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0学年高中语文 高山仰止素材4 新人教版必修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省2020学年高中语文 高山仰止素材4 新人教版必修5

ID:1182725

大小:4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高山仰止》语文组致青春的你们:《诗经》有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读书亦如是。《高山仰止》自助餐将引导大家欣赏和学习古代文学家及其文学作品。长安古意卢照临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白话译文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王公贵族的车子纵横在贵族家外,络绎不绝。有雕着龙的华美车盖,车盖上的凤嘴挂着流苏的车子从早到晚穿行于长安。飘摇着的虫丝有百尺长,都绕在树上,一群娇小的鸟儿朝着花啼叫。成群的蜂蝶飞在宫门两侧,绿色的树,银色的台子,在阳光下映出许多颜色。府第的阁道、交窗上刻着合欢花的图案,两座望楼连着的房脊的双阙上像金凤垂翅。梁家的画阁高大入天,汉武帝建的铜柱高耸触云。楼阁上的仕女与别人相对望而不知对方是谁,路上相逢又会知晓对方?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最恨帐前绣着孤鸾,愿将门帘贴上双飞的绕着花木梁的燕,帷幔和翠色的羽被被撒上郁金香料。鬓发如浮动的轻云,把它梳成蝉翼般的式样,在额头涂上嫩黄色新月状的图形。一个个额头涂着嫩黄色新月状图形、唇红齿白的美女随车出游,她们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轻浮子弟骑着白底青点的马,盘龙纹的铰链圈着车里坐着歌女。不久御史府前静得可以听到乌鸦的叫声,廷尉府门前的树上有雀鸟想休息。车上隐约可以看到府第旁的豪华道路,车上的帷幕隐没了远处坚固河堤。有人在杜陵北打猎,有人在渭桥的西边刺杀官吏,后来带着宝剑的刺客都被吸引入住妓院,和妓女共宿。娼客日夜想着妓女,她们婉转的歌声和身上散发出的香气充溢着房间。娼客每晚都和漂亮如月的妓女行乐,到早晨骑着马像行云。娼客脚下的路连着妓院,长安街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与市场相连接。孱弱的翠柳、槐枝垂在地上,车马杂沓的热闹声音也在夜晚响起了。禁军的骑队来了,他们在妓院饮酒。妓女美丽的衣裳为他们而解开,舞蹈也为他们而跳起。显贵的人做起将相,左右在皇帝身边而不相让。权贵将相容不下贤臣,处处排挤他们。专权的人自以为是英雄豪杰,骑着马得意洋洋。妓女认为自己的舞蹈之技优于千古,枭雄认为自己的富贵超过五公。世间的事必定会有大改变,昔日的豪华府第,只见几棵青松。汉代扬雄,仕途失意后,甘于寂寞,年年岁岁潜心著书,终于以文章名世。只有凄静的南山一些桂花在纷飞,点点打在人的衣上。[3]作品鉴赏第一部分铺陈长安豪门贵族争竞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首句就有气势地展开大长安的平面图,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交织着。次句即入街景,那是无数的香车宝马,川流不息。这样简劲地总提纲领,以后则洒开笔墨,恣肆汪洋地加以描写:玉辇纵横、金鞭络绎、龙衔宝盖、凤吐流苏……如文漪落霞,舒卷绚烂。这些执“金鞭”、乘“玉辇”,车饰华贵,出入于公主第宅、王侯之家的,都不是等闲人物。在长安,不但人是忙碌的,连景物也繁富而热闹:写“游丝”是“百尺”,写“娇鸟”则成群,“争”字“共”字,俱显闹市之闹意。写到豪门第宅,笔调更为简括:“梁家画阁中天起。”其势巍峨可比汉宫铜柱。这文彩飞动的笔墨,纷至沓来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于是,在通衢大道与小街曲巷的平面上,矗立起画栋飞檐的华美建筑,成为立体的大“舞台”,这是上层社会的极乐世界。这部分花不少笔墨写出的市景,也构成全诗的背景,下一部分的各色人物仍是在这背景上活动的。长安是一片人海,人之众多竟至于“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这里“豪贵骄奢,狭邪艳冶,无所不有”,写来够瞧的。作者对豪贵的生活也没有全面铺写,却用大段文字写豪门的歌儿舞女,通过她们的情感、生活以概见豪门生活之一斑。从这些人的享乐生活也可以推知豪门的情况。可见用笔繁简之妙。第二部分主要以市井妓院为中心,写形形色色人物的夜生活。这部分开始二句即活用典故。“乌夜啼”与“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写出黄昏景象,表明时间进入暮夜。“雀欲栖”则暗示御史、廷尉一类执法官门庭冷落,没有权力。夜长安遂成为“冒险家”的乐园,这里有挟弹飞鹰的浪荡公子,有暗算公吏的不法少年,有仗剑行游的侠客……这些白天各在一方的人气味相投,似乎邀约好一样,夜来都在娼家聚会了。