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c20190504000003gfhfgh.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缥缈(miǎo)  坟墓(fén)  翩翩(piān)  浮泛(fàn)‎ B.闲游(xián) 海峡(xiá) 潇洒(xiāo) 惆怅(zhōu)‎ C.不甚(shèn) 牛郎(láng) 窄窄(zhǎi) 山麓(lù)‎ D.灯笼(lóng) 衣襟(jīn) 消溶(róng) 满载(zài)‎ ‎2.下列每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 A.街市   缥缈   闲游   冷寞   寞—漠 B.珍奇   灯笼   不甚   忧谷 忧—幽 C.坟墓   窄窄   游伴   倜怅 倜—惆 D.海峡   乡愁   浮泛   衣禁 禁—襟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面对牢固的电子防盗门,找来的锁匠也束手无策,忘带钥匙的主人只好求助于消防官兵。‎ B.我早就听说您是个很风趣的人。今日一谈,果然名副其实。‎ C.这些姑娘一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 D.都市世界的繁华,让我头晕目眩,感觉没了乡村的那种恬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3分)‎ A.南充的金秋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B.马航MH370失踪后,许多中国大陆的游客纷纷取消去马来西亚旅游的预约。‎ C.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完善道路设施、增强法律意识才是根本途径。‎ D.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制作”等课程。‎ ‎5.根据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清晨,醒来的峡江抹去一脸倦容,伸伸懒腰打个哈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停下来的江雾,一眼看上去如同晒场上铺的新棉,白花花耀人眼目 ②江面骤然升起一层江雾 ③江雾上涨到一定高度便收住了脚步 ④随着江水流动,江雾由淡变浓,转眼间像潮水似的上涨起来 A.②④③①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儿时的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在课余时间,听李老师给我们同学几个讲一段《________》,虽然李老师的嗓音沙哑,但我们却听得有滋有味,特别入迷。什么“齐天大圣”“三打白骨精”“__A__”“__B__”,向我们张开了一张张神秘的大网,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促使我们驶入书本的“海洋”。从那里,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树立起了朴素的是非观。‎ ‎(1)根据上面材料的信息,在书名号内应填上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西游记。(1分)‎ ‎(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津津有味。(1分)‎ ‎(3)请任选该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并加以简单评述。(1分)‎ 人物:孙悟空评述:爱憎分明,敢于同一切恶势力作斗争,‎ 5‎ 具有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 ‎(4)请为上语段中A、B两处补充两个故事情节。(1分)‎ A.大闹天宫   B.大闹黑风山 ‎7.综合性学习。(8分)‎ 七(1)班正在举行“我爱家乡”的语文专题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活动中,同学们决定举办一次家乡风景图片展。大家收集到的图片有四季风光,也有名胜古迹等,内容丰富多彩。如果在图片展前言部分需要简单介绍一下家乡的优美风光,你将怎样写?(3分)‎ 示例:走进家乡,这里四季如画,欣欣向荣;走进家乡,这里人文荟萃,底蕴深厚;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一草一木,踏遍家乡的名胜古迹。让我们一起欣赏家乡的优美风光。‎ ‎(2)活动中,请你任选一个季节,以“我爱家乡的________季”为主题说一段话。要求说出你喜欢的原因。(3分)‎ 示例:我爱家乡的春季。家乡的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田园村头,出现了忙碌的身影,孩子的欢笑声,鸡犬的鸣吠声。