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内能及其利用模块训练(带解析共10套沪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物理内能及其利用模块训练(带解析共10套沪科版)》 共有 1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内能及其利用模块-分子运动论及其基本观点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引起的是(  ) ‎ A. 春天,柳絮飞物             B. 夏天,槐花飘香             C. 秋天,黄沙扑面             D. 冬天,雪花飘飘 ‎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打开香水瓶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 ‎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B. 寒冬雪花飞舞            C. 八月丹桂飘香            D. 向开水内加糖,水变甜 ‎4.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 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 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5.下列事例中,哪一个事例不能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 A. 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 B. 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 C. 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墙表面及其内部靠近表面的一浅层都变黑了 D. 看到雪花在空中飞舞 ‎6.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 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7.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物理方法.下列根据现象所作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 ‎ A. 红棕色二氧化碳气体的扩散现象  推测 分子是运动的 B. 电路中的灯泡发光  推测  电路中有电流 C. 小磁针放在磁体旁受力偏转  推测  磁体周围有磁场 D. 街边的路灯同时亮、灭  推测  路灯是串联的 ‎8.下面哪一个现象的描述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 A. 春天柳枝摇曳                  B. 夏天荷花飘香                  C. 秋天落叶纷飞                  D. 冬天瑞雪飘飘 10‎ ‎9.下列说法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 大风过后,将树叶吹的漫天飞舞                         B. 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 C. 扫除时,空中尘土飞扬                                       D. 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 ‎10.用分子动理论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 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空隙 B. 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C. 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D. 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二、填空题 ‎11.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  , 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 ‎ ‎12.小宇把蚊香片放在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内都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是________现象,说明了________;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内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由此你的猜想是________. ‎ ‎13.晓雯将几滴蓝墨水滴入如图甲所示的两杯水中.观察到整杯水变蓝.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选填“热水”或“冷水)变蓝更快.如图乙是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考虑水和酒精的________(填物质的物理属性名称)不同,实验中应先注入的是________,混合后水和酒精的体积变小,说明________,同时间接地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__. ‎ ‎14.两块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压紧后会粘在一起,需要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这一个现象表明________;烤熟的地瓜香气扑鼻,该现象表明________. ‎ ‎15.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2.5在空中的运动________(属于/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冬天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__;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水滴,这说明:________. ‎ ‎16.端午节吃粽子,会闻到粽子的清香,说明分子发生了________现象;两块表面干净的铅互相压紧能够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 三、解答题 ‎17.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水平地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所示),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将玻璃板放到恰好与水槽内水面相接触(如图所示),并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试说出这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 10‎ 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 ‎18.炒菜时,很快就能尝咸味,而淹咸菜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尝到咸味,这是为什么? ‎ 四、实验探究题 ‎19.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 ‎(1)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0℃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现象。 ①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________; ②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 ‎ ‎(2)如图(b)所示,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 ‎ ‎(3)将一半酒精和一半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 ‎ 五、综合题 ‎20.如图 ‎ ‎(1)小丽和帆帆同学分别进行了如图1和图2的实验,他们共同的结论应该是________ . ‎ ‎(2)小薇按图3要求接通电路会发现小磁针________ ,同组的小勇按图4要求接通电路后看到的现象和小薇的不同之处为________ . ‎ ‎(3)小刚在组装一台如图5所示简易电动机,用硬金属丝做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用漆包线绕成一个矩形线圈,以线圈引线为轴.用小刀刮去轴一端的全部漆皮,再刮去另一端的半周漆皮,并将 10‎ 线圈放在支架上,磁体放在线圈下.接通电源并用手轻推一下线圈,线圈就会不停的转动起来.他用小刀刮去轴一端的全部漆皮,再刮去另一端的半周漆皮的目的是________ . ‎ ‎21.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0℃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 ‎(1)①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________; ②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 ‎ ‎(2)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 ‎ ‎(3)将一半酒精和一半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 ‎ 10‎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 ‎【解析】【解答】解:A、春天,柳絮飞物,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A错误; B、夏天,槐花飘香,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秋天,黄沙扑面,是固体颗粒在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C错误; D、冬天,雪花飘飘,是雪花在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答案】A ‎ ‎【解析】【解答】A、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A符合题意; B、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B不符合题意; C、海绵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海绵不是分子,C不符合题意; D、笔芯变短是由于质量变小,和分子斥力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3.【答案】B ‎ ‎【解析】【解答】墙内开花墙外香、八月丹桂飘香、向开水内加糖,水变甜,都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形成的现象; 雪花的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故选B.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运动,只能通过扩散现象体现; 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物体的运动,是看得见的.‎ ‎4.【答案】D ‎ ‎【解析】【解答】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A不符合题意; B、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隔随着压力的变大而减小,B不符合题意; C、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破碎后的玻璃碎片间的分子间隔已经远远超过了10倍的分子间隔,所以不可能再有斥力作用,C不符合题意; D、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力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5.【答案】D ‎ ‎【解析】【解答】解:A、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说明卫生球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 10‎ B、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说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墙表面及其内部靠近表面的一浅层都变黑了,说明煤炭分子不断的运动,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分子很小,不能直接用眼睛看到,所以雪花在空中飞舞,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6.【答案】A ‎ ‎【解析】【解答】解: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正确;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B错误; C、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 D、扩散现象能在固体中发生,比如长时间紧挨在一起的金板和铅板,金中有铅,铅中有金,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和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机械运动);(4)扩散现象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均能发生.