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学试题第 1 页(共 8 页)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0 届高三实验班过程检测
生物学试题 2020.03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
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写,绘图时,可用 2B 铅笔作答,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载脂蛋白 apoA•1 是一种血浆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其
含量下降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中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固醇与磷脂一样都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
B.apoA•1 的合成、分泌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氧化分解葡萄糖提供
C.载脂蛋白 apoA•1 是内环境成分之一,其含量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D.apoA•1 可通过囊泡形式在细胞内运输
2.某实验室为测定最新研制的 X 酶的最适温度,设置了 a、25 ℃、b(已知:a<25 ℃
<b)三种温度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此三种温度下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据此可推
测 X 酶的最适温度
A.一定在 25 ℃左右
B.一定在 a~25 ℃之间
C.一定在 25 ℃~b 之间
D.低于 a 或高于 b 或在 a~b 之间都有可能
3.自由基学说是一种细胞衰老假说。下图是自由基学说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由基可能引起细胞衰老,一定不会引起细胞癌变
B.由图可知,过程②、①的作用效果属于负反馈调节
C.若过程③攻击的是酪氨酸酶,则会引起人体患白化病
D.过程④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 高三生物学试题第 2 页(共 8 页)
4.普通栽培水稻是普通野生水稻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普通野生水稻受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
B.普通野生水稻在进化过程中会导致基因多样性发生改变
C.人工选择能够改变普通栽培水稻变异的方向和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
D.普通栽培水稻与普通野生水稻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
5.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B 控制,基因 R 或 r 位于 X 染
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现有纯合的黑身雌果蝇与
纯合的灰身雄果蝇杂交,F1 全为灰身,F1 随机交配,F2 表现型及比例如下:灰身雌
果蝇∶黑身雌果蝇∶灰身雄果蝇∶黑身雄果蝇∶深黑身雄果蝇=6∶2∶6∶1∶1,现
欲通过一次杂交获得雌雄个体均同时具有三种表现型的子代果蝇,从现有的雌雄果
蝇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基因型组合有
A.4 种 B.3 种 C.2 种 D.1 种
6.NO 是一种半衰期很短(平均 5 s 后即失活)的神经递质,它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
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如进入血管平
滑肌细胞内,通过增强 GC(鸟苷酸环化酶)的催化活性,打开离子通道,使血管平
滑肌松弛。下列有关 NO 的说法错误的是
A.NO 可打开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 Na+通道
B.机体内没有使 NO 失活的特殊机制
C.NO 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突触后膜上没有 NO 的特异性受体
7.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元分泌的 α—突触核蛋白往往异常纤维化成斑块状,
该蛋白会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刺激 T 细胞增殖分化攻击分泌该蛋白的神经元,
大脑皮层运动神经中枢在神经元受攻击后,分泌的多巴胺减少,造成患者肌细胞张
力增加,出现震颤、僵硬等症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异常纤维化的 α—突触核蛋白作为抗原可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B.患者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使产生该蛋白的神经元受到损伤
C.多巴胺能与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
D.产生该异常蛋白的神经元受到免疫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
8.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某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能证明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激素类似物甲和乙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C.在 0~5 μmol·L-1 区间进行实验,可探究激素类似物乙是否能促进月季插条生根
D.探究 10 μmol·L-1 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 3 组实验 高三生物学试题第 3 页(共 8 页)
9.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它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
细胞内受体结合,结合物进入细胞核,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生成醛甾酮诱导蛋白
(AIP), AIP 可促进细胞呼吸产生 ATP,从而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 Na+
的重吸收。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醛甾酮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
B.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重吸收 Na+
C. 醛甾酮-受体结合物进入细胞核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 醛甾酮的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10.日照市面向大海,境内河流纵横,众多的湿地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近年来市
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改善无机环境基础上,应先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D.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维护活动,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11.调查发现,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生活着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甲、一个约由n只
狼组成的狼群乙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共x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少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B.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追捕猎物,气味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m + n +x即为K值,是指在该岛环境不变的条件下狼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D.由该岛上狼数量的相对稳定,可以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12.2019 年环境日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就是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
