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作业 ‎ 一、选择题 ‎1.淮军将领张树声在1884年的遗折中说,“西人立国,具有本末”,“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早期改良思想家何启在维新变法时期也指出,体用“非指二物之异者而言,谓其体各为体,用各为用也”。这说明(  )‎ A.中体西用的弊端逐渐显现 B.洋务运动指导思想发生变化 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D.统治阶级内部开始出现分化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其体各为体,用各为用”可以看出,无论是洋务派还是早期维新派,都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了反思,这说明“中体西用”思想的弊端逐渐暴露,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一直是中体西用,故B项错误;材料与儒学的正统地位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2018·广东茂名二模)19世纪末,进化论开始传入中国,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主张效法西方,维新改革,使其迅速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这是因为进化论(  )‎ A.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较为契合 B.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C.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答案 B 解析 进化论在政治领域主张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维护封建专制相违背,故A项错误;进化论为维新派改革封建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提供理论基础,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故B项正确;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错误;进化论在社会领域演变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人类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是马克思揭示的,故D项错误。‎ ‎3.(2018·广东惠州二模)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备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  )‎ A.建立民主政体 B.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C.改造国民思想 D.批判传统伦理道德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二人主张都不涉及建立民主政体,故A项错误;弘扬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梁启超则不涉及该项,故B项错误;据材料“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备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可知,二人都主张改造国民思想,来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批判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故D项错误。‎ ‎4.(2018·浙江模拟)20世纪初期,汉语中出现了相当多的以“国”字开头的词语,包括“国画”“国乐”“国术”“国药”“国学”“国医”等,20世纪20年代以后,这些词汇的运用逐渐普遍化。这反映了(  )‎ A.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B.中华文化由世俗走向高雅 C.外来文化刺激民族文化发展 D.新文化运动纠正了形式主义偏向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初期,汉语中出现很多“国”字开头的词语,20世纪20年代以后,这些词语的运用逐渐普遍化,反映出外来文化刺激民族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出现很多“国”字开头的词语并不能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也不意味着中华文化由世俗走向高雅,故排除A、B两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认识具有形式主义偏向,故排除D项。‎ ‎5.1920年,毛泽东在湖南创办了文化书社,提出“书报杂志发售,务期便宜迅速,庶使各种有价值之新出版物,广布全省,人人有阅读之机会”,《新青年》等杂志被列为文化书社经营的“杂志之重要者”。这反映了毛泽东(  )‎ A.力图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B.主张通过激进的革命改造整个社会 C.积极从事启蒙民众、传播新文化的事业 D.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故排除B项;根据“庶使各种有价值之新出版物……人人有阅读之机会”“《新青年》等杂志被列为文化书社经营的‘杂志之重要者’”可知,毛泽东积极从事启蒙民众、传播新文化的事业,故选C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6‎ ‎.毛泽东曾经指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其“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的基本含义是(  )‎ A.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反帝信心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提供了中共成立的外部条件 答案 C 解析 紧扣“特别深刻地”的限制条件。十月革命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思考国家的前途,为中国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故C项正确。十月革命后苏俄对被压迫民族采取了和平、友好的政策,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但这不是最大、最深刻的影响,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但还谈不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B项错误;中共成立的外部条件指的是共产国际的帮助,不是十月革命,故D项错误。‎ ‎7.(2018·湖南怀化统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孙中山看到了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但也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本,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均地权。这反映了孙中山(  )‎ A.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B.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 C.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D.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来源,而未涉及中共民主革命思想,故A项错误;据材料“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可知,三民主义的提出在借鉴西方文明的前提下,立足中国国情,故B项正确;旧三民主义提出时还未进行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三民主义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而不是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 ‎8.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蒋介石曾说,“我们中国要在20世纪的世界谋生存,没有第二个适合的主义”,必须确立三民主义“为中国唯一的思想,再不许有第二个思想来扰乱中国”。这一言论可以用来说明蒋介石(  )‎ A.坚定地捍卫三民主义 B.表达争取独立的决心 C.借此树立民众的信心 D.为专制独裁制造舆论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我们中国要在20世纪的世界谋生存,没有第二个适合的主义”“为中国唯一的思想,再不许有第二个思想来扰乱中国”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为专制独裁制造舆论,故D项正确。‎ ‎9.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统一战线工作总方针和在对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斗争问题上的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的总方针和策略原则等有效信息可以判断该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时间不符;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10.(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监)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 D 解析 根据“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等信息可知,该观点出自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召开,故B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1949年被推翻,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毛泽东在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背景下作的报告,故D项正确。