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课后作业
1.使用如下图装置可以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锌与稀硫酸制取、收集氢气
B.KClO3与MnO2制取、收集氧气
C.KMnO4制取、收集氧气
D.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收集氧气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B.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可以用相同的发生装置
D.可以用相同的收集装置
3.常温下将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8
D.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4.二氧化硫是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我国酸雨的类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下列收集SO2的装置中合理的是( )
5.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 )
6.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B.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氢气
C.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7.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I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8
B.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C.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
D.装置V可以用于收集H2、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
8.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
9.实验室现有石灰石、高锰酸钾、稀盐酸、二氧化锰、棉花、木块及下列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⑧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及药品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选择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乔乔同学发现若补充一支试管,再利用上述仪器及药品还可以制取并收集氧气。下图是他正在绘制的装置图。请你帮助乔乔将其补充完整,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实验室制取O2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
8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用此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为了制得较纯净的O2,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
(3)制取CO2时,某同学在装置中添加了多孔隔板(图乙),实验时,可将固体药品放在________________(填“a”或“b”)处,若用装置甲制取CO2,加入试管中盐酸的量最起码
要________________。
(4)图丙与图甲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1.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________________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8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_____________
(6)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______端通入。
8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D 解析: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排除B、C;收集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排除A。
2.BD 解析:A. 双氧水常温下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可以生成氧气,而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也是常温下进行的,不需要加热,故A说法正确;
B.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说法错误;
C.双氧水为液体,而二氧化锰为固体,是固液反应;而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该反应也是固液反应,故C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其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来收集,故D说法错误。
3.B 解析:A. 化学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在题中的实验没有得出,故A错误;
B.由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看出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影响反应的进行,故B正确;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区别在于颗粒大小不同,故C错误;
D.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物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进行,故D错误。
4.D解析:因为二氧化硫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C;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不能用B;二氧化硫有毒,所以要有尾气处理装置,所以不用A。
5.B 解析: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拉动注射器活塞时,如果长颈漏斗末端产生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漏气,该选项正确;
B.实验室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因为产物CaSO4是微溶物,会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该选项不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进气导管应该接近集气瓶底部,该选项正确;
D.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可以用燃烧的木条验满,该选项正确。
6.D 解析: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气体从a端通入,选项A正确;
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气体从b端通入,选项B正确;
C. 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选项C正确;
D. 如果瓶内装满水,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气体应该从b端通入,在a端接量筒,而不是b端接量筒,选项D错误。
7. D 解析:A. 装置I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反应,如制取氧气的反应,故A说法正确;
B. 装置Ⅱ中的长颈漏斗用于添加液体,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故B说法正确;
C. 装置Ⅲ、Ⅳ为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故C说法正确;
D.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不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
8
,故D说法错误。
8. B 解析:A中的试管底部有缺口,只要放入烧杯中,稀盐酸可以随时进入试管产生气体,不用时可以随时移出试管,故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B中虽然有带孔的塑料片,但是稀盐酸总是浸没大理石,所以无法控制反应的进行。
C中石灰石在有孔塑料片上,用时打开开关,U型管的右边压强减小,稀盐酸就会浸没石灰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开关,压强增大,盐酸又被压到塑料片以下,控制了反应的进行。
D中的原理同A,可以上下移动钢丝,从而带动有孔的塑料片,因此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9. (1)长颈漏斗 (2)①②⑤⑧
(3)装置图如图所示
解析:(2)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CO2,反应不需加热;CO2气体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用①②⑤⑧。(3)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10.(1)长颈漏斗
(2) 排水
(3)a 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
(4)不需要用铁夹夹持,可直接在桌面上进行实验(或能较多地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1)A是长颈漏斗;
(2)该装置的特点应该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共同作用产生水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的方程式为,收集氧气可以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3)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可以将石灰石放在隔板上,以利于控制固液的接触和分离;使用长颈漏斗要求长颈漏斗的末端要浸没在液面以下,以防气体从长颈漏斗口溢出;
(4)图丙与图甲相比,其优点是:不需要用铁夹夹持,可直接在桌面上进行实验;锥形瓶的容积大,能较多地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1.(1)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①A图中,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了,应该略向下倾斜 ②E图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过短,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
8
(3)E或F或G;MnO2;催化;
(4)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随开随停(凡叙述合理均可) (6)b
解析:(1)①为长颈漏斗;②为集气瓶;
(2)A中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E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空气或水反应,故可用E或F收集O2,也可用G收集;利用MnO2作催化剂与KClO3共热或使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
(4)利用C和E装置还可以制取CO2;
(5)B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随开随停;
(6)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G收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