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省定州市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带答案)

ID:242042

大小:1.58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1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定州市 2019 -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二个大题,52 个小题。试卷满 分 l00 分,考试 时间 90 分钟。I 卷、Ⅱ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或答在答题卡前相 应的表格中。交卷时只收答题 卡。 第 I 卷(选择题共 75 分) -、选择题(本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5 分,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华社报道,自 2008 年 1 月 1 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 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2.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 祖先英雄化 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宗族观念的强化 3.考古学家在考察西周时期长江流域楚文化时发现,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存在一致的礼乐文化 因素,如青铜礼乐器、相似的墓葬制度,以及基本相同的文字系统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完全相同 B.分封制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分封制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 D.西周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4.《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它表现在婚丧、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上,要按规定 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 是 A.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 B.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 C.团结和凝聚家族亲情 D.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5.公元前 634 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 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 是,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A.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 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 6.下面是某学生在探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时,所选用的四幅有关北京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图。 按各地图所反映的朝代先后排列,其正确的排列次序是 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 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B.分封制转为郡县制 C.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8.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 遂无果。此事说明 A.兵部隶属门下省 B.门下省独掌大权 C.唐太宗大权旁落 D.君权受相权制约 9.东汉时期“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举荐人与被举荐人 在政治上建立君臣关系,在私人感情上建立父子关系,被推荐的人如果对荐主不表现臣子的 情分,就算忘恩负义,将为士人所不齿。这种现象 A.为士人入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B.使伦理关系成为官员联系的纽带 C.放宽了对士人人仕年龄的限制 D.反映了选官中浓厚的儒学伦理观 10.唐太宗时期,某年正月初三,忽报塞外敌人 10 万余众来犯中原,形势危急。于是皇帝急 召大臣商议对策。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 C.中书省->门下省一>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1.“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 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摘自《哈佛中国史》)材料介绍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2.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 “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 A.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 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C.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利 13.唐朝大多数藩镇的主要功能或“戍边”或“防盗贼”或“防骄藩”,为唐中央提供钱粮, 有序地维持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破坏了唐王朝的政 令统一,但同时藩镇间相互制约,又维系着唐王朝的统治”。这表明 A.藩镇都是割据势力 B.藩镇公开与中央对抗 C.藩镇延续唐朝统治 D.唐政府掌握军事权力 14.“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 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应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君主立宪制 15.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 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 A.汉中外朝制 B.唐三省六部制 C.宋二府三司制 D.元一省制 16.图 2 中从图左到图右的变化,能够反映出 A.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 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 17.明代的政治体制中,内阁不是相权的回归,而是由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逐渐成为一个超 越单纯的秘书职能的权力协调机构。这一观点认为 A.宰相没有实权 B.内阁成为法定机构 C.内阁地位提髙 D.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18.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官员多由皇帝 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这表明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文官政治日益成熟 C.行政效率不断提髙 D.科举制度逐渐完备1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B.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 C.宋太祖制钱谷,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20.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 也须退出。这些规定 A.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 B.提髙了军机大臣地位 C.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 D.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 21.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髙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 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 调 A.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 C.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 D.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22.历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 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 府最根本的“失败的理由”是 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 B.军事技术的落后 C.英国的坚船利炮 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23.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 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 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 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C.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 D.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4.鲁迅说过,抽在中国人身上的三鞭,除了甲午战争,就是这两次鸦片战争。这种痛不仅是 身体上的痛,更是心灵上的痛……。下列最能反映当时统治阶级 “心灵上的痛”的一项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增开天津为商埠 D.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25.“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 之进步,最 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人醒悟阶段。”材料中 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6.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 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一一洋务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一一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27.观察右图漫画,它 A.揭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序幕 B.反映了英法争夺中国的尖锐矛盾 C.刺激晚清朝廷掀起了洋务运动 D.促进了以救亡为主题的民族觉醒 28.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 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髙 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29.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收支银数(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 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B.清政府 急需偿还债款 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30.1912 年,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辛亥革命说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 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共和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后 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C.三权分立原则有效实施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1.有学者说:“辛亥革命的失败不是让权,不是妥协,而是在民国元年之后重建 的新国家新 制度,基本上没有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规范往下走。”