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内蒙古包头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鸢鹰(yuān) 潜伏(qián) 棱镜(lēng) 间不容发(fà) ‎ B.瞭望(liào) 猝发(cù) 高跷(qiáo) 休戚与共(qì) ‎ C.腈纶(qìng) 颔首(hàn) 镌刻(juān) 一蹴而就(cù) ‎ D.拘泥(ní) 掺杂(cān) 黠慧(xiá) 诲人不倦(huǐ)‎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响睛 鼎盛 饥肠漉漉 取义成仁 ‎ B.灼热 锁呐 自处心裁 锱铢必较 ‎ C.倏忽 预警 不修边幅 李代桃僵 ‎ D.雷霆 桑葚 励精图治 故弄悬虚 ‎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文房四室”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梁朝,到明清时期,随着人们对笔墨纸砚艺术性以及收藏价值的重视,“文房四宝”之称也盛行起来。 ‎ B.乌兰牧骑演员们为及时给牧民带去精神文化食粮,到了牧民家中无瑕休息,换上服装拿出乐器,就赶到牧场毡房去演出。 ‎ C.新学期伊始,有关部门提醒学校要防微杜渐,学校应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主动开展安全自查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 D.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想深入地认识事物,须得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能把握其精神实质。‎ ‎4.(2分)对下列画线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近视呈现出发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②调查显示,课业负担重、户外活动少及电子产品等是少数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③一方面要努力预防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对其进行合理治疗、正确诊断。我们要从多展面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营造“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重视”的良好氛围。④社会要通过广泛健康的用眼加识,组织医疗机构定期为青少年做视力监测等方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近视防控体系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学校要切实减轻青少年的课业负担。家长要引导孩子少看电视、少用手机,培养孩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A.第①句:在“程度深”后面加上“的趋势”。 ‎ B.第②句:在“电子产品”前面加“过度使用”。 ‎ C.第③句:“合理治疗”与“正确诊断”位置互换。 ‎ D.第④句:去掉“通过”。‎ ‎5.(2分)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 B.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 C.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其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 ‎6.(3分)仿照例句中加点部分,在横线处仿写,使语意承接紧密,和谐一致。‎ 祖国啊,你的荣光,照亮历史的隧洞,迎来新世界的黎明;‎ 你的富饶,   ,   。‎ 你的自由,   ,   。‎ 你的腾飞,   ,   。‎ ‎7.(10分)默写,(请规范书写)‎ ‎(1)   ,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2)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3)   ,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 ‎(4)纷纷暮雪下辕门,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6)《醉翁亭记》中,凝练传神地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交化,其中写晨景的语句是   。‎ ‎(7)《木兰诗》中“   ,   ”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宫艰苦战斗生活画面。‎ ‎(8)“   。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以此强调安贫乐道、内心澄澈方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二、阅读 ‎8.(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①而弗牵,强②‎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节选自(礼记•学记》)‎ ‎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③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④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和】①道:引导。②强:劝勉。③庸:功劳,④说:通“脱”,解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君子之教喻也 ‎   ‎ ‎②师逸而功倍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②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9.(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最后的铁匠 ‎①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们,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铁匠们知道,这些东西打早了没用。打晚了,就卖不出去,只有挂在墙上等待明年。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 ‎②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他父亲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定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吐尔洪•吐迪从父亲手里学会了打制各种农具。父亲去世后,他又把手艺传给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又接着往下一辈传。‎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③铁匠家有自己的规矩,每样铁活儿都必须学到师傅满意了,才可以另立铁炉去做活儿。不然学个半吊子手艺,打的镰刀割不下麦子,那会败坏家族的声誉。但吐迪•艾则孜知道,有些很微妙的东西,是无法准确地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代间都在失传一些东西。