满村的树已经开始发芽了,嫩黄嫩黄的一大片。整个村庄从头到脚无不显出一副“新”的面貌。‎ ‎(3)活动结束后,语文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要以“走进家乡”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请你设计至少两个栏目名称。(2分)‎ 示例:风光剪影_人文荟萃__名胜古迹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12分)‎ ‎【甲】乡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廋马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了。(4分)‎ ‎9.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3分)‎ 最欣赏的句子:最欣赏的句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欣赏的理由:该句直抒胸臆,表现游人之悲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羁旅之苦。‎ ‎10.放飞思绪,想象【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分)‎ ‎“我”的心理活动: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漂泊在外的日子真不好过呀,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们,想象着归乡和你们相聚的情景。回家的感觉真是美妙!‎ ‎11.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与流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二)(15分)‎ 池塘 5‎ 贾平凹 ‎①那时候,我很幼小,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父亲在一次运动中死了,母亲却撇下我,出门走了别家。孤伶伶的我,就被祖母接到了乡下的老家。祖母已经年迈,眼花得不能挑针,终日忙着为人洗衣,小棒槌就在捶布石上咣当咣当地捶打。我先是守在一旁,那声响太是单调,再不能忍,就一个人到门前的池塘寻乐去了。‎ ‎②池塘里有着生命,也有着颜色,那红莲,那白鹅,那绿荷……它们生活它们的,各有各的乐趣;我却不能下水去,只是看那露水,在荷叶上滚成碎珠,又滚成大颗,末了,阳光下一丝一缕地净了,那鱼群,散开一片,又聚起一堆,倏然全部散去,只有一个空白了。它们认不得我,我却牢牢记住了它们,摇着岸边的一株梧桐,落一片叶儿到它们身边,我觉得那便是我了,在它们之中了,千声万声地唤它们是朋友呢。‎ ‎③到了冬天,这是我很悲伤的事,塘里结了冰,白花花的,我的朋友再不见了。我沿池塘沿儿去找,却只有几根枯苇,在风里飘着芦絮,捉到一朵了,托在手心,倏忽却又飞了,又去捉回,又再飞去……祖母知道我的烦恼,一边捶着棒槌,一边抹泪,村里人却都说我是怪孩子,在寻找什么呢?‎ ‎④时间一天天过去,池塘里起了风,冰一块块融了。终有一天,我正看着,就在那远远的地方,似乎有了一个嫩黄黄的卷儿。蓦地,在好多地方,也都有了那样的卷儿。那是什么呢?我一直守了半晌,卷儿终未展开。祖母说:“啊,荷叶要出来了!”我听了,却悲伤了起来,想池水这么绿,绿得发了墨,却染不了荷叶的嫩黄,它是患了什么病吗?一个冬天里是在水里病着吗?我只知道草儿从石板下长上来,是这般颜色,这般委屈,这水也有石板一样的压迫吗?‎ ‎⑤但它终于慢慢舒展开了,一个圆圆的,平和的模样,平浮在水面就不动了。三日、五日,那圆就多起来,先头的呈现出深绿,新生的还是浅绿,排列得似铺成的石板路。池塘里开始热闹,我的朋友又都出现,融融地,又该是一个乐园了。‎ ‎12.选文中作者主要描写了他的哪几个“朋友”?(3分)‎ 露水、鱼群、荷叶。‎ ‎13.选文第②段中的“那红莲,那白鹅,那绿荷……”改为“那莲花,那荷叶……”好不好?为什么?(4分)‎ 不好。“红莲”的“红”和“绿荷”的“绿”对应了前面的“有着颜色”,“白鹅”对应前面的“有着生命”,这样表述更加完整、准确。另外三个“那”构成排比,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 ‎14.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一片”表明鱼的数量多,“一堆”表明鱼群中的鱼很密集,“一个”表明鱼群已经游走。__用这些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群游动时的动态美。‎ ‎15.选文第③段中提到“祖母知道我的烦恼”,你觉得“我”的烦恼是什么?(2分)‎ 父母离去,没有朋友,孤独寂寞。‎ ‎16.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有怎样的心情?(3分)‎ 孤独、寂寞、郁闷、悲伤。