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课题能力提升(三)
一、选择题
1.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地理形态最为复杂的民间国际商业要道。历史上,中国通过茶马古道将茶叶等商品运往众多国家,繁荣了沿途各国的商贸活动和经济,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留下了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国正在加快茶马古道申遗步伐。通过茶马古道申遗我们可以( )
①深入研究中国商业贸易演进历史
②理解文化传播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③赋予古代文化遗址以经济价值
④恢复遗址沿线地区的经济活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茶马古道属于商业贸易遗址,因此通过它可以研究商业贸易发展历史,①正确;茶马古道既是商道也是文化传播之路,②正确;③违背了申请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错误;④夸大了申请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2.在德国柏林举行的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上,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同一场节目中交叉上演,在德国观众中引起极大共鸣。通过同一时代但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艺作品的对比,人们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相通之处。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具有相通之处( )
①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是基于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
③是基于它们都有民族特色与自己的精粹
④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中国的昆曲与西方的歌剧各具特色又有相通之处,体现了①④;②③不是不同文化有相通之处的正确原因。
3.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的《中国民歌大会》,以民族民间原生态歌曲为内容,通过准确的思想定位、精心的总体设计、丰富的艺术手段、精美的舞台呈现,唱响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好声音。中国民歌是( )
A.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展现了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B.一种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对提高个人文化修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挥着独特作用
D.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为时代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解析:选C 中国民歌是一种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唱响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好声音,发挥着独特作用,C项正确;中国民歌并非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项错误;B项夸大了中国民歌对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的作用,错误;D项夸大了中国民歌的作用,错误。
4.“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C.民族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
D.世界文化是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
解析:选A 从题中的因果关系不难看出,本题强调的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故选A项;B项与题意无关;C、D两项说法错误。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
C.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解析:选C 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C项观点错误,应入选。传媒由原来的“烽火”“家书”到现在的“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可以看出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而文化的传播也需要一定的媒介,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因此A、B、D三项观点正确,应排除。注意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6.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解析:选B ②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与外方共唱‘二人转’”,而没有强调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④中的“随之带来”表述不合理,文化与经济的增长不是亦步亦趋的,故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是随之带来的;排除②④,故选B项。
7.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这充分体现了( )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③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途径、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丝绸之路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这充分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④正确;②材料未体现;③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8.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馍;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浦江……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馍,这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形式和文化传播方式,①③不选,正确答案是C项。
9.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截至目前,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 ( )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②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表明不同民族文化最终会走向完全融合之路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体现了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①②正确;③说法过于绝对;④中“融合”的表述错误。
10.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最大的屏幕“美国之鹰”上滚动播出的中国文化系列宣传片,借鉴中国传统的美术风格样式,将敦煌、太极、书法这些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以手绘和三维动画等方式将中国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全世界。这样做有利于( )
①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向美国推销中国的价值观念
③消除中美文化的差异
④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②“推销价值观念”、③“消除差异”说法错误。①④正确,故选C项。
11.近年来中国经济不断腾飞,但在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从思想理念、文化产品到文化符号,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认知逆差”现象。许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比较零碎、片面和肤浅。这启示我们( )
A.不断推动文化创新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D.文化要与经济相交融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材料反映的问题。“许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比较零碎、片面和肤浅”,说明缺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因此启示我们要进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2.2017年3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北京开幕。展览的举办( )
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间文化的交流
④展示了中英两国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文物中蕴含了丰富的世界史内容,展览的举办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①正确;展览物品是大英博物馆的,因此不能说它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②不选;中英共同举办展览有利于中英文化的交流,也能在展出的过程中促进世界各国间文化的交流,③正确;这些展览物品是大英博物馆的,因此不能说展示了中英两国的灿烂文化,④不选,故应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3.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大运河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凝聚了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晶。对正在致力于文化建设与保护的中国来说,是又一个传承悠久文明、保护古老文化的新起点。
材料一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水道,涉及27个城市的58个遗产点,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传承着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和政治、文化交流。作为“活态文化遗产”,“一河一路”申遗成功将极大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材料二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法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现代法律《保护历史古迹法》;俄罗斯设立俄罗斯遗产委员会,统一负责文化遗产保护,遗产的维护与修缮列入国家财政预算;高度社会化是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特征,在意大利,人们将文化遗产保护当成整个国家的事业,积极参与。
(1)简要分析“一河一路”申遗成功的文化价值。
(2)国外的做法对于我国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有何启示?
解析:第(1)问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文化遗产的地位、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繁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等方面分析说明。第(2)问要结合材料信息,从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成立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发挥财政的作用、动员全民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分析说明。
答案:(1)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申遗成功有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具有多样性,申遗成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繁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综合国力。
(2)国家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国家要成立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统筹安排文化遗产保护;国家发挥财政作用,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资金保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14.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关于中国文化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观点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1)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2)结合材料,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学生应立足于文化交流对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与人、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第(2)问,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首先,要立足社会实践,实现文化创新;其次,要借助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最后,要利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
答案:(1)①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②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本民族文化。③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④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维系社会稳定。
(2)①立足社会实践,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民族文化创新。②推动文化“走出去”,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同时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在利用传统的文化传播途径的同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贸易增长,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