尽管手把手地教,一双手终究无法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传给另一双手。‎ ‎④一把镰刀面对的是广阔的田野,各种各样的人。每一把镰刀都会不一样,因为每一只用镰刀的手不一样。打镰刀的人,也靠一双手,给千万只不一样的手打制如意家什。铁匠的每一把镰刀,都针对他想到的某一个人。从一块废铁烧红,落下第一锤,到打成成品,铁匠心中首先成形的是用这把镰刀的那个人。在飞溅的火星和叮叮当当的锤声里,那个人逐渐清晰,从远远的麦田中直起身,一步步走近。这时候铁匠手中的镰刀还是一弯扁铁,但已经有了雏形,像一个幼芽刚从土里长出来。铁匠知道它会长成怎样的一把大弯镰,铁匠的锤从那一刻起,变得干脆有力。‎ ‎⑤不论什么情况,打镰刀的人都会将这把镰刀打好,挂在墙上等着。不管这个人来与不来,铁匠活儿不会放坏。它们在铁匠铺黑黑的墙壁上,挂到明年,挂到后年,有的一挂多年。‎ ‎ 有一回,吐迪的太爷给一个左撇子打过一把歪把儿大弯镰。那人交了两块钱定金,便一去不回。直到大爷临终前,终于等到了这个人。铁匠每年都取下那把镰刀敲打几下,每次都能看出一把镰刀的欠缺处:这个地方少打了两锤,那个地方敲偏了。手工活儿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随着人的手艺进步和对使用者的认识理解不同,一把镰刀可以永远地敲打下去。那些锤点,落在多少年前的锤点上。叮叮当当的锤声,在一条窄窄的胡同里流传,后一声追赶着前一声,后一声仿佛前一声的回音,一声比一声响亮、幽远……‎ ‎⑥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似的眼睛里,只有一把逐渐成形的镰刀。 吐迪家的每一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形的指甲印,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神秘地、不被觉察地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镰刀。‎ ‎⑦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 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永不会沉落。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艺,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作者:刘亮程 有成动)‎ ‎(1)结合全文说出第③段中“微妙的东西”具体指什么?‎ ‎(2)读了第⑤段,你从铁匠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3)请品析文中第⑥段画线语句的妙处。‎ ‎(4)联系题目谈一谈如何看待传统手工技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0.(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①“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这首诗赞美的就是牡丹。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归类于毛茛科、芍药属。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 ‎②从花色上分,牡丹素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等。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这里单说“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宋代有诗赞云“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③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花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壮丹的记载:“永嘉水际木间多牡丹。”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④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随着历代栽培地沿革转移,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牡丹适应性较强,产地亦广,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 ‎⑤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2400多年前的《诗经》。作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要说是牡丹呢?原来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唐代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在《买花》诗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 陆游的《赏花至湖上》写道:“良辰乐事真当魁,莫遣匆匆一片飞。”《栽牡丹》中:“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写出了他赏牡丹、栽牡丹的生活乐趣。又有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⑥“剪裁偏得东风意,浅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牡丹在 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刘慧慧 有改动》‎ ‎(1)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2)概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 ‎(3)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⑤段画线诗句和《爱莲说》对“牡丹”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原因是什么?‎ ‎11.(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箴言 ‎ 当我们不假思索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而事实上我们的头脑已成为刷人思想的运动场了。这样,读书愈多,思维能力反而弱化,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力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种也一样,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 ‎ 以人的身体而论,我们所吃的东西并不能百分百被吸收,精神方面的营养亦同,身体靠食物维持健康,精神靠读物日渐丰富,但身体只吸收能吸收的东西。同样的道理,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适合于他的感想体系或吻合他阅读目的那些东西。