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检测试题(湘教版20份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年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检测试题(湘教版20份含答案)》 共有 2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学业达标]‎ 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据此完成1~2题。‎ ‎1.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2.该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 解析: 第1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第2题,石碑上面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反映了人类祟拜自然,那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答案: 1.A 2.A 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  )‎ A.采猎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信息文明 ‎4.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 C.市场 D.交通 解析: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3题,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开矿山、修水坝、建城市等,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大。第4题,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会极大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3.C 4.B 读下表,回答5~6题。‎ 时代 类别  ‎ 远古时代 古代 近现代 人类 人 从 众 生产工具 石斧 鲁班斧 电锯 资源 森 林 木 自然环境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环境问题渐显 山秃鸟绝水浊天黑尘扬地塌 ‎5.上表反映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A.远古时代没有环境问题 B.自然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C.人类只要改变生产工具就一定会改造和战胜自然 D.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6.针对上表所反映的问题,请你选择一条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你想知道你的子孙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吗 B.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C.发展科技,保护环境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解析: 第5题,表中反映出随着人口的增多与生产工具的改进,资源逐渐减少,自然环境逐渐变差。第6题,“你想知道你的子孙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吗”意在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且富有创意;B选项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C选项体现不出表中要表达的内容;D选项比较片面。‎ 答案: 5.D 6.A ‎[能力提升]‎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一致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式、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地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根据你的理解,完成7~9题。‎ ‎7.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8.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田 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9.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牧童经济”是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式、破坏式的经济模式。该模式反映了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违背自然规律产生的环境问题,提醒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 7.C 8.B 9.D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 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 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11.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C.③——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解析: 第10题,在阶段①,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的作用;到了阶段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们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④‎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人类体会到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第11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是人地伙伴论思想。‎ 答案: 10.A 11.C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长水草的沼泽),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 ——《管子》‎ 材料二 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及壅堤水。不夏月(注:七月前),毋……毒鱼鳖,置井罔(网),到七月而纵之。……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 ——湖北云梦出土秦简《田律》‎ 材料三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道路),弛山泽之禁……‎ ‎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四 初,(东汉)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而浚仪令乐俊上言:“昔元光(光武帝年号)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地名)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 ‎——《后汉书·王莽传》‎ ‎(1)材料一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张?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2)材料二有何具体规定?‎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明造成黄河水患的原因。‎ ‎(4)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一、材料二提出了保护环境,促进经济与生态同步发展的人地关系思想;材料三、材料四说明因发展经济而放松对山林植被的保护以及对水患的科学治理,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答案: (1)把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同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结合起来,成为富国强兵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采取的许多措施都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 材料二中的秦国以法律规定,实施了材料一的思想。‎ ‎(2)秦王朝重视利用法律手段保护树木、水道、鸟、兽、虫、鱼等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平衡发展。规定:在一定的季节内不得砍伐树木、堵塞河堤、捕捉动物(直译:不得毒鱼鳖、设井网、捕野兽;百姓家犬入禁猎区追捕野兽就捕杀)。‎ ‎(3)因发展经济而放松对山林河泽的保护;人口增加,导致过度垦殖;水利失修。‎ ‎(4)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以法律的形式列入治国方针,但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原因,没有很好地坚持,制度和观念只有转化成民众需要,才能切实保护环境,我们必须重视吸取教训。‎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3.读洞庭湖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与图甲相比,造成洞庭湖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是“________”人地关系思想的体现,其后果是什么?‎ ‎(2)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这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解析: 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致使湖面面积大大减小。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在调蓄洪水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湖面锐减的结果是水灾频繁,损失越来越大。反复的洪水劫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洞庭湖的生态价值,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防灾兴利之本。‎ 答案: (1)围湖造田 人定胜天 湖面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洞庭湖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 和谐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