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中学2016-2017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雅安中学2016-2017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雅安中学2016-2017学年上期高二年级入学考试 文科综合测试 历 史 一、选择题(4x12=48分)‎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政府政策的引导  B. 家庭手工业的出现 ‎ C.国家统一的完成 D. 生产工具的进步 ‎2.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3.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社会条件是 ( )‎ A. 欧洲各国对中国商品和资本输出减少 B. 资产阶级维新派热心投资近代工业 C.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政府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 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 ‎“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 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4.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 ‎ 对此历史时期,正确的认识是( )‎ ‎ A.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网]‎ ‎5.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说明: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 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 ( )‎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 ‎6.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7. 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 ‎8.有人这样描绘:“到191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巨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诸大海铺设了516,000多公里的电缆。到1914年时,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到1914年时,几条横穿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影响是( )‎ ‎ A.世界各国经济均出现了高速增长 B.全球范围内的生活水平差距拉大 ‎ C.使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D.欧洲经济主导世界,控制全球经济命脉 ‎9.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10.20世纪70年代,虽然爆发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发达国家仍保持社会稳定,其原因主要是( )‎ A. 政府实施以工代赈 B. 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 ‎ ‎ C. 第三产业的日渐发达 D. “新经济”的崛起 ‎11.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联(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 ‎ C.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D.实现国家工业化 ‎12.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二、非选择题(13题22分,14题30分,共52分)‎ ‎13.(22分)“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调整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6分)‎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1) 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变化。(2分)‎ ‎ 材料三 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国家对科研的拨款占全美科研费用的三分之二。……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60年代一般为15%,70年代已接近20%。……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制订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法国从1947年“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 ‎ ‎ ——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1945—1991)》‎ (2) 依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 ‎ 材料四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历程。(6分)‎ ‎14.(30分)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的遗言”,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美洲、对西班牙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1500~1800年间,支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是跨欧、亚、美、非四大洲的贸易圈。与中世纪横跨亚欧大陆和印度沿海的长途贸易相比,新的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规模上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海上霸权国家在亚洲和美洲都拥有殖民地和港口……这一时期贸易的内容已经逐渐从零散的奢侈品转变为大宗的经济作物甚至是工业制造品。‎ ‎——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 ‎(2)概括材料二所述1500~1800年间,全球经济交往的特点。(6分)‎ 材料三 见图17‎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影响英国海外贸易的因素。(4分)‎ 材料四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 ‎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 二、英国革命 ‎ 三、启蒙运动 ‎ 四、美国革命 ‎ 五、法国革命 ‎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4)依据材料四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6分)‎ 材料五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3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6分)这三个时代的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DBAAD CCCAB CA 二、非选择题(13题22分,14题30分,共52分)‎ ‎33.(22分)(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分)‎ 影响:(经济上)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摆脱困境;(政治上)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每点2分,共4分)‎ ‎ (2)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4分)‎ ‎ 变化: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2分,只回答“国家干预经济”得1分)‎ ‎ (3)变化:扩大政府科研经费的投入;通过福利政策的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任意2点4分)‎ ‎ (4)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答3点6分,但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 ‎ 34.(30分)(1)影响:对美洲:结束了美洲的与世隔绝状态,而其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对西班牙:为其海外掠夺和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4分)‎ ‎(2)①形成了跨欧、亚、美、非四大洲的贸易圈;②贸易规模前所未有;③建立在欧洲强国殖民扩张的基础上;④贸易的品种以经济作物为主。(任意3点6分)‎ ‎(3)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善了运输条件。(每点2分,共4分,笼统答英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最多给2分)‎ ‎(4)说明: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6分)‎ ‎ (5)问题:进步时代:垄断组织操纵国家经济命脉;焦虑时代:经济危机暴露了市场自发调节(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弊端;里根时代:凯恩斯主义失灵,经济陷入滞涨困境。(每点2分,共6分)‎ 共同:调整制度和政策;缓和社会矛盾;追求社会公正;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