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2(附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2(附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 ‎1.(2分)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 ‎ ‎2.(2分)在灯光下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各种姿态,在墙上会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墙靠拢时,在墙上的手影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2分)课间做广播操时,站在队伍前面二位领操的同学动作优美、整齐划一.他们之间及他们与操场边上飞起的小鸟的相对运动状态分别是(  )‎ A.运动、静止 B.静止、运动 C.运动、运动 D.静止、静止 ‎ ‎ ‎4.(2分)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和水银的(  )‎ 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熔点不同 D.蒸发的快慢不同 ‎ ‎ ‎5.(2分)如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在B处,在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  A. B. C. D. ‎ ‎ ‎ ‎6.(2分)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m B. 400m C. 2000m D. 10000m ‎ ‎ ‎7.(2分)白天在室内照镜子(窗户朝北开),则为了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面的反射面的方向应是(  )‎ A.朝东 B.朝南 C.朝西 D. 朝北 ‎ ‎ ‎8.(2分)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 22‎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C.图c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 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 ‎ ‎9.(2分)夏天,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此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凝固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 ‎ ‎10.(2分)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 ‎ ‎11.(2分)在童话《小白兔和大灰狼》中,大灰狼装着小白兔妈妈的声音敲门,可小白兔听出了那不是妈妈的声音,所以没有开门,小白兔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征进行判断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都不对 ‎ ‎ ‎12.(2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红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 ‎ ‎ B.‎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 ‎ C.‎ 电烤箱应用了紫外线的热作用 ‎ ‎ D.‎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 ‎ ‎13.(2分)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 ‎ ‎14.(2分)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l00ml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102.2g,则这种牛奶(  )‎ 牛奶中掺水含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牛奶密度(g/cm3)‎ ‎1.030‎ ‎1.027‎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09‎ ‎1.006‎ ‎1.003‎ ‎1.000‎ ‎  A.未掺水    B.掺水含量20%以下    C.掺水含量20%﹣30%    D.掺水含量30%以上 ‎ ‎ ‎15.(2分)有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22‎ ‎ ‎ A.‎ B.‎ C.‎ D.‎ ‎ ‎ ‎16.(2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 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 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 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 ‎ ‎17.(2分)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3‎ ‎20‎ ‎40‎ ‎60‎ ‎80‎ A. 20 g,1.0×103 kg/m3            B. 60 g,0.8×103 kg/m3‎ C. 60 g,1.0×103 kg/m3            D. 20 g,0.8×103 kg/m3‎ ‎ ‎ ‎18.(2分)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夏天吃雪糕凉爽 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 ‎ ‎ ‎19.(2分)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测出距离,但这种方法不能解决下列哪个问题(  )‎ A.测海底深度              B.测敌机的远近 C.测与山峰间的距离           D.测雷电发生地与我们间的距离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20.(2分)坐在快速行驶轿车上的小强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小强以 _________ 作为参照物的缘故,由此现象可推断 _________ 车的速度快.‎ ‎ ‎ ‎21.(2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_________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_________ 传递到人耳.‎ 22‎ ‎ ‎ ‎22.(3分)为了测量一元硬币的密度,小刚用天平测量10枚硬币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由测量可得10枚硬币质量为 _________ g,10枚硬币的体积为 _________ ml.所测硬币材料的密度为 _________ kg/m3.‎ ‎ ‎ ‎23.(5分)小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主轴上的A.B.C.D.E.G等各点(如图所示)分别按以下情况调整好光屏的位置:‎ ‎(1)把烛焰放在 _________ 点,光屏上出现最大的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2)把烛焰放在 _________ 点,光屏上出现最小的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3)把烛焰放在 _________ 点,光屏上没有出现清晰实像,但通过凸透镜看物体,能够看到一个 _________ 立 _________ 的虚像.‎ ‎ ‎ ‎24.(2分)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如图所示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 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 _________ 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 ‎ ‎ ‎25.(4分)2008年4月,常德市出现了首例“手足口”病例之后,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晚检,并报告检查情况,其中就用了到体温计.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 _________ ℃,它的分度值为 _________ ℃.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因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_________ 方向观察(“A”、“B”或“C”),这是利用 _________ .