‎ ‎7.【答案】D ‎ ‎【解析】【解答】解:A、扩散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是可见的,而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符合事实; B、灯泡发光说明有电流做功,灯泡发光可见,电流不可见;符合事实; C、磁极间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实现的,小磁针偏转,说明磁体周围有磁场,符合事实; D、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路灯都是并联的,不符合事实. 故选D. 【分析】(1)本题用到物理学方法“推理法”即: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 (2)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②用电器工作过程是电流做功过程;③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④串并联电路特点.‎ ‎8.【答案】B ‎ ‎【解析】【解答】解:分子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比如:荷花飘香,花香四溢; 如:柳枝摇曳、沙尘漫天、落叶纷飞、瑞雪飘飘分别是柳枝、沙尘、落叶、雪花等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B.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9.【答案】D ‎ ‎【解析】【解答】解: A、树叶飞舞是可以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大雪纷飞也是可以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 10‎ C、尘土飞扬也是可以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10.【答案】B ‎ ‎【解析】【解答】解: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是由于气体分子间隔随着压力的变大而减小,证明了分子间有间隔,故A正确;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破碎后的玻璃碎片间的分子间隔已经远远超过了10倍的分子间隔,所以引力无法发挥作用,故B错误; 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二、填空题 ‎11.【答案】做无规则运动 ‎ ‎【解析】【解答】解: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 故答案为:做无规则运动.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据此判断.‎ ‎12.【答案】扩散;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就越明显 ‎ ‎【解析】【解答】解:整个房间里都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是驱蚊片气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而加热时,这种现象就很明显,由此可猜想: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就越明显. 故答案为:扩散;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就越明显.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以及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3.【答案】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热水;密度;水;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斥力 ‎ ‎【解析】【解答】解:晓雯将几滴蓝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观察到整杯水慢慢变蓝,墨水分子扩散到水中,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永不停息地进行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叫热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热水更快变蓝;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由于水的密度较大,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水,目的是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 因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分子间存在间隙,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故答案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热水;密度;水;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斥力. ‎ 10‎ ‎【分析】由分子动理论可知,一切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由于斥力的存在,分子间必定存在间隙.‎ ‎14.【答案】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 ‎【解析】【解答】(1)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压紧后会粘在一起,需要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该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2)烤熟的地瓜香气扑鼻,是因为地瓜的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故答案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 ②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15.【答案】不属于;分子在不停得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 ‎ ‎【解析】【解答】解:(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2)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梅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雨后天晴,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不属于;分子在不停得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的这种运动又叫做分子热运动.(2)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 ‎16.【答案】扩散;引力 ‎ ‎【解析】【解答】解:(1)我们能闻到煮粽子时发出的阵阵清香,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两块表面干净的铅互相压紧能够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故答案为:扩散;引力. 【分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三、解答题 ‎17.【答案】解: 由图可知,图a是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的读数,图b是玻璃板恰好与水槽内水接触时,并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时的读数,因为玻璃板和水面接触,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有引力,所以图b的读数大于图a的读数. 答: b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a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原因是玻璃板和水面接触,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有引力,所以图b的读数大于图a的读数. ‎ ‎【解析】【分析】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可以从分子间的作用力上来考虑.‎ ‎18.【答案】答:炒菜时往菜里加盐,菜很快就咸了,而腌咸菜时,很长时间菜才会变咸,这是因为炒菜时菜的温度比较高,使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了,即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 ‎【解析】【分析】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相互接触的物质分子扩散越快。‎ 10‎ 四、实验探究题 ‎19.【答案】(1)乙;温度 (2)分子间有引力 (3)分子间有间隙 ‎ ‎【解析】【解答】①由图a可知,乙杯中墨水扩散的快,说明盛有热水的是乙。②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将一半酒精和一半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故答案为:(1)乙、温度   (2)分子间有引力     (3)分子间有间隙 【分析】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着间隙,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对以上知识加以理解.‎ 五、综合题 ‎20.【答案】(1)分子间存在引力 (2)偏转;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 (3)使线圈能持续转动 ‎ ‎【解析】【解答】解: (1)提起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压在一起的铅块下能悬挂重物,说明铅分子间存在引力; (2)小薇按图3要求接通电路,由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会发现小磁针偏转;小勇按图4要求接通电路,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反,周围的磁场方向相反,所以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与图3相反; (3)将线圈两端引线的漆皮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半周,这样在一个半周内受到磁场的力的作用为转动,另一个半周没有电流通过,不受磁场力的作用,利用惯性转动,这样才能使线圈在磁场中持续转动下去,如果两端的漆皮都刮掉,线圈每转过半圈,受力方向发生变化,会来回摆动. 故答案为:(1)分子间存在引力;(2)偏转;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3)使线圈能持续转动. 【分析】(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实验时,将通电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该实验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相反; (3)该线圈之所以能转动,是据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来工作的,但是该线圈在转过平衡位置时,若不改变电流的反向,此时所受到的磁场力会阻碍线圈的转动,故为了使线圈持续转动,将线圈两端引线的漆皮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半周,这样在一个半周内受到磁场的力的作用,另一个半周利用惯性转动;而真正的直流电动机工作时,为了让线圈持续的转动下去,即是通过换向器在平衡位置及时的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的方向,即改变线圈所受力的反向,使线圈持续的转动下去.‎ ‎21.【答案】(1)乙;温度 (2)分子间有引力 (3)分子间有间隙 ‎ ‎【解析】【解答】解:(1)乙杯是80℃的热水,杯中水会很快的变黑,所以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2)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 10‎ 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3)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着,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故答案为:(1)乙、温度;(2)分子间有引力;(3)分子间有间隙.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物体的温度越高,构成物体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扩散越快;(3)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据此作出判断.(4)分子间有间隙.‎ 1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