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九年级下册 17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了经济的
迅速发展。而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大
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的状况,俄国的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
上而下的改革。
他们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使俄国发生了设么么样的变化?
新课导入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2.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知识;
3.分析比较彼得一世和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学习目标彼得一世改革 沙皇彼得一世被称为彼得大帝,
是俄罗斯帝国崛起的奠基者。彼得大
帝被誉为俄罗斯历史上最富有改革精
神的沙皇。他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评
价? 他推行的改革又对俄国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彼得一世
9世纪晚期: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14世纪:莫斯科公国建立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16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称
“沙皇”
纵向梳理 俄国的发展历程
伊凡四世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2.虽然出现手工工场,但工商业发展缓慢。
3.彼得一世到西欧各国考察,
决定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彼得一世与随行人员去西欧考察阅读教材,归纳沙皇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军事:
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生活:
创建新式常备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
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
化教育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彼得一世在战场上(1)由于俄国落后于西欧国家,为了鼓励发展工场手工业,彼得一世允
许购买农奴作为劳动力。
(2)从其作用和影响来看:此政策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
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从俄国长远发展来看,由于此政策的实质
是进一步加强农奴制,所以对俄国经济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如何理解彼得一世用允许购买农奴的办法
来发展工场手工业? 1.积极作用
(1)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
张准备了条件。
(2)大力移植西欧文明,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2.局限性
(1)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2)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3)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对农民非常残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知识延伸
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是俄罗
斯第二大城市,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
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
圣徒彼得。1700-1721俄国打败瑞典,
建新都圣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
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
经济的中心。
圣彼得堡废除农奴制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农奴受着沉重的剥削、压迫,生活极其贫困,国内市场的扩大受到限制;同时农奴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资
本主义经营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日益恶
化,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拒统计,1858-1860年间,全国共发生了近三百次农民暴动。
问题1:19世纪中期俄国
社会状况如何?
史料研读史料研读
问题1: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
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受到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农奴没有人身自由,
工厂中缺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很低,使得
工业发展缺乏广阔的国内市场。
第二,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广大农奴的反抗,农奴暴动接连不断,
动摇了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材料二: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相当,可是,到19世纪
中期,英国的生铁产量已经是俄国的15倍,铁路里程也是俄国的10倍。
问题2:上述材料说明了
什么?
史料研读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了西欧其他国家。农奴暴动
86次 90次 126次
1176次次
数
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史料研读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对外)
1853-18561853-1856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
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
有现代生产形式的民族进行绝望
的搏斗。
俄国VS土耳其、英法
对外战争的失利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对 外——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
农民暴动
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农奴制改革的开始(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
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
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
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生活困苦的俄国农奴家徒四壁的农民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
由,但是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
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交
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
面墙可以依靠了!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
改革的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改革的实施者: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
改革的前提:维护地主利益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
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
义的道路。
(2)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不同点
类别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背景 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封
闭落后
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经济发展
内容 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
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文化
教育,改革社会习俗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
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
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
钱赎买
结果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废除了农奴制度
影响 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
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但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性质 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本课小节
俄
国
的
改
革
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
时间、领导人
内容
意义
废除农奴制
原因
开始
意义
内容1.莫斯科公国终于统一俄国的时间是( )
A. 14世纪晚期 B. 15世纪晚期 C. 16世纪早期 D. 15世纪早期
2.18世纪初,俄国实施改革的沙皇是( )
A. 彼得一世 B. 伊凡四世 C. 亚历山大一世 D. 亚历山大二世
3.1700—1721年,俄国打败下列哪个国家,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
A. 瑞士 B. 瑞典 C. 捷克斯洛伐克 D. 法国
B
随堂检测
A
B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一位官员说:“几乎过时了1个世纪”,“如
果这个制度原封不动,那么,几十年以后,它就会把整个国家毁灭”。这
位官员所说的“这个制度”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制 B. 沙皇专制
C. 农奴制 D. 资本主义制度
5.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是
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
C
C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