‎ 22‎ 三、实验与探究(共21分)‎ ‎26.(7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 ‎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v/(cm/s)‎ ‎15‎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 ‎ ‎27.(4分)在一次课外实践汇报课上,我市南湖二中的一位同学为了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他自制了一个简单装置.如图所示,取一只墨水瓶,装满带红色的水,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将该装置放入热水中,发现红色水柱很快溢出管口,为了使实验现象缓慢且便于观察,请你为他设计改进方案.(至少答出两种)‎ 方案1 _________ .‎ 方案2 _________ .‎ ‎ ‎ ‎28.(5分)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示.‎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_________ 的规律制成的.‎ ‎(2)从图乙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_________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_________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___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___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22‎ ‎ ‎ ‎29.(6分)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5g/cm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_________  cm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 _________ .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 _________  g.‎ ‎(3)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_________  g/cm3,色拉油的品质是 _________  (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 ‎ 四、应用与计算(共22分)‎ ‎30.(7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舞台仙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78.5℃,当它遇热而变成气体时,会令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舞台仙境”的是通过发生怎样的物态变化营造出来的?‎ ‎(2)你认为干冰在实际中还有什么应用?‎ ‎ ‎ 22‎ ‎31.(8分)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发现情况时,司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进的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某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0.3s,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在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变为0.7s.若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多少?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多多少?‎ ‎ ‎ ‎32.(7分)如图所示,体操房内有一面宽为L=3m的长方形平面镜,A运动员站在离镜的中央距离为a=2m处.B运动员从远处向A走来,并且始终保持到镜的垂直距离为a,求:当A、B两运动员相距多远时,A开始看到B在平面镜中的像?‎ ‎ ‎ 2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分)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4155390‎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考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解答:‎ 解: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可以感觉到有震动,所以此实验是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所以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 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2.(2分)在灯光下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各种姿态,在墙上会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墙靠拢时,在墙上的手影将(  )‎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4155390‎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沿直线传播的光被手挡住,在墙上光线照不到的地方会形成手影;‎ ‎(2)在手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手影的大小与电灯到手的距离以及手到墙壁的距离有关;‎ 电灯到手的距离越大,手到墙壁的距离越小,所形成的手影越小.‎ 解答:‎ 解:电灯保持静止,手向墙靠拢,手的大小不变,电灯与手的距离变大,同时,手到墙壁的距离变小,所以手影变小.‎ 故选B.‎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中心投影的特点和规律.中心投影的特点是:①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在灯光下,离点光源近的物体它的影子短,离点光源远的物体它的影子长.②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在灯光下,离点光源越近,影子越长;离点光源越远,影子越短,但不会比物体本身的长度还短.‎ ‎ ‎ ‎3.(2分)课间做广播操时,站在队伍前面二位领操的同学动作优美、整齐划一.他们之间及他们与操场边上飞起的小鸟的相对运动状态分别是(  )‎ ‎ ‎ A.‎ 运动、静止 B.‎ 静止、运动 C.‎ 运动、运动 D.‎ 静止、静止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155390‎ 专题:‎ 参照思想.‎ 分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答:‎ 解:其中的一位领操的同学,相对另一位领操的同学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他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 他们相对飞起的小鸟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小鸟为参照物,领操同学是运动的.‎ 故选B.‎ 点评:‎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 ‎4.(2分)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和水银的(  )‎ 22‎ ‎ ‎ A.‎ 沸点不同 B.‎ 凝固点不同 C.‎ 熔点不同 D.‎ 蒸发的快慢不同 考点:‎ 熔点和凝固点.4155390‎ 分析:‎ 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测量最低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它们里面的液体谁会先凝固,因此主要是酒精和水银的凝固点不同造成的.而不是沸点、熔点的不同,更不是蒸发的快慢不同.‎ 解答:‎ 解:(1)沸点和熔点不同,这应该是测量最高温度的条件,故A和C错误;更和蒸发的快慢谈不上有任何关系,故D错误;‎ ‎(2)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测量最低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它们里面的液体谁会先凝固,因此主要是酒精和水银的凝固点不同造成的.