作家各有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作品就可学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特质,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此为榜样加以应用,这样我们才能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须以和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 ‎ ‎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 书籍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野兽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读它们不但无益且危害甚大。因此,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不愿读前贤的容睿智作品。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宁愿让它摆在书架上,太可惜了!因为他们只顾赶时髦,他们觉得那些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没有别的事情比读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拿起一本这样的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般舒适。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更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要历经千年,仍无损其价值。‎ ‎ 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重要的书都应该再读一遍,一是因再读能更深入理解内容,再则是读第二次时,会有与第一次读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样。‎ ‎(作者:德国 叔本华 有政动)‎ ‎(1)本文围绕“读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简述本文首段论述的特点。‎ ‎(3)文中画线语句写得入情入理,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4)以你读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为例,说说它对你心灵世界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三、写作 ‎12.(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 我们常常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到生命的奇观。挺拔的巨树,葱茂森林,缤纷的花海,绿色的平原,蕴含着博大的生命力,是大自然谱写的生命乐章。‎ ‎ 生活赋予人的是更为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有充满希望的人,才能感受到美好。人的生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需要去激发,真正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来创造。不要磨损自己的生命,不要破坏奋发有为的生活,不要浪费生命的赐予。‎ ‎ 同学们,对于生命,对于生活,你一定也有很多切实的感悟,请你用自己的笔触写出心声。‎ ‎ 要求:(1)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 (2)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鸢鹰(yuān) 潜伏(qián) 棱镜(lēng) 间不容发(fà) ‎ B.瞭望(liào) 猝发(cù) 高跷(qiáo) 休戚与共(qì) ‎ C.腈纶(qìng) 颔首(hàn) 镌刻(juān) 一蹴而就(cù) ‎ D.拘泥(ní) 掺杂(cān) 黠慧(xiá) 诲人不倦(hu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正确;‎ B.有误,“休戚与共”的“戚”应读作“qī”;‎ C.有误,“腈纶”的“腈”应读作“jīng”;‎ D.有误,“掺杂”的“掺”应读作“chān”,“诲人不倦”的“诲”应读作“huì”。‎ 故选:A。‎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响睛 鼎盛 饥肠漉漉 取义成仁 ‎ B.灼热 锁呐 自处心裁 锱铢必较 ‎ C.倏忽 预警 不修边幅 李代桃僵 ‎ D.雷霆 桑葚 励精图治 故弄悬虚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词语固定搭配的应用。‎ ‎【解答】A.有误,“响睛”应为“响晴”,“饥肠漉漉”应为“饥肠辘辘”;‎ B.有误,“自处心裁”应为“自出心裁”;‎ C.正确;‎ D.有误,“故弄悬虚”应为“故弄玄虚”。‎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文房四室”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梁朝,到明清时期,随着人们对笔墨纸砚艺术性以及收藏价值的重视,“文房四宝”之称也盛行起来。 ‎ B.乌兰牧骑演员们为及时给牧民带去精神文化食粮,到了牧民家中无瑕休息,换上服装拿出乐器,就赶到牧场毡房去演出。 ‎ C.新学期伊始,有关部门提醒学校要防微杜渐,学校应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主动开展安全自查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 D.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想深入地认识事物,须得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能把握其精神实质。‎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无瑕:指没有瑕疵,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这里是说没有时间,应用“无暇”。‎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4.(2分)对下列画线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近视呈现出发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②调查显示,课业负担重、户外活动少及电子产品等是少数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③一方面要努力预防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对其进行合理治疗、正确诊断。我们要从多展面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营造“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重视”的良好氛围。④社会要通过广泛健康的用眼加识,组织医疗机构定期为青少年做视力监测等方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近视防控体系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学校要切实减轻青少年的课业负担。家长要引导孩子少看电视、少用手机,培养孩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A.第①句:在“程度深”后面加上“的趋势”。 ‎ B.第②句:在“电子产品”前面加“过度使用”。 ‎ C.第③句:“合理治疗”与“正确诊断”位置互换。 ‎ D.