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四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四含解析》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章末检测(四)‎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答案:1.D 2.C 解析:甲图表示火山喷发,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乙图表示由流水侵蚀作用中溶蚀作用形成的峰林;丙图表示有内力作用使岩层弯曲形成褶皱;丁图表示流水侵蚀中下切作用形成的峡谷。‎ 图①所示的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②),回答3~4题。‎ ‎3.路南石林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②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塑造路南石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答案:3.B 4.A 解析:图②中甲为变质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路南石林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读黄河示意图,回答5~7题。‎ ‎5.图中河床剖面呈“V”字形的河段是(  )‎ A.a B.b C.c D.d ‎6.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 B.聚落会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 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带状 ‎7.关于d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B.d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 C.d处因河网密布、地形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D.入海口处三角洲增长慢 答案:5.A 6.D 7.A 解析:河流上游多流经山区,河床呈“V”型,聚落一般沿河分布呈条带状。d处位于入海口处,水流极其缓慢,大量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 B.背斜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向斜 D.断层 ‎9.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10.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答案:8.C 9.A 10.D 解析: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新,而两翼岩层老,故为向斜;图中甲处为背斜,它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丁处为向斜构造,在此修建一南北向隧道时易积水;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为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1)”和“河谷形成示意图(图2)”,回答11~12题。‎ ‎11.图示河流谷地形成的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  )‎ A.①②③ 地壳下沉 B.①②③ 河流溯源侵蚀 C.②①③ 地壳抬升 D.②①③ 河流下切侵蚀 ‎1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 答案:11.C 12.D 解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11题,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作用河流下切,河道逐渐加深加长。第12题,该地区地质构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如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据此回答13~14题。‎ ‎13.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 ‎14.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13.C 14.B 解析:第13题,河流弯曲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14题,“一水中分白鹭洲”说明河流中间有沙洲形成。‎ 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 A.玄武岩分布区 B.石灰岩分布区 C.大理岩分布区 D.花岗岩分布区 ‎16.导致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示地貌相同的是(  )‎ A.北美五大湖 B.湄公河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D.“V”型河谷 答案:15.B 16.D 解析:第15题,由图可知,该区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分布区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第16题,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作用的结果;湄公河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V”‎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型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读图,回答17~18题。‎ ‎17.在 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  )‎ 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B.洪(冲)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18.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  )‎ 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 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 答案:17.A 18.B 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河流冲出山谷口的开阔地带, 最有可能发育洪(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开阔的干流地区,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第18题,a处聚落建在上游地势较低平的河谷地带,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便于定居;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水,为减少其对生存的威胁,居民区多选在地势较高处。‎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盆地中部 D.山麓冲积扇 ‎20.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区大部分聚落逐步向河流上游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化范围扩大 答案:19.D 20.D 解析:第19题,因气候干旱,故该地聚落主要分布在水源较为丰富的山麓冲积扇的绿洲上。第20题,河流下游水源枯竭、荒漠化加剧是该地区大部分聚落逐步向河流上游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 二、综合题(共50分)‎ ‎21.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地的海拔高于乙地的原因。‎ ‎(2)说明丙地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理由。‎ ‎(3)根据图中地质构造信息,判断①②岩层的新老关系。‎ 答案:(1)甲地位于向斜地区,由于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岩石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乙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因此甲地海拔高于乙地。‎ ‎(2)丙地位于向斜,岩层向中心凹,建隧道容易塌方;且石灰岩是含水层,地下水容易汇聚;石灰岩地层多地下溶洞,地质结构不稳定。‎ ‎(3)②比①老。‎ 解析:(1)根据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回答。(2)丙处为向斜,岩层下凹,易出现塌方事故;向斜是地下水的良好储存地,在此开凿隧道易成水道;丙处地下为石灰岩,可能有溶洞,地基不稳固。(3)①岩层侵入②岩层下面的沉积岩层,但未侵入②岩层,说明侵入岩形成晚于②岩层。‎ ‎22.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解释该处褶曲与凉水河河谷两者间的成因关系。‎ ‎(3)丙村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凉水河的流向是________。‎ ‎(4)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路线的不同特点及这样修建的原因。‎ 答案:(1)背斜 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2)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3)山谷 自东向西 ‎(4)乙村到甲村的道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道路比较弯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的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的地势起伏大,公路大部分路段呈“之”字形弯曲,沿等高线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解析:第(1)题,从岩层新老关系上判断向斜或背斜。第(2)题,凉水河位于背斜顶部,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被侵蚀而成为谷地。第(3)题,从等高线走向上可知丙村位于山谷中;根据指向标和等高线弯曲情况可知凉水河向西流。第(4)题,公路走向与地形有关。‎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 粒级 胶泥 泥 砂 砾 卵石 细 中 粗 细 粗 小 大 粒径(mm)‎ ‎0.001~0.01‎ ‎0.01~0.1‎ ‎0.1~0.2‎ ‎0.2~0.6‎ ‎2~6‎ ‎6~20‎ ‎20~60‎ ‎60~200‎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0.6~2‎ 材料二 下图为侵蚀、搬运、堆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流速。‎ 材料三 某河流三个河床堆积断面图。‎ ‎(1)分析材料一、二可知: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外力作用。对于粒径为0.001~0.01毫米的河床物质,流水作用则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外力作用,河流流速在100厘米/秒时对粒径大于10毫米的河床物质基本上没有________作用。‎ ‎(2)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__________。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_________河段,B对应________河段,C对应________河段。‎ ‎(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________现象越明显。‎ 答案:(1)侵蚀 搬运 堆积 侵蚀 搬运 搬运 ‎(2)B>A>C 中游 上游 下游 ‎(3)侵蚀 搬运 堆积 解析:分析材料一、二可知,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堆积三种外力作用,由图中看,河床物质颗粒很小的胶泥类物质抗侵蚀能力比泥类物质强,而且粒径在0.001到0.01之间的物质,即使在流速很小时,也不发生堆积现象,而粒径较大的物质,一旦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由搬运现象转为堆积现象。由此可判断材料三中的三个断面A对应中游,B对应上游,C对应下游。‎ ‎24.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示地区2016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 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 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型。‎ ‎(2)冲积扇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16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解析:第(1)题,A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型。第(2)题,C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该地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