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
文章主旨
《虽有佳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对理想的“大同”社会进行了描述,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纲领、特征以及社会状况,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结构图示
重难解读
“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大同”指理想社会。
拓展链接
《礼记》名言
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2.择师不可不慎也。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5.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8.来而不往非礼也。
1.请把下面的词语工整、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嘉 肴 兑 命 修 睦 矜 寡 孤 独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讲信修睦(mù) B.学学半(xué)
C.选贤与能(jǔ) D.男有分(fèn)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6
A.不知其旨也(味美) 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困惑)
C.讲信修睦(修整) D.女有归(女子出嫁)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 B.教学相长也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5.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教 然 后 知 困
(2)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不 独 子 其 子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B.《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而成,共49篇。
C.《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阐述的观点,告诉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
D.《大道之行也》对理想的大同社会进行了描述,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课内精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7.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论述了“________”的道理。(用原文相关语句填空)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教学相长”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6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有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把文章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有什么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选自《礼记·礼运》)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天下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正君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贤勇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兵由此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礼义以为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反映的实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认为“家天下”与“公天下”相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老而无子的人。( )
(2)老而无夫的人。( )
(3)老而无妻的人。( )
(4)幼而无父的人。( )
20.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教 师 详 解 详 析
1.略。
2.[解析] B “学”应读“xiào”。
3.[解析] C “修”是“培养”的意思。
4.A
5.(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6.[解析] B 《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而成。
7.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
8.(1)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2)《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9.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为引出下文有关教与学的关系的论述作铺垫。(大意对即可)
10.示例:一个人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还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人和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要积极和同学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共同提高。
11.(1)以……为亲。
(2)职分,职守。
(3)女子出嫁。
(4)兴起。
(5)兴起。
12.(1)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13.前两句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三、四两句为第二层,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两句为第三层,总结全文,说明什么是“大同”。
14.示例:在今天,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关爱,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
15.(1)成为。
(2)摆正。
(3)同“智”,智者。
(4)战争。
16.(1)将礼义视为纲纪。
(2)因此阴谋也就产生了,战争也由此而发生。
17.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
18.示例:我认为是进步了。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条件,这是一种“野蛮的进步”。
[参考译文]
如今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所有,人们各自孝敬自己的双亲,各自疼爱自己的子女,财货人力都只为了自己,诸侯世袭相承成为礼制,修筑城郭沟池以防守,将礼义视为纲纪;以端正君臣关系,以加深父子关系,以和睦兄弟关系,以调和夫妻关系,以设立制度规章,以划分田土宅里,以尊敬勇士与智者。由于成就功业都是为了自己,因此阴谋也就产生了,而战争也由此而发生。禹、汤、文、武、成王、周公,都是用礼义来治国的英才。这六个君子,没有不谨慎实行礼制的人。透过礼制以彰显道义,以成就诚信,以明察过失,以仁为模范且讲求谦让,向人民昭示治国的常法。如果有不遵行礼义的,在位者就会因罪而被黜退,百姓会认为这是祸害。这就叫作小康社会。
6
19.(1)独 (2)寡 (3)矜 (4)孤
20.示例:“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者们所说的最高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其特点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这是他们预想甚至是幻想中的社会,但在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而今天我们的社会和平稳定,人民幸福,实现了安居乐业的理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