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液体的沸点、晶体的熔点、液体的凝固点的区别.‎ ‎ ‎ ‎5.(2分)如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在B处,在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 ‎ A.‎ B.‎ C.‎ D.‎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折射规律.4155390‎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鱼”位置升高了;‎ ‎(2)根据光线的传播方向及入射角与折射角间的关系分析各光路图,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 解:A、光由空气射入水中,不符合题意;‎ B、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路图错误;‎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不符合题意;‎ D、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路图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折射的光路图,知道看水中鱼时,光的传播方向,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6.(2分)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 ‎ A.‎ ‎200m B.‎ ‎400m C.‎ ‎2000m D.‎ ‎10000m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4155390‎ 专题:‎ 应用题;估算题.‎ 分析:‎ 先把时间单位分钟换算成秒,然后用选项中的路程除以时间算出汽车的速度,最后看哪个速度更接近汽车的实际速度.‎ 解答:‎ 解:3min=180s,‎ 22‎ A、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200m,则汽车的速度v==≈1m/s,这个速度只是成年人步行的速度,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 B、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400m,则汽车的速度v==≈2m/s,这个速度也比汽车的实际速度慢,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 C、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2000m,则汽车的速度v==≈11m/s,合39.6km/h,这个速度比较接近汽车的速度,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D、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10000m,则汽车的速度v==≈56m/s,合201.6km/h,很显然这个速度太快了,不是汽车的速度,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进行估测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是否有足够的了解,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解答本题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汽车速度的了解先估测出汽车的速度,然后根据公式s=vt算出汽车在3min内行驶的路程,看算得的路程和哪个选项的路程更接近.‎ ‎ ‎ ‎7.(2分)白天在室内照镜子(窗户朝北开),则为了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面的反射面的方向应是(  )‎ ‎ ‎ A.‎ 朝东 B.‎ 朝南 C.‎ 朝西 D.‎ 朝北 考点:‎ 光的反射.4155390‎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要看清楚自己的面容,自己应面向光线较强的方向.‎ 解答:‎ 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人的像是由人射向镜面的光经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要能较清楚地看清自己的面容,自己应面对窗户,镜子的反射面应朝南.‎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要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反射的光线越强,则像越清晰.‎ ‎ ‎ ‎8.(2分)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 ‎ ‎ A.‎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 B.‎ 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 ‎ C.‎ 图c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 ‎ ‎ D.‎ 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考点:‎ 漫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色散;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4155390‎ 专题:‎ 压轴题;图析法.‎ 分析:‎ ‎(1)光发生反射时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4)光的色散现象,以及有色的透明体只能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光.‎ 解答:‎ 解:A、图a中虽然发生了漫反射,但每条光线也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A错误.‎ B、图b中木工师傅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检测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所以B正确.‎ 22‎ C、图c中是远视眼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凸透镜来校所以C错误.‎ D、图d中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散射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应最大,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现象中的光的反射、色散以及直线传播,考查得很全面,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 ‎ ‎9.(2分)夏天,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此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 ‎ A.‎ 凝固 B.‎ 熔化 C.‎ 汽化 D.‎ 液化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4155390‎ 分析:‎ 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 根据熔化定义,来分析题目.‎ 解答:‎ 解:冰块是固体,水是液体.固态的冰块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熔化定义的理解能力和对物态变化的掌握情况,以及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分析和运用.‎ ‎ ‎ ‎10.(2分)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 ‎ ‎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 ‎ 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 向右移动游码 考点:‎ 天平的使用.4155390‎ 专题:‎ 实验题;压轴题.‎ 分析:‎ 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指针左偏要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如果指针偏转的角度很小,不能增加砝码,要通过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解答:‎ 解:(1)移动横梁的平衡螺母只能在调节天平的过程中,在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 ‎(2)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说明左端下沉一点,增加最小的砝码会使右端下沉,只有向右移动游码.