用“桃李蹊”指娼家,不特因桃李可喻艳色,而且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语,暗示那也是人来人往、别有一种闹热的去处。人们在这里迷恋歌舞,陶醉于氛氲的口香,拜倒在紫罗裙下。妓院内“北堂夜夜人如月”,表面上看青春可以永葆;妓院外“南陌朝朝骑似云”,表面上看门庭不会冷落。这里点出从“夜”到“朝”,与前一部分“龙含”二句点出从“朝”到“晚”,时间上彼此连续,可见长安人的享乐是夜以继日,周而复始。长安街道纵横,市面繁荣,而娼家很多。除了上述几种逍遥人物,还有大批禁军军官玩忽职守来此饮酒取乐。这里是各种“货色”的大展览。第三部分写长安上层社会除追逐难于满足的情欲而外,别有一种权力欲,驱使着文武权臣互相倾轧。这些被称为将相的豪华人物,权倾天子、互不相让。灌夫是汉武帝时的将军,萧望之为汉元帝时的重臣,都曾受人排挤和陷害。“意气”二句用此二典泛指文臣与武将之间的互相排斥、倾轧。其得意者骄横一时,而自谓富贵千载。这节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二句又与前两部分中关于车马、歌舞的描写呼应。所以虽写别一内容,而彼此关联钩锁,并不游离。“自言”而又“自谓”,讽刺的意味十足。以下趁势转折,如天骥下坡:“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这四句不惟就“豪华将相”而言,实一举扫空前两部分提到的各类角色。四句不但内容上与前面的长篇铺叙形成对比,形式上也尽洗藻绘,语言转为素朴了。因而词采亦有浓淡对比,更突出了那扫空一切的悲剧效果。闻一多指出这种新的演变说,这里似有“劝百讽一”之嫌。而宫体诗中讲讽刺,那却是十分生疏、很少被人用到的手法。第四部分即末四句,在上文今昔纵向对比的基础上,再作横向的对比,以穷愁著书的扬雄比喻作者自己,与长安豪华人物对照作结,可以看出左思“济济京城内”一诗的影响。但左思诗中八句写豪华者,八句写扬雄。而此诗以六十四句篇幅写豪华者,内容丰富,画面宏伟,细节生动;末了以四句写扬雄,这里的对比在分量上以不对称而效果更为显著。前面是长安市上,轰轰烈烈;而这里是终南山内,“寂寂寥寥”。前面是任情纵欲倚仗权势,“年年岁岁一床书”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则写出清心寡欲、不慕荣利。而前者声名俱灭,而“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以文名流芳百世。虽以四句对六十四句,却有“秤锤虽小压千斤”之感。这个结尾不但在迥然不同的生活情趣中寄寓着对骄奢庸俗生活的批判,而且带有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自我宽解的意味。它是此诗归趣所在。被命运扼住咽喉的诗人——卢照邻夏昆当卢照邻与家人依次告别,然后,艰难地拖着半扇身体,挪到颖水边,准备投入清清的流水的时候,他想起了多年前在孙思邈庭院里的那个下午。悲情诗人唐代是一个鼓励人幻想的时代,也是一个鼓励人做梦的时代。初生的帝国在上升的时候,以前的陈规陋习被扫荡殆尽,每一天,都在上演着起于白衣至于卿相的活剧。“虞、李、岑、许之俦,以文章进;王、魏、来、褚之辈,以才术显;咸能起自布衣,蔚为卿相。”(卢照邻《南阳公集序》),时代的激发使每一个读书人都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充满了进取与征服的豪情壮志。卢照邻就是带着这种豪情壮志进入邓王府的。邓王李元裕是高祖李渊第十七子,雅好经典,府中有书十二车。卢照邻到邓王府,被任命为典签。典签之职始于南朝,最早是为了便于皇帝控制诸王,于是派遣心腹帮助诸王披阅公文,甚至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后来也担负起了向皇帝汇报诸王动向的责任,官位不大,但是因为因为诸王的行为都由他们向皇帝反映,跟民间的灶王爷似的,权力很大。唐朝的时候,典签已经没有打小报告的职责了,其主要任务就是替诸王整理图书,兼做书记员。卢照邻担任典签之后,邓王府的十二车书被他阅读殆尽,很多书籍甚至能讲出大意,邓王十分喜欢他,经常说,卢照邻就是我的司马相如啊!那一年,卢照邻刚满二十岁。九年之后,二十九岁的卢照邻离开了邓王府,其间莫名其妙因罪入狱,幸好赖友人救护得免,但是,命运已经开始对着诗人发出金石之声的咽喉,悄悄向地出了魔爪。出狱之后的卢照邻,谋得了四川新都县县尉的官职,当时的四川跟中原比起来,还是边远之地。王勃的一个姓杜的友人到四川某地去担任县尉的时候,估计心情也是很不好的,于是王勃才写了那首著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来安慰朋友,因此,卢照邻的这个官位只能说聊胜于无,但是,他并不知道,命运原比自己能够承受的严酷,而在新都的日子,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美丽的日子之一。在四川的日子里,卢照邻认识了四杰中的王勃、杨炯和骆宾王,还有诗互相唱和。在新都,卢照邻娶了一个妾,生了几个孩子,可是,这时,他人生中最大的打击降临了:他得了风疾。