第④句:去掉“通过”。‎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BC.正确;‎ D.有误,④应在“广泛”后面加上“宣传”。‎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要仔细阅读题干,根据病句类型加以修改,平时对常出现的病句类型进行整理积累。‎ ‎5.(2分)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 B.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 C.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其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的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不是清代;‎ 故选:C。‎ ‎【点评】文学常识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6.(3分)仿照例句中加点部分,在横线处仿写,使语意承接紧密,和谐一致。‎ 祖国啊,你的荣光,照亮历史的隧洞,迎来新世界的黎明;‎ 你的富饶, 滋育古莲的胚芽 , 吐出跨世纪的新绿 。‎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你的自由, 成就飞天的壮举 , 再创新时代的辉煌 。‎ 你的腾飞, 了却祖辈的夙愿 , 走向中国梦的未来 。‎ ‎【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做此题要认真观察原句特点,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解答】原句由两个分句组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要做到“形似”、“神似”。‎ 答案示例:‎ 滋育古莲的胚芽,吐出跨世纪的新绿。‎ 成就飞天的壮举,再创新时代的辉煌。‎ 了却祖辈的夙愿,走向中国梦的未来。‎ ‎【点评】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做这种题型一般是要根据提供的示例,仔细揣摩其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7.(10分)默写,(请规范书写)‎ ‎(1)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2)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 (刘禹锡《秋词》》‎ ‎(3)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 ‎(4)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6)《醉翁亭记》中,凝练传神地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交化,其中写晨景的语句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7)《木兰诗》中“ 朔气传金柝 , 寒光照铁衣 ”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宫艰苦战斗生活画面。‎ ‎(8)“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以此强调安贫乐道、内心澄澈方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馨香盈怀袖 (注意“馨”的书写)‎ ‎ (2)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意“馨”的书写)‎ ‎(3)我报路长嗟日暮 ‎(4)风掣红旗冻不翻 (注意“掣”的书写)‎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注意“抟”的书写)‎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注意“霏”的书写)‎ ‎(7)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注意“柝”的书写)‎ ‎(8)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二、阅读 ‎8.(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①而弗牵,强②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节选自(礼记•学记》)‎ ‎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③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④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和】①道:引导。②强:劝勉。③庸:功劳,④说:通“脱”,解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君子之教喻也 ‎ 所以 ‎ ‎②师逸而功倍 ‎ 闲适,轻松 ‎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②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分析】【参考译文】‎ ‎【甲】君子既然知道了教育获得成功的原因,又知道了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作别人的老师。所以君子教育和诱导学生,靠的是引导而不是强迫服从,是勉励而不是压制,是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引导而不是强迫,就会使师生关系和谐;勉励而不是压制,学习就容易成功;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学生就会善于思考。能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学习容易成功,使学生善于思考,就可以说是善于诱导了。‎ ‎【乙】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所以君子教育和诱导学生。故:所以;‎ ‎②句意: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逸:闲适,轻松。‎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教,教育。兴,兴盛。句意: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 ‎②重点词:弗,不。牵,引导。则,就。和,和谐。抑,压制。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就能使学生思考。‎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述内容的理解能力。文章先以“‎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与“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进行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观点的理解能力。【甲】分析了教育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乙】分析了增进学问的方法。《虽有嘉肴》则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关键是正确理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围绕它们互相促进的关系来谈即可。