‎ ‎11.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毛泽东此论(  )‎ A.阐明了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B.重申了必须继续借鉴苏联模式 C.主张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引发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 A 解析 “一五”计划后期,由于公有制已经占主体地位,高度集中、统得过死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毛泽东指出两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即扩大地方权限,故A项正确。苏联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毛泽东此论旨在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权力过于集中状况进行改革,D项说法错误。‎ ‎12.(2018·安徽十校联盟)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  )‎ A.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 B.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 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D.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 答案 A 解析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立论前提都是依据社会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在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学分析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故C项错误;这两大理论都是两位伟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并不仅仅与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有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8·四川资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观念最早是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梁启超强调“中华民族”是一“文化”的称谓,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而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对“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又强调现实中汉族与满族没有完全同化,还存在着明显的血缘区别。‎ ‎——摘自郑大华《“中华民族”‎ 自我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 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中共在抗战时期主要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建设,但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和与国民党合作的现实需要,也不讳言“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 ‎——摘自黄兴涛《民国各政党 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观念的背景。指出梁启超与章太炎关于“中华民族”观念内涵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复兴”论在当时盛行的意义。‎ 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深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民族意识觉醒;在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影响下,中国近代民族理论逐渐形成;梁启超认识到民族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原动力;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需要相应的政治理论作支撑。(四点即可)‎ 差异:梁启超重“文化”,认为接受了中华文化的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章太炎重“血统”,认为有汉民族血统的民族才属于中华民族。‎ 目的:梁启超试图借助满洲贵族掌控的清王朝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章太炎则希望通过排满革命(民族革命)建立汉民族为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意义: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各类主义风行,文化理念呈现多元化,“民族复兴”论的提出有助于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民族复兴”论的提出在推动国民大革命,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持久抗战和民族解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梁启超1902年提出”,结合所学,《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国内: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思想上,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民族理论逐渐形成。第二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可知,梁启超重视文化的认同;“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对‘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 可知,章太炎重视血统的作用。第三小问目的,根据所学可知,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制,希望借助满清统治实现救亡图存;章太炎则宣传以革命途径实现民族救亡。第(2)问,根据材料二“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可知,有助于国人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根据材料二“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可知,有利于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建设运动,发展本国的工业,推动国家近代化;根据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中共在抗战时期……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和与国民党合作的现实需要,也不讳言‘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可知,有利于推动国家的团结,国共的合作,实现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14.(2018·山东济宁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就思想文化的新旧嬗递而言,戊戌前后是一个新蕾茁长的时期。无锡人裘廷梁创白话报,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他列举白话文的八益:一曰省日力,二曰除矫气,三曰免枉读,四曰保圣教,五曰便幼学,六曰省炼心力,七曰少弃才,八曰便贫民,并“一言以蔽之曰: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启超“笔端常带感情”的新文字风靡一时,其传布之广泛实在是超迈前人的。在新思想突破旧思想的时候,新文体也突破了旧文体 新文化运动在除旧布新过程里所体现出来的破和立的具体同一,在白话文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显著。以白话取代文言,并不仅仅是一场反对文言文的文化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深刻的双种意义上的语言革命;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另一方面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语言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形式的变革,它与思维相联系,因而又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变革。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论题:新文体与思想解放。‎ 论证:材料表明,维新派人士认为旧思想与文言文密切联系,主张借助白话文宣传维新思想,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倡导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总之,新文体是传播新思想的有效载体,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需要使用新文体。‎ 解析 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材料中主要讲到了新文体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变革,因此很容易联系到思想与文体的二者关系,围绕这个内容展开论述,讲清楚文体的变革是如何促进思想的解放的,注意结合材料史论进行分析表述,表达需流畅。‎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