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章末测试(有解析苏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生物的进化章末测试(有解析苏教版必修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自然选择是指(  )                  ‎ A.生物繁殖的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 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 答案 C 解析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有害变异的个体容易死亡。这样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在于(  )‎ A.不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B.不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C.不能解释生物现象的统一性 D.不能解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答案 D 解析 由于受当时遗传理论知识的限制,达尔文只是从个体水平和性状水平上,对遗传、变异现象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不能解释其本质。‎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答案 C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4.在某一使用除草剂的实验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耐除草剂的杂草X,将它与敏感型杂草Y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0‎ 杂交亲本 后代中耐药型植株比例(%)‎ 后代中敏感型植株比例(%)‎ 耐药型A♀×敏感型B ‎ ‎100‎ ‎0‎ 敏感型C♀×耐药型D ‎ ‎47‎ ‎53‎ A.耐药型基因可以突变为敏感型基因 B.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 C.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 ‎ D.A和B杂交子代群体中耐药基因频率占100%‎ 答案 D 解析 根据现代进化理论,突变是不定向的,耐药型基因和敏感型基因可以互相突变而成,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而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起了选择作用。无论该等位基因属于何种遗传方式,A和B杂交后,其子代的耐药基因频率都不会是100%。‎ ‎5.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进化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答案 B 解析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在生存斗争中进行着相互选择,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不同的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 ‎6.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论,该物种将(  )‎ A.不断衰退 B.不断进化 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 答案 B 解析 随着AA个体被淘汰,A的基因频率不断降低,种群不断进化。只要该种群存在,基因库就不会丧失,只是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7.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 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遗传的结果 10‎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解析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本题中农药是环境,由它对害虫产生的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使抗药性强的个体得到保留,不抗药或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掉。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害虫的抗药性在代代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而农药的灭虫效果也就越来越差了。‎ ‎8.最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细菌造成耐药性,如果真的被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 B.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中“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病菌发生了进化 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一定产生 答案 B 解析 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不断淘汰不耐药的病菌,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不断上升。‎ ‎9.对于一个被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潜在的最危险的结果是(  )‎ A.丧失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B.有害基因的频率将增大 C.进一步导致生殖隔离 D.个体间的种内斗争加剧 答案 A 解析 这个小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生活条件更加充裕,所以种内斗争不会加剧。这种变化对生殖隔离和有害基因频率的变化也不会有直接的影响。而种群数量减少,如果遇到环境条件剧变,则很容易灭绝,从而丧失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10.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  )‎ 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 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 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 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答案 D 10‎ 解析 A选项为人工选择,可以使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B选项可使鸡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增加。C选项自然选择可使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而D选项自由交配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基因库也不会发生变化。‎ ‎11.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S,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于这个突变基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S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B.S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s纯合子 C.S纯合子的生育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 D.该种群基因库中S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 答案 D 解析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能说明新物种将产生,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1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错误的是(  )‎ A.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B.应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进行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比普通植株弱小 D.在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主要由于基因突变而使子代产生了不同于亲代的性状 答案 D 解析 基因突变属于不定向的生物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人工诱变可大大提高突变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在多对性状的遗传中,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 ‎1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 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 答案 D 解析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有的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达到生殖隔离。‎ ‎14.据调查,某学校学生中的基因型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43%∶6%∶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 A.14% B.5% C.15% D.10%‎ 10‎ 答案 D 解析 注意在计算全部基因值的时候,要考虑到伴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男性Y染色体上不携带此基因。Xb的频率=(6+1×2+7)÷(43×2+6×2+1×2+43×1+7×1)×100%=10%。‎ ‎15.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答案 B 解析 “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工选择并去掉不好的个体;“分数缸饲养”是指利用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属于地理隔离。