‎ 故选D.‎ 点评:‎ 在调节过程中和称量物体质量时都会出现指针偏转的现象,认真区分这两个过程中接下来的操作是什么.‎ ‎ ‎ ‎11.(2分)在童话《小白兔和大灰狼》中,大灰狼装着小白兔妈妈的声音敲门,可小白兔听出了那不是妈妈的声音,所以没有开门,小白兔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征进行判断的(  )‎ ‎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以上都不对 考点:‎ 音色.4155390‎ 专题:‎ 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 解:不同的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也就不同.狼和兔子是不同的动物,因些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所以是通过音色辨别是哪种动物;‎ 故选C.‎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 ‎ ‎12.(2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红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 ‎ ‎ B.‎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 ‎ C.‎ 电烤箱应用了紫外线的热作用 ‎ ‎ D.‎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22‎ 考点:‎ 物体的颜色;光直线传播的应用;红外线;紫外线.4155390‎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根据以下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1、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解答:‎ 解:A、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紫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故A错误.‎ 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或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改变,故B错误.‎ C、电烤箱应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故C错误.‎ D、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红外线、紫外线的特点与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 ‎ ‎13.(2分)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 ‎ A.‎ 蜡烛的正立像 B.‎ 蜡烛的倒立像 C.‎ 三角形光斑 D.‎ 圆形光斑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4155390‎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 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成像的物体是蜡烛,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 ‎ ‎14.(2分)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l00ml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102.2g,则这种牛奶(  )‎ 牛奶中掺水含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牛奶密度(g/cm3)‎ ‎1.030‎ ‎1.027‎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09‎ ‎1.006‎ ‎1.003‎ ‎1.000‎ ‎ ‎ A.‎ 未掺水 B.‎ 掺水含量20%以下 C.‎ 掺水含量20%﹣30%‎ D.‎ 掺水含量30%以上 考点:‎ 液体密度的测量.4155390‎ 专题:‎ 实验分析法.‎ 分析:‎ 计算出牛奶样品的密度,与表中不同掺水量的牛奶密度相比较,就可以确定牛奶是否掺水,或掺水的比例了.‎ 解答:‎ 解:根据公式,计算出牛奶样品的密度ρ===1.022g/cm3.对照表中数据可知,这种牛奶的密度正好介于掺水含量20%和30%的牛奶之间.‎ 故选C.‎ 22‎ 点评:‎ 熟练运用密度的公式求取物质的密度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同时,还要学会利用相关的信息,对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判断.‎ ‎ ‎ ‎15.(2分)有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 ‎ A.‎ B.‎ C.‎ D.‎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4155390‎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二是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 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C正确;‎ D、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二是通过图的形式来考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 ‎ ‎16.(2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 ‎ 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 ‎ B.‎ 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 ‎ C.‎ 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 ‎ D.‎ 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4155390‎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根据我们对于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来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 解:A、樟脑丸变小就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所以A是正确的;‎ B、冰是固态的,是由池塘中的水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所以B是错误的;‎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实际上就是变为了水蒸气,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所以C是错误的;‎ D、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固态的,是由冷冻室内的水蒸气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 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结论;‎ 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 ‎ ‎17.(2分)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3‎ ‎20‎ ‎40‎ ‎60‎ ‎80‎ 22‎ ‎ ‎ A.‎ ‎20 g,1.0×103 kg/m3‎ B.‎ ‎60 g,0.8×103 kg/m3‎ ‎ ‎ C.‎ ‎60 g,1.0×103 kg/m3‎ D.‎ ‎20 g,0.8×103 kg/m3‎ 考点:‎ 密度的计算.4155390‎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1)读图象可知,量杯的质量就是当液体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示数;‎ ‎(2)用总质量减去量杯的质量,再利用公式ρ=可求出液体的密度.‎ 解答:‎ 解:‎ ‎(1)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量杯中没有装液体时,质量m=20g,这就是量杯的质量;‎ ‎(2)读图可知,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质量为80g﹣20g=60g,则液体的密度ρ===1g/cm3=1×103kg/m3.‎ 故选A.‎ 点评:‎ 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 ‎ ‎ ‎18.