自然,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生态伦理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应该像爱护眼睛一
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
更清、环境更优美。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种野生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库,必须保护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D.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13.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
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接种在 1 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
落后,将灭菌绒布在 1 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
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
待 3 号上长出菌落后,在 2 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
种到不含链霉素的 4 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接种到 5 号培
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步骤。实验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性状是由链霉素的选择作用引起的
B.1 号和 5 号采用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在相应选择培养基上
C.4 号与 8 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无法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高三生物学试题第 4 页(共 8 页)
14.下面是两种“生物导弹”的作用原理示意图,没有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生物导弹”
一段时间后被机体清除。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可抑制 DNA 和 RNA 的合成;细
胞毒素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都会对健康
细胞造成伤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克隆抗体是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其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融合
B.两种生物导弹治癌的作用机理不完全相同,使用的单克隆抗体可能不同
C.单克隆抗体直接携带两种药物,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癌细胞并与之结合
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因而药物不会再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
二、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
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
有选错的得 0 分。
15.用不同水温的溶液培养水稻,一段时间后检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稻可以吸收多种离子,在室温条件下,吸收各种离子的速率相等
B.水稻吸收离子速率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数量和细胞呼吸产生 ATP 的速率有关
C.温度可能是通过影响根部的呼吸速率,从而影响了根部对无机盐的主动运输
D.高温和低温都会影响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对钾和钙的吸收影响最大
16.番茄的花色、果色和叶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红花红果窄叶植株自交,
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白花=2∶1、红果∶黄果=3∶1、窄叶∶宽叶=3∶1。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控制红花的基因纯合时会有致死效应
B.控制花色、叶型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控制果色、叶型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17.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下图所示。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
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释放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生物学试题第 5 页(共 8 页)
A.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B.IgE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T细胞参与
C.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D.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
18.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的营养级(不都是消费者),三者的数量
变化如图 1 所示;图 2 是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其中 a2 和 b3 分别为第二、第三
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1 和 d2 为摄入的饲料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构成了农场的营养结构,碳循环沿着甲、乙、丙进行
B.丙、乙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且乙、丙之间的关系为捕食
C.图 2 中第二、第三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 a3+d1、b2+d2
D.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100%
19.PCR 技术现在已经应用到临床诊断、法医鉴定、分子生物学、农牧业等领域。下图
为某同学实验中,所用引物与模板配对情况(DNA 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 3ˊ端开始连
接脱氧核苷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用引物Ⅱ和Ⅲ进行该 DNA 分子扩增可获得 5 种序列不同的产物
B.复性温度过高导致引物不能与模板牢固结合,PCR 扩增效率下降
C.设计以上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碱基互补配对造成引物自连
D.为方便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可在引物中增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
20.学习“分离和纯化大肠杆菌”时,甲、乙两同学就“大肠杆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产
生了争论。甲认为是厌氧型,因为大肠杆菌生活在人或其他动物的大肠中,是缺氧
环境。乙则认为是需氧型,因为卫生部门对餐馆卫生检查时,会对餐具、消毒柜等
过敏原 浆细胞
IgE 抗体
过敏症状
肥大细胞
颗粒
组织胺和其他化学物质 B 细胞
过敏原 高三生物学试题第 6 页(共 8 页)
暴露在空气中部位进行取样。老师建议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两位同学在完全相同
条件下选择 LB 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蛋白胨 10g,酵母膏 5g,NaCl 10g,加蒸
馏水定容到 1000mL,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胨”和“酵母膏”主要是为大肠杆菌提供碳源、氮源和特殊营养物质
