍体有子西瓜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是发育中的种子提供的 D.题干中的“某种物质”可能是催化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系 ‎5.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籽粒及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褐色,而糯性籽粒及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碳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不能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褐色 B.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 C.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褐色,1/4呈红褐色 D.F1测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伴呈红褐色 ‎6.右图是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可能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B.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 C.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b-d D.甲、乙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a/(a+c+e)‎ 二、必考题 ‎29.(8分)酶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和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 ‎(1)酶制剂都有其最适反应温度,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有两种效应: 一方面是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度也加快,这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另一方面,随温度升高而使 ,从而降低酶促反应速度。酶的最适温度就是这两种效应平衡的结果,在低于最适温度时,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效应为主,在高于最适温度时,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效应为主。‎ ‎(2)为了保证酶活性,酶制剂要在低温下保存。某生物兴趣小组想验证这一观点, 实验所用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50℃‎。实验基本思路:‎ ‎①将等量的淀粉酶制剂,分别置于‎0℃‎ , ‎25℃‎, ‎50℃‎保存一段时间。‎ ‎②在 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 ‎(3)除温度外,以下哪些因素也会影响酶活性 (填字母)。‎ A.酸碱度 B.酶浓度 C.底物浓度 D.抑制剂 ‎30.(11分)沃柑是“坦普尔”橘橙与“丹西”红橘杂交种,为了研究沃柑和两个亲本品种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三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得到图1的实验结果,请列举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 。‎ ‎(2)由图可知,沃柑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推断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其叶绿索含量较高,可以产生更多的 ;另一方面是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更多的 。‎ ‎(3)早春过后,果农通常会对沃柑果树未结果的树枝进行适当修剪。‎ ‎①部分果农未及时修剪果树,经测定未修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大于修剪植株,但收获果实重量和修剪植株却无明显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②由以上信息推断果农修剪未结果树枝的意义是 。‎ ‎31.(11分)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息产生(信源)、信息传输(信道)、信息接收(信宿)。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信息传递失败。‎ ‎(1)尿崩症患者水分调节过程中信息传递出现问题,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尿液。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信源环节出现问题,发病原因是由于 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量不足所致。另一类是信宿环节出现问题,病因是 ,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 ‎(2)生态系统中有些昆虫的雌性个体能释放性外激素吸引雄性个体,这类信息属于 信息。有科学家发现,如果将雄性昆虫的触角切除,两性个体间不能再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信息,这属于破坏了信息传递的 环节。农林生产中可以利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来防治害虫,例如人们利用性外激素诱杀雄虫,以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请分析其中的生物学原理 。‎ ‎32. (9 分)已知果蝇的朱砂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同学 将一只雌性朱砂眼果蝇与一只雄性白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朱砂眼雌性:朱砂眼雄性:白眼雌性:白眼雄性=1 :1 :1 : 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如果能判断,则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如果不能判断,请利用子一代进一步设计实验并确定显隐性。‎ ‎(2)假如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能否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如果能判断,则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如果不能判断,请利用子一代进一步设计实验并确定显隐性。‎ ‎(3)除以上两种可能外,该对等位基因还可能位于 。‎ ‎(二)选考题。‎ ‎37.[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某研究小组欲对比人手上不同部位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备工作:配置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制作无菌平板。‎ ‎②采样:分别用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对象手的手掌、手指、手背3个部位,擦完后,将手接触部分剪去,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 ‎③检测: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将无菌吸管分别吸取1ml待检样液接种于无菌平板;将各组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是 。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 。 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 —倒平板。‎ ‎(2)若培养得到的菌落数目偏多,难以统计,应在第3步增加 步骤。‎ ‎(3)某同学在统计某一实验组的3个平板菌落时,发现一个平板所得数据和另外两个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 为了检验该组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 。‎ ‎(4)正是因为人手上有很多细菌,因此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通常用75%的酒精对手进行消毒,而不用95%的酒精,其原因是 。‎ ‎38.[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疫情,对我国民生健康和经济造成极大影响。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与防控尤为重要。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最常见方法的是荧光定量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具体过程如图。回答下列向题:‎ ‎(1)过程Ⅰ和Ⅱ都需要加入缓冲液、原料、酶和引物等,其中加入的酶分别是 , 、 。‎ ‎(2)RT-PCR过程通过对 的控制影响确的活性和DNA分子结构,从而使得整个反应过程有序地进行。‎ ‎(3)过程Ⅱ拟对单链cDNA进行n次循环的扩增,理论上需要 个引物B。‎ ‎(4)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还可采用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体检测,这些检测方法的原理是 。检测到新冠病毒感染者抗体滞后于病毒核酸和抗原的理由是 ,因此 检测对传染性极高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 - nCoV)疑似患者早期确诊意义不大。‎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