(2分)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 A.‎ 夏天吃雪糕凉爽 ‎ ‎ B.‎ 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 ‎ C.‎ 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 ‎ D.‎ 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4155390‎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2)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 解:A、夏天吃雪糕凉爽,是因为雪糕熔化过程需要吸热的缘故;‎ 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是由于水汽化吸热的缘故;‎ 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是由于空气遇冷凝华放热的缘故;‎ 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是由于水汽化吸热的缘故.‎ 故选C.‎ 点评:‎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 ‎ ‎19.(2分)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测出距离,但这种方法不能解决下列哪个问题(  )‎ ‎ ‎ A.‎ 测海底深度 B.‎ 测敌机的远近 ‎ ‎ C.‎ 测与山峰间的距离 D.‎ 测雷电发生地与我们间的距离 22‎ 考点:‎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4155390‎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其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解答:‎ 解:A、让声音从海面发出,经海底反射后,返回海面,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洋的深度,利用了回声测距;‎ B、声音发出后,经敌机反射后返回,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距离敌机的距离,利用了回声测距.‎ C、声音发出后,经对面山崖反射后,返回,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对面山崖的距离,利用了回声测距.‎ D、由于光速比声速快得多,光传播到听见雷声的人的时间非常的短,可以忽略,所以当他看见闪电时,可以认为雷声才开始从打雷处向下传播,记录看到闪电和听到雷声的时间差,那么打雷处与听到雷声人的距离就可以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故D不是回声测距的应用.‎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回声测距的应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知道其原理:s=vt.‎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20.(2分)坐在快速行驶轿车上的小强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小强以 轿车 作为参照物的缘故,由此现象可推断 轿 车的速度快.‎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155390‎ 专题:‎ 参照思想.‎ 分析:‎ 卡车和轿车同向行驶,卡车在前,轿车在后,卡车向轿车“倒退”而来,说明卡车向轿车运动,说明卡车和轿车之间距离越来越近,可以断定卡车速度较慢,或轿车速度较快.‎ 解答:‎ 解:轿车和卡车同向行驶,轿车的速度很快,或卡车速度很慢,卡车和轿车之间距离越来越小,以轿车为参照物,卡车向小强“倒退”而来.‎ 故答案为:轿车;轿.‎ 点评:‎ 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选为参照物的物体假定是不动的.‎ ‎ ‎ ‎21.(2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振动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线和手指(固体) 传递到人耳.‎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4155390‎ 专题:‎ 简答题.‎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解答:‎ 解:人听到了响声,说明有发声体和介质.由图来看,声音是由金属叉子撞击到物体上发生振动而产生的.传播声音的主要介质是线和手指(固体),叉子的振动引起线的振动,线的振动又会引起手指的振动,最后引起鼓膜振动,人听到了响声.‎ 故答案为 振动,线和手指(固体).‎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记住.‎ ‎ ‎ 22‎ ‎22.(3分)为了测量一元硬币的密度,小刚用天平测量10枚硬币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由测量可得10枚硬币质量为 64 g,10枚硬币的体积为 10 ml.所测硬币材料的密度为 6.4×103 kg/m3.‎ 考点:‎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4155390‎ 专题:‎ 计算题;实验题;压轴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 本题目是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天平、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基本计算.‎ ‎(1)注意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而要准确读出游码所对刻度,必须明确标尺的分度值及以游码左端所对刻度为准.‎ ‎(2)读取硬币的体积时,视线与液面(凹液面的底部)相平.硬币的体积为量筒内两次体积示数之差.‎ ‎(3)测量硬币的质量、体积,用ρ=计算密度.‎ 解答:‎ 解(1)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硬币的质量=50g+10g+4g=64g;‎ 故答案为:64.‎ ‎(2)根据量筒读数方法,视线与液体凹面底部平行,读出未放入硬币时的体积V1=30ml,放入硬币时的体积V2=40ml,硬币的体积=V2﹣V1=40ml﹣30ml=10ml;‎ 故答案为:10.‎ ‎(3)根据密度公式ρ=,ρ硬币===6.4g∕cm3=6.4×103kg∕m3.‎ 故答案为:6.4×103.‎ 点评:‎ 量筒天平是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还要正确操作、测量、读数,严格遵守操作要求!‎ ‎ ‎ ‎23.(5分)小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主轴上的A.B.C.D.E.G等各点(如图所示)分别按以下情况调整好光屏的位置:‎ ‎(1)把烛焰放在 E 点,光屏上出现最大的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2)把烛焰放在 A 点,光屏上出现最小的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3)把烛焰放在 G 点,光屏上没有出现清晰实像,但通过凸透镜看物体,能够看到一个 正 立 放大 的虚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4155390‎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2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解答:‎ 解:(1)因物距越小,实像越大,图中只有E点物距最小,所成的像也是最大的,‎ 故答案为:E;‎ ‎(2)因物距越大,实像越小,图中A点处物距最大,所成的像也是最小的,‎ 故选A;‎ ‎(3)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G点正位于焦点之内,‎ 故答案为:G,正、放大.‎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 ‎ ‎24.(2分)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如图所示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 凹 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4155390‎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眼睛的晶状体是一个焦距可调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2)正常眼睛成的像在视网膜上,所以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3)当晶状体曲度过大时,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物体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物体离凸透镜变近时,透镜的焦距也变短了;凸透镜的焦距变短说明对光的会聚作用过强,要纠正必须要减弱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所以要用凹透镜来进行纠正.