‎ ‎16.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答案 B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如果发生进化,那基因频率一定会改变。‎ ‎17.在一个种群中,开始时A基因频率为50%,a基因频率为50%。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AA为25%、Aa为50%、aa为25%,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其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低于另两种基因型的个体。那么经过了若干代的自然选择后,符合实际变化情况的是下列选项中的(  )‎ A.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基本不发生太大的变化 B.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可遗传的变异决定的 C.基因型aa在逐渐下降的同时,AA、Aa也在下降 D.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 答案 D 解析 在生存斗争中,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低于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故其容易被淘汰,则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小,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因而基因型为AA的比例逐渐增加。‎ ‎18.下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10‎ 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答案 C 解析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不是所有的新物种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19.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的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图揭示的观点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图中许多个体被淘汰是由于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 C.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逐代通过遗传而不断积累加强 D.此图充分反映出了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D 解析 该图充分揭示了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0.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 B 解析 种群变小后,其基因库减小,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共40分)‎ 10‎ ‎21.(12分)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_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 _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_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_______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答案 (1)差异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选择作用 生存斗争 积累 变异 自然选择 (2)有利 ‎(3)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 解析 (1)青霉素在此过程中相当于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自然环境,对生物体具有选择作用,而细菌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通过变异而获得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由于差异的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得到保留,抗药性弱的个体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从而使细菌定向地进化。(2)自然选择保留了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性状,并通过繁衍而逐代积累、加强。(3)自然选择的过程既淘汰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同时又保留适应环境的个体。‎ ‎22.(12分)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种群1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的________发生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10‎ ‎(2)由图1可知,种群1和种群2(选填“是”或“不是”)________同一物种。‎ ‎(3)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种群2中具有基因型________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基因A和a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发生变化是________的结果。‎ ‎(4)图2中的甲虫具有多种体色,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多样性。‎ 答案 (1)基因突变 基因频率 (2)是 (3)aa 自然选择 (4)遗传(基因)‎ 解析 (1)新基因的产生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新基因的出现将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导致生物进化。(2)种群1和种群2之间发生基因交流,没有形成生殖隔离,是同一物种。(3)从图1中可以看出,种群2中灰色个体生存的数目多,说明aa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甲虫体色的多样性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23.(16分)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 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 ‎(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不科学 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 (4) ‎ 10‎ ‎②将子一代果蝇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③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的种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 (5) 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 ‎ 解析 按照题中所说的方法,若每代淘汰残翅果蝇,在F3中,长翅果蝇纯合子为,若不淘汰,F2之后,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即不再发生变化,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分别为:、、。该实验缺少对照,只能说明在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而不能说明在不进行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在进行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中bb的个体被淘汰,因此,B基因的频率增加,b基因的频率减小。‎ 备用 ‎1.某地区男性中的红绿色盲占8%,若此地红绿色盲的遗传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下列有关该病在此地发病情况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女性色盲的概率为0.64%‎ B.女性携带者的概率为14.72%‎ C.男性携带者的概率比女性的高 D.男性中正常的概率为92%‎ 答案 C 解析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对男性(XY)而言,每个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含有致病基因就为患者,不含则为正常个体,无携带者。若男性中色觉基因B、b的频率分别为p、q,则p+q=1。据题意可知:q=0.08,可求得p=0.92。男性的X染色体来源于母亲,因此,在女性中B的基因频率p和b的基因频率q分别为0.92和0.08。故女性色盲(XbXb)的基因型频率q2=0.082=0.006 4,即0.64%,女性携带者(XBXb)的基因型频率2pq=2×0.92×0.08=0.147 2,即14.72%。‎ ‎2.关于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答案 B ‎3.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为A=0.9,a=0.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下降,下列对后代中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当A的基因频率为0.6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大 B.aa的基因型频率上升 C.Aa的基因型频率先上升后下降 10‎ D.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 答案 A 解析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下降,则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aa的基因型频率上升,而Aa的基因型频率先上升后下降;当A的基因频率为0.5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大。‎ 1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