对风疾,后人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风寒或者风湿一类的疾病,有人说,风疾就是在中世纪几乎毁掉了整个欧洲的麻风病。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病,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随着病势的加重,卢照邻半个身体逐渐瘫痪了。和初唐几个伟大诗人一样,诗人也曾经向往过在沙场上建功立业,谋取功名,卢照邻在他的《紫骝马》中曾经咏叹: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可是,不仅这种生活已离诗人越来越远,甚至能象平常人一样正常地走路也成为奢望,他只能象蠕虫一样,艰难地挪动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一伸一屈兮比艱難乎尺蠖”《释疾文》)朋友早已云散,官位也因为疾病而失去,卢照邻在《失群雁》诗中哀叹:“惆怅惊思悲未已,徘徊自怜中罔极。”这只失群的孤雁,其实就是诗人自己。为了治病,卢照邻隐居到了太白山,并结交道士,炼丹治病。《唐才子传》说,他还真的找到了治病的良药:一种叫“玄明膏”的丹药,可是,正在治疗过程中,噩耗传来,卢照邻父亲去世了。得知消息,卢照邻悲痛欲绝,号恸不止,竟然将服下的丹药吐了出来,于是,病势日益加重。卢照邻曾经在其代表作《长安古意》中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可是,现在,没有他为之献出生命的爱情,生命却仍然毫不留情地离他远去。走投无路的卢照邻想到了最后一线希望:被誉为“药王”的医中圣手,时年已经九十二岁的孙思邈。于是,在一个萧瑟的下午,卢照邻以病人兼弟子的身份,走入了孙思邈暂住的长安光德坊官舍。那时,他已经卧病将近十年了。天道在哪里?卢照邻站在颖水边,河水清清,他想起了那个下午,他与孙思邈的对话。卢照邻问:“请问名医能治愈疾病,而普通医生不行,原因何在?”孙思邈回答说:“天与人,人与天,都有相似之处。天有四时,寒暑更迭,日月更替。天有雨,有风,有露,有雾,有霜雪,这是天地正常的规律。一旦失去正常的运行,就会发生水旱之灾。人患病,原因也在于此。”卢照邻又问:“这种情景可以改变吗?”孙思邈回答说:“身有可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关键是要懂得其中的规律,这,就是天道。人要有忧畏之心,才能避免灾祸。”卢照邻为自己起了一个号,叫“幽忧子”,也许并不是因为孙思邈的一席话,而是久受病痛折磨的他,已经看不到公正的天道到底在哪里了。在孙思邈的庭院中独行,卢照邻看到了那株梨树。那是一株垂死的树,曾经的美丽与动人已然不再,如今剩下的,只有零落的枝叶和残花,卢照邻悲哀地吟着“花实憔悴,似不任乎岁寒;枝叶零丁,才有意乎朝暮。”(《病梨树赋》)而万物的兴盛,又更让诗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不堪一击,更感觉到自己的形容枯槁,于是他分明看见自己的生命如手中沙,正在毫不留情地从指缝中溜走,再不回来。孙思邈并未能用回春之手治愈卢照邻的疾病,不久,他足部痉挛,一只手也完全残废了。万念俱灰的诗人写下了名为《五悲》的骚体文,分别是《悲才难》、《悲穷通》、《悲昔游》、《悲今日》、《悲人生》。他不无自嘲地说:“高宗的时候,看重官员的吏干,可是自己却是个儒生;武则天时候看重法家学说,自己却在炼丹学道家;朝廷祭祀中岳,在全国招纳贤才,可是自己已经一病不起了。”韩愈说“天者诚难测,神者诚难明”,命运是一个力量强大而性格残忍的顽童,面对诗人凄惨悲怆的生命似乎没有任何恻隐之心,没有任何同情之意。天在玩这种残忍的恶作剧的时候,大概是不会感觉到累的;但是,诗人已经累了。离开孙思邈之后,卢照邻来到阳翟具茨山下,买了数十亩土地,住在那里。诗人让人为自己挖好了墓,经常叫人把自己抬进墓穴,偃卧其中。半生的病榻生活已经让他失去了所有生的希望,人生无常、苦难不断,理想和肉体都在诗人面前幻灭。他在《释疾文》中说:“覆焘虽广,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诗人去意已决,他说:我还能到哪里去呢?我能做的,只有从箕山高峰上跳崖,或者投入颖水清清的波涛中,了此残生了。(“吾將焉往而适耳,箕有峰兮潁有澜”)可是,卢照邻半身不遂已经数十年,根本无法爬上山顶,用凌空一跃来为自己多灾多病的一生画一个句号了。于是,他决定和屈原一样,投入清清的沧浪之水。(泛沧浪兮不归)于是,他写下了遗书,告别了自己的家人,拖着半边已无法移动的身体,爬到了颖水边。这时,他想起了多年以前在孙思邈庭院里面的那个下午,想起了那棵垂死的梨树,想起了孙思邈说的“天道”。“天道,究竟在哪里呢?”卢照邻抬起头,看着苍苍的天,他觉得自己似乎笑了一下,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于是,他低下头,投入了清清的江水。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