‎ 故答案为:变小,凹透镜.‎ 点评:‎ 该题考查眼睛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方法,既提醒青少年注意用眼健康,又考查了物理知识,是一道好题.‎ ‎ ‎ ‎25.(4分)2008年4月,常德市出现了首例“手足口”病例之后,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晚检,并报告检查情况,其中就用了到体温计.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 35~42 ℃,它的分度值为 0.1 ℃.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因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A 方向观察(“A”、“B”或“C”),这是利用 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放大镜的原理 .‎ 22‎ 考点:‎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凸透镜成像的应用.4155390‎ 专题:‎ 应用题;简答题.‎ 分析:‎ ‎(1)即便是生病,人的体温一般也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2)学会温度计的读数:明确是零上还是零下,明确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读数时从绝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 ‎(3)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很细的弯管和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解答:‎ 解:人的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体温计的一个大格是1℃,一个小格是0.1℃;‎ 体温计的读数与一般的温度计方式不同,它有特殊的结构,即很细的弯管和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便于观察体温.‎ 故答案为:35~42,0.1,A,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放大镜的原理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的特殊构造以及读数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 ‎ 三、实验与探究(共21分)‎ ‎26.(7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 ‎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v/(cm/s)‎ ‎15‎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4155390‎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由图读出小车从甲到乙用的时间、小车从乙到丙走的距离、小车从甲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的速度,填入表格.‎ ‎(2)由表中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的速度大小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解答:‎ 解:(1)由图可知,小车从甲到乙用时t1=2s,‎ 则v1===13cm/s;‎ 小车从乙到丙用时t2=4s,走的距离s2=64cm,‎ 则v2===16cm/s;‎ 小车从甲到丙用时t=6s,走的距离s=90cm,‎ 则v===15cm/s;‎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运动.‎ 答:(1)见表格;‎ 22‎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 ‎64‎ ‎90‎ 时间t/s ‎2‎ ‎6‎ 平均速度v/(cm/s)‎ ‎13‎ ‎16‎ ‎(2)因为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运动.‎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读出相关信息(小车从甲到乙用的时间、小车从乙到丙走的距离、小车从甲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是本题的关键.‎ ‎ ‎ ‎27.(4分)在一次课外实践汇报课上,我市南湖二中的一位同学为了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他自制了一个简单装置.如图所示,取一只墨水瓶,装满带红色的水,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将该装置放入热水中,发现红色水柱很快溢出管口,为了使实验现象缓慢且便于观察,请你为他设计改进方案.(至少答出两种)‎ 方案1 把圆珠笔芯换用更细、更长的玻璃管 .‎ 方案2 降低热水的温度 .‎ 考点:‎ 物质的物理特征;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专题:‎ 简答题;答案开放型;实验评估题.‎ 分析:‎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该同学装置的缺点是,该装置放入热水中,发现红色水柱很快溢出管口,液体热胀冷缩的速度很快,不便于观察.‎ 解答:‎ 解:(1)首先要考虑减慢液体热胀冷缩的速度,可以把热水换成温水,使红色水珠上升的速度缓慢,便于观察;‎ ‎(2)空圆珠笔芯的长度较小,水珠上升很快,来不及观察,可以把它换成更细、更长的玻璃管.‎ 故答案为:把圆珠笔芯换用更细、更长的玻璃管;降低热水的温度.‎ 点评:‎ ‎(1)本题属于结论开放的类型,只要合理就行;‎ ‎(2)教学中,引导学生思维求异,寻求多种实验方案,然后对实验方法进行反思,找出其特点和不足,从而优化实验策略,选取比较好的方案或最佳的方案.‎ ‎ ‎ ‎28.(5分)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示.‎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2)从图乙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97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小于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液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22‎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化及液化现象.4155390‎ 专题:‎ 实验探究题.‎ 分析:‎ ‎(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温度计的制作原理,知道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要掌握沸点的概念,知道液体沸腾时温度叫做沸点.‎ 同时要掌握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知道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3)掌握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掌握液化的概念:由气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此过程需要放热.‎ 解答:‎ 解:(1)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 ‎(2)由图知,当水的温度达到97℃时,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此时是水的沸腾过程,沸点是97℃.‎ 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所以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97;小于.‎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我们看到的“白气”是由大量小水珠组成的,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 故答案为:不变;液化.