‎ ‎(三)(15分)‎ 5‎ 春天是一个动词 马亚伟 乡间的风,是温煦和柔软的,仿佛少女的纤纤玉手。你看,它跷起兰花指,优雅地调弄着季节的调色板。‎ 先是轻轻点染的绿色,薄薄一层浅草,淡淡一行柳烟,都像淡绿色的轻纱,在天地之间舒展开来。这是春天醒来后的第一个梦,美丽而飘逸,一切都随之欢欣地张开眼睛。随后,绿色开始泼墨淋漓,万木争春,翠色渐浓。深深浅浅的绿色,远远近近地招摇起来,春的底色完成了。‎ 绿色的底子上,是要点缀万紫千红的。是谁轻轻抖落画笔,勾勒描摹,缤纷的色彩便泼泼洒洒,喧闹了整个春天。乡间的春天,一直是动态的,人们跟着春天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温暖。‎ 农人们伴着第一声春雷,走上田头,在松软的土地上行走。麦苗已开始返青,一片一片,都是丰收的期许。泥土里的收获,从春天开始。还有一些种子,要在春天撒下。种子喜欢聆听泥土复苏的歌唱,它们会在三月的暖阳中萌发,孕育新的希望。田间地头开始热闹起来。‎ 田里的草也不甘示弱地长起来,农人们并不恼。草是调皮的,一茬一茬,生生不息,好像在顽皮地与人做着游戏。那么,就让孩子们来对付这些不安分的草吧。‎ 乡间的春天,在孩子们的脚下,灵动起来,奔跑起来。绿色涌动的原野,到处是孩子们的欢笑声。长一声,短一声,如错落有致的音符,曲调明快。蝴蝶和鸟儿翩然飞过。风滑过脸颊,像一片温柔的鸟羽,光滑凉爽。孩子们打猪草,有时也逮蚂蚱、追野兔。满地的野草嫩生生的,有马齿苋、灰灰菜,还有狗尾巴草,毛茸茸地招摇着。孩子们把它们大把大把收进竹筐里。家里的小猪仔,吃起来满嘴淌着浓浓的绿汁水,样子很贪婪。‎ 孩子们越跑越快,到处都是他们的脚印。堤上的柳树,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早已萌动生机。孩子们折下细细的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追逐嬉戏,翠色便飞快地奔跑起来,洒下一路欢歌。有的孩子,折下一截柳枝,用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拧,薄薄的树皮儿便脱落下来。‎ 树皮儿成了一只小小的柳笛,孩子们放在嘴边吹。于是,柳堤上响起了一支支悠远古老的曲调。笛声四起,高低错落。孩子们把春天含在嘴边,满心兴奋。‎ 乡间的天,又高又远。常常让人想到鲲鹏,“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乡间的天空,是自由的天堂,让人的心,也如蓝天一般开阔辽远。‎ 在乡间,春天是一个动词。蜗居在城里的人,哪里见过奔跑的春天?乡间的春天,是奔跑着的。跑着跑着,梦想就飞起来了。‎ ‎(选自《羊城晚报》)‎ ‎17.本文主要描写了关于春天的哪些事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分)‎ 乡间的风:温煦、柔软;农人:勤快;孩子们:活泼好动,喜欢奔跑;乡间的天:又高又远。‎ ‎18.请赏析本文题目的妙处。(3分)‎ 本文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天喻为“一个动词”,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地点出了春天“动”的特点,概括了全文。‎ ‎19.说说“是谁轻轻抖落画笔,勾勒描摹,缤纷的色彩便泼泼洒洒,喧闹了整个春天”一句中“喧闹”一词的含义。(2分)‎ ‎“喧闹”的意思是“喧哗热闹”,在此指花与木缤纷的色彩,以动写静,表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 ‎20.本文是一篇精致的抒情散文,文笔清新,多用修辞,试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5‎ ‎①这是春天醒来后的第一个梦,美丽而飘逸,一切都随之欢欣地张开眼睛。‎ ‎②风滑过脸颊,像一片温柔的鸟羽,光滑凉爽。‎ 我选第①句,赏析: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万物以人的情态与心理,生动地表现了春天到来万物重现生机的动人景象。‎ ‎21.作者在文末说“蜗居在城里的人,哪里见过奔跑的春天”,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3分)‎ 同意。城里到处是高楼大厦,人活动的空间小了,春天的活力似乎也减弱了。而乡村是辽阔的,乡村的春天也显得活力四射。(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一步,一步,再一步 题目二: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是一道赏心悦目的美景;校园中晨读的身影,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丰富多彩的美景……‎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以“我欣赏________美景”为题,写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