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练习(共10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练习(共10套新人教版)》 共有 1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后作业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 A.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导气管 B.集气瓶、试管、水槽、导气管 C.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 D.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 2.小亮同学设计右图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气体,你认为他能制得的气体是( ) A.用 KMnO4 粉末制取 O2 B.用 KClO3 和 MnO2 制取 O2 C.用 Zn 和稀硫酸 制取 H2 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 3.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适宜的仪器是( ) A.广口瓶、集气瓶、酒精灯2 B.漏斗、广口瓶、集气瓶、水槽 C.长颈漏斗、广口瓶、集气瓶 D.长颈漏斗、大试管、集气瓶 5.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很多,例如:①酒精的燃烧 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③碳与氧 化铜反应 ④高温煅烧石灰石 ⑤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⑥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⑦碳酸钙 粉末与浓盐酸 ⑧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其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⑥ D.全部 6.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7.欲将二氧化碳气体里混入的少量一氧化碳杂质除去,可让气体通过( ) A.石灰水 B.水 C. 炽热的炭层 D.灼热的氧化铜 8.有两种黑色粉末 A、B 和两种无色气体 C、D,用图 6-6 的装置图所示的装置做了以下 实验: 第一步:当加热管内盛有的黑色粉末 A 时,由 a 端导管通入气体 D,结果在 b 端产生气 体 C,管内的黑色粉末变为亮红色; 第二步:当加热管内盛的黑色粉末 B 时,由导管 a 端通入气体 C,结果在 b 端产生气体 D,气体 D 可以燃烧; 第三步:当把 a 端堵上,加热管内两种黑色固体的混合物,结果在 b 端也产生气体 C。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9.有 A、B、C、D 四种物质,其中 A、B、D 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A 和 B 是黑色 粉末,将其混合在高温下反应,能生 成红色粉末 Y 和能使 X 溶液变浑浊的气体 Z,Z 与灼热 的 B 反应,生成无色有毒气体 E,D在高温下煅烧生成 C 和 Z,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10.如图所示可收集什么气体?3 11.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 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 究实验的方案。A 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如图甲所示。B 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 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请你对 A、B 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二氧化碳制 取的研究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D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进行选择 2.D 解析: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密度应该大于空气的密度 3.C 解析: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 更旺的为 O2,木条熄灭的为 CO2,另一无明显现象的是空气,用此方法鉴别三种气体最简便, 现象也最明显。 4.C 解析:因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故不用酒 精灯;又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5.C 解析:①②两类方法虽然能生成二氧化碳,但燃烧需在空气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 对仪器、装置的要求高而且复杂,燃烧生成的气体也难收集;③④两类方法在高温下进行, 操作不便;⑤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反应逐渐停止;⑦反应剧 烈,不易收集,并且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二氧化碳不纯;⑧中二氧化碳不纯,含量 低。 6.D 解析:选项 A 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选项 B 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石 反应,选项 C 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这 些均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体现。选项 D 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这是二氧化 碳的物理性质。 7.D 解析:除杂质时应该利用杂质和被提纯的物质的性质不同,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 法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物质。提纯时,应该注意:(1)除杂质时不应引入新杂质。(2)选用 的除杂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3)杂质跟试剂反应后的产物应容易和被提纯的物质分离。根 据上述原则,分析一氧化碳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可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则其中一氧化碳被氧化铜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 8.(1)A 是氧化铜;B 是碳;C 是二氧化碳;D 是一氧化碳 (2)化学方程式: 解析:A、B 都是黑色粉末,第一步 A 能被 D 还原出亮红色铜,说明 A 是氧化铜;第二 步 B 能把 C 还原成可燃性气体 D;第三步 A 与 B 混合共热生成 C,说明 B 是碳。C、D 两种都 是无色气体,C、D 之间可以互相转化,D 有还原性及 可燃性,说明 D 是一氧化碳,C 是二氧 化碳。 9.A.CuO B.C C.CaO D.CaCO3 E.CO X.Ca (OH)2 Y.Cu Z.CO2 解析:A 和 B 是黑色粉末,高温条件下生成红色粉末 Y 和能使 X 变浑浊的气体 Z,由此 现象推断 A 和 B 是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Y 是铜,X 是 Ca(OH) 2,Z 是 CO2;根据 Z 与灼热5 的 B 反应,生成无色有毒气体 E,推断出 E 是 CO,那么 B 则是碳,因此 A 是 CuO,D 不溶于 水,且高温下分解出 CO2,确定 D 是 CaCO3,C 则是 CaO。 10.二氧化碳,氧气 解析:收集时符合长管进、短管出的气体应该是比空气重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等。 11.(1)B 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合理 (2)B 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 明紫色 石蕊变红 不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作用的结果,而是酸作用的结果。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一 定生成了具有酸性的物质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