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 日本明治维新
九年级下册
19世纪中期,日本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面对民族危机 ,日本采取了什么对策?为什么日本不但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新课导入
1
.
了解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幕府统治与锁国政策。
2
.
知道倒幕运动。
3
.
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4
.
正确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目标
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
——
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传播。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处于怎样的社会状况?
幕府统治
幕府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天皇
大名
武士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新兴地主、商人
农民、城市平民
有些从事工商业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经济实力增强
,
政治权利较少
幕府
封建专制统治阻经济发展
将军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
知识扩展
幕府
原指出征时将军的军营,后来日本武士的首领
——
将军控制了中央政府,就把以将军为首的统治称为幕府统治。将军幕府实际上是朝廷之外的政府,在首都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从一开始幕府就被一些实力强大的家族控制。最后一个幕府是德川幕府。
德川将军
封建制度的代表
(
一)除特许船只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
(二)特许船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
(三)外国船来到,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请其派遣监视舰船。
(四)如有发现传播耶稣教之“南蛮人”或其他邪言惑众者,应即押解至大村藩之牢狱。
闭关锁国政策
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行贸易的唯一地点:长崎
史料研读
1633
年德川幕府的锁国令(节选)
1853
年 黑船事件
美国
海军在日本登陆
美国用大炮打开日本国门导致民族矛盾,加剧幕府统治危机
倒幕运动的背景
内忧
外患
西方列强入侵
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社会矛盾
幕府统治危机
民族矛盾
倒幕运动的背景
激化
导致
导致
加剧
倒幕运动
倒幕运动
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冲击
表现
许多手工工场倒闭
黄金大量外流
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农民、城市贫民和下层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1.
社会危机加剧
影响
日本武士照片
日本幕府时期的骑马武士
日本武士画像
知识扩展
日本武士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2.
倒幕运动
时间:
结果:
中下级武士
推翻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1869
年迁都东京。
主力:
1868
年
1
月
方式:
武力
过程:
发动
“
王政复古
”
政变,支持睦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
“
辞官纳地
”
1868
年
7
月,江户改名为东京。
东京
明治维新
阅读教材,概括明治维新的内容,思考这些措施如何化解了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的?
岩仓使团赴欧洲考察
《
五条誓文
》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知识延伸
《
五条誓文
》
是明治维新时期明治天皇颁布的
,
可以说是他之后的施政纲领。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上:
“废藩置县”,
实现
中央集权;
(
2
)
军事
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
3
)经济上:
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 ,大力发展近代经
济。
(
4
)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
提倡“文明开化”,向
西方
学习
,改造日本 的
教育
、文化和生活方式。
废 藩 置 县
东
京
京
都
大
阪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三府七十二
县
县
县
县
县
机构
来源
年份
海军
英国
1869
电报系统
英国
1869
邮政体制
英国
1872
邮政储蓄
英国
1875
陆军
法国
1869
小学系统
法国
1872
警察系统
法国
1874
司法系统
法国
1872
小学体系
美国
1979
国家银行体系
美国
1878
陆军
德国
1878
日本银行
比利时
1882
日本明治时期引进的各种制度
这是位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一所小学校,建于
1876
年,是一所新式学校。明治时期,确立了“
和魂洋才
”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
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明治初期的小学 教师身穿西式服装,正在上数学课
穿西装的政府官员
银座景象
吃牛肉火锅
剪发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从背景上看:
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2)从准备过程看:
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的支持;
(3)从内容上看:
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4)从国际环境看:
19世纪中期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
闭关锁国
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日本改变落后的面貌,
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明治维新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资产阶级侵略扩张的贪婪欲望和传统武士阶层的冒险主义结合,日本
很快
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给中国和整个亚洲带来了灾难。
明治维新的消极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试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国际环境等分析。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并投身到改革中;
要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
3.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
、
制度
、
思想;
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5.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之路。
启示
本课小节
文:文明开化
经:殖产兴业
军:征兵制
政:废藩置县
明治维新
武装倒幕
内忧外患
影响
消极
积极
1
.近年来,美日政府联合发布
《
美日防卫合作指针
》
,美日将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日本自卫队的活动范围将扩大到“全球范围”。“新指针”的出笼引起亚太地区各有关国家的警惕和不安。
160
多年前,美国强迫日本签订
《
日美亲善条约
》
,此举使( )
A
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B
日美走上了互利合作道路
C
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D
日美结成同盟遏制中国
C
随堂检测
2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改革力量组成倒幕派。其中它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这里“它”指的是( )
A
商人
B
农民
C
中下级武士
D
大名
C
3
.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
1868
年的是(
)
A
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
B
支持睦仁天皇亲政
C
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统治
D
日本迁都东京
D
3
.
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 )
A. 废藩置县 B. 努力发展教育
C. 文明开化 D. 发展近代工业
D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史实的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改变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而明治维新的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性质,可知,经济方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最能体现其资本主义性质,故选D
4
.
19
世纪中后期,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其实行“废藩置县”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消除封建残余
C
积极对外扩张
D
发展近代工业
A
5
.最能体现明治维新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
A
“殖兴产业”
B
废藩置县
C
实行征兵制
D
提倡文明开化
A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