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16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郑州市2016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郑州一中网校 2015—2016 学年(下)期中联考 高一 历史试题 命题人:侯佩锋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中。‎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 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 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 年(前 594 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 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3.明朝万历年间的《帝乡纪略》卷 5《风俗·女仪》中记载:“今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以耕 事责之妇人,妇人不习纺织,而专以体肤勤之田亩……”这表明当时在中国某些地区 A.男女双方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趋于解体 C.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出现 ‎4.历史学家费孝通说:“小农制是中国农业技术不能改良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小农场上,‎ 不但现在利用动力 的机器用不进,连耕牛都不能充分利用。技术不能改良,农民们要 凭赤手赤足在田里劳作,农业里拖住了大量人口,农民的生活程度也终是在饥饿线上 挣扎。”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B.古代铁犁牛耕并未真正普及 C.小农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D.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是历史趋势 高一 历史第 1页(共 8 页)‎ ‎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 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 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6.《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 6 世纪开始,铁质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锄等在 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②“秋七月,初税亩”‎ ‎③“宗庙之牲,变为田亩之勤”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 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 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 原因在于 A. 手工业的发展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8. 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均有无而通万物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9.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 ‎“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 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10.下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机械工作示意图。其中一个转轮的左边装有一个两头粗、中间 细的小轮,小轮的一边通过传送皮带和转轮相连,另一边通过顶部的曲柄和左边的杠杆 相连,从而实现了转轮和皮囊之间的传动。这是 A.春秋战国时期冶炼生铁的淬火工具 B.西汉的播种工具耧车 C.东汉南阳太守杜诗的水排 D.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 ‎11.“东汉都城洛阳的中心有草市,市场内高耸的会馆对门是一家瓦肆,楼内人们杯觥交 错。”以东汉时期的史实为判断依据,这段描述中错误有 A.二处 B.三处 C.四处 D.五处 高一 历史第 2页(共 8 页)‎ ‎12.《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 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 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 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 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① 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 经济作物普遍出现 ‎③ 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④ 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 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现象突出反映了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 C.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技高一筹 ‎16.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 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 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 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D.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 ‎17. 假如你生活在 16 世纪的欧洲,无法从市场购买到的是 A. 非洲的黄金和象牙 B. 美洲的玉米和烟草 C. 亚洲的瓷器和香料 D. 澳洲的工艺品 ‎18.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观察新航路开辟 后 400 多年的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文明的交流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世界人口的迁移 高一 历史第 3页(共 8 页)‎ ‎19. 解读下表内容,对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分析说明准确的是 时 ‎间 ‎事 ‎件 ‎1825 年 ‎1840 年前后 ‎1848 年 ‎1871 年 ‎英国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共产党宣言》发表 巴黎公社革命 A.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经济危机爆发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 C.工业革命既增加了社会财富又加剧了社会矛盾 D.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 ‎20. (19 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 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 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A.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洲农业文明快速进步 B.西方殖民扩张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C.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洲交通落后的面貌 D.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21. 18 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 世纪中叶以后,‎ 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 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2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出现,其实质是 A.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C.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D.经济全球化最初的阶段 ‎23.《全球通史》中描述:“英国人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 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 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所需的资本。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 己和邻居而生产。”在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 A.这一情况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 B.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 C.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 高一 ‎历史第 4页(共 8 页)‎ ‎24.下列对图 8 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 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25.“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物 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 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 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1840 年前与 1894 年中国生丝销售量 ‎1840 年前 ‎1894 年 ‎总销售量(万包)‎ ‎6.4‎ ‎16.02‎ ‎出口量(占总量%)‎ ‎0.9(14.06%)‎ ‎8.23(51.94%)‎ ‎内销量(占总量%)‎ ‎5.5(85.94%)‎ ‎7.7(48.06%)‎ 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C.蚕丝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 ‎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D.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2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 是 材 ‎料 ‎结 ‎论 A B C D ‎北宋熙宁十年(1077 年)政府赋税中农 业税与非农业税的比例是 28:72‎ ‎1980 年 12 月,我国颁布了改革开放后的 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19 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 形成 ‎北宋农业生产比较落后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世纪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 加强 高一 ‎历史第 5页(共 8 页)‎ ‎28.下表反映出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是 ‎1895 年 ‎1913 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 亿 ‎5.7 亿 ‎3.3 倍 生活消费品占 85%,生产资料占 15%‎ 中国出口 ‎0.28 亿 ‎1.66 亿 ‎8 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 96%,工业品占 4%‎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帝国主义不愿中国实现工业化,要中国永远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国资本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29.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条件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0.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 现了如下政治语汇,其中符合时代潮流的是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 ②1958 年总路线 ③大跃进 ‎④八字方针 ⑤以阶级斗争为纲 ⑥改革开放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④⑥ D. ②③④⑥‎ 高一 ‎历史第 6页(共 8 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31 题 24 分,第 32 题 16 分,共计 40 分)‎ ‎31.(24 分)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 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 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 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 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 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 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 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中叶,城市人口 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 20%上升至 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 1801 年的 15 个增长到 1891‎ 的 63 个。从 1820 年到 1830 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 40%以上,‎ 是增长最快的 10 年。‎ ‎——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正式生效,改革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重新 分配议席。取消了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人口大量减少的选区),减少了一些选区的议席;‎ 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得到了 65 个议席。第二,更改选举资格,‎ 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了选 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 材料四 世博会上海馆石库门演绎“永远的新天地”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 合院。十九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由于这 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故称“石库门”。……它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 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 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石库门建筑盛行于 20 世纪 20 年代,中共“一大”、“二 大”都是在这样的石库门建筑里召开的。‎ ‎(1)根据材料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6 分)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 市贸易的特点。(4 分)‎ ‎(2)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原因是什么?(2 分)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 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4 分)‎ ‎(3)透过石库门你能体会出近代上海的哪些特征?(6 分)‎ 高一 ‎历史第 7页(共 8 页)‎ ‎32.(16 分)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虽重视自然却不只停留于自然,社会经 济、思想观念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值得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 “哥伦布的大交换”‎ 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 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 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 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 们差不多杀死了 90%的美洲土著。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 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 物有一半来自于新大陆。‎ ‎——摘自克罗斯比(美)《哥伦布大交换:1492 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视角二 “太阳下的新事物”‎ 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 济上来.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这个地方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 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可是煤烟带给 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 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全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6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6 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你的理解,谈谈如何实现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 分)‎ 高一 ‎历史第 8页(共 8 页)‎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