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学号 班级 姓名
1. 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等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C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2. 要使某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措施一定可行的是( D )
A.降低温度B.升高温度
C.蒸发溶剂D.加入溶剂
3.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D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含100克水的溶液
D.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5.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B )
A.蒸发溶剂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D.加入KNO3固体
6.要使氯化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D )
A.加水B.不断搅拌
C.升高温度D.加氯化钠晶体
7.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图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的是( B )
8.温度不变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则此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 C )
A.增加B.减少
C.不变D.无法确定
9.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3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10.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所表示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A )
甲 乙 丙 丁
A.甲B.甲和乙
C.乙和丁D.丁
11.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12.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已知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
①加入生石灰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
其中可行的是( C )
A.②③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3.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C )
A.生石灰B.氯化钠
C.硝酸铵D.氢氧化钠
14.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B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浓度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15..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3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1) __甲、乙、丁__物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如何判断丙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取样,向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丙物质,看是否继续溶解__。
(3)向乙溶液中继续加入3g乙物质,此时乙溶液质量为__68__g。
(4)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__甲=乙=丙=丁__。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