‎ 答案:‎ ‎(1)①所以;②闲适,轻松。‎ ‎(2)①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 ‎②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就能使学生思考。‎ ‎(3)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4)“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9.(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最后的铁匠 ‎①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们,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铁匠们知道,这些东西打早了没用。打晚了,就卖不出去,只有挂在墙上等待明年。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 ‎②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他父亲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定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吐尔洪•‎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吐迪从父亲手里学会了打制各种农具。父亲去世后,他又把手艺传给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又接着往下一辈传。‎ ‎③铁匠家有自己的规矩,每样铁活儿都必须学到师傅满意了,才可以另立铁炉去做活儿。不然学个半吊子手艺,打的镰刀割不下麦子,那会败坏家族的声誉。但吐迪•艾则孜知道,有些很微妙的东西,是无法准确地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代间都在失传一些东西。尽管手把手地教,一双手终究无法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传给另一双手。‎ ‎④一把镰刀面对的是广阔的田野,各种各样的人。每一把镰刀都会不一样,因为每一只用镰刀的手不一样。打镰刀的人,也靠一双手,给千万只不一样的手打制如意家什。铁匠的每一把镰刀,都针对他想到的某一个人。从一块废铁烧红,落下第一锤,到打成成品,铁匠心中首先成形的是用这把镰刀的那个人。在飞溅的火星和叮叮当当的锤声里,那个人逐渐清晰,从远远的麦田中直起身,一步步走近。这时候铁匠手中的镰刀还是一弯扁铁,但已经有了雏形,像一个幼芽刚从土里长出来。铁匠知道它会长成怎样的一把大弯镰,铁匠的锤从那一刻起,变得干脆有力。‎ ‎⑤不论什么情况,打镰刀的人都会将这把镰刀打好,挂在墙上等着。不管这个人来与不来,铁匠活儿不会放坏。它们在铁匠铺黑黑的墙壁上,挂到明年,挂到后年,有的一挂多年。‎ ‎ 有一回,吐迪的太爷给一个左撇子打过一把歪把儿大弯镰。那人交了两块钱定金,便一去不回。直到大爷临终前,终于等到了这个人。铁匠每年都取下那把镰刀敲打几下,每次都能看出一把镰刀的欠缺处:这个地方少打了两锤,那个地方敲偏了。手工活儿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随着人的手艺进步和对使用者的认识理解不同,一把镰刀可以永远地敲打下去。那些锤点,落在多少年前的锤点上。叮叮当当的锤声,在一条窄窄的胡同里流传,后一声追赶着前一声,后一声仿佛前一声的回音,一声比一声响亮、幽远……‎ ‎⑥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似的眼睛里,只有一把逐渐成形的镰刀。 吐迪家的每一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形的指甲印,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神秘地、不被觉察地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镰刀。‎ ‎⑦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 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永不会沉落。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艺,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 ‎(作者:刘亮程 有成动)‎ ‎(1)结合全文说出第③段中“微妙的东西”具体指什么?‎ ‎(2)读了第⑤段,你从铁匠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3)请品析文中第⑥段画线语句的妙处。‎ ‎(4)联系题目谈一谈如何看待传统手工技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析】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一家世代相传铁匠手世为写作对象,记叙了他们的生活与打制农具的过程,表现了他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与珍视,也表现了作者对他们这种工匠精神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对于铁匠来说,打铁的程序可以传授给儿女,但是在打铁过程中火候的大小,锤打力度等这些经验性的东西是没法用语言来准确表述的,也就无法直接传授给子女了。‎ ‎(2)本题考查对重点段落的理解掌握。根据第五段中的“直到大爷临终前,终于等到了这个人”可知铁匠的诚信守信。根据“手工活儿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可知铁匠对自己活计的精益求精。‎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细读划线句可知,这句话把铁匠的眼睛比作弯镰,把记痕比作月牙儿,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前者表现了吐迪•艾则孜打铁时神情的专注。后者把眼前吐迪•艾则孜打铁的情景上升为传统手艺的传承,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是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工匠精神,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我们应珍视并传承来表述。‎ 答案:‎ ‎(1)指打铁时诸如火候大小、锤打力度等经验性的东西。‎ ‎(2)看到了铁匠那种诚信守约,对自己的活计精益求精的精神。‎ ‎(3)使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写出了吐迪•艾则孜的神态(外貌),突出了他做活时的专注;把记痕比作月牙儿,记痕传递的是一种手艺和精神;作者巧妙地由实到虚,将眼前情景和铁艺传承历史联系起来,使主题得以升华,为我们带来更好体验和深刻感悟。‎ ‎(4)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打铁这类手艺日渐衰微甚至消失,题目“最后的铁匠”‎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意即如此。在一种技艺中,融入的是自己和几代人的生命,铸就的是一种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视、继承并发扬光大。‎ ‎【点评】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仔细审题。