B.两位同学进行实验时,要用到的培养基类型有固体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C.两位同学需要用干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D.两位同学在培养大肠杆菌时都得到了菌落,说明大肠杆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4 分。
21.( 10 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进行如下相关实验:
材料用具:打孔器,40 W 日光灯,40 W 紫外灯,烧杯,适宜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
适宜浓度的含葡萄糖的碳酸氢钠溶液,菠菜叶片等。
方法步骤:用打孔器将菠菜叶片打成大小相等的圆叶片,并将相同数量的圆叶片分
别放入 A~E 五组烧杯中,在适宜的条件中进行实验,测定并记录实验结果(见下表)。
注:“+”表示检测出淀粉,“+”的数量表示检测出的淀粉含量,“-”表示未检测出淀粉。
(1)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实验前应将菠菜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
间,原因是 。
(2)据表分析,可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组,检测结果中淀粉的含量能否直接
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3)据表分析,D 组的淀粉含量最高,可能的原因是 ;B 组产生的淀粉比
A 组少,原因是 。
22.(12 分)果蝇的眼色(红眼与白眼)由位于 X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D/d
决定,果蝇的眼型(粗糙眼与正常眼)由位于常染色
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决定,相关基因与眼
型关系如右图所示。现用粗糙红眼雌蝇与粗糙白眼雄
蝇做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 F1 全为正常红眼,F1 雌
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 F2(不考虑变异)。分析回答:
(1)若 A/a 和 B/b 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考虑眼色与眼型的遗传,则 F2 的
表现型及比例为 。
(2)若眼型基因独立遗传,考虑眼色与眼型的遗传,果蝇的基因型共有 种;
F2 中与亲本眼型不相同的个体中,眼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3)现有三种纯合粗糙眼果蝇若干,请设计两组杂交实验筛选出双隐性纯合的粗糙
眼果蝇(写出实验思路和实验结论)。 高三生物学试题第 7 页(共 8 页)
23.( 10 分)γ—氨基丁酸(GABA)是成年动物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神经
递质。分析回答:
(1)通常情况下,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 GABA 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后,
Cl-通道开放,Cl-顺浓度梯度内流,从而产生抑制性效应。研究大鼠等哺乳动物(包括
人类)胚胎发育早期未成熟神经元时发现,GABA 的生理效应与成熟神经元相反。其原
因是胞内 Cl-浓度显著 于胞外,GABA 作为信号引起 Cl- (填“内流”
或“外流”),从而产生兴奋性效应。
(2)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
神经系统内 GABA 的通道型受体的
特性(既是 GABA 受体,也是双向
Cl-通道)并未改变,GABA 的两种
作用效应与细胞膜上两种 Cl-跨膜共
转运体 NKCC1 和 KCC2 有关,其作
用机制如右图所示(图中共转运体的
大小表示细胞膜上该转运体的相对数量)。据图可知,大鼠成熟神经元中含量相对较低的
Cl-共转运体是________。
(3)为探究 GABA 兴奋性效应对神经元发育的影响。将不同基因分别转入三组大鼠
胚胎神经组织。待幼鼠出生后第 14 天,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突起的数量及长度(如下图)。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幼鼠单个神经元________,由此证明 GABA 的兴奋性效应保证了
神经元正常发育。通过检测实验组 EGFP 的分布及荧光强度以确定 KCC2 蛋白的________。
(4)在患神经性病理痛的成年大鼠神经元中也检测到 GABA 的兴奋性效应,推测该
效应与 KCC2 和 NKCC1 表达量有关。研究者以“神经性病理痛”模型大鼠为实验组,用
________技术检测 KCC2 和 NKCC1 的含量。若结果为________,则证实上述推测。
24.( 10 分)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已经被治理完毕,变成名副其
实的森林。从 1959 年以来,陕西榆林就开始疯狂抵御风沙,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
逐渐觉醒,开发了很多有益于沙漠治理的项目。例如马云在支付宝上的蚂蚁种树与
支付宝线下消费结合,不仅唤醒众人的环保意识,还为沙漠治理贡献了巨大的资金
力量,让治理能持续不断地进行。请回答:
(1)人们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沙漠治理,固沙林形成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
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 (填写两项),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
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
(2)通过人工治理,沙漠变为绿洲,从群落角度分析说明了 。
(3)治理沙漠过程中会出现群落交错区,即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若要
研究群落交错区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研究 (至少回答 2 个)、 群落演替等群落水
平上的问题。 高三生物学试题第 8 页(共 8 页)
(4)生态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该系统的某食物链(甲→乙→丙)的能量流
动进行了研究(单位为×103J/(hm2·a ),结果如下表。由表可以看出,乙或丙的同化量与
呼吸量之和不等于摄入量,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同时,乙与丙之间的能量传
递效率不在 10%~20%区间,最可能的原因是 。
甲 乙 丙
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 500 105 75 71.5 8.44 5.5 4.38
25.( 12 分)亚麻酸(ALA)能够促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为了给水牛体
外胚胎产业化生产中合理使用亚麻酸提供理论依据,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麻酸
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分析回答:
①卵母细胞的收集和体外培养:从屠宰场水牛的卵巢中收集并处理卵母细胞,随机
分成 5 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亚麻酸的培养液中,在 39℃、5%CO2 的培养箱中培
养 22~24h。
②卵母细胞成熟判断:在显微镜下观察卵母细胞,判断其是否成熟,统计结果如表 1。
③体外受精:在受精溶液中进行体外受精后,用显微镜观察判断是否完成受精。
④早期胚胎培养:将受精卵移入胚胎培养液中培养 44~48h 后检查分裂情况,每隔
48h 更换一次培养液,第 5~9 天观察囊胚发育情况,统计结果如表 2。
表 1 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表 2 亚麻酸对水牛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ALA 浓度
/µmol·L-1
卵母细胞
数 核成熟卵子数 ALA 浓度
/µmol·L-1
培养卵数 分裂数 囊胚数
0 229 137 0 309 171 75
10 201 133 10 325 182 82
50 227 166 50 292 185 97
100 215 137 100 310 188 84
200 215 135 200 231 145 68
(1)步骤①中,细胞培养箱中加 5%CO2 的作用是 。
(2)步骤②中,成熟卵母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是 。步骤③中,判断是
否受精的依据是 。
(3)步骤④中,受精卵经 (时期)发育成囊胚,培养过程定期更换培养液
的目的是 。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亚麻酸溶液为 200μmol·L-1 时,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和囊胚发育起 (促进、抑制)作用。
(5)实验结果表明, μmol·L-1 的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
育都较有利,判断依据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