‎ 点评:‎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主要考查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及沸点的概念、沸点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要熟记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掌握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同时考查了液化的概念.‎ ‎ ‎ ‎29.(6分)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5g/cm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20  cm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 游码 .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 18.4  g.‎ ‎(3)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0.92  g/cm3,色拉油的品质是 合格  (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22‎ 考点:‎ 液体密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4155390‎ 专题:‎ 实验题;压轴题;实验探究题.‎ 分析:‎ 本题目是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天平、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基本计算.天平使用前的注意事项做到放、拨、调,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的底部平行.根据天平的调节方法,平衡螺母的调节原则,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天平平衡.利用天平称出色拉油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就能求出密度.‎ 解答:‎ 解:(1)天平的调节法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先快后慢.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故答案为:右.‎ ‎(2)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液面的凹面底部平行,读出体积为20cm3;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在增减砝码不能平衡时,应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游码的刻度每克5个刻度,每刻度0.2g,所以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质量等于50g+1.6g=51.6g.量筒色拉油的质量=70g﹣51.6g=18.4g.‎ 故答案为:游码;18.4g.‎ ‎(3)根据密度公式ρ=,ρ色==0.92g/cm3;根据题意,色拉油的密度0.92g/cm3在0.91g/cm3~0.93g/cm3之间,所以色拉油的品质是合格的.‎ 故答案为:0.92;合格.‎ 点评:‎ 本题目是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利用实验求物质的密度历来是中考的重点,密度是单位体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求解密度,需测两个物理量﹣﹣质量和体积,在实验室中,质量用天平来测,体积测量往往需用量筒和量杯,应当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和读数.同时考查学生对密度的基本计算.此题属于密度测量的基础题.‎ ‎ ‎ 四、应用与计算(共22分)‎ ‎30.(7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舞台仙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78.5℃,当它遇热而变成气体时,会令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舞台仙境”的是通过发生怎样的物态变化营造出来的?‎ ‎(2)你认为干冰在实际中还有什么应用?‎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4155390‎ 专题:‎ 简答题;压轴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 舞台仙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可以迅速的升华,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干冰升华加快,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 干冰洒在云层中还可以人工降雨;做制冷剂,用于保存食物.‎ 解答:‎ 解:(1)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的升华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2)干冰抛洒在云层中就可以人工降雨;还可以作为制冷剂,用于保存食物.‎ 故答案为:(1)升华、液化;‎ ‎(2)做制冷剂,用于冷藏保鲜食物(做灭火剂等,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初中生必备的一个能力.‎ ‎ ‎ ‎31.(8分)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发现情况时,司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进的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某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0.3s,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在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变为0.7s.若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多少?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多多少?‎ 22‎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4155390‎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得s=vt,利用此公式可以求解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答:‎ 解:∵v=,‎ ‎∴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s1=vt1=20m/s×0.3s=6m;‎ 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s2=vt2=20m/s×0.7s=14m,‎ 反应距离之差:△s=s2﹣s1=14m﹣6m=8m.‎ 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6m;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多8m.‎ 点评:‎ 此题考查了结合速度公式变形求解反应距离,注意提醒同学们今后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等安全知识.‎ ‎ ‎ ‎32.(7分)如图所示,体操房内有一面宽为L=3m的长方形平面镜,A运动员站在离镜的中央距离为a=2m处.B运动员从远处向A走来,并且始终保持到镜的垂直距离为a,求:当A、B两运动员相距多远时,A开始看到B在平面镜中的像?‎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4155390‎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人在平面镜中能够看到物体所成的像,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产生视觉.‎ 解答:‎ 解:如下图所示,A开始看到B的虚像在B′点,此时△B′MN与△AON是全等关系,所以MN=NO=1.5m,而MN是△B′BA的中位线,所以AB=2MN=2×1.5m=3m.‎ ‎.‎ 答:当A、B两运动员相距3m,A开始看到B在平面镜中的像.‎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了数学上的全等三角形和中位线定理等规律,读懂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帮助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 ‎  ‎ 2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