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一、选择题
1.毛泽东在1920年给蔡和森的信中说:“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并且我料到是与多数会友的主张相合的。以我的接洽和观察,我们多数的会友,都倾向于世界主义。这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这表明( )
A.党的早期积极分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必须进行暴力革命
B.改良还是改造中国与世界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
C.党的早期积极分子深刻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D.在党的筹建时期党的早期分子理论上尚不是很成熟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将社会主义理解为“四海同胞主义”“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等信息表明,毛泽东等党的早期积极分子对反对帝国主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故答案为D。
2.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该举措主要反映了( )
A.毛泽东灵活的战略思想
B.毛泽东革命的创新精神
C.中国的革命不需要共产国际的领导
D.当时的党中央战略思想是错误的
解析:选B。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十月革命的道路不同。反映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3.“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
A.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教训
B.国民革命在群众中产生的广泛影响
C.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而当时的国情突出地表现为“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下列著作属于毛泽东的是( )
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②《论持久战》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资本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由此可排除带④的选项。
5.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B.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C.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D.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解析:选C。解答本题要从当时井冈山斗争的环境入手分析。在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面临国民党的包围和围剿,物资困难,在这种情形下土地分配方式的变化主要就是为了极大地发挥劳动力的作用,发展生产,巩固根据地和革命政权。
6.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选B。A项是胡适的观点,引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的观点,不可能是毛泽东的观点;C项所理解的“具体”是不对的,毛泽东指的“具体”应指中国具体的国情,也就是他认为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与中国实践相结合;D项没有提到。
7.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西北郊的杨家岭村沟口中央大礼堂举行,主席台前的石拱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大幅标语(如下图)。这说明( )
①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 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概括与总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标志是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故①错误;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始于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故③错误。
8.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
A.历史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一定合理
B.历史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D.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解析:选D。农民阶级与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虽出身农民但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层次,他转变成为与先进生产力结合在一起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故他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因此该学生对“农民阶级”的概念理解错误。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的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2: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请回答:
(1)材料1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2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2)材料1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2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材料1、2各代表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解析:该问题主要涉及“工农武装割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道路形成的历史背景。思考时,应注意结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的变化以及中国各阶级的特点进行分析。
答案:(1)中国政治、经济危机全面尖锐化。不正确。国民大革命失败,敌人力量相当强大,尤其在城市。
(2)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不正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革命道路:以城市为中心发动武装暴动的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思想根源:前者是主观主义,后者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学习思考
1.秋收起义爆发后,毛泽东为什么主张放弃进攻大城市而转向农村?(教材P110)
提示:从力量对比来看,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在农村,便于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保存实力。
2.毛泽东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略方针的依据是什么?(教材P111)
提示:(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毛泽东根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认为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正逐步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2)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提出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抗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
二、自我测评(教材P114)
1.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是如何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品格?
提示:(1)加强军队建设,开展土地革命,领导军事斗争,粉碎敌人多次围剿。(2)精神品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
2.用具体史实说明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重要阶段。
提示:在革命实践上,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新时期革命策略的转变;在革命理论上,毛泽东通过《〈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文章,系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逐步成熟。20世纪40年代初,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团结,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内众望所归的领导人和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114)
为什么毛泽东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并请结合史实说明。
提示:(1)毛泽东认识到改良主义等主张都不能改造旧中国。(2)毛泽东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并且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取得了成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没有动摇过。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