如“结合主题谈启示”,一定要明确结合主题进行谈论,“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要动“情”动人。②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③合情合理。感悟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④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10.(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①“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这首诗赞美的就是牡丹。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归类于毛茛科、芍药属。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 ‎②从花色上分,牡丹素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等。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这里单说“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宋代有诗赞云“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③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花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壮丹的记载:“永嘉水际木间多牡丹。”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④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随着历代栽培地沿革转移,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牡丹适应性较强,产地亦广,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 ‎⑤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2400多年前的《诗经》。作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要说是牡丹呢?原来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唐代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在《买花》诗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 陆游的《赏花至湖上》写道:“良辰乐事真当魁,莫遣匆匆一片飞。”《栽牡丹》中:“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写出了他赏牡丹、栽牡丹的生活乐趣。又有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⑥“剪裁偏得东风意,浅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牡丹在 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刘慧慧 有改动》‎ ‎(1)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2)概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 ‎(3)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⑤段画线诗句和《爱莲说》对“牡丹”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原因是什么?‎ ‎【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按照总分的结构,先总说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曾是国花。然后又从花色和品种、牡丹的发展史、文化层面等三个方面来向读者介绍了牡丹之所以会被称为“花中之王”的原因。做题时利用我们学到的筛选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第一个原因可以从文中的第二、三两段中“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花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概括得出;第二个原因可以从文中的“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这也是在无形之中让牡丹在百花之中提升了它的地位;第三个原因可以从文中的第六段“牡丹在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概括得出。‎ ‎(2)本题考查信息提取并概括的能力。这三段内容还是比较容易概括的,由第二段中的“从花色上分,牡丹素以八大色著称…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便可以得知该段是在介绍牡丹的花色和品种;由第三段中的“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也可以得知该段是在说明牡丹的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历史;最后,由第四段中的“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很明显这是在说明中国牡丹栽培地的历史沿革和产地广。‎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根据句子特征找相关的说明方法,注意表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回答格式: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地/具体地/生动地/清楚 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例如本题中的“《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壮丹的记载”“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是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因此总结起来就是,该段运用了引资料,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牡丹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的历史悠久。‎ ‎(4)本题考查划线句情感的分析。第⑤段画线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了作者的个人抱负与情感,因为只有真国色方能动京城。而《爱莲说》中作者先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因为作者认为它是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象征。