这说明 A.民主理念不适合中国国情 B.民主发展需要政权保障 C.政府“规范”过于理想化 D.民主实践事关政权兴亡 32.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 春势起,到 处皆闻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3.“首先因为军事胜利而得利的不是革命本身,而是叛变了革命的人物。这种包含着成功的 失败,同辛亥革命的结局非常相似。”材料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国民革命 D. 土地革命 34.1936 年 9 月毛泽东在写给朱德、张国焘与任弼时的信中说中国最大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反蒋并提是错误的。我们从二月起开始改变此口号。三月南京有人来接洽。我们提出一 般的条件再往南京。六月、八月南京又有两次来件。”毛泽东的这一信件反映了 A.国共矛盾是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 B.国民政府开始放弃了反共的立场 C.华北事变加速了国共关系的和解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开始形成 35.1935 年,中国共 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 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36.南京沦陷的当天,国民政府公布的作战计划指出:“现在我军战法,应于硬性之外,参以 柔性,务在交通要线上,纵深配置有力部队,使正面阻击战斗。同时组织训练民众,使连(联) 合军队,共同施行游击。”这表明国民政府 A.认识到不同作战方式配合使用的价值 B.已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C.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 D.转变了对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 37.1988 年 6 月 11 日^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战争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公映,结果香港市 民争相观影。关于这部电影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共两党紧密合作取得了会战的胜利 B.是八路军在华北战场发动的一次战役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D.这是战略防御阶段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38.抗战期间,许多外国人纷纷涌进中国西北,来到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的抗日大本营延安,特别是美国人是这一时期最多的,有数十人。这一现象说明 A.中共领袖人物独具个人魅力 B.中共抗日主张得到普遍认可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国际友人同情 D.中共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39.李泽厚先生谈及五四运动说:“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人民的饥饿痛苦,压倒了知识 者或知识群对自由、平等、民主、民权和各种美妙理想的追求和需要,压倒了一切。”这说 明 A.中国人民亟待自由民主思想 B.五四运动拥有广泛群众基础 C.救亡图存是运动的主要目的 D.中共领导是运动胜利的保障 40.“首先因为军事胜利而得利的不是革命本身,而是叛变了革命的人物。这种包含着成功的 失败,同辛亥革命的结局非常相似。”材料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国民革命 D. 土地革命 41.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 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 发展成为 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 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人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 谈的历史事件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 C.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D.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2.下表中共党员成分的构成变化反映了 A.国民革命的开 展 B.共产国际的要求 C.革命任务的变化 D. 土地革命的进行 43.下面图文材料记载的事实反映出长征途中 A.川贵地区民族多且军情最复杂 B.善用有效宣传播撒革命火种 C.政治纲领缺乏实施的客观条件 D.沿途群众支持及时补充了兵源 44.“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 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 完成之后各个奸敌。”这是一部影视剧中毛泽东指导某次著名战役的台词,这场著名战役的 重大战果是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C.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解放了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 45.如图所示的“光荣证”见证了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主要成果是 A.拉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B.推进了战略决战进程 C.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D.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46.某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队士兵 冲进一座很 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写着“总统府”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旗帜 飘落地上。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 1949 年 4 月 23 日。民国纪年应 该是 A.民国三十五年 B.民国三十七年 C.民国三十八年 D.民国四十年 47.有论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 运动,“本 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 A.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C.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 D.只能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 48.截止到 1996 年,中国政府在民族地区已建立小学 103139 所,中学 11563 所, 髙等学校 105 所,少数民族牧区、山区还困地制宜地开办了 6000 多所寄宿性的民族中小学。少数民族 在校学生以髙于全同平均速度大幅度增加。这一现象 A.反映了少数民族教育体系的成熟 B.体现了少数民族民主权利的扩大 C.有利于贯彻“民族平等”的政策 D.表明各地经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49.有学者在评价新中国的某一政治制度(原则)时说,它成功地解决了国际社会 间的矛盾,也是一个主权国家里不同社会制度共存的成功范例,是兼顾历史传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和民生习惯的最佳选择。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一国两制”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0.2018 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 系和平发展、 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 “和平统一”方针 B. “政治协商”制度 C.“一个中国”原则 D. “一国两制”构想 第Ⅱ卷(非选择题 25 分) 二、材料题。(共 2 道题,51 题 8 分,52 题 17 分)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材料一 宋代和明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比较表 材料二 清朝前期,政府征集名儒编幕巨籍三十多种,一以整理文化遗产, 消磨学者精 力;一以销毁禁书,统制思想。康熙时敕修、雍正初完成的《古今图书 集成》,凡一万卷; 乾隆时的《四库全书》,凡三千四百五十七部,七万九千七十卷,更是巨籍,对学术的贡献 亦甚大。 ——以上材料据江增庆《中国通史纲要》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明两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的异同。(4 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清朝统治者大修典籍的动机及影响。(4 分) 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 分) 材料一近代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 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 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 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 是什么?(4 分)材料二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 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 (2)材料二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俄国人的路”走不通之后,中国最终开创了 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其开创的标志是什么?(5 分) 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 所堪受的,要去 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 命,从颠夜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 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 < 民报 > 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 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4 分)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 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4 分) 定州市 2019-2020 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BDCAD 6-10 BBDDB 11-15CBCCD 16-20CCADA 21-25DDCBB 26-B0CDBAB 31-35DDCCC 36-40ADDCC 41-45ADBCC 46-50CACBC 二、材料题: 51、(8 分) (1) (2 分)同:分散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监察百官。 (2 分)异:宋代设置通判,兼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明代三司和分封并存,监察体系更加 完善。 (2) (2 分)动机:传承中华文化;加强思想控制,促进文化认同。(2 分)影响:对古代文化典籍的保留和文化传承贡献巨大;有利于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52、(17 分) (1)主题:独立与民主。(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或外争独立,内争民主)(2 分)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 分) (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 (2)俄国道路:指无产阶级通过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城市革命道路) (2 分) 中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 分) 标志:井同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 分) (3)不同主张:①孙中山: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2 分) ②毛泽东:实行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2 分) (4)成就:①颁布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