‎ 答案:‎ ‎(1)从牡丹的特性看,它花大色艳、香气袭人,极具观赏价值,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从历史来说,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这也提升了它在花卉中的地位;从文化层面,牡丹历来为文人墨客讴歌赞颂,蕴含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 ‎(2)首先介绍了牡丹的花色和品种;然后说明牡丹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历史,接着说明了中国牡丹栽培地的历史沿革和产地广。‎ ‎(3)引资料,列数字。说明了牡丹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历史长。‎ ‎(4)文中诗句对牡丹寄寓赞美之情,因其雍容大气,国色天香,令众人喜爱,《爱莲说》对牡丹持贬斥的态度,认为它是从众媚俗、贪慕的象征。‎ ‎【点评】说明文阅读,应学会筛选信息。其方法是:速读材料,整体把握;认真审题,明确目的;缩小范围,提高效率;严密分析,准确把握。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答案。理解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注意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11.(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箴言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 当我们不假思索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而事实上我们的头脑已成为刷人思想的运动场了。这样,读书愈多,思维能力反而弱化,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力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种也一样,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 ‎ 以人的身体而论,我们所吃的东西并不能百分百被吸收,精神方面的营养亦同,身体靠食物维持健康,精神靠读物日渐丰富,但身体只吸收能吸收的东西。同样的道理,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适合于他的感想体系或吻合他阅读目的那些东西。作家各有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作品就可学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特质,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此为榜样加以应用,这样我们才能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须以和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 ‎ 书籍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野兽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读它们不但无益且危害甚大。因此,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不愿读前贤的容睿智作品。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宁愿让它摆在书架上,太可惜了!因为他们只顾赶时髦,他们觉得那些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没有别的事情比读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拿起一本这样的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般舒适。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更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要历经千年,仍无损其价值。‎ ‎ 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重要的书都应该再读一遍,一是因再读能更深入理解内容,再则是读第二次时,会有与第一次读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样。‎ ‎(作者:德国 叔本华 有政动)‎ ‎(1)本文围绕“读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简述本文首段论述的特点。‎ ‎(3)文中画线语句写得入情入理,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4)以你读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为例,说说它对你心灵世界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第一段论述只读书不思考的弊端;第二段论述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禀赋才可学到作者的优点;第三段论述读书要慎重选择,多读思想家原著,要读名著,书买来要读,重要的书还要多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作答时,需细读文本,结合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分析即可。从第一段“当我们不假思索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而事实上我们的头脑已成为刷人思想的运动场了”可以概括为:只读书不思考的危害;从第二段“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特质,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此为榜样加以应用,这样我们才能有类似的优点”可以概括为: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禀赋才可学到作者的优点;从第三段“因此,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可以概括:读书要善于选择。‎ ‎(2)本题考查文章开头论述的特色。仔细阅读第一段,读懂内容后结合下文的论述内容作答。“读书愈多,思维能力反而弱化,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力压迫,会失去弹性。”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只读书不思考的弊端“的观点。‎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这一句把″读书″比作″饮泉水″是比喻论证,并运用了“轻松、愉快、清净、超逸”等形容词,生动形象地论述了读书要慎重选择,多读思想家原著,要读名著,书买来要读,重要的书还要多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4)本题是开放性问题,通过本文读书要慎重选择,多读思想家原著,要读名著,书买来要读,重要的书还要多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的观点,再结合自己读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为例,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公保尔,在艰苦的环境、疾病缠身等一系列的人生考验面前,表现出了坚定、顽强、不屈的精神,这一切是我前进的动力。‎ 答案:‎ ‎(1)只读书不思考的弊端;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禀赋才可学到作者的优点;读书要慎重选择,多读思想家原著,要读名著,书买来要读,重要的书还要多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2)形象、通俗易懂地论证了只读书不思考,思维能力就会弱化,精神就会麻痹。‎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3)连用若干形容词,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阅读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描写得淋漓尽致,将描写和议论相结合,描绘出读古人名著带给人的益处,高度评价了经典作品经得住时间考验,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4)示例:‎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深厚的父子之爱、纯洁的同窗友情、美好的同事情分、纯朴的乡邻情谊,这些人间真情感染着我,我的心也变得温暖澄澈,哥哥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面貌;弟弟孙少平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他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精神感动,激励着我,使我变得勇敢坚强。‎ ‎【点评】解答论证方法的作用的题目,需要熟练掌握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和答题模式。‎ 举例论证: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了……的名言、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 三、写作 ‎12.(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 我们常常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到生命的奇观。挺拔的巨树,葱茂森林,缤纷的花海,绿色的平原,蕴含着博大的生命力,是大自然谱写的生命乐章。‎ ‎ 生活赋予人的是更为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有充满希望的人,才能感受到美好。人的生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需要去激发,真正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来创造。不要磨损自己的生命,不要破坏奋发有为的生活,不要浪费生命的赐予。‎ ‎ 同学们,对于生命,对于生活,你一定也有很多切实的感悟,请你用自己的笔触写出心声。‎ ‎ 要求:(1)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 (2)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设题的意图是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命。解题的关键是细读题目中给出的材料,然后从中提炼出主旨来。根据材料中的“同学们,对于生命,对于生活,你一定也有很多切实的感悟”可知,本次作文,应围绕着“生命”‎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与“生活”这两个话题来展开。以自己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感悟为表现的主旨,写人记事,议论说理均可。‎ ‎【写作思路】‎ 拟题:生命因你而美丽。‎ 文体:记叙文。‎ 主旨:歌颂露珠给大地带来新生与活力,将万物的生命刻画的精彩美丽。‎ 思路: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以“你”﹣﹣露珠为抒情对象。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露珠将生命的色彩演绎的很精彩。主体部分以拟人化的写法,细致描绘露珠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重在表现他为这个世界做出的贡献。末段总结全文,与首段相呼应。‎ 手法:拟人化的写作手法,第二人称,首尾呼应。‎ ‎【解答】【例文】‎ 生命因你而美丽 ‎  微风徐徐,吹绿了岸边吐着嫩芽的小柳树;细雨绵绵,滋润了丛中含羞带放的花儿﹣﹣在这个朝气蓬勃的初春里一场美丽的意外每天都在晨曦里拉开序幕,将生命的色彩演绎得精彩。‎ ‎  几颗发着淡淡星光的星星散落在深沉夜空的怀抱里,像酣然入睡的小孩。虫儿在缠绵的月光下站在自家门口唱起美妙的歌儿,似乎要催祛遮住月亮可爱脸蛋的那缕如纱的薄云。这一切仿佛在迎接一位神秘的客人。‎ ‎  雾气浓浓,弥漫开来,为大地披上了一件浅淡的外衣。一群小精灵从云层母亲温暖的怀抱挣脱,带着春风的祝福,星星的笑语,带着美丽的宿愿,踏上快乐的旅程。来到了美丽人间,成为一颗玲珑剔透的水珠。‎ ‎  你惊奇这大地端庄的仪态,你欣喜这世界多彩的面容,你追求这自然可爱的表情。于是你爱上了一早一木,爱上世间的一切,像倾心的恋人一样把自己的心交付出来,把自己最美,最纯净的一面展现出来,为这缤纷世界添上一笔美丽的色彩,与星光相交辉映。‎ ‎  常见到你嬉皮笑脸地躺在娇嫩的小草上,任清风抚摸你的脸庞;常见到你亲切甜蜜地抱着茁壮的小树,幸福的在虫儿的歌声里痴迷;常见到你轻快矫健地追上流淌的小溪,在它的怀抱中跳着曼妙的舞姿。你说你住在一轴优美的画卷里,所以你快乐着。‎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  雄鸡的一声长啼,撕开了半边脸,太阳公公缓缓地爬上了树梢,在丹红的云霞里高扬着头,发出万丈光芒。这时,你在柔软的阳光里穿上了五彩斑斓的衣服,在青脆欲滴的叶上欢快奔跑,在清爽的空气里轻声歌唱。你知道你即将离去,离开这带给你快乐幸福的地方,但你依旧洋溢笑脸眷恋着你爱上的一切。‎ ‎  最后你挥手告别了薄雾慈爱的关照,青草的盛情挽留,花儿的依依惜别,燕儿的美好祝愿……你拭去眼角的泪花,在鸟儿欢声笑语中朝着太阳的方向飞向蓝天。‎ ‎  露珠,正是因为你温情地呵护,小草才挺直腰杆,迎着晨风洋溢起绿色的喜悦;露珠,正是因为你细心地的照料,小树才挺起胸膛,朝着温暖的阳光得意地向明天招手;露珠,正是因为你快乐地陪伴,小溪才牵着快乐的双手,努力向前奔跑。‎ ‎  你用短暂的生命给大地带来新生,活力的气息,将万物的生命刻画得精彩亮丽。‎ ‎【点评】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方面靠观察和积累;另一方面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具体来说,写景散文向读者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失去了想象,不会运用恰当的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就如同一块干蜡一样索然无味;精用比喻、善用拟人,文章语言生动而活泼,充满着情趣,熠熠着光彩。一切写景皆为抒情,无“情”也就无写景之散文。一篇好的写景散文,随处都可以拈来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露珠,正是因为你温情地呵护,小草才挺直腰杆,迎着晨风洋溢起绿色的喜悦;露珠,正是因为你细心地的照料,小树才挺起胸膛,朝着温暖的阳光得意地向明天招手;露珠,正是因为你快乐地陪伴,小溪才牵着快乐的双手,努力向前奔跑。”,此文有很多这样的语段,画面感较强,读起来生动引人,给读者带来较强的愉